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案設計

風箏-教案設計

風箏-教案設計

單元整體感知: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圍繞着親情或家庭生活的。《風箏》講述的是我童年時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散步》寫了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情愫;《詩兩首》盡興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真摯的愛戀;《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則是講述古時少年兒童成長的故事。選文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既有散文、詩歌,還有小故事;既有現代文、文言文,還有翻譯的作品;既有像魯迅、冰心、泰戈爾這些中外名家的作品,也有報刊上的時文。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從單元編排上講,本單元五篇課文的編排順序是精心構建的,從手足情到子女與父母情,再到一家三代情,層層推進;從家庭矛盾衝突到家庭和美溫馨,雖是對立的兩個方面,但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我愛我家爲主題,易於引導學生深入瞭解家庭生活,鍛鍊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便於學生寫出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作文

學習目標:

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引導學生體味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①佈置預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課文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絃,感人至深,在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讚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範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啓發提問)爲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爲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爲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爲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爲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繫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爲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爲什麼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裏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佈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課文導入 :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遊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

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整體感知,同時佈置思考問題準備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1、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爲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3、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爲什麼用得好。

4、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着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爲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

2、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麼主題?

3、而我明白了兒童遊戲意義後,,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麼?

4、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爲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爲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爲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爲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爲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爲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意想不到,又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爲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拓展延伸:

1、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 在全班交流。

2、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教師小結]

《風箏》這篇文章不僅表現出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能夠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本文深刻的主題,令讀者讀後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課後記:本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多角度閱讀,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能夠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