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風家訓徵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

這段時間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奔赴全國各地,詢問人們家風家規是什麼?面對記者採訪,老人、小朋友們紛紛回答:不怕吃虧、孝敬父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看着看着,我在想如果有人問我,我會怎麼回答呢?我腦海中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太奶奶和我的爺爺、奶奶……

太奶奶是我爺爺的母親,20xx年去世時已是八十八歲高齡。

媽媽說太奶奶97年就因爲腦溢血躺在牀上生活不能自理了,她之所以能夠活到將近九十歲,完完全全是因爲爺爺、奶奶多年以來的細心照顧。每天爺爺都會早早的起牀,爲太奶奶翻身、扶太奶奶上廁所,扶着太奶奶在房間裏走路鍛鍊身體,給太奶奶餵飯……爺爺、奶奶就這樣照顧了太奶奶十多年。十多年太奶奶的房間、牀鋪每天都是整潔的,身上穿的衣服每天都是乾乾淨淨的。爺爺常說:“家有老人,不宜遠行。”爺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爺爺、奶奶照顧太奶奶十多年,從沒出過遠門……

太奶奶去世已經兩年多了,但爺爺、奶奶細心照顧太奶奶的每一天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家風、家規是什麼?百善孝爲先,爺爺奶奶在這一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好的家風、家規會一代代的延續,我們也會像爺爺、奶奶一樣孝順老人、孝行天下。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2

向來,我們家就崇尚德國式的教育。在德國憲法中禁止學前教育,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間。孩子小學前的“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連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如此教育模式下,8200萬德裔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Z貝爾獎。我國強調: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進幼兒園的年齡越來越小。我國更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只要孩子喜歡學,大多數家長砸鍋賣鐵都會送。雖然如此,我國的教育成果好像寥寥無幾。而看到德國如此輝煌的成果,我們也想試一試。所以從小到大,我們家裏對孩子的要求就是:無論如何,希望他快樂。每個孩子都只有一個童年,我們希望他將來想起童年時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甚至在老來回憶時還能感謝整個家庭給他一個這樣快樂的成長氛圍。能給他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快樂的人生,何樂而不爲呢?

縱觀他的成長,他也真的是非常快樂。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每天笑着看他的成長。我們不會問他掌握了一些什麼東西,而是會問他今天是否快樂。上小學開始,很多孩子開始在家長的引導下,進入各種補習學校,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甚至把孩子的興趣愛好變成了將來能爲考試加分的特長。我們對他的要求就是:只要你想去上課外班,你就跟我們說,我們一定全力支持;不想去,就別去,絕對不勉強。很多家長認爲別的孩子都在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就會出問題,就會落後別人很遠。我們則非常放心,反而會認爲壓迫他去上培訓課會得不

償失,甚至損失慘重。爲什麼呢?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我們壓迫他去學習,他就會越來越叛逆,甚至他在學校的學習興趣都會大打折扣。慢慢地,他的學習就會變成被動學習,甚至他還會厭學。我們不敢往下想了,怕他也會步那些因爲學習壓力大而輕生的學生的後塵。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家可就真的損失慘重了。生一個孩子不容易,培養一個孩子更不容易啊。所以,爲了讓他快樂地學習,把學習當成樂趣,我們決定不壓迫他做任何事。他也非常聽話,一有什麼問題,就會和我們商量。而且學習上的事情,他基本上不用我們操心,每次都能考一個很好的成績。升學,基本上也是一路綠燈:從小杜鵑藝術學校到田家炳中學,然後到長郡中學,他都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考上的。而興趣方面,也算比較廣泛:樂器尤克里裏玩得得心應手,對電腦軟件也興趣濃厚,美術方面也比較有天賦??

總結我們家的教育,我們覺得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家風家訓會給孩子一個引導作用,家庭氛圍也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培養他的獨立自主能力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不僅我們家長可以少操心,他也能快快樂樂地成長,最終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路。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3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裏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非常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爲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非常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爲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爲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4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認爲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一百倍。我也曾經爲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

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認爲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認爲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裏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裏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裏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5

家風通常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從某種程度上講,家風是家規的外在表現,家規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修、齊、治、平的統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範的家訓文化十分發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爲治家教子的寶鑑而流傳極廣,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等。傳統家訓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圍繞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勤勞謙敬、勿貪勿奢、勵志勉學、習業農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絕迷信、審擇交遊、近善遠佞、寬厚謙恭、謹言慎行、和待鄉鄰、救難濟貧、潔身自好、力戒惡習、養生健身、嚴禁亂砍亂伐等方面的訓導。雖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傳統家訓家規的內容有些缺陷,但從總體上看,仍不失爲先人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倫理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由於我們在認識上的偏差,過於放大家規家訓中糟粕的內容,而對其合理的成分視而不見,把嬰兒連同髒水一起倒掉,造成了“家無家規”的現象。由於缺少了家規的道德約束力,以致一些家庭出現了不贍養老人、酗酒、好吃懶做、婚外別戀等等不良現象。

也有很多家庭平時也注重孩子的學習,望子成龍,但忽視了很重要的習慣養成、道德培養方面內容,“家規”內容不夠全面。

還有一些家庭對於“家規”或多或少地有些感悟,有些隻言片語,但總結提煉不夠,不能形成系統全面的經驗,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並加之固化,因而隨意性大,不能以一以貫之。

