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鞠躬》精品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精品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精品教學設計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執教者:朱春霞

教學目標:1、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螞蚱頑強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義。

3、圈劃文中重要的詞句,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螞蚱頑強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方法:綜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板書:《向生命鞠躬》

2、題目中有一個動詞——鞠躬,這可是個很不尋常的動作。想一下,鞠躬這個動作通常是表達怎樣的感情?

明確:尊敬

3、看了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

明確:誰向誰鞠躬?

爲什麼鞠躬?

4、好,我們就從文章中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二、 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

要求:⑴ 編寫小節序號

⑵ 瞭解課文大意

2、誰向誰鞠躬?

明確:我向一隻螞蚱鞠躬。

3、有沒有同學見過螞蚱?

明確:螞蚱,生活在夏天的田野中,東竄西竄的,到處都是。

4、一隻螞蚱,多麼平凡渺小的一個生命,向它鞠躬?作者似乎有些大驚小怪。我也見到過不少螞蚱,反正我是從來沒有向它們鞠躬過。你們覺得呢?

明確:文中的這隻螞蚱並不平凡,甚至可以說它很偉大。

三、 分析文中螞蚱的形象。

1、文中的這隻螞蚱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

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明確:生存環境:蕭瑟的初冬

(“惟一”“倔強”)

遭遇:被草杆穿過身體

又被草杆穿過身體

精神:頑強

3、這三點中,哪一點最重要?

明確:第三點,它是本文中心的一部分。

4、另兩點與第三點也是一脈相承。讓我們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

5、請一位學生朗讀第2、3兩小節。

6、作者稱它是“惟一”“倔強”活着的螞蚱,仔細品味這兩個詞語,你覺得它們體現了這隻螞蚱的什麼特點?

明確:生命力頑強。

7、學生快速瀏覽第4到第10小節。

8、這一部分內容與頑強精神有何聯繫?

明確:遭遇到這兩次突如其來的不幸後,螞蚱的逃生經歷體現了它的頑強精神。

9、教師小結。

明確:所以,這三個特點是一個整體,從不同角度體現了這隻螞蚱的頑強。

四、 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

1、隨着文章的深入,作者由外而內地給我們展現了螞蚱身上的一個又一個特殊之處,而作者的情感也隨之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讓我們到書本中去找一找,作者的情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分別在哪幾小節中體現?

明確:驚訝、漠然、好奇、震撼。

2、讓作者驚訝的是什麼?

明確:在初冬的山上,一切生命活動似乎都已沉寂,但這隻本應在夏天活動的螞蚱卻還活着,讓作者感到驚訝。

3、學生默讀第4、5兩小節。

4、這兩小節寫了螞蚱第一次被我用草杆穿過身體,你們看後覺得怎麼樣?

明確:殘忍、可憐……

5、作者爲什麼要這麼殘忍,把一隻螞蚱活生生地穿在了草杆上?

明確:爲了防止螞蚱逃跑;因爲螞蚱是害蟲。

6、推測一下,作者當時應該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漠然。

7、螞蚱逃脫後被作者第二次穿上了草稈,這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好奇。

作者很好奇,他想看看這小玩意兒究竟用何方法逃跑。

8、之後,面對他看到的那一幕,作者的心情發生了什麼變化?

明確:震撼。

9、作者之所以感到震撼,是因爲他目睹了一個奇蹟。

那是怎樣的一個“奇蹟”,你們看懂了嗎?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一張示意圖。

10、請一位同學把第10小節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11、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僅作者深受震撼,相信同學們也挺感動的。圈劃這一小節中最打動你的詞語或短語,並簡述理由。

12、學生交流。

13、全體學生朗讀第11小節。

五、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

1、實際上對這隻螞蚱而言,逃不逃生的結果都一樣,反正都是死,它這樣痛苦而死是否值得?談談你的理解。

四人小組討論。

2、選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明確:生命是非常美好、珍貴的東西,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但是,老師覺得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比如自由,比如正義、比如信念,比如……

如果生命不承載這些高尚、有意義的東西的話,它也只是一張白紙,毫無價值可言。正如聞一多所寫的,“生命是張……”

學生背誦。

4、文章題目爲什麼是《向生命鞠躬》?能否改成《向那隻螞蚱鞠躬》?爲什麼?

