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簾洞天的輕度時光作文

浸在春雨裏抑或沐浴春光中,都是一份美的享受,一種心靈的洗滌。

在水簾洞天的輕度時光作文

看過桃紅柳綠,賞過油花金燦,心還浸在花香蝶舞的陽春三月,四月又伴隨着迷濛的春雨悄然而至。好一個人間四月天啊!滿眼嫩綠,生機盎然。

時光就這樣曼妙着。院裏的海棠嬌豔鮮紅,在那寬大的綠葉間怒放着,可是心裏總有些許落寞。生活在高樓林立之間,推窗望去,滿眼的玻璃窗被不鏽鋼罩着,如牢籠般禁錮着我的身體和靈魂,讓心無處安放。哪裏是心靈棲息的佳處呢?

哦,是那山野吧!攜一縷暖陽,牽一片祥雲,逃離喧囂的城市,讓心靈觸摸人間四月天。

騎上摩托,輕馳在鄉間小道上。一路上,春風盪漾,豔陽沐身。沿途農舍,茅屋遁跡,琉璃瓦屋,抑或黔北民居。躲藏在青山綠水中,房前翠竹掩映,雞飛狗閒,一片祥和。

正是插秧季節,田裏之人,年齡偏大。觀其勞作,不再有艱辛之狀,有的只是喜悅。

鄉間公路早已硬化,近四十分鐘的車程一晃而過。下車向一老農打聽,說離水簾洞還有兩公里呢。我沿着路標小心騎着車,這是一段剛修完不久的毛坯路,而且坡度大而險,彎彎曲曲,路面凹凸不平。好不容易下到山腰,已然不敢再騎了,只好下車步行。遠遠的望去,對面的山頂上,有一個洞口,那路在林間蜿蜒。那不就是水簾洞麼,心裏異常興奮。

但凡佳景,必長在人跡罕至之處。聽朋友說水簾洞值得一看,便勾起我遊玩的衝動。趁着週末美好春光出行,讓身心怡然在山水之間,豈不妙哉!

我加快腳步,走到山腳。大塊大塊的土地已然荒蕪,花兒已經凋謝。而那草叢,豐茂,嫩綠。各種樹木伸出嫩莖,長出嫩葉。滿眼春色,和着春光,讓我興奮不已。

沿着樹林中開闢的公路往上走去,穿過叢林,忽見一個穿洞展現在眼前。這個穿洞,高度約數十米,寬十來米,形似一座拱橋。橋上松柏青翠,藤蔓覆蓋,綠意盎然。置身橋洞,涼風拂面,好不愜意。透過橋洞,遠山,白雲,如鑲嵌在一個相框之中。好一幅畫中畫呀!

我來到穿洞邊沿,向下俯瞰,只聞水聲,不見其影。山谷谷底,仍是樹木蔥鬱。平視過去,懸崖峭壁之上,綠樹斜伸,搖搖晃晃。擡頭仰望,洞頂鍾乳懸掛,峭壁之上,佈滿洞穴,大大小小,深深淺淺,形狀各異。“洞”猶在,“水簾”藏身何處?

我坐在“橋”邊的叢林之中,眺望遠山,還有那悠悠的藍天白雲,置身美妙春光,靜享大自然的恩賜和厚愛。

休息了大約半個時辰,又原路返回山腳。不知道“水簾洞”在哪裏,如果就這樣返回,豈不遺憾。我在新修的公路邊尋覓,忽見一小徑,伸向樹林深處,心竊喜。尋小徑慢慢走去,這哪裏是路?有的地方還需蹦跳,有的地方要抓住樹枝,或上或下。小路旁,樹林裏,處處長滿青苔,樹上樹下,滿眼綠意。陽光從枝丫間跳到林間,斑斑點點。樹林寧靜而幽深,鳥兒在枝丫間蹦跳,飛躍,身姿輕盈,靈動而活潑。鳥聲婉轉、清脆。

