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通用20篇)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

調查報告的概括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報刊上發表,也可以供領導機關作爲處理問題、制定政策的依據或參考。

調查報告是一種說明性的文體,兼有通訊和評論的某些特點,但又與二者有着明顯的區別。與通訊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實材料,而且對事實的敘述都比較完整;但通訊往往是寫一連串的事件情節,有形象的刻畫和細節描繪,通過生動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來表現主題,而調查報告則側重用事實說明問題,它的主題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來的。與評論相比,它們都有鮮明的觀點,有理論色彩;但評論文章主要是通過邏輯推理和論證來證實其觀點,而調查報告則主要通過事實說明其觀點,對調查對象作出評價,闡明其意義,或從總結點上的經驗入手,講明某個道理。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通用20篇)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調查清楚情況,我們在調查結束後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精選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

一、概述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已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從小打好基礎的,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爲重要。當前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對此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走訪和資料調查,在經過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橋小學教育的現狀。

三、農村小學現狀及分析

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爲磚瓦房,寬敞明亮,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爲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爲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爲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四 、 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楚橋小學,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 、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小學是無法與城鎮小學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教育重視不足,農村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農村小學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爲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小學階段的教育,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不應該成爲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條件,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這次的調查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小學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小學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小學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2

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根本的改善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爲之,且要堅持下去。

(一)學校基本現狀

xx村小學建於1958年,學校總佔地面積20000多平米,建築佔地面積1600多平米。學校的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1個閱覽室,沒有實驗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檯。20xx年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學生共198人,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後來越來越少,到鎮裏和縣城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20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2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尋求代課老師代課。老師大部分住在鄉鎮和縣城,每天上下班自己坐車回家。教師年齡在34~56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6年,最短教齡爲10年。工資30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每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1名優秀教師,老師調動不大,如果有調走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爲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佔很大比例。因爲老師家多住在鄉鎮和縣城,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中心校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對象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採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後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爲,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爲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捲紙錢,所以因爲家裏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爲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問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着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爲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爲,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採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爲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鄉鎮裏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鄉鎮裏家長重視程度遠高於村裏重視程度。

(五)xx村孩子升學情況

村裏只有1所小學,初中要到鄉鎮去上,個別小升初考的好的會考到縣城去,但多數是選擇離家稍近的鄉鎮中學,所以村裏學生都能唸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進行考試選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較少了,村裏每年都會出大學生5~10個。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3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爲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纔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採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爲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爲一個個具體到惡性時學校纔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質的衝突,更多的家長認爲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爲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爲,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爲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儘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爲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着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着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化,後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村小多數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年青的教師很少。

2.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願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專科、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3.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4.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小學中專生、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5.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於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6.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爲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纔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麼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爲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鬥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如此,其結果必然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4

1、經費挪用重點抓,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小學的微機室,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2、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爲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小學教師能夠參加。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小學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幫助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時與老師交流,常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孩子教育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鼓勵孩子向遠大理想而努力。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5

一、 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爲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爲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 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 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爲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臺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 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小學,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爲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爲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爲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6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爲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裏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學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務農爲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爲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裏……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纔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着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爲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爲,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髮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7

一、當前形勢:

農村職業教育既出現低迷,又面臨發展的機遇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目前農村人口仍佔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開展縣級經濟教育調查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科教統籌結合”積極實施以“三教統籌”位主要內容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農村職業教育走進全國先進行列。近二十年來,全省農村職業教育共培養各類中初級人才70萬人,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幾年安徽省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逆轉,發展規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學生數佔高中階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癥結所在:

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勢下走入低迷,起癥結在於指導思想,工作措施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急需調整。

農村教育要轉軌的指導思想,即從升學教育轉移到主要爲當地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和大面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的指導思想。應當說已經越來越明確。但是,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或者說辦學定位問題,顯然沒有很好解決。主要表現:一是對“農”字的理解太狹隘,往往侷限於傳統農業;二是對培養目標的定位太落後,仍侷限於培養“不離土,不離鄉”的“紮根派”三是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劃分不科學,統計口仍然侷限於縣及縣以下,實際上城市裏許多職業學校、大中專學校、民辦學校主要招收的是農村學生,僅以合肥市四所中華職業學校爲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餘人面向農村招收學生佔85%以上;四是對農村和就業時常的新需求不適應,仍然在開辦有遊離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對農民青年毫無吸引力的傳統專業;五是把農村職業教育限於高中階段或者職業高中,忽視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階段的初中畢業生,而這些佔初中畢業生60%以上的農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有資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業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組織或介紹,其中在打工前經過培訓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所辦學校的教育培訓。