明確:更具有廣度和深度。深度:這隻螞蚱是頑強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實是向一種叫頑強的精神鞠躬;廣度:這隻螞蚱是頑強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實是向一切頑強的生命鞠躬。

回家作業:你是否爲那隻螞蚱而感動?你是否爲那種頑強精神而感動?那隻螞蚱已經死去,那就讓我們爲它立一塊墓碑吧,請你用一二句話,爲它題寫墓誌銘。

課後反思:

對於滲透“兩綱”教育來說,語文學科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爲語文學科本身就有着人文性,所選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就受到其影響和教育。如這篇《向生命鞠躬》,作者的情感態度明確強烈。我引導學生緊隨着作者的腳步,對那隻螞蚱的認識不斷深入,和作者一起由驚訝漠然到好奇再到震撼,較真切地體會到文中螞蚱的頑強的精神。接着,我由此展開,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並結合之前剛學過的聞一多所寫的《色彩》,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課後佈置的作業也是圍繞着對頑強精神的理解而進行的,讓學生加深體會。應該說,這節課上得效果是不錯的,從學生回家作業的反饋情況來看,他們對課上所說的頑強精神和生命的意義是很能認同的。

《向生命鞠躬》課堂教學實錄

自主推薦課《向生命鞠躬》課堂實錄

雙龍中學 李素華

師1:.中國農村有句俗話:“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多高”,指的是秋意漸濃,天氣涼爽,螞蚱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直至死亡,而今天這個故事中的螞蚱卻頑強的活到了初冬,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到初冬的一座荒涼的小山上去走一走,看一看這隻頑強的螞蚱,今天我們學習....

生:《向生命鞠躬》

師1:讀到這篇文章時候,我深深的爲螞蚱的頑強的生命力震撼着,所以我們耀星組選擇了這篇文章,相信大家讀後也會爲之震撼的。

師1:看看我們的閱讀目標吧,齊讀一下第三的核心目標。仔細閱讀目標鏈接中方法喲。

師1:看看你們的自主預習的效果吧,哪個組來展示?

幸福組:展示重要的字詞。

團結組:補充重要的字詞。

自信組:也補充了重要的字詞。

師2:給每個展示的小組評分,重要的字詞就是要像他們那樣,從字音、字形、和詞義(尤其要根據語言環境理解)來積累。

師2: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烈火組:我在帶兒子爬山捉到一隻蚱蜢穿起讓兒子玩耍,結果蚱蜢兩次逃生讓我和兒子爲之震撼。

黑峯組:應該加上時間初冬,還應說是爲螞蚱頑強的生命震撼二鞠躬。

師3:給展示盒補充小組評分。

師3:嗯,概括故事應該抓住記敘的要素。朗讀展示你感悟最深的片段吧。

自信組:展示朗讀。

陽光組:展示朗讀。

師4:給每個展示的小組評分。

師4:朗讀必須把握好朗讀的技巧。

師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分工、自學、傳遞、整合、表述學案上的。問題,形成組內解讀成果,再抽組進行班級展示和抽組開展評價。

生:分組分工在組內學習。

師1:展示問題1.當我捉住並穿起螞蚱讓兒子玩耍, “我”做得心安理得,後來情感態度卻不一樣了。從“我”對螞蚱稱呼的變化,說說“我”和兒子對螞蚱態度的變化。

幸福組:展示交流了表格中的空白。

陽光組:給幸福組打分並做了補充更正。

師:稱呼害蟲時候沒有驚喜的情感的。

師1:展示問題2:我對螞蚱彎腰鞠躬是因爲螞蚱的怎樣具體表現?(請抓住具有表現力的字詞句按照目標鏈接裏句式來賞析交流)

團結組:歇一歇,停下來歇一歇。可見螞蚱的很脆弱了。他還頑強的抗爭。

自信組:死死抱住,爲生命頑強掙扎讓人震撼。

幸福組: 麥稈漸成弓形,螞蚱分離的頑強讓人震驚。

烈火組:1腿一鬆, 滾落,螞蚱拼搏到最後,掙脫束縛,死去了。可見它的頑強的生命力,所以我鞠躬。

師:對,滾落了之後,它的生命就走向了一個盡頭。那麼我們看螞蚱在抱、爬、跳、歇、滾落之後,它走向了死亡,僅僅從這些嗎?文章中是否還能找到另外的文字?

