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愛教學反思

家人的愛教學反思

家人的愛教學反思

這是這學期的第一節《品德與社會》課,我本想,這節課一定會引起我和學生的情感碰撞,也一定會讓生生之間引起情感的碰撞。可是課堂上的情景歷歷在目,我感到有些失落感。因爲剛纔課堂上的一幕幕淡薄的親情實在讓我不安,究竟怎麼回事?這本該是一堂激情四溢的情感課,課前我花了很多心血來精心設計過程,還製作了精美的教具,和老師們研討再三的過渡語,在學生面前怎麼也不能引起共鳴。我很想喚起他們內心的回憶,甚至他們的淚水,可是就連情感的碰撞一次都沒有,怎麼回事?是不是現在的學生情感不豐富?又或者是現在的學生太世故?也許是整個社會的感情都太淡薄?這些思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觀察着他們,爲什麼談到家人、談到父母卻沒有碰撞呢?是父母及家人的愛不夠多?可是大家都是在父母、家人的愛中長大的呀!我開始反思自己了,從課堂的設計,到課堂的過渡語,還有我和學生的交流,到底問題在哪裏呢?忽然我的思想一震,對,就是問題的設計,我讓學生把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記憶最深刻,最能感動人的事情講出來,可是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感人的事情有多少呢?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中都會有嗎?不,不會。父母、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應該是體現在每時每刻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比如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或者動作,還有書上提到的一張充滿愛心的照片,一次生日晚餐,名字的來歷……,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交織成了一張張細密的親情網。而我非要他們找印象最深、最感人的事,學生想到的最感人的肯定是大事,比如死裏逃生、住院家人輪流守着、看着……,我意識到了,其實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我給學生畫了一道圈,讓他們在圈裏找,可怎麼也找不到!像這樣的感人的事情,生活中會經常發生嗎?學生熟悉嗎?學習新課標以後,我們都會說課堂要回歸生活,迴歸真實。我們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尋找生活中真實的事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難怪這節課沒有感情的碰撞,因爲多數孩子沒有這樣的感人體驗,沒有這樣的感人經驗,當然也就沒有感人的情感碰撞了!

現在我的頭腦清醒了,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到底怎樣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就是要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真實體驗嗎?精心設計的提問,就因爲一個字,無形給學生的思維畫了一個圈。如果是現在,我會和學生一起想,每天從早到晚和家人在一起都幹了些什麼?家人對大家都說了些什麼?讓學生從平淡的小事中體會家人的愛,瞭解家人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養教育自己的苦心,相信這樣的課堂一定會讓師生、生生的情感交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