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優秀教學反思

逍遙遊優秀教學反思

逍遙遊優秀教學反思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作,我今天上了這節課,和學生們有不一樣的互動,現在我要詳細說一下《逍遙遊》教學反思

開始,我佈置學生怎麼自學課文。班級自然分成三組,我就讓一組學生自學一節。學習分三個步驟:先是朗讀課文,把該讀的那節讀熟,因爲開始幾節是要求背誦的,讀好是背誦的前提;第二是逐句弄懂大意,可以是自己努力,可以是小組合作,重要的詞語意思必須落實;第三是針對那節,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自學15分鐘後,每組學生上臺講解。

在講解前,我叫了一個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帶領大家朗讀了那節文字。他們讀好課文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那個學生還是讀的不錯,學生們也自覺地鼓掌。這也是幫助學生找尋自信的一種方法。第一組的張成舉同學站到講臺前,不算緊張,按照事先佈置,把重點詞與句子都講了起來,翻譯的也很順利,只是提的問題還沒有想好,我就叫了另一學生,問題是:寫鯤鵬有什麼作用?這個問題比較好地串聯起文章內容,我補充了怎麼寫鯤鵬形象的。第一節內容學生理解的還是比較到位的,內容基本上是學生講的,我只是做了一點補充;第二節大致像第一節。等到第二節講完,下課的鐘聲已經響起,只有把第三節內容放到下一節語文課上了。這就是今天語文課的大概內容。

《逍遙遊》教學反思一,我覺得有一些方面做的比較好。首先,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以前一學文言文,學生就依賴老師的講,他們記錄。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今天,我把時間還給了學生,首先是他們有足夠自學的時間,一節課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討論;其次是我把課堂的發言權還給了學生,一節課,學生髮言佔主要的,既有講解課文的,也有發表對問題的看法的;儘管問題的答案不夠完美,但是學生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無疑會加深他們的理解。

《逍遙遊》教學反思第二是,學生分節學習文言文未必不是一種方法。一節課學習三節,一組學生學習一節,其餘兩節由其他學生來講,同樣達到學習的效果。學生在講臺上講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在聽。雖然有兩節理解的可能不深,可是集中注意力學習一節,那一節的效果應該不錯。這只是嘗試,可能帶來影響,那還要看學生課後鞏固。

第三,解放了老師,學生得到了口頭語言表達及思維的訓練,不同程度地得到體現。老師課堂講得少不代表課不好。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老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作用,把教學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有序,自然,流暢。

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也是顯然的。首先課堂的容量不夠,學生在講的時候,有的地方準備不足,拖延了時間。準備上三節的內容,只實施了兩節。顯然容量不足;其次是學生的提問深度不夠,有的學生不會提問,或者思考不夠,還有學生自學,只是把課外資料拿來翻一翻,自學鑽研的成分少了。

這一節課,我嘗試用了這種方式去教學。我認爲有好的地方,也有該改進的地方。我的《逍遙遊》教學反思就是一定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去學。如果大家對我的教學還有什麼意見,也可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