我在林間走走停停,目光在林間遊弋。忽見一巨石,從小路旁邊斜伸出去,似有搖搖晃晃之感。我踩着石塊的凹處爬了上去,懸坐於斜伸出去的石塊邊沿,一手拉着石塊邊的丫枝,四處張望。暖暖的陽光灑在林間。遠處,似有溪水叮咚,可不見其形。剛纔只顧四處張望,待我回頭時,卻見一棵柏樹,大約兩米高,長在我身旁的石隙間,樹枝枯瘦。我仔細打量,這棵柏樹硬生生的從石縫擠出,靠近石縫之處的樹幹呈扁平狀,許是被石縫擠壓而成的吧。我不由得感嘆生命的奇蹟和偉大。我小心翼翼的爬下石塊,繞到石塊的下方查看,那石塊底部不見裂縫,到底柏樹的根鬚扎向何處呢?這是一塊完整的石頭,下方斜伸出去,而那棵柏樹卻又長在我頭頂斜伸出去的地方,這棵柏樹靠什麼生存?又是怎樣的熬過一個又一個的寒冬和酷暑?周圍那些松柏,因有土壤的呵護和滋養,長得那般茁壯,那般偉岸,那般蔥鬱。而那棵柏樹卻那麼羸弱。我暗想:生命既然已經無可選擇,那就必須毅然決然,必須倔強。誰不希望生活在沃土之中,讓陽光雨露滋養。這正如人類,有的貧困,有的卻殷實。這是自己能選擇的麼?我們只有努力奮鬥,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也正如這棵柏樹,既然選擇了石縫,就要忍受貧瘠,紮根深處,去尋覓那稀少的養分和雨露,也要傲立藍天,向世間展示生命的倔強和意義。

我就這樣徜徉林間,靜享着山野的靜穆、安謐、清新。清風習習,春光融融。繼續沿着小徑往下走,在狹窄的山谷之中,一條溪水淙淙流淌,溪水清澈。溪岸上幾叢竹子,綠綠的在春風中招搖。我靜靜的思忖:這麼僻靜之地,何以有人栽種竹子?這種竹子大都栽種於農家房前屋後,以達到物盡其用之效。而此地,只可以作爲觀賞而已,可見栽種者的良苦用心。

不覺間,一石碾的磨槽橫在眼前,大部分磨槽不知其去向,石磙杳無蹤跡。原來,在這谷底之中,竟然是當地村民那些年碾米的地方。多少年了,石碾寂寂無聲地躺在山谷,承受着寂寞與孤獨。石碾作爲一代又一代村民生息的一種存在,見證了古老先民的智慧,此時的我內心深處充盈着感動和敬仰。

走下石碾,便是小溪,順溪而下,就是“水簾洞”,遠看那山洞,從山腳往山中延伸,不知走向何處。那洞口,高低不一,高的地方達數十米,低的地方也有十來米。擡頭仰望,數十米高的洞頂之上,懸垂着石鐘乳,形態各異,大小不等。洞的'上方,是巍巍大山,山上樹木蔥鬱,一年四季,都有細小的水從洞頂的邊沿滲出,然後飛瀉而下,形成水簾,蔚爲壯觀,是爲“水簾洞”。有的地方,經年累月的細水長流,形成的鐘乳越來越大,不斷向邊沿延續,從洞邊伸出來,其上樹木蔥蔥,青草濃綠,水珠飛濺,在陽光的照射下,如一顆顆珍珠從天而降。

坐在溪邊,有如置身“世外桃源”,涼風拂面,賞那水簾飛瀉,看那蜂飛鳥翩,抑或聽那溪水歡歌,好不快哉!

休憩一會,我便沿着那溪水,或輕踏,或跳躍,或踩水,向深處探尋。洞內或高敞,或狹窄,順着溪水,小心翼翼前行。光線漸暗,好一會才適應過來。走了大約幾十米,忽有微光透了進來,繼續前行,拐過一彎,洞口出現在遠端,遠看,那形狀如一把懸着的大砍刀。又向前走了數十步,光線從洞口照射進來,纔看清洞裏的一切:這裏鍾乳密佈,或大或小,奇形怪狀,煞是漂亮。本想繼續前行,無奈溪岸光滑,溪底狹窄,岸勢“犬牙差互”,無路可去,只好望水興嘆。遙遙的看那那藍天白雲,實在遺憾至極。

返回洞口,先前只顧探尋溪流去向,卻不料那洞口旁邊還有一條石級,窄窄的,險險的,我沿着石級,小心翼翼摸着石壁往上爬去,只見一個洞口,裏面漆黑一片,小憩一會,纔看清楚裏面的格局,寬十來米,高數米,寬敞而平坦,洞壁前有一尊菩薩,此洞名曰“菩薩洞”。

站在洞口邊沿平視,眼前鍾乳懸垂,有的地方殘損,讓人心生嘆息。

下了菩薩洞,已是下午三時,陽光斜斜的照射在深谷之中,陰陽分明。青青的樹,清清的水,輕輕的風,靜靜的幽谷,還有那暖暖的陽光,構成一幅旖旎的山水畫。人在畫中,畫在眼裏。

我在畫裏慢悠悠遊蕩,清閒,安適,恬淡,靜享人間四月天,輕度曼妙時光,身心怡然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