生:第九段“爬、跳”(師板書:跳)

師:我們要注意這些修飾語,“間或無力”地“跳”,間或無力,我們感覺到它已經收到了重創。那麼它在“爬跳”的時候,“我”在幹嗎?

生:我點着二支菸,眺望遠景。

師:是,眺望遠景,那麼當時“我”的心理有什麼感受?(師板書提示:心理)先請坐,還有其他同學嗎?

生1:好奇,想看一下螞蚱是怎麼逃生的。

師:哦,好奇。一開始是好奇,那接着呢?隨着螞蚱的這一系列動作,“我”的心理一直都是好奇嗎?還是說?

生:後面發生改變。

師:怎麼改變的?

生:從好奇到了敬佩。

師:他直接從好奇到了敬佩,是吧?

生:哦,還有震撼。

師1:展示問題3.我向這個頑強的生命鞠躬,對不對?我把他穿過一次,逃了再抓來再穿一次對不對?說說你的理由。

幸福組:鞠躬是對的,穿起也對,因爲他是害蟲。

雷火組:害蟲也是生命,不應該穿起的,

幸福組:既然是害蟲,死也五所謂呀。

團結組:是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都應享受在美麗的大家園啊。

幸福組:是生命都值得尊重。

師1:用你喜歡的形式來表達你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吧。

生1:朗誦生命的名言

生2:朗讀生命的詩歌。

生3:朗誦生命的名言。

生4:朗誦自創的詩歌。

生5:講述生命的故事。

生6:唱起生命的歌曲。

生7:用身體語言和有聲語言結合展示。

師1:總結本節課。

師:像螞蚱那樣具有頑強精神的生命是值得我們誠摯的敬意,老師覺還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比如自由,比如正義、比如信念,比如……如果生命不承載這些高尚、有意義的東西的話,它也只是一張白紙,毫無價值可言。我們自己是生命之帆的舵手,如何航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

師:總結這節課的亮點與不足。

師:整篇文章的學習就要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希望以後大家還有機會交流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這個引導和總結也未免太簡單,難道這堂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學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作者對生命敬畏之情哪去了?語文課堂互動也是要以文本爲依託的,難道這篇課文的主旨就是告訴學生看問題要從不同角度?這是典型的架空文本的總結。)

綜觀這堂語文課,從師生互動的角度看,起碼是低效的,存在以下問題:

1、對互動的實質沒把握準。像這樣打着“互動'旗號的控制普遍存在於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是程式化的師生互動形式多樣,最常見的是教師一呼,學生百應。如教師光說出上半句,學生接下半旬;或者教師習慣性地以“對不對?~好不好?舢是不是?'等方式發問,學生無需任何思考,甚至可以不去理會教師究竟問的是什麼問題,就以機械地用“對”‘‘好~‘是”等來對付。這樣的互動,無法使學生的思維形成碰撞,導致互動流於形式。

2、方法上單一而無意義。這堂主要採用的就是問答法,當然教師也試圖用上討論,但都開展不起來。比如在教師拋出“同學們對剛纔這位同學的意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時,學生只是在機械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沒有引發學生之間的互動。

3、教師過於按照自己的預設來上課。表面看來,是教師在讓學生說,可是都是在教師的控制下,教師生怕學生會“走軌'。缺乏對互動生成性的挖掘。

實踐中,課堂互動活動的低效性直接表現爲或者是學生在互動活動中不動,對教師的要求反映較冷淡,或者是氣氛雖然活躍,甚至教師和學生看起來都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沒有深度,也沒有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層體驗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無法在互動中“給學生一種理智的歡樂一一種經過思考後豁然開朗的情感體驗

《向生命鞠躬》閱讀練習及答案

向生命鞠躬

李志林

早就想帶兒子爬一次山。這和鍛鍊身體無關,而是想讓他儘早知道世界並不僅僅是由電視、高樓以及汽車這些人工的東西構成的。只是這一想法的實現已是兒子兩歲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滿目蕭瑟。剩下的麥茬已經黃中帶黑,本就稀拉的樹木因枯葉的飄落更顯孤單,黃土地少了綠色的潤澤而了無生氣。置身在這空曠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種原始的靜謐和蒼涼。

