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髮》教學片段及反思

《奶奶的白髮》教學片段及反思

《奶奶的白髮》教學片段及反思

《奶奶的白髮》是(蘇教版)語文課本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它篇幅雖短,但意趣橫生,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課文。

教學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爲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使學生在解讀交流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閱讀理解課文,體會老一輩對晚輩的成長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長輩。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收集長輩關懷晚輩的圖片。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父母長輩的關懷和呵護之下,尤其是我們的奶奶,更是對我們疼愛有加。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奶奶的文章。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奶奶的頭髮爲什麼是白色的嗎?

生1:奶奶老了。

生2:人老的時候,細胞死了,所以會變白。我是從廣告中知道的。

生3:小孩頭髮裏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時候頭髮裏有空氣,所以變白,我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

師:對於同學們的回答都有道理,說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髮到底是怎樣變白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讀課文,看看答案和你們說的一樣的嗎?

學生們投入地讀起課文來。

師:讀了課文,我們知道奶奶的白髮雪白雪白的,那她的頭髮爲什麼這樣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樣的疑問,他好奇地問奶奶——

(引讀:“奶奶,爲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你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呢?”)

師:奶奶是怎樣回答孫兒的問題的呢?

生:奶奶笑着說:“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

師:誰能講講奶奶這話是什麼意思?

生陷入沉思,無人應答。過了有一分鐘,胡從正小手舉起來了。只聽他說:“奶奶生兒子的時候,頭髮變白一點,等生孫子的時候又變白一點,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鍾文昊:“奶奶生了兒子,變老了些,兒子長大結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頭髮變白了。”

我忍不住笑了,孩子們也笑了。我說:“你說的有道理,說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是這麼回事嗎?

師啓發:同學們,想想平時在家,我們的奶奶都做些什麼?(生議論開了。)

生1:奶奶每天爲我們做飯,做菜,奶奶做的飯菜可香了。

生2:我們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

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活,不僅要照顧她的兒子,還要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

……

師:是啊,我們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飯,問暖問寒,關心家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她們爲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個詞語來講,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輕的時候爲你爸爸操心,現在年紀大了,還在爲自己的孫子 操心,爲這個家這樣操心,能不老嗎?所以頭髮變白了。

課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髮一半是爲了我爸爸操心操出來的,一半是爲我操心操出來的。

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髮是爲全家人操心操出來的,我以後不再讓奶奶和媽媽操心了。

……

課後反思:

語文課堂應和社會生活相融,每個人每天都存在於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長,在生活中完善。學習也是生活的一個部分,離開生活的學習活動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們的課堂教學一樣,如果教師不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數孩子肯定不會去關注,因爲對於一些常見的事情,孩子們往往是無視的。如果不去關注生活細節,孩子們肯定無法體會到奶奶照顧家人,爲家人而操心的辛勞,更別說去體會“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的含義了。老師即使在課上費心講解奶奶如何如何地辛苦,但在孩子們的心理上,還是會因爲沒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忽視,也不會去好好體會和思考,所以很難獲得真情實感,那樣的課堂勞動是費力、費心又費時,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課堂上,我讓孩子們回想平時奶奶在家做過的事情,慢慢引導到操心上來,讓孩子們自己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那就可以把老師上課時空洞的講解填補了。而且,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讓語文課堂走向生活語文,讓語文學習生活化,用生活常識來爲語文課堂做鋪墊,這種做法恰恰符合了兒童的認知規律。事實也證明了:課堂上,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孩子們已經能理解 “白髮”的意義了,這樣的教學省力、省心又省時。由此讓我認識了,充分挖掘我們的課程資源,必須讓課程與生活密切“鏈接”,課程只有以生活爲基礎,才更容易引起共鳴,才能融合兒童對知識的接受,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趨於完美,讓生活融入我們的語文課堂。關注生活,把生活與學習有機結合,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結果。正如我今天的課堂不就證實了這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