(二)對教育結構的宏觀調控亟待加強

高等職業學校擴招和職業中學對口招生規模的擴大,農村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對辦好農村職教育當是利大於弊。但從調查情況看,在貫徹執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一是對“兩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領導把其中的高中階段教育僅僅理解爲普通高中,這種理解甚至出現在一些黨政領導重要的工作報告之中。二是對弄粗擬製業教育難得的發展機遇沒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放鬆了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統籌不夠,對農村職業學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門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再次擡頭,有些地方甚至面臨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成果毀於一旦的危險,三是農村職業教育仍然被曲解爲終結性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未能形成體制上的聯繫和溝通,“立交橋”尚未構建起來,當前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用於對口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學歷的輿論導向愈演愈烈,充斥報紙,電視是博士生、博導 、高考狀元等等,而對職業教育,對普通勞動者,對“行行出狀元|”的宣傳十分薄弱。三是對策建議:當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鍵在於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抓住癥結,創新制,突破難點,帶動全局。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8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危機。

一、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幾年前我國宣佈“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義相對於一些所居住的區域遠沒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爲共和國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佈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的人羣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爲未來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這種“普及”的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和許多鄉鎮所揹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大學率的反彈,在中西部初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經過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大學率高於城市,農村教育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其的比例高。

從19xx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之後到xx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xx年間,還是有很多兒童未上小學,小學階段失學,小學畢業後未能升學及初中階段失學的人,這麼多人的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爲處在低文化層,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鏡子。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一)教師分佈不合理

鄉鎮中小學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佈不合理,而及分化嚴重,村小學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小學又人滿爲患。全區還有上百計劃外教師即無法保證質量,又加重鄉、村及村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小學教師嚴重超編。

教師減損嚴重,補充困難

因爲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師都往其他方面去發展,因而教師從而減少而現在教師工資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保現在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初中、高中學齡入學高峯,教師嚴重缺,而區域財政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現在情況是一方面初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範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學設施落後

很多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很多課程都因爲設施而減少上課,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於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麼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工作無法創新。

(三)農村教育待遇偏低

農村教師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享受的卻是比城市教師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學校好於鄉鎮教師及不公平,教師的工資、醫療、保險、養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資源分佈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城市教育資源總是被政府滿足而農村教育資源是那麼的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農村的活動設備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則是多種多樣,資源分配的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四、解決問題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社會多方籌措經費,保證農村教育投入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根源保證,這項工作做不好,農村教育將很難有重大進展。

(二)加大政府的統籌力度,成立專門的農村教育管理的部門,對農村教育的各項問題進行通盤考慮,有利於農村教育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三)使開設部分農村職業教育的課程

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結構單一,缺乏農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來反,回鄉從事農業的年輕農民沒一技之長難以爲農村的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做貢獻。

(四)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高等職業教育,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開展農村人力培訓,開發相關課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增加資金投入任重而道遠。

(五)積極推進農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學院要統一招生標準,嚴格以能力與考分作爲選擇高校新生的依據,完善獎貸體系,提高補助標準,確保農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貧困無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學,此外,黨和政府要創造條件積極發展農村高等教育。

五、社會實踐調查的意義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之後,要想盡快的成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樣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工作做準備,參加假期的鄉村支教活動,把我們學習書本的知識投身於實踐中。

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衆的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而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它萌發了我們責任意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實踐中去,才能迸發出熾熱的社會責任感來,才能爲社會做貢獻。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9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和佈置下,我利用暑假時間在xx省xxxx縣進行了一次以陝西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爲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次活動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1個月。在這次爲期1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調查走訪的形式,對自己所居住的農村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增強了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鍛鍊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現將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發展和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貧富差距擴大,農村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我國城鄉差距拉大,二元經濟特徵明顯,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現在農村發展地區之間存在差異,至今仍存在貧困縣及貧困家庭。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處理好農村的發展問題,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民年生活水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目的

通過開展這次對關於貧困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的社會實踐,瞭解農村發展現狀和農民生活現狀,增強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增強自身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鍛鍊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調查中總結農村致貧原因,探求農村脫貧致富的方法與對策。

三.調查時間與方式

此次關於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的社會實踐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一個月。採取入戶調查的形式,向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並以座談的形式向調查對象詢問家庭基本情況及對農村脫貧致富的看法和建議。

四.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結果

(一)文化素質偏低

由於種種原因,在農村,很多農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較低,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爲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觀念保守,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接受先進知識的能力和水平較差,不能及時有效的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疾病