因此,當兒子發現了一隻螞蚱並驚恐地指給我看時,我也感到十分驚訝。我想這絕對是這山上惟一至今還倔強活着的螞蚱了。

我躡手躡腳地靠過去。它發現有人,蹦了一下,但顯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張開雙手,迅疾撲過去將它罩住,然後將手指裂開一條縫,捏着它的翅膀將它活捉了。這隻周身呈土褐色的螞蚱因驚懼和憤怒而拼命掙扎,兩條後腿有力地蹬着。我覺得就這樣交給兒子,必被它逃脫,於是拔了一根乾草,將細而光的草稈從身體的末端捅入,再從它的嘴裏捅出——小時候我們抓螞蚱,爲防止其逃跑,都是這樣做的,有時一根草稈上要穿六七隻螞蚱。螞蚱的嘴裏滴出淡綠的液體,它用前腿攬颳着,那是它的血。

我將它交兒子,告訴他:“這叫螞蚱,專吃莊稼的,是害蟲。”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頭,握住草稈,將它盯視了半天,然後又繼續低頭用樹枝專心致志地刨土。兒子還沒有益蟲、害蟲的概念,在他眼裏一切都是新鮮,或許他在指望從土裏刨出點什麼東西來。

我點着一支菸,眺望遠景。

“跑了!跑了!“兒子忽然急切地叫起來。

我扭頭看去,見兒子只握着一根禿禿的草稈,上面的螞蚱已不翼而飛。我連忙跟兒子四處尋找。其實螞蚱並未逃出多遠,它已受到重創,只是在地上艱難地爬,間或無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兩步就輕易地發現了它,再一次將它生擒。我將螞蚱重又穿回草稈,所不同的是,當兒子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刨土時,我並沒有離開,而是蹲在兒子旁邊注視着。我要看看這五臟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兒究竟用何種方法竟能逃跑!

兒子手裏握着的草稈不經意間碰到了旁邊的一叢枯草。螞蚱迅速將一根草莖抱住。隨着兒子手的擡高,那穿着螞蚱的草稈漸成弓形,可是螞蚱死死地抱住草莖不放。難以想象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創的螞蚱竟還有這麼大的力量!兒子的手稍一鬆懈,它就開始艱難地順着草莖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來歇一歇,或許是緩解一下身體裏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稈在一點兒一點兒縮短,而已退出它身體的草稈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綠。

我大張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這悲壯逃生的螞蚱強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們人類不可能忍受,它的壯舉在人世間也不可能發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個奇蹟,一個並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蹟。當螞蚱終於將草稈從身體裏完全退出後,反而腿一蹬,從所抱的草莖上滾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賦予它的最後一點兒力量,就是讓它掙脫束縛,獲得自由,然後無疑地,它將慢慢死去。

兒子手裏握着的草稈再沒有動。我擡眼一看,原來他早已如我一樣,呆呆地盯着螞蚱的一舉一動,併爲之震驚。

我慢慢站起來,隨即向前微微彎腰。

兒子以爲我又要抓螞蚱,連忙喊:“別,別,別動它!它太厲害了!”

我明白兒子的意思。他其實是在說:“它太頑強了!”

兒子大概永遠也不會明白我彎腰的意思。我幾乎是在下意識地鞠躬,向一個生命、一個頑強的生命鞠躬。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4分)

①倔強 ②靜謐

③躡手躡腳 ④麥茬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語境義:(3分)

① 我想這絕對是這山上惟一至今還倔強活着的螞蚱了。

倔強:

② 我幾乎是在下意識地鞠躬,向一個生命、一個頑強的生命鞠躬。

第一個“鞠躬”:

第二個“鞠躬”:

3、作者兩次將螞蚱捉住,穿在草稈上,其前後感情是否一樣?概括敘述作者對螞蚱的感情變化。(2分)

4、第四段“螞蚱的嘴裏……那是它的血”,第十段“草稈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綠”,兩次提到“流血”這件事有何作用?(2分)

5、螞蚱會盡力向生命挑戰,你還能舉出哪些有這種精神的人或事物嗎?(至少舉出兩個事例)(2分)

6、通過閱讀本文,請你談談對生命含義的理解。(2分)

參考答案:

1、jiàng mì niè chá

2、頑強;彎身行禮 或表示敬意的一種動作;心中充滿敬意。

3、不一樣。第一次,作者只是爲了給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玩,抱着一種戲弄的感情。第二次,則是好奇,並由此而產生了一種敬意。

