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幸福的說課的教學流程及反思

感悟幸福的說課的教學流程及反思

感悟幸福的說課的教學流程及反思

說起這節公開課,可能各位同仁都不相信,這是我在通關中學的第一堂公開課,可以說是一次處女秀。對公開課而言,我總有點作秀之感。爲此,我們首先通常都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花更多的功夫去備課、做課件,接着就是排演,最後纔是上臺表演了。本節課我設計了30張幻燈片,沒有在別的班級的演練,我認爲是無法確保完成教學任務的。

 一、說課

(一)內容分析

此次,我上的教材是九年級思想品德人民版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一框《感悟幸福》。當代青少年“生在福中不知福”、“這山望着那山高”的現象日益突出,在生活中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如意,對幸福的體驗往往是被動的、片面的。本框“感悟幸福”通過話說幸福,爭議幸福,品味幸福,提升幸福等教學環節,是讓學生更多體驗生活、瞭解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的含義,悟出幸福的真諦,激發學生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使快樂伴隨自己成長,使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即將告別校園,既有對初中生活的不捨和對未來的期盼,也有對前途的擔憂和恐懼,特別是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如意,對幸福真諦認識失之偏頗。因此,迫切需要心理、思想和行動上的指導。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意在引導學生正確體驗幸福和感悟幸福的真諦,爲後兩節課發現幸福和創造幸福奠定基礎。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知識目標:(1)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 。

(2)學會品嚐幸福,領悟幸福的真諦。

能力目標:(1)在生活中體驗着幸福,感受幸福。

(2)幸福沒有統一標準,也無法比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談感受幸福的事,從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幸福的樂趣,使自己健康成長。

3、教學重點:體驗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品嚐幸福的味道 。 教學難點:感受幸福,領悟幸福的真諦。

(四)設計理念

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淡化說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人人蔘與教學,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五)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1、教法:始終貫穿“具有啓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的原則,體現“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解爲輔”的精神,採用活動探究教學法、師生合作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2、學法:合作探究學習法、感悟體驗學習法。

3、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4、課前準備:指導學生充分預習;運用多媒體。

二、教學反思

這節公開課對我個人來說,有不少值得反思的亮點和不足。

(一)選班級

在我上課的九年級四個班級中,44班不能算是最好的班級,他們剛剛經歷了期中考試的陣痛,需要讓他們及時 復元氣。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班級,一是我覺得44這個班集體的總體氛圍不錯,二是在期中考試的打擊下,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弘揚班集體精神風采的一次,從而找回自信。三是我個人的因素,這個班級中我能點出更多的學生名字,而別的班級就沒有這點優勢了。教師能隨心所意叫出學生的名字,能讓學生產生自信和自豪感,這一點是至重要的,甚至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我們上課班級多的老師而言,卻不可掉以輕心或是忽略不計。

(二)課前預習

因爲是公開,所以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我做了重點的強調和要求。上課時,我雖然沒有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但我掃了一眼學生的課本就放心了。這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說實話,如果沒有如此高質量的預習效率,我認爲這節課是無法完整的展示的。所以我們要對學生的預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而且一定要落實到底。

(三)說學生

(1)教學中我安排了小記者在行動,是學生在課堂中的一次實踐活動。課前讓學生自願報名,產生了四名小記者,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採訪內容,確定採訪對象。在課堂中,他們的行爲還是可圈可點的,如對聽課教師採訪,必然是學生限時確定的,因爲大家都不會知道這節課會有些什麼老師來聽課,而且有點出乎意外,反而是我們教研組的一個也沒有采訪。從小記者的行爲方式及採訪對象積極配合,採訪過程比較流利,充分展示了班集體的風采。這在此前我上過的班級中,卻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

(2)學生對教學的配合也很融洽。課堂中,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度上,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作答,聲音宏亮,例如羅某、朱某同學的作答效果,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課堂上學生之間沒有了相互推諉、扯皮,白白浪費時間的現象減少了。可見,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張揚個性的慾望還是比較強烈的,只要我們給他們撘建一個舞臺,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演出一場好戲的。

(3)課堂學習氛圍比較濃。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根據教師的講解提示,跟着教學進程走;交流也能扣住主題;當有同伴發言、作答時,能夠去傾聽,這些也是學生亮點。

(四)說說我自己

(1)對電子白板的運用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操作方法陳舊。

(2)對幻燈片的製作、設計有待全面提高。

(3)對學生的認可程度不夠清晰明朗,對學生的賞識沒有轉化爲語言的鼓勵,而僅限於個人的笑容臉部表情的流露及點點頭之間。這對於學生而言,有時他們是無法感悟到老師的表揚和賞識的。

(4)老師更多的時間是站在計臺上,處理幻燈片的放映,走下去親近學生的機會就顯得

少之又少。這一點必須得到解決,否則會影響到師生間的交流。

(五)落實不到位

對知識的學習,最關鍵的是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頭上,不管是預習,還是課堂學習,或是課後的鞏固練習,沒有落實是無法把握知識的,這也許是我們課堂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或許這也是我們推進高效課堂的一個急需突破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