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託,對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首先是這個家庭的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員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要抽出人手專門伺候。這類貧困戶因爲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三)缺乏勞動力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壯年勞動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體弱,無法從事生產勞動,沒有經濟收入,造成老人生活來源無保障,生活非常困難。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力的人,不僅對家庭收入沒有貢獻,反而還會增大家庭支出,帶來更大的負擔,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

(四)供養子女讀書

在農村,許多家庭認爲只有讀書纔是出路,供養子女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家中往往收入結構單一,以種植業爲主爲主。子女上學時的各項高額費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給這類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生活負擔。這類貧困戶隨着子女的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

(五)缺少資金和項目

農村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和養殖爲主。有些貧困家庭有開展養殖或其他脫貧致富的想法與計劃,但由於家庭貧困,缺乏資金支持,想法或計劃難以實施。另外信息不暢導致農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脫貧致富的項目。缺少脫貧的項目和資金,導致農戶生產生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難以提高。

五.意見及建議

(一)通過發展產業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爲主要途徑,發展以市場爲導向,以科技爲支撐,以農產品爲原料,以加工或銷售企業爲爲龍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通過拳頭產品帶動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建設聯繫千家萬戶。根據地方特色和優勢發展以種養林果爲主的特色農業。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鄉鎮應根據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引進新項目,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爲貧困戶脫貧致富搭建平臺。

(二)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減少新一代文盲。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兩項實用技術及操作技能。農村的信息來源簡單缺乏,在這個方面各個對口部門應主動進入農村農戶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理論指導,傳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貧培訓基地,狠抓勞務輸出培訓,爲貧困農民外出務工和尋求就業門路創造條件,通過培訓基地源源不斷的將他們推薦到省內外企業務工,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同時加快農業實用科技推廣應用步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防範洪澇及乾旱災害的能力。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應加強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與外界的交流和發展,加強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使農產品產的出,同時能運的出,也能夠將本地區缺少的資源運進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爲農民脫貧致富創造條件。

(四)建立長效的社會農村保障體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擴大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和保障範圍,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支出,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三是建立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救助機制,切實解決貧困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如: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政策;免收在城鎮務工的貧困農民工子女的借讀費;在籌集的扶貧發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四是要儘快建立農民養老保險金制度,使外出務工的農民能在爲家庭和當地創造財富的同時,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六.感悟與收穫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收穫很多,一方面通過這次實踐,我走入了社會,走進了農村,瞭解了社會現實和農村現在的發展以及農村家庭的生活狀況。貼近了生活,開拓了視野,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學習,充實了自我。培養鍛鍊了自己的才幹,同時提高並樹立了服務社會的思想。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有些東西以前沒有嘗試過,有些知識還很匱乏,生活經驗不足,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加強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雖然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很短,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使自己接觸瞭解社會,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我明白了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歷在社會上生存的困難,就越能增強自身的危機意識,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生存能力,有利於自身今後的發展。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0

一、基本狀況

xx村坐落在xx縣西部,位於xx鄉東北部,距縣城十四公里左右。該村地屬丘陵山區,但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條件便捷,氣候適宜,廣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同時,外出務工作爲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全村共有228戶人家,共計大約946人,轄5個自然莊。村中耕地面積2900餘畝,糧田面積2500餘畝。

近年來,xx村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方針,按照鄉黨委的總體工作思路,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各種產業,促進自身發展,用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穩步進行,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二、發展現狀

農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潛力較弱。種植業作爲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渠道,農產品結構的單一化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所在。養殖業資金不足,存在着帶動力不足,發展不穩定的現象。同時,農民素質不高,封建思想嚴重,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科技人才。

三、發展方向

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配套;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黨支部到達“五個好”標準,在志村兩委的帶領下,將xx建設成爲村民、羣衆雙富,物質、文化生活寬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發展思路

(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

1、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大力推行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增加對三農的資金、技術投入,提高農業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建設現代農業。

2、推廣健康養殖觀念與養殖方式,使養殖業健康發展。同時,加大資金投入,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將養殖業發展成爲主導產業。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1、完善道路設施建設。力爭實現100%“戶戶通”。

2、進一步治理村莊環境,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對全村未綠化道路兩側的綠化進行統一規劃,基本實現村道兩旁綠化,鼓勵農戶進行庭院美化,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適的新農村,做到人居與自然趨向和諧。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確保人畜吃水問題合理解決。

