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解讀單元主題

《望月》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爲“人與自然”,安排了《古詩兩首》《望月》《灰椋鳥》《水》等課文,表達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我關注到課文的編排主題,單元作文的編排,發現《習作7》是有關月亮的一篇想象作文,與《望月》一課是緊密相關的。我們領悟到編者的意圖,梳理出了本單元的相關的知識點與訓練點:

教學本單元課文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繫生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品味文本的語言美與意境美。

《望月》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標》對高年段的閱讀要求有:(見燈片)

經過思考,我對年段教學目標進行了梳理,得出了這節課設計的指導綱領(見燈片)

解讀文本:

《望月》本文融散文、詩歌、童話三個獨特的視角爲一體,課文以月亮與人的關係爲主線,用生動的筆調抒寫了“我”在甲板賞月時,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現了甥舅二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

課文着重表現的是一種自然的美,這一課對於月文化的彙集,通過古詩的品析,恰恰能激發學生愛月的情懷,讓學生明白“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的道理。

本課主要是以孩子的眼睛看月亮,月亮的美是一種奇妙的美,幻象的美。可以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在這裏設置讀寫結合訓練恰恰能爲《習作7》做好鋪墊。

二、“有機整合”說目標

學情分析;五年級下冊的學生是步入高年段的第二個學期,學生默讀有了一定的速度;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描寫月亮的語句和詩句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文字的薰陶和感染。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綜合單元目標和教材文本的分析,學生認識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見燈片)

三、“結合年段”說學法

考慮到高年段閱讀教學的特點,在進行《望月》一課的教學預設時,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韻味和趣味,主要採取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表演法、探究法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賞析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 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培養學生懂得欣賞美的情懷和學會表現美的能力。

四、“板塊推進”說教學流程

下面,我開始說教學流程。我把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1-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的14-21自然段。

第一課時,我將分四個板塊完成,分別是:在聊天中相遇——走近月亮;在讀書中相識——整體感知;在品析中欣賞——“月光之美”;在賽詩中沐浴——“古詩之美”。

第一板塊:在聊天中相遇,走進月亮

在導入環節中,引導學生圍繞“看到月亮會聯想到什麼?”的話題談話,創設了一種喜愛月亮的課堂環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板塊:學生在讀書中相識——整體感知

此板塊分爲兩部進行:其一,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其二、整體感知

《課標》要求高年段的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於是在整體感知的環節中,我特別關注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我是這樣引入:課文寫誰望月?除了寫他們望月,圍繞月亮,他們還幹了什麼事情?

帶着兩個問題讓學生自由讀,指導抓住事件的要素來進行概括大意,達到訓練的目的,體現高年段的學段特點。

第三板塊:在品析中欣賞——“月光之美”

學習課文的第2自然段,在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通過“抓關鍵詞句品情意,圖文對比品語境”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感受“月光之美”。

在“抓關鍵詞句品情意”環節中,我抓語句中“安詳、鍍、跳動、伸展、起伏”等關鍵詞,主要着眼於朗讀的指導與訓練,通過“品讀析情法”、“感悟鑑賞”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語境。例如:

(1)抓“安詳”悟情思

我是這樣導入: “安詳”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詞,一種溫和、從容不迫的神情,你在什麼人身上看到過這種安詳的神情?

用在月亮的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麼呢?

這樣的用詞有什麼好處?

通過這樣的品析,我們就感受到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裏的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2)抓“鍍” 品表達

①給“鍍”組詞,抓偏旁理解本意。

②給“鍍”換詞,思考:用“鍍”來表達有什麼好?

通過反問,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月亮不僅自身很亮,很閃爍,有金屬般的感覺,同時也讓周圍的事物附上了光芒。讓學生的畫面豐富起來,閃爍起來。品出作者用詞表達的精妙。

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朗讀。

(2)“圖文對比品語境”

我出示一副月夜江色圖,旁邊配上第2自然段的第2、3句話。

①先讓學生對比欣賞,說說欣賞的是圖還是文字,爲什麼?文字美在哪?

②引導學生抓住“跳動、伸展、起伏”等詞,品出這些詞語讓景物動了起來,賦予了它們生命,讓我們欣賞到了這樣一幅動靜相宜的月色圖,體會到月亮搖身一變透出的靈動的美。

讓學生在圖文對比中感受到是語言文字所創設出來的奇妙的語境,讓這個月亮是如此的靈動。同時滲透寫景的方法指導:寫景就應抓住景物的特點,關注動靜結合的畫面感,而作者用擬人的寫法巧妙地把自己情思融入其中,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第四板塊:在賽詩中沐浴——“古詩之美”

“分類品析體情結,補充背景入意境”(精讀指導學習課文3-13自然段)

課文賽詩部分共出現了6句詩句,這些都是古詩,都是舊知,怎樣上才能避免陷入解釋詩意的舊框框之中,上出教學的實效與廣效?我是這樣思考到:

高年段《課標》要求學生能在誦讀優秀詩文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所以“入情景、體情結”讓學生喜愛月亮纔是學習的真正目的。於是,我採用“分類品析,補充背景”帶領學生一起去感受。

在感受古詩句中月的深刻含義之後,由省略號引入,扣住涉月詩句,採用表演法,讓我和學生分別來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潑聰穎的“小外甥”,充分調動自己的詩句積累,進行“賽詩”。這樣不僅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的月文化產生了積極探索的願望。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爲課文的14-21自然段,我分爲兩大板塊進行。

第一板塊,設境研讀,深思(學習14-20自然段。)

聚焦“月亮像什麼?”,從三步引導學生體會、感悟、思考。

首先是“月亮像什麼?”學生找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相關語句,具體交流小外甥是如何抓住月亮的特點來進行想象,利用多媒體的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了解月亮變化的特點,歷經“合理聯想”、“大膽想象”的過程,來說說“月亮像什麼?”而後,指導學生朗讀,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

其次,找出文中描寫小外甥的語句,劃下來,體會文章表現人物的方法。通過交流、彙報,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來感受小外甥的聰明、活潑,指導學生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進行生動的描寫,這樣寫出的人物才能生動傳神。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導朗讀。通過分組讀體會人物之間的心裏感受;師生分角色讀,加深理解;全班情景朗讀,在情景中理解“繪聲繪色”,指導學生感受理解“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的道理,昇華情感。

第二板塊:疑問爲核心,練筆(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聚焦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繼續引導學生質疑,尋疑探究。重點抓住“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一句,提出問題“如果把省略號改成冒號,你會寫些什麼?” 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深化體會“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鼓勵學生真實的表達自己對月亮的情感。進而,抓住文本空白點練筆寫一寫。

五、說板書

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體現了本文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和教學思路,爲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附板書體現了學法的滲透。

25 望月

江上之月 詩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