4、第一次只是從嘴裏滴血,第二次則是血把草稈染綠,說螞蚱受了重創,突出了螞蚱爲重獲自由不懈努力的精神。

5、略

6、略

張敏老師執教《向生命鞠躬》

語文個性化教學之六:張敏老師執教《向生命鞠躬》中學研訓部 沈國全案例背景:3月29日,下午,封浜中學張敏老師執教了七年級區級公開課《向生命鞠躬》,對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進行了探討,特色鮮明,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描述:張敏老師的說課及反思《向生命鞠躬》一文選自初一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說的是在初冬的一個早晨,一個父親帶着兒子上山郊遊,無意中發現了一隻孱弱衰老的螞蚱。父親抓住了螞蚱,把它穿在草稈上。不料,螞蚱兩次頑強逃生,不禁令人震驚,繼而對它鞠躬致敬。本文寫作切入口很小,僅是一次觀察的偶得,卻表現了“生命的尊嚴在於能夠堅強的活着”的大主旨,同時也促使我們人類反思要關注生命,哪怕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昆蟲。本文的描寫非常生動,尤其是螞蚱“悲壯逃生”過程的描寫,不僅震撼着作者,也強烈打動着讀者的心。這篇文章就是在解讀作者的一次心靈體驗,讀它的同時,讀者也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初一的學生大多能看到螞蚱的頑強和對自由的渴望,並對此感動,然而,基於閱歷淺,學生可能就事論事,也可能由此聯想到人生,但僅是概念上的套話,而不能親身體驗提升。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學讓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同時,關於生命,這個話題很大,容易上成說教課,基於這兩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1、通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基於同樣理由,我採用的是朗讀式的感悟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整體感知,使學生沉浸文本。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1)作者對螞蚱的稱呼的變化及其情感變化的軌跡。2)“我”爲什麼會向一個普通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生靈——螞蚱鞠躬?通過獨立思考後小組溝通,全班交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螞蚱的頑強。第二個環節是品讀賞析,使學生體驗文本。不加咀嚼的朗讀遠遠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感悟、內化。頂多是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那些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因此我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採用圈點讀書法,找出螞蚱頑強生命力的具體表現,然後小組討論彙總,派代表發言。重點賞析文中的環境描寫,螞蚱“悲壯逃生”的動作描寫和情態描寫後,進行散讀和齊讀,使學生在朗讀中再一次體會螞蚱的頑強和“我”的震撼。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通過討論螞蚱的逃生是否值得,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它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都應得到尊重。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己的經驗能力。如寫生命感言。第四個環節是歸納總結,寄予希望。再次迴歸課文,號召大家都來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真正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回想上課情況,我覺得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1、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完全放開,存在教案意識,免不了牽着學生的思路按預設軌道推進,以至錯失抓課堂生成資源的良機。2、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是很充裕,使得一些同學很獨到的見解來不及發表。這個就很可惜。3、我還要在我的課堂語言上更加精雕細琢,設計問題時考慮更周全,更精煉。比如在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換位思考的問題,現在想想這讓學生很難回答,如果變成“是否只有頑強的生命才值得尊重”就更好了。(這個問題我也準備的,時間關係沒講到)4、我應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既尊重學生對教材的多元解讀,也及時加以分析小結,加深學生印象。5、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更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和心靈交流。6、因自身的緊張而導致時間估算偏差,結尾就比較倉促,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磨練心理素質,爭取繼續進步,繼續完善。教案描述:《向生命鞠躬》教學稿教學目標: 1、通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 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學難點:感悟螞蚱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啓發學生對生命的積極思考—-人的生命應該充滿活力和精神。教學準備:powerpoint預習導學:讓我們跟隨作家孫盛起的腳步,一起來到初冬的一座空曠、寂寥的山上走一走,看看大自然能給予我們怎樣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向生命鞠躬》。1、掌握下列詞語,特別注意加點字的讀音。蕭瑟 刈剩 麥茬 空曠寂寥 靜謐 倔強 躡手躡腳 筋疲力竭 鞠躬 螞蚱 孱弱 眺望 五臟六腑2、朗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3、將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圈劃出來。 4、收集關於生命的名人名言和詩句。教學過程:一、常規活動:課前演講二、導入課文: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討論、交流:作者對螞蚱的稱呼變化及對應的情感變化。四、品讀賞析,感受生命重點賞析我向螞蚱鞠躬的原因。小組討論:螞蚱頑強的生命力在文中有哪些具體的表現?五.拓展延伸:討論:你認爲螞蚱這樣做值得嗎?爲什麼?交流:我的生命感言——六、教師寄語。讓你、讓我、讓大家都來關注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吧!七、佈置作業:1、課外收集關於生命的文章一篇。2、短文寫作:《由螞蚱逃生想到的》教研員簡評:張敏老師是一位年青教師,剛登上講臺不久,但通過今天這節課展示了她良好的素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朗讀感悟式教學”究竟如何進行?張老師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並給出了答案。張老師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⑴注重情境的創設。爲了讓學生能沉浸在文本中,張老師多次安排了抒情的背景音樂,學生們在諸如《命運》等不同的音樂氛圍中感悟生命的意義。⑵注重連通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進入文本,還原“情境”,從而感受作品語言文字背後的衝突與妥協。⑶注重挖掘作品“人文性”的同時,沒有忽視對作品藝術性的點撥。如側面描寫、環境描寫等。⑷多種形式的朗讀各得其所,各盡其妙。有齊讀、散讀、提讀、片段朗讀、整段齊讀等。