4、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繼續加大沼氣建設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潔、安全的沼氣。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組織培訓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素質和爲民服務的潛力,提高村支兩委的凝聚力、戰鬥力。同時,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尤其是財務公開制度,讓羣衆瞭解並監督村羣衆資產和財務收支狀況,進一步規劃民主決策機制與管理制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科技人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提高農民素質。一方面能夠透過辦學校及培訓班的方式,加強農村教育系統建設,另一方面,向農村基層輸送優秀人才,加快新技術的推廣。進行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用技術與科技裝備農業,爲現代農業建設帶給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大力覆蓋社會保障機制,切實加強新農村醫療建設,提高基金使用率和農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農村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使廣大農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個全面而詳細的保障。

(六)強化法制教育與計劃生育推廣工作。定期舉辦各種法律知識宣傳講座與培訓班,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制觀念與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進計劃和“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工程。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1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爲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爲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爲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應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爲農村教師供給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裏的教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爲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xx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20xx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夠在政策方應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我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爲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爲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必須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爲“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所以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爲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爲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爲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爲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佈《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爲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爲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2

在今年的暑假我參與了我市遵義師範學院組織的以“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爲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其間,我們深入遵義市道真縣棕坪鄉進行了爲期1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資料有:支教掃盲、文化宣傳、法律普及、義務勞動、開展農技知識培訓、社會調查、濟困助學、走訪老黨員和重走長征路等。其中,我重點參與了義務支教和社會調查兩項。

此次活動使我們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入農村,瞭解農業生產,近距離和農民接觸,瞭解當下農民的生活現狀。對中國部分地區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有了整體的感性認識,得到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經過此次活動,也使我們當代大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鍛鍊了本事,磨礪了意志。對繼承和發揚“五四”愛國、提高、xx、科學的光榮傳統,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願望轉化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活動以支教爲主,故所得成果也是與教育有關。現將活動成果彙報如下:

此次“三下鄉”活動重點針對棕坪鄉的小學、初中學生進行假期補課。授課資料以中學階段的主科爲主,兼辦有興趣特長班。我在這當中擔任七年級和九年級的數學教師,支教爲期十天,共授課21課時,教授學生一百餘人。其間利用休息時間,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經過當堂授課、家訪以及同當地學校領導座談,對農村的教育狀況有了大略的認識,併爲之作了相應的整理和思考,從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結論和提議。

1、存在的的問題:

經過這麼多年的新農村建設,且加上近來大搞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就目前而言,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日趨完善,供水供電不成問題,教室教具給配充足(比如也能實現多媒體教學),學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已不再是硬件設備跟不上的問題,而是出此刻軟件上。具體而言,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在這種鄉鎮中學是嚴重不足的。首先是優秀教師不願意進來,再者是進來了留不住。這是農村教育長期緩慢發的展的關鍵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雙向的,一方面需要學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會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調查下來的結果來看,家庭這一塊基本上沒能對學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貢獻。其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長大多是農民,平時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兒童則祖父母輩就更沒有閒暇也無精力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於此刻子女所學的課程,基本上是沒有本事進行專業的指導的,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多數農村學生並不一樣城市的學生一樣用很多的課餘時間來學習,相反,農村的學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強,這主要是觀念差異所致。所以談及如何提高成績這個問題上,學生和家長由切身體會而得出統一的結論是,教師嚴則成績高,反之則低。這也合乎眼下應試教育的規律,這種教育體制下,並不要求學生有多麼高的自主發揮,而是看誰肯下功夫,肯花時間,只要拼命做、背,就會成效顯著。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試教育在維繫城鄉升學公平上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當然,農村學生的基礎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經過調查下來的情況來看,基礎不厚可是是疥癬之疾,勁頭不足纔是心腹大患。因爲基礎不足尚能夠亡羊補牢,勁頭喪失、銳氣大減則是釜底抽薪。以往想當然地以爲農村的生活條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於心,橫於慮,而後作。農村的孩子爲改善改變這種狀況而奮發讀書。但實際考察下來與夢想大相徑庭。具體是何種原因造成今日之農村學生思想之貧大於物質之貧尚待查明。或許是今日農村的物質生活相對提高,也或許是電視網絡的輿論作用。總之,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是阻礙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一支力量。據瞭解,當地的初中學生一般不會在中考時填報遵義市的重點中學,其原因並不是沒人有那個實力,而是填本縣以外的高中,萬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縣高中的分數線也不必須能上該中學。所以多數的學生爲求穩妥不得不填報本縣的一般高中。學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實,但當地教育部門爲維護自我的利益不鼓勵也就算了,還如此設置障礙對學生就太了。升學管道不暢通,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2、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地方特色和整體優勢,提出以下改善意見:

首先是在學生方面,雖然大多學生基礎薄弱且學習進取性不高,但其資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山村雖然物質條件不甚豐裕,但基本的能保證青少年健康發育成長的物質所需還是有的。學生大多淳樸可愛,反應敏捷,可塑性強。所以,基於這個還算不錯的客觀條件,只要教師在學生身上多花心思,嚴格要求,並且善於引導,進取鼓勵,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能夠也是必須能夠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不少專業知識強,敬業程度高的優秀教師。不光如此,也有教師放棄了外調升遷的大好機會,甘願紮根留在這窮鄉僻壤,十幾年如一日,從未止息。對於此種難得的教學資源,當地教育部門,當地政府應當加大扶持,重點關照。對這類安心紮根農村的教師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進行培訓,促成其更好地爲本地教育事業服務。

然而以上兩點所能解決問題的範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構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並不是窮經濟,而在於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僅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後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纔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範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進取研究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職責並不在於大學生,而是在於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並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着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現總結如下,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漸成不夠進取主動的氛圍。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能夠嘗試加強嚴看硬管式的應當教育的傳統方法,着重要給學生樹立起進取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和實質性的改善則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爲之,且要堅持下去。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3

一、基本概況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爲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爲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着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對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3日至25日

地點:xx省xx市xx縣六堡鎮不倚村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xx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小學位於六堡鎮西北部,距離鎮中心15公里,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創建於1934年,建國後該爲現名。學校建築面積908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學校現有學生169名,開設了7個教學班,全校教師9人。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所集花園、學園於一體的村級小學。雖然不倚小學現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着幾個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不倚小學在教學樓和設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小學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一臺電腦還是人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後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於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着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不倚小學的教師隊伍存在着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學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

第二、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在不倚小學的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爲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於現在小學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三、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不倚小學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裏的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佈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了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涌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學都沒有畢業。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麼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村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爲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對現代的就業制度也不瞭解,認爲大學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學沒有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幾年大學後仍舊找不到工作。懷有這種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灌輸這種思想於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頭腦之中,使那些孩子對讀書失去興趣,讀完小學或者中學之後就輟學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讀書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可由於農村經濟條件有限,他們的收入低,讓很多村民深感供養一個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難,並且現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造成了許多的村民無力供養,導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輟學。供一個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況供一個大學生呢!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農村學校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學師資隊伍穩定和擴衝。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覈和聘期考覈,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穫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4

一、 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衆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爲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爲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爲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

“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爲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爲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爲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爲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爲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爲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於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於本鄉鎮最優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爲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着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筆者家鄉這樣的“民辦” 學校面臨的衝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現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爲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爲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於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爲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係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四、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筆者建議,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採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並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爲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爲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爲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於受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爲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由於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爲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餘力地爲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爲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對策四:堅持德育爲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髮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生着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衝擊,致使現階段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並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思想道德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5

本次調查以小學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衆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爲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爲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爲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爲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二、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小學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小學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小學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小學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爲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小學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爲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爲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爲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6

一、調查目的

(一)通過對一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社會的調查來獲知其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從而評估類似的農村經濟,最後上升到全國,循序漸進的瞭解當前農村發張形勢。

(二)找出所調查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途徑,調查農民的經濟來源,以及該地區農村經濟來源的總體模式和發展的趨向。

(三)通過對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的調查和分析,找出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該地區按照地理優勢所忽略的某些經濟發展渠道。

(四)將調查分析後提出來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便於對該地區農村經濟模式進行完美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調查對象

農村羣體、經濟現狀

三、調查方法

1、調查問卷。我們根據自填式問卷特點合理製作調查問卷。 個人一般情況,如:職業、、家庭人口數、家庭勞動人口數; 家庭財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項目;

家庭設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費方面,如:消費地點﹑消費環境等;

國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醫療合作政策﹑減免農業稅﹑小額信用貸款等

本村企業方面,如:企業的行業性質﹑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等。各題均採用封閉式設計,要求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在各題所列的選擇項中選取一項,作爲對該題的回答。

2、調查問卷的分發。調查問卷由指定人員在農村隨機分發,當場回收。回收率爲100%。

3、數據處理。調查問卷數據由SPSS統計軟件處理。

四、具體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所調查的人羣男女性別比爲20:13。

調查人羣的平均年齡爲50歲左右。從文化程度來看,人羣總體的文化程度較低,在被調查人羣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憑,其中40歲以下人羣受教育程度高於40歲以上的人羣。 從婚姻狀況來看,92%都已婚。

