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3月21日下午第一節,我完成了《將相和》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教完後,我掩卷思考,深深感受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真實、紮實、樸實,能確保課堂的有效性。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整合三維目標,努力尋求語文教育中工具性與人文性,多元解讀與價值取向,動與靜的平衡點。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儘量做到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位學生得到認可、得到尊重,保持學生學習的上進心,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如有強同學在讀生字詞時,根據他的學習水平我讓他認識哪一個就讀哪一個,儘可能地讓他有成就感,有繼續學習下去的勇氣。開火車讀課文時,當同學們緊張了或讀不好了,我就會露出笑容鼓勵他們,讓他們沒有任何心上負擔或不愉快。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中,同學們溫暖極了,思維也就活躍了。

二、讀書時間足,思維空間大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感知全文,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學生纔能有獨特的感受,纔會有所得,有所惑。此時,教師適時出現,組織、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在推敲詞句,咬文嚼字中與學生一起與文本的高尚靈魂進行對話,在對話中調整或糾正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存在的偏差,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受到美好情操的薰陶。本課時,我安排了有梯度的讀:初讀,感知全文。快速瀏覽,掌握內容,再讀,把握聯繫,精讀,體會人物品質。學生在“爬梯”的過程中,思維空間不斷擴大,思維深度不斷拓展。在這種看似平靜的課堂中,學生卻思維活躍,學有所得。

三、注重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背景資料並交流,既爲學生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面向全體,關注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照顧、鼓勵學困生,同時關注中等生和優等生的學習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在本課時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如: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由於在初讀全文這個環節中的“開火車”讀課文,佔用了過多的時間,導致精讀“完璧歸趙”這個小故事時時間不夠,草草收兵。

2、有些環節安排不夠恰當:

在初步把握《將相和》這個大故事的來龍去脈時,讓學生完成填空:將相不“和”的原因是( )( ),後來又“和”了是因爲( )。在學生填不好時,如果不急於求成,而是設個懸念: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精心研讀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吧。這樣不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還使問題得到完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