《向生命鞠躬》教案及練習

《向生命鞠躬》教案

白鶴中學 胡俊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圈詞劃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鬥爭的精神

2、情意目標:

(1) 尊重這種具有執着頑強堅韌精神的生命;

(2) 學習這種精神。

二、教學重點:通過捕捉、分析關鍵字詞句,瞭解螞蚱生命力的頑強。

三、教學難點:初一的學生思想還比較淺薄單純,對文章的分析只會就事論事,感情也只會停留在感悟這隻螞蚱的頑強上,因此,引導學生認識並發現我們生活中類似的生命,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步就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常規

1、課前演講《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2、學生自由點評。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個螞蚱的故事。你瞭解螞蚱嗎?中國農村有句俗話:“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多高”,指的是秋意漸濃,天氣涼爽,螞蚱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直至死亡,而今天我給你們講的這個故事中的螞蚱卻頑強的活到了初冬,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到初冬的一座荒涼的小山上去走一走,看一看這隻頑強的螞蚱,今天我們學習《向生命鞠躬》

(三)整體感知

1、檢測學生預習效果,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

2、師生共同探討“我”對螞蚱稱呼的變化,以及“我”和兒子對螞蚱態度的變化。

(板書)

稱呼

我的態度

兒子的態度

害蟲

漠視、玩弄

不感興趣

遇難者、 小玩意兒

同情、意外

不感興趣

悲壯的螞蚱

震撼

震驚

頑強的生命

鞠躬

敬畏

(四)重點研讀

1、螞蚱的“頑強”具體體現在哪裏?請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作點評交流;

(板書)

被捉

初逃

再逃

拼命掙扎

掙脫束縛

獲得自由

壯(用生命的代價)

2、正是因爲“悲壯”,所以我下意識的向螞蚱鞠躬。你怎樣理解“向生命鞠躬”?

明確:哀悼、歉意、尊敬

(五)總結拓展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生命值得我們爲之鞠躬的呢?(暢所欲言)

共同之處:爲了自己認定的目標竭盡全力並用極大的堅韌去承受的生命。

2、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生命?郁達夫的話。

(1)尊重這樣的生命(板書:向生命鞠躬)

(2)學習這種頑強的精神。

3、總結本課主題: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目的,通過對螞蚱頑強生命的具體分析,我們學習了那些頑強堅韌寧死不屈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而且明白了,我們理應對具有這種精神的生命表示我們最誠摯的敬意,我們應該愛戴他們,向他們鞠躬。