從職業狀況來看, 85%的調查者的職業都是務農。

家庭平均人口爲5人左右。

家庭勞動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對農村經濟現狀的瞭解情況

(三)關於農村教育程度的調查情況

此次調查,共調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員。從調查對象表中,我們知道了,14個人中,有3個文盲、9個人受過初等教育,2個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應該收到義務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總體上來說他們的文化素質都很低,但比較起過去幾年,相對提高。教育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質低、

掌握科技的本領低、經濟發展就緩慢,甚至停滯。此次的調查是抽樣調查,對個別家庭進行調查,從而發現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說xx村離城鎮和縣區都不遠,有着優越的教育條件啊!但是爲什麼教育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好呢?通過對部分家庭進行了訪問調查得知以下幾個原因:

1、經濟條件困難,不能支付較高的教育費用。

2、學生本身不喜歡學習,或者對學習用處認識不當,厭學。

3、父母或者監護人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而不允許孩子繼續求學。其實教育和經濟是兩個互爲因果的問題。必須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教育要從孩子做起,小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後備軍,提高小孩的教育勢在必行,當今國際國家的競爭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個國家發展的前途的好與壞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質有着很大的關係。國家現在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實行的“一村一大”給農民帶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種植方法,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經調查發現大竹村農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農民收入不高,只好讓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質量最差的學校,因此孩子學到的知識就會很少,有時還會誤導孩子。其次是父母爲了賺錢養家和支付孩子上學,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更不會給自己的小孩請家教輔導,還有的是農民自身沒有多高的知識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7

內容提要:冷靜、客觀分析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發展對策,克服計劃經濟形成的巨大障礙,推進農村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擺在每一農村、農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要課題。

關鍵詞:農村經濟 農村教育 改革創新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1、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兩年前政府宣佈"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爲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爲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佈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羣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爲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地政府的作爲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許多鄉鎮所揹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初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小學爲39.7%,初中爲20.0%),農村家庭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佔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之後到xx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小學的近3200萬人、小學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小學畢業後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初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羣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着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佈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着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2、城鄉教育對比:差距究竟有多大

農村教育問題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同城市的比較。這方面的直觀感受往往會讓有良知的人痛心疾首:從北京市某所花費3億元人民幣建設的小學,到貴州、甘肅乃至於距北京數十公里內存在的"危險校舍";從城市的"中產階級"或"白領"們每年要花費數千元去培養其子女的"綜合素質",到農村那些尚未實現溫飽的家長們要爲籌集數十元的學雜費而一籌莫展;從城裏重點小學或"實驗小學"的教師們到"新馬泰"去度假旅遊,到廣大農村裏的多數教師領不全他們每月的薪水……新世紀的天空下"農村中國"與"城市中國"的兩幅圖景,的確顯得"光怪陸離",讓我們看到城市教育的虛假的繁榮和農村教育的真實的危機。

農村教育要徹底摒棄以升學爲目的,單純教人學知識的偏頗做法,從這一認識出發,高度重視學生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注重學生精神品質的培養。精神品質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品質三個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質。教育治貧,首先必須從解決精神貧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在認識人與自然(包括社會)的矛盾中樹立創業理想;在認識人與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認識人與自我的矛盾中確定生命理念。通過社會理想、羣體道德、個體生命理念三個層次動機的持久培養,激發並使學生最終形成比較穩定的想農村之所想,急農村之所急,爲農村的振興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同時,要取得國家的政策支持與傾斜,通過有效的方式,辦起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村高等教育,從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實際需要出發,培養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爲家鄉脫貧致富盡心竭力的高級人才。

(三)實施初中分流教育

農村初中在農村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教育效益看,初中是農村新增勞動力的出口;從實現"普九"和鞏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點和難點。因此,改革農村初中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爲推動和促進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爲生產力,在實施農村教育過程中普遍重視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向農業輸送高素質的農業技術人才和農業工人,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成爲其農村教育的主體。同樣,發展中國家也將農業職業技術教育作爲農村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採取各種措施,把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相比之下,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卻十分薄弱,相當一部分學校仍然是以升學爲主要目的,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圍繞着升學率,學校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惟一標準也是升學率,分流教育根本無從談起。在有些地區,當我們問及初中分流教育時,幾乎所有的校長、鄉教辦主任都回避這個問題。不過他們承認,在農村初中如果真的實行分流教育的話,學生輟學率會大大減少。實施農村初中分流教育,缺少師資設備是客觀原因,但思想觀念不轉變、思想認識不到位,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在農村教育中沒有位置,這一主觀原因是不能忽視的。

