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來》的教案

《宇宙的未來》的教案

《宇宙的未來》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瞭解演演講的一些特點。

3. 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講演幽默的語言風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熱情。

三、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使學生系統的掌握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瞭解有關宇宙學的一些知識;

2.瞭解演講稿的一些特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講演幽默的語言風格,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在當今世界的自然科學領域,能夠和愛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應當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輝煌的科學成就,其堅強的意志品質也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演說辭《宇宙的未來》(板書課題)。

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會肅然起敬,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和想像。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宇宙的猜測和探索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如屈原在《天問》裏就發出了一系列的探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濛汜,自明及晦,所行幾裏?”中國古代的宇宙學有渾天說、蓋天說、宣夜說等,西方有日心說、地心說等。然而直到20世紀誕生現代宇宙學,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當代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以“宇宙的未來”這樣玄而又玄的話題在劍橋大學作講演,對我們認識宇宙有哪些啓示呢?

2.作者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先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學和宇宙學。1963年,霍金經診斷得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會引起肌肉萎縮,導致癱瘓;說話會越來越困難,直至完全喪失語言能力;患者通常因併發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過,患者的思維能力包括記憶能力不受影響。醫生告訴霍金他最多隻能活兩年。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失望和沮喪後,霍金又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霍金後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暢銷書。霍金被確診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研究,仍在爲大統一理論而耕耘不已。霍金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也是牛頓爵士曾擔任過的職位。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 霍金對宇宙未來的預言主要有哪些觀點?

(1)宇宙的膨脹和坍縮與宇宙的平均密度有關,如果平均密度小於某個臨界值,它就會永遠膨脹。如果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值,宇宙就會坍縮,時間本身就會終結。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團中應該存在有某種看不見的暗物質,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轉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於使這些星系或星系團飛散開去。

(3)如果宇宙繼續膨脹下去,五十億年後,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變成一顆白矮星。在大約一百億年後,具有太陽質量的恆星將變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質量的恆星會變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過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發”掉。

(5)在星系或星系團之外,應該存在有足夠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能使密度達到臨界值,從而可能會使宇宙最終坍縮。但這個時間肯定在一百五十億年之後。

2. 初讀課文,找出一些關鍵詞語,把握文章大意。

從標題和開頭都可以看出文章要談的是對宇宙未來的預測,初讀文章就應該找出與這一預測有剮的關鍵詞語,最重要的應該有兩個:“膨脹”與“坍縮”,然後進一步找到與這兩個詞相剮聯的其他關鍵詞:“平均密度”和“暗物質”,即可基本把握文章大意。

3. 細讀課文,弄清這些關鍵詞語之間的關係,把握作者的觀點。

作者的觀點是:宇宙的膨脹和坍縮與宇宙的平均密度有關,如果平均密度小於某個臨界值,唆就會永遠膨脹。如果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值,宇宙就會坍縮,時間本身就會終結。事實上,現在的密度似乎非常接近與把坍縮和無限膨脹區分開來的臨界密度。但宇宙的未來是膨脹還是坍縮,仍尚難定論。

4. 抓住生動的比喻,理解作者的觀點。

在闡明科學道理的時候,作者用了一些人們熟知的事例,有助於我們理解文章的觀點。如:“例如,如果你稍微改變一下你旋轉賭盤的方式,就會改變出來的數字。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財。”

四、研讀課文,討論問題(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討論)

1、文章內容是談對宇宙未來的預測,爲什麼開篇卻談巫師預言的尷尬、宗教預言的失敗?

:在講演的開頭,作者就指出,預言將來是非常困難的,預言宇宙的將來尤其困難。雖然如此,科學家對此仍然滿懷信心。課文第2段,作者卻話題一轉,考察起預言的歷史。提及預言,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術。女巫用“毒藥或火山溢出的氣體”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過是爲了增加一點兒神祕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於解釋”。近代宗教預言也是這樣,不斷用新的解釋來掩飾預言的失敗,如“首先要數出獲救者名單”等。那麼,科學家的預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預言家一樣是一時的“騙術”呢?作者指出,“科學預言也許並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對天氣預報、對“極端條件下物體的精確的定律”,以及對大腦的工作機制等,都還缺乏準確的判斷。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來”,還是可以預言的。

2、作者說將宇宙中的暗物質考慮在內,也遠遠達不到宇宙重新坍縮的臨界密度,據此則可預言宇宙會繼續無限地膨脹下去,爲什麼後文又說宇宙最終可能會坍縮?

:預言宇宙的未來,“關鍵問題在於: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臨界值小,宇宙就將永遠膨脹。但是如果它比臨界值大,宇宙就會坍縮”。

3、對宇宙的未來,作者以爲是可以預測呢,還是不可以預測?

:宇宙中的局部運動也許會出現混沌狀態,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預測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脹,其他星系正在飛速離我們遠去。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明了宇宙的膨脹大體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爲如果宇宙的膨脹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勻,來自宇宙各個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就不會如此一致。“這表明,宇宙的行爲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簡單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言宇宙遙遠的未來。”

五、演講的特點

(學生髮言、老師總結)

:1、生動的導引

這篇科技論文是演講辭,具有演講的特點。預言宇宙的未來,雖然是一個嚴肅的科學話題。但如果就事論事,很容易枯燥乏味。演講需要激起聽衆的興趣。演講者從古代的巫術和近代的宗教預言談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講演的主題──在與巫術的對比中,更顯出了科學的求實精神。

2、嚴謹的推理

作爲一篇科學演講,其最終目的是讓人信服。本文嚴謹的推理,增強了說服力。宇宙雖然複雜,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宇宙的密度是決定其命運的關鍵,然而,確定這一點非常不易。演講者從可見物質談到暗物質,從成熟的理論談到科學假說,把問題講得透徹明白。沒有作出一個明確的預言,也說明了演講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3、幽默的語言

演講是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是單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講的語言藝術,就達不到最佳的表達效果。這篇演講語言幽默,創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使所論述的問題更易於爲聽衆接受。如,文中有一段話說:“我比其他的末日預言者更佔便宜。即使宇宙將要坍縮,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言,它至少在一百億年內不會停止膨脹。我預料那時自己不會留在世上被證明是錯的。”以揭示自己“自私”的心理表示幽默,同時傳達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億年內不會停止膨脹”。

六、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七、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