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學習參考教案

課題學習參考教案

課題學習參考教案

【編者按】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啓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

一、教材分析

(一)引入該課題的目的

將課題學習編人教材,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與原有課程相比,課題學習具有開放性、實用性和全員性。調查“你怎樣處理廢電池?”這個課題選取於社會生活,且更具挑戰性和綜合性。教材這樣安排,其用意有三:一是在鞏固已學調查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自主實踐,從而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二是調查範圍涉及到社會生活,有助於學生了解社會及以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三是藉助對廢電池處理問題的調查,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有效地開發校本課程。

(二)教學目標

根據人本主義教育觀,結合新課標要求和七年級學生對數據處理的認識規律,本節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調查的全過程,掌握用樣本去估計總體的思想,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體驗合理地進行推斷和預測,獲得“發現──探索──分析──評判”的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精神,更好地形成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學習態度,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二、重點難點、教法學法分析

(一)學生分析

1.七年級學生目前知識上:已學習了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兩節知識。

2.方法上:處在由單元化向系列化解決問題的過渡時期。

3.思維上: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

4.能力上:在主動重組和整合創新能力方面比較薄弱。

而本課題學習正好與目前學生的實情相吻合,適合學生學習發展。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對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2.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合理分析。

3.成因分析

考慮到數據的收集整理是對數據的科學認識,又是分析數據的關鍵之所在,且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因此,我把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定爲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受自身知識和經驗的限制,社會知識面過窄,對問題的分析接觸較少等因素影響,容易造成片面的分析問題,因此,我把對數據的合理分析定爲教學難點。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

引導式探索發現法和主動式探索嘗試法。

2.學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式學習法。

3.成因分析

對於教法、學法的選用,我考慮到課題學習應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調控引導爲輔。因此,我選用“引導式探索發現法和主動式探索嘗試法”進行教學,由於廢電池的處理只是一個問題背景,關鍵是調查的全過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調查研究解釋應用”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因此,採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真正使每位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三、教學程序

出於數學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理念,我把本節課的基調定爲“自主探究,民主開放,活動引領,合作交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觀,設計如下教學流程圖:

(一)創設情境(提出課題 誘發興趣)

1.對於引入環節,我考慮瞭如下的三種方案:

①從複習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引人;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③讓學生自己感觸問題,師生互動,引出課題。鑑於第一種方案比較傳統且缺乏挑戰性;第二種較第三種缺乏自主發現的重要一環;第三種雖然比較費時,但它通過學生先人手,能使學生迅速進人角色,因此,我打算選擇第三種方案。

(1)查一查:學生通過課前在圖書館或網上查閱廢電池處理的資料,瞭解情況。

(2)看一看:教師利用電腦圖片,展示廢電池的危害性及日常生活中的處理情況。

通過查閱、觀看,可激起學生心中的波瀾,促使學生去思考。

(3)想一想:爲了美好的生活和人類的健康,我們能做點什麼呢?(引出課題)

(4)組建:動手組建“熱點調查”節目,成立“小記者”站。

面對一個實際問題,不急於讓學生馬上去調查,而是通過組建“熱點調查”節目,來爲學生有組織、有目的地展開調查搭建舞臺,成立“小記者”站,可使學生真正成爲問題的參與者,能帶着熱情、任務去展開調查。

【編者按】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啓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會在向信息時代邁進,數據日益成爲一種重要的信息,統計概率所提供的“運用數據進行推斷”的思維方法已成爲現代社會一種普遍並且強有力的思維方式。從“課標”看,“統計與概率”領域主要學習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及處理數據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識。本章內容是第三學段統計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內容是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學段“統計與概率”的起始章節,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今後學習的基礎。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

抽樣調查收集數據的方法和數據整理的方法。

2.難點

抽樣調查收集數據的方案設計、數據分析以及根據數據的分析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總體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抽樣調查舉例的學習,瞭解抽樣調查的兩種方法,能從事調查過程,能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作出判斷並進行交流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抽樣調查收集數據的方法,會用表格、析線圖反映數據信息。

2.能力目標

會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活動中,能合理地處理數學信息,逐步學會用數據事實說話,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標

通過對中小學生視力情況的抽樣調查過程,培養學生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敢於面對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勇氣和信心。體驗統計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統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養成用數據、用事實說話的習慣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設計理念

現代課程觀認爲,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學活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個性差別,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主動與創造中獲得發展。本節課在設計時遵循新“課標”,貫徹新理念,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的和諧發展,爲學生提供大量實踐活動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這一領域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充滿了趣味性和吸引力。通過選擇典型的、學生感興趣的和學生生活緊密相聯繫的“調查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爲例子進行教學,拓展課堂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數學活動充滿了樂趣,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統計思想,建立統計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以活動爲載體,以問題爲線索,讓學生學會用數據和事實說話,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充分以學生爲主體進行教學,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來掌握統計的方法和原理。

2.採用“調查──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教學,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分小組活動,討論交流多渠道信息反饋。

(二)學法

1.指導學生學會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樣本估計總體是統計的基本思想。

2.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3.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活動目標

(二)分組活動(實情調查 親自體驗)

1.活動一 “小記者”培訓:

(1)此次調查的目的、問題、對象是什麼?