目前,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力密集型產業轉化,急需各級各類技術人才,這就向農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加速培養新的農業產業大軍和技術人才,推進農業向現代化產業轉化。據調查問卷,有86.7%的農戶迫切希望孩子從小接受農業科普知識、基本農業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爲此,應當把農村初中教育定位在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服務上,在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基礎上,重視培養爲農業服務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

長期以來,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xx年三門峽市教育部門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7%,距離《教育法》規定的佔國民生產總值4%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從提高全民素質與維護國家穩定的需要出發,教育經費預算仍需向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傾斜,建立起義務教育由公共資源負擔的原則框架。這樣才能杜絕義務教育普查中弄虛作假現象,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8

家在農村的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後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着,如今看着家鄉的教育狀況,不由爲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於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爲關於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着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x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於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於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於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爲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爲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爲中小學,且可分爲“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設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並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着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並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願望,以至於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小學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裏——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小學,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佔地10餘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着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後,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爲石佛寺聯辦小學,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餘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幹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裏,數十里。於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後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爲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展爲擁有中小學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模的學校,並仍處於擴招狀態。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於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瞭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儘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小學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小學蓬勃發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瞭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後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於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於其自身毫無利害衝突,以至於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後,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週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鎮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於“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於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於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於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嚮往,於是在爲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後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爲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於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而對於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着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爲國家培養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於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爲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上的宿命。

於是,在我所處的地區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着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佔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爲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麼得讓人心寒也是多麼的難得和偉大。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19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大約爲8.8億,所以相應的農村教育就更應加強。儘管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及投入,但仍遠遠不足改變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

在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壽光市的部分農村。通過與村民們的交談和調查問卷,我們對壽光市的農村教育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師結構失調,教學質量嚴重滑坡

目前,城鄉教育不斷拉大。由於絕大多數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比城市教師低,工作條件也比城市教師差,所以,有文憑、素質高的教師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農村中青年教師流失嚴重。中青年優秀教師的外流直接導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失調。授課教師的素質不夠高,缺乏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這就使得他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能“照本宣科”,所傳授的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二)、教學設施落後,辦學條件較差

從調查中發現,26.7%的村民認爲農村教育問題主要在於學校教學條件差。確實,從整體上看,農村中小學的硬件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不少農村中小學既沒有電腦、語音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也沒有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場所。有的學校雖然有了,但它們的作用卻很難發揮出來。圖書館的圖書幾乎是擺設,難得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設備簡陋,幾乎不能做實驗。

(三)、農村家長素質偏低

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文化底蘊差,大多數農村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許多家長閒時不看書讀報,而是沉湎於喝酒、搓麻將、打撲克,給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較爲消極的影響。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說法,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經常打罵、懲罰孩子,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則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而對孩子的學習卻很少過問。

(五)、家庭成員中對子女教育的觀念不統一

農村家庭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存在嚴重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的局面。有的農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此外,由於農村家長外出打工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

(六)、青少年的厭學思想

由於大部分農村經濟欠發達,缺乏文化氛圍,羣衆沒有愛學習的風氣,暫時的利益在農村羣衆心中佔據了主要位置,普遍崇尚物質利益的現象對廣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長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致使許多中小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主觀上沒有對學習的渴望,不思進取,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起初就沒有好的開始,課程越缺越多,最後跟不上就只有輟學了。但是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會有許多農村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同樣的環境得到不同的結果,差別就在於學生是否肯勤學好問,積極進取了。

針對我們對部分農戶的走訪和調查所發現的幾個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教育師資隊伍

千秋基業,教育爲本。硬件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纔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世界上的名牌大學也好,國內的一些名校也罷,都是建立在名師的基礎上的。而目前農村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師資隊伍的補充和教師素質的提高。

爲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其次,要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再次,就是要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並把它作爲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

(二)、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

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投入,要將投入資金切實落到實處。儘量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給農村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的空間。

(三)、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形成科學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願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此外,學校也要向家長介紹、講解一些實實在在的家教知識、家教理論。

(四)、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要向農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有益智力的報刊雜誌,作爲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

(五)、改變家長傳統的就業觀和人才觀

要着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六)、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題和對象,又處於思想的成長階段,本身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如果學生主觀上就不願意讀書,那麼就算是有再好的老師、教學設備再完善的學校也無濟於事,因此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變農村教育狀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好壞對國家的發展有着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把它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調查報告調查內容20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育,而且當今時代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培養優秀的人才,而“農民問題是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問題”,農村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人才的支撐,農村要轉型,必須有農民思想、心態、人格的轉型,這使我們必須關注農村的教育事業。最近,我在我工作的地方建寧鄉作了一次關於農村教育的社會實踐調查,有很大的觸動。