4、拓展:本節課上完了,你對生命有何感悟?請說說你的“生命感言”。

(六)佈置作業:認真完成試卷。

《向生命鞠躬》練習題

1、課文第一節中,“只是這一想法的實現已是兒子兩歲半的初冬”,這一想法指的是 。“實現”了的原因是這次爬山的經歷讓兒子 。

2、第二節是 描寫,它的作用是

3,第十節中“不經意間”可換爲 ,說明了

,而兩個“抱住”則體現了

4,你同意文中第11節“它的壯舉在人世間不可能發生”這一說法嗎?爲什麼?請舉例說明。

5,這個頑強的生命拼死掙扎的結局還是最終“慢慢的死去”。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但是逃死得快,不逃死得慢,逃死得痛,不逃死得不會那麼痛苦,我們可能永遠也不能瞭解這隻螞蚱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我們大家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而且好奇心也是極強的,那麼請大家開啓自己的智慧之門,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寫出這隻螞蚱悲壯逃生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字數200-300字。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3

《向生命鞠躬》教學設計

趙屯中學夏曼妮

一、教學目標要求:

1、能力目標:通過對字、詞、句的朗讀、分析把握人物情感。

2、情意目標:體會生命的頑強、抗爭精神。

二、教學重點:分析、領悟生命的頑強、抗爭精神。

三、教學難點:由文中的“以小見大”拓展到課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小時候你有捕捉小動物的經歷嗎?說一說。(學生交流)

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嗎?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已漸漸淡忘。那麼,今天我們一同來看一個類似的故事——《向生命鞠躬》,也許你能從中找回點什麼……2、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文中的“我”對螞蚱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找出相應地方,作上記號,自己讀一讀,品味品味)

思考一下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由“厭惡”到“同情”再到“欽佩”)

3、“我”爲螞蚱而感動,被它所震撼,那麼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震撼呢?

(學生個別讀,體味;後全班齊讀、領悟、感受)

(集中在第4、10、11節)

4、結合剛纔的體會說說你對“向生命鞠躬”的理解。

5、討論:一隻螞蚱爲自由寧捨棄生命,這是何等可貴的精神。小小的螞蚱尚能如此,那麼人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又該具有怎樣的精神?

(結合所學篇章、所知事例講述)

6、總結:所有生靈都有生的權利,任何追求自由的生命都是令人尊敬的。人最寶貴的也是生命。生命惟其有拼搏、有追求、有希望,才顯示出其高貴的價值,自由永恆的本質!螞蚱的逃生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從一件小事中看到了生命的可貴,看到螞蚱身上那種爲生命、爲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這種“以小見大(從小的事情中得出大的道理、感悟)”的構思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7、作業:欣賞《佛心》,結合《向生命鞠躬》,談談你的感受。

(包括內容、形式)

教學設計說明:

1、思考部分通過熟悉態度變化來了解故事內容,把握作者情感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由於作者對螞蚱由“厭惡”到了“欽佩”,爲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所感動,於是作者彎腰,向其鞠躬。

2、回顧全文,分析課文,體驗生命的抗爭、生命的頑強。同時加強對文章字詞句的欣賞與理解。

3、“以小見大”由文中具體事件得出,引導學生領悟“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及作用。(體會文中“以小見大”的方面)

4、欣賞文章的過程請學生分析“以小見大”。

5、作業是對文章的鞏固練習。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較熟練地複述故事,把握故事情節。對“生命”這一主題也有一定的感悟(曾經學習過《藏羚羊跪拜》、《石縫間的生命》等文章)

點評《向生命鞠躬》

顧老師的課《向生命鞠躬》內容選得好,結合兩綱教育,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文學性和人文性。 顧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這個主題,運用問題教學法和互相交流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偉大。所有生靈都有生的權利,任何追求自由的生命都是令人尊敬的。人最寶貴的也是生命。生命惟其有拼搏、有追求、有希望,才顯示出其高貴的價值,自由永恆的本質!螞蚱的逃生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從一件小事中看到了生命的可貴,看到螞蚱身上那種爲生命、爲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教學始終從文本出發,自然引導學生對生命意義 的積極思考, 一隻螞蚱爲自由寧捨棄生命,這是何等可貴的精神。小小的螞蚱尚能如此,那麼人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又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向生命鞠躬》一課教學目標合理明確,清晰具體,切合學生實際,體現語文課特點。老師切實地落實了“兩綱”教育,注重把生命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同時也充分體現二期課改精神,十分注重培養學生通過品讀文本,訓練捕捉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教學環節自然過度,教學目標科學合理,設計的問題張弛有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氛圍較好,充滿了活力。這堂課雖然沒有運用到多媒體,但是並不影響學生的研讀和理解,相反給了學生更多自己對於生命的思考與感悟。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