(2)你選擇哪種調查方式?樣本如何選取?在調查時應注意什麼?

(3)請你參照課本附錄(1)自主設計調查問卷。

自主設計調查問卷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設計時也可能會出現缺乏針對性、合理性的調查問卷,例如:有些項目寫成了廢電池的危害等。因此,安排(4)。

(4)組內交流調查問卷,取長補短,及時改進,小組統一

通過“交流──改進──統一”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助中完善調查問卷,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2.活動二 “小記者”出發: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走向社會,進行抽樣調查。

讓學生迴歸社會,獲得第一手材料,體驗“社會人”的辛酸,從而鍛鍊意志品質。

3.活動三 “小記者”回站:分小組交流調查中的感受、體驗,準備下階段工作。

交流有助於學生內心世界的表露,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科學探究(整理描述 嚴謹思維)

學生從調查問卷上只能粗略地認識問題,爲了引導學生精確、理性地認識問題,必須對數據進行整理描述。

1.思考

我們如何用所學知識,將數據整理描述出來呢?(學生討論,達成共識)

2.操作

先製作調查統計表,整理數據,填人表格,然後針對整理結果,繪製統計圖形

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及算法化,框圖化,程序化的思維方式。

(四)合作交流(分析數據 發展思維)

經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學生對問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考慮到問題的結論尚未顯現出來,學生還須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1.思考

針對調查結果,你對廢電池的處理有哪些發現和建議?

2.交流

召開信息研討會,分組交流,出謀劃策,各抒己見,小組長進行彙總。

只要學生想說、敢說,能表明自己的觀點,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

3.預測

學生往往會出現對問題把握不準確,建議容易忽略缺乏實用性、創造性的情況。

4.措施

各組選派“熱點調查”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

用榜樣激勵的方式可讓學生改進學習,同時由學生主持節目,還可增強學生“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表演才能。

5.點評

教師點評,並作出總結性評價,活動結束。

(五)自我反思(小結評價 優化思維)

考慮到這節內容環節過多,整個過程涉及課內課外,爲了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方法,我以“提問促反思”的方式提出問題。

1.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知道怎樣進行問題的調查嗎?有哪些收穫?

2.作業

(1)寫一篇簡單的調查報告(增加家長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收錄在學生成長記錄袋中。

(2)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滿意的調查報告在網上發佈,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社會評價)

學生通過反思,可理清調查程序,優化思維。安排調查報告,網上發佈信息這兩個作業,一方面可多元化地評價學生,激勵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將研究成果向社會發布,從而使本節學習更具開放性。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在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的前提下,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兩個“注重”

1.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爲“主動”

2.注重學生個性體現,變“模式化”爲“個性化”。

(二)兩個“突出”

1.突出合作交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交流,變“知識課堂”爲“生活課堂”。

2.突出評價職能,將“邊參與、邊應用、邊體驗、邊評價”貫穿於整個過程之中。

(三)兩個“體現”

1.體現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變“學教材”爲“用教材學”。

2.體現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互動性,形成“學數學、做數學”意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樂,在活動中創。

初一數學教案欄目

【編者按】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啓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

一、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學生已有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經驗,多數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探索問題。由於學生已瞭解利用數軸表示加法運算過程,不太熟悉水位變化,故改爲用數軸表示乘法運算過程。

二、課前準備

把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爲10個小組,以便組內合作學習、組間競爭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

2、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歷探索、歸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於長期乾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放了3天,現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

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教師板書課題)

2、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爲單位探索。

以原點爲起點,規定向東的方向爲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爲負方向。

3、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1中(3)(4)小題兩因數的關係,得出兩個有理數互爲倒數,它們的積爲 。

(3)學生做P76練習1(1)(3),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P75例2,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相乘的符號法則。多個因數相乘,積的符號由XXX決定,當負因數個數有XXX ,積爲XXX;當負因數個數有,積爲XXX;只要有一個因數爲零,積就爲XXX 。

4、討論對比,使學生知識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