一、事實調查

我主要在小學詢問了一些情況,在每個班發出四十張問卷,一半是向學生調查課程開設,教師上課情況,及自己對學校、對老師有何建議,一半是向家長調查孩子的作業、成長和發展、對孩子所在班級的教師和學校是否滿意、對當前國家的教育政策有何看法。發出240張問卷全部收回。然後又去了初中對初二學生作了份問卷調查,我的同事們非常支持我的調查。我的問卷共發出了150張,收回有效問卷130張,調查了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對學校的看法,對家長的看法,對現在教育的看法。

我在鄰居、親戚和我班學生家裏對鄉親們作了許多詢問,並和老師們作了一些探討,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發現了不少問題。

二、調查結果

1、小學的調查情況

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85%的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上課積極,能夠自覺地獨立完成作業,1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有時需在家長的督促下才做作業,5%的學生害怕學習,節假日總是不能完成作業。100%的學生認爲老師要求嚴格,9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按照課程表上課,尤其是體育和藝術,並且希望老師能夠多與同學們溝通。

家長認爲現在國家的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學不用交一分錢,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師上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對孩子的要求嚴格。20%的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70%的家長認爲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基本不看孩子做作業,只看最後的考試成績;10%的家長認爲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沒有知識照樣能生活。

2、中學的調查情況

同學們對我的問卷作了非常認真的回答,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61%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9.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9.5%的學生害怕學習。而且,我在調查中還發現,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6%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其中大多數是男生。關於學習目的,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約一半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約五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就業,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還沒有考慮。約三分之一的同學有考大學的的打算。而有務農打算的學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學習態度上,同學們還都比較認真,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說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爲老師講得不好或聽不懂老師的課。對老師的看法上,80%的同學認爲老師的講課方法古板,和同學們的交流不多。還有一些同學不理解九年義務教育,說沒有學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學覺得家長教育很不得當,只關注自己的成績。

許多鄉親認爲有了錢纔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裏農活家務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很難再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家長表示高中和大學高額的學費是他們更願意認孩子學習一點專業技能(比如電工,修車,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三、問題與分析

(一)關於對學生的分析:

1、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對同學們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約一半的同學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既興奮又陌生,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後

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對未來感覺比較迷茫,學習目的不明確,與老師家長溝通不夠。

(二)關於對家長的分析:

1、只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思想道德建設。

他們衡量一個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課的成績,總認爲文化成績一好能帶百好,這樣的關心,給孩子產生一種概念,學習成績絲毫不能馬虎,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能受寵,家長也誤認爲,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將來就能有出息,因而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擺不上位置,更談不到抓到點子上了。

2、家長思想道德行爲的誤導

目前,農村家庭教育中對未成人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風水,,特別是農閒季節,有的家長有時還讓孩子“弄兩把”,缺乏孝敬意識,見利忘義等,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三)關於對老師和學校的分析:

1、專業教師不足

我們小學特別是在低年級和村小的學校普遍存在一個老師包班的情況,一個老師“包辦”所有科目。而且代課老師隊伍龐大。

2、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正如我們幾個小學校長所言:村小的學校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而且他們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信息閉塞,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又沒有高素質的後備教師隊伍。

四、解決辦法分析

1、制定合理標準,任用優秀教師人才。

根據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制定嚴格的考試考覈辦法,吸引農村中具備小學教師資格的人員受聘,堅決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課教師,甚至是公辦教師,以打開被擠佔的編制空間。並且增加政策導向,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向基層,爲農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優化教師隊伍,開足開全課程

按照國家課程要求,配備各科專職教師,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課程,尤其是農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課程的開發。

4、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完善鄉規民約,純正家風、民風,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納入鄉規民約,農民道德評議會把每個家庭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思想道德、行爲習慣,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項評議,並且及時反饋到每個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規範每個監護人的言行,消除少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使未成年人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五、總結

農村教育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黨和政府一直關注解決的問題,我從自己身邊的事實出發,對周圍的農村教育有所瞭解,提出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這次實踐活動我試圖從學生本身、家庭、老師三個方面分析,可能分析有些膚淺和幼稚,但這是我努力調查之後並查閱相關資料之後纔得到的結論,這次實踐活動我也有了很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