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報告論文

暑期實踐報告論文

暑期實踐報告論文

 摘要:每年暑假,社會實踐都是中小學生暑期應該完成的一項"作業"。但記者採訪發現,雖然都認爲暑期社會實踐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不少學生的暑期實踐活動卻是匆匆走過場,淪爲形式。

快到暑假了,班主任孫老師分配起新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家以家近爲原則,自由組隊,每隊4~6人幫助家附近的空巢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孫老師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同學們更關注社會,關心他人,在學習之餘有更多的人生體驗。到組隊截止的時候,她發現班裏的宋鶴似乎還是“孤家寡人”。

孫老師在瞭解情況時發現,與她住的很近的同學們早就組好了兩支小隊,一支四人,一支五人,可是哪一支似乎都不願意接納宋鶴。同學們表示並不是他們排外,而是平時和宋鶴就沒什麼往來,在大家眼中宋鶴就是嬌嬌女,柔弱不說還不願意與大家交流,所以組隊的時候,誰也沒“想到她”。

瞭解到這兒情況後,孫老師找到宋鶴委婉地表達了同學們的意見,宋鶴卻覺得自己也很無奈。作爲獨生女的她,從小就被家人“關”在屋子裏,沒人陪的時間裏她只能一個人看電視、寫作業、玩玩具,甚至自言自語,她也希望和同學們一起玩,可是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宋鶴不禁要問,我的人緣怎麼這麼差?

人緣不好先從自身找原因

聽了孫老師和宋鶴的講述,青少年心理專家禹春老師指出,其實平日裏看似簡單的交朋友其實裏面也有許多學問,對於正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也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同時在與人交往中還要懂得去經營和維繫這種情感。“由於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佔絕大多數,很多孩子已經習慣了‘孤獨’生活,這就使得他們會出現人際交往障礙,而形成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爲自身性格特質和後天環境兩個方面。”

從自身性格角度來說,這是影響人際交往關係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那些性格偏內向、容易害羞的孩子,他們在與人交流時容易緊張、缺乏自信。“青少年在與人交往時,更渴望得到肯定、讚揚,但是他們本身不瞭解自己身上有哪些優點,所以在與人交往時會容易出現衝動、強勢的態度,故意表現自己反而適得其反,造成交往誤會,這些對人際交往都是不利的。”禹老師指出很多同學比較自我,不習慣去觀察他人,所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人不開心的事”,常常無形中成爲人緣不好的孩子。

而“後天環境”主要是指很多青少年面臨“缺乏交友環境”的窘境,“現代家庭結構簡單,加上親鄰關係日漸淡漠,所以孩子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使得他們無處學習如何與人交往,更不善與人分享。”同時,她也指出,“缺乏共同的話題”也是人際疏離的原因。每個人生長的環境、受的教育都不盡相同,那麼大家想要表達或接受的內容也肯定是千差萬別,所以在交流時容易產生分歧,但孩子在求學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會的我不會”、“朋友說的我不懂”的疏離感,這樣的疏離,或多或少會造成人際關係的障礙。

主動邁出交友第一步

在瞭解到爲什麼自己會缺少朋友、與大家合不來的原因後,和宋鶴一樣有人際交往困擾的同學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人際交往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賴以生存的法則之一,沒朋友的人是孤獨的,同時有可能引發其他心理問題,所以在發現自己在同學中人緣一般的時候,大家一定要積極起來,畢竟十幾歲的年齡是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好時候。”禹老師鼓勵道。

她鼓勵宋鶴同學先走出自己的小環境,融入班集體的大環境,多多主動參與班集體活動,爲自己營造一個更健康的交友環境。“這一次的暑假活動就是個好機會,宋鶴可以主動提出與同學們合作,可能開始的磨合期會有一些困難,但這樣的經歷會讓她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學習待人接物,同時還可以享受到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的團隊精神。”

在與同學們初步交流順利後,禹老師建議宋鶴要一鼓作氣,利用以後的課餘時間多於同學們進行交流,“可以在週末與同學們一起去公園踏青、逛逛書店,或是在一起聚餐,組織一些集體類項目的體育活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把這樣的聚會範圍擴大到彼此之間的家庭,這樣不但可以與同學們多交流,還可以積累與長輩相處的經驗,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難得的收益。”

當同學們發覺自己的生活圈有些狹小的時候,不妨與家長先交流、溝通,畢竟他們的人生經驗要更豐富,從他們那裏我們可以獲得幫助,把自己在與同學交流時遇到的問題、不解說給他們,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時的家長不再是帶有威嚴的“長官”,而是同學們的大朋友,這樣的方法也能彌補同學們社交環境不足的缺憾。

最後禹春老師要告訴所有的同學,只有先打開自己心裏的那扇窗戶,才能迎接更多的陽光,想要別人瞭解你、與你交朋友,那麼你就要主動邁出第一步,被動人永遠都只能躲在角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