爲此,在現階段有必要重新認識“家規”的地位作用,在繼承家規這一傳統道德遺產時,賦予家規以新的、適合時代的要求內容,使之能夠與時俱進。要鼓勵每個家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內容加以具體化,結合家庭自身的情況特點,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 “家規”,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信爲本”、“止於至善”、“寬厚謙恭”、“克勤克儉”等成爲每個家庭的閃亮名片。

“家規”既要精心制訂,還要善於亮出,更要身體力行。提倡將“家規”懸掛在家庭的顯著位置,作爲座右銘,時時提醒家庭的每個成員,遵德守禮,良言善行,從而一代影響一代,一代成就一代,以良好的家規家風,形成全社會和諧良好的風氣。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6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

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7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爲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麪包吃吧。”我接過錢,什麼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麪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緻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麪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捱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爲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裏。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現了書包裏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麼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爲什麼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爲什麼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麼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後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外公奶奶爸爸老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外公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老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老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9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傳承至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是因家庭背景、文化差異而有不同表現形式。我的家風沒有詩情畫意,聖人之言,就叫做多讀書、善做事,實實在在過日子。

古人云: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我也算是出生於書香之家。老家在農村,聽父母說,我的祖父就曾是白馬湖畔有些名氣的教書人。祖父、父輩也都是讀書人,我的伯父和父親還不到20歲,就在家鄉從事私塾教育了。我的家自古以來一直也種些田,且家境一般,但一代代人教子讀書,本分、敬業的傳統始終不變。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年邁的曾祖母逢人便嘮叨:“養兒不讀書,如同養羣豬。”老人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從小讀些書,將來立身處事有好處啊!這些雖顯粗俗的話,卻給我影響深刻。我的父母生我們兄弟五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父母不忘家訓,竭盡全力讓我們讀書,最低也讀到初中畢業。當年這樣的舉動,連一些好心的鄉鄰也質疑我父親,你老先生家裏日子過得這麼艱辛,爲什麼不讓大些的孩子早些回生產隊掙工分?父親只是苦笑而不答。

父母對我們的讀書、爲人要求很嚴。學期結束父親必查成績單和老師評語,既要有好成績,更要有在校的好品行。母親則更多要求我們從小學會持家、待人,向好人看齊。我們也總能讓父母聽到來自學校或社會上好的評價。

父母不僅說得嚴厲,行事也是堪稱表率。父親後來在鎮上一個單位工作,離家也就十里遠。可除春節外,我們從來見不到他認真休一天假,偶爾晚上回趟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趕回單位。我們問他爲什麼要這樣辛苦,他說:“作爲單位員工,就應當以單位爲家,再說,這也是我家的飯碗啊!”這種敬業精神,也影響我一輩子。

我早年在鄉醫院工作,經常是值了夜班,白天還堅持上班,並努力讓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達到最優。後來,我轉到政府機關從事文祕工作,幾乎也是沒日沒夜地工作,經常寫材料到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也照常上班。自己有時也覺得很辛苦,但與父輩們的工作態度和要求比,也就不算什麼了。那些年代裏,我幾乎年年獲得表彰和好評,也在政治上有了進步,自己還是感到欣慰的。

工作之餘,我是從不放鬆學習的,每天必看新聞聯播,看一些專業書籍。我們是文革期間高中畢業的,沒有讀大學的機會。在機關工作期間,我擠出時間複習考試,上了大專班,實實在在地完成了十多門學業的考試而獲得畢業,也終算是圓了我的大學夢。我們家這輩人,通過讀書學習,都很好地改變了人生。我有一個弟弟,也是高中畢業後,就從事教學工作了,由於他刻苦鑽研教學業務,自學了本科,後來成爲我縣爲數不多的特級教師和全市的學科帶頭人。這些,應該就是與其良好的家風傳承不可分的。

現在,我雖然退休在家,仍能一以對峙之的堅持讀書看報聽新聞,有時還做些筆記,寫寫心得,牌桌上的玩意我是從不沾邊的。此外,我還熱衷於義務參加一些關心下一代的公益活動,接送孫輩讀書,還經常免費指導一些慕名而來的學生寫書法。這些讓我感到很充實,也薰陶了我們的下一代人。我那讀小學的孫女,學習成績算不上最好,但她知道節電節水,懂得同情與感恩,舉止文明,平時從不亂拋垃圾、不闖紅燈,吃飯不落一粒米下地,隨手關電器。已經初步有了一個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

良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社會,傳承好家風,就是傳遞正能量,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潛移默化傳好接力棒,讓好家風、好家訓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0

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這樣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使大家的關係更加融洽。而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孝、儉、勤三個字。

在我眼中,我的爸爸媽媽永遠都對家裏的老人極其孝順。幾乎每天他們都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問候一下,使他們不會感覺過於孤獨。每次回老家時,爸爸媽媽總會買些對身體有益的綠色食品,有時還會下田幫他們幹農活......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就是“儉”。從小時候起,媽媽就教育我說:“做人要懂得勤儉節約,不能浪費。”於是,我從小就養成了許多良好的習慣: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爲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爲止;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去超市時,不會纏着媽媽買零食......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還得好好感謝我嚴格的家教。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爸爸經常掛在在嘴邊的口頭禪。爸爸上班工作很努力。媽媽在家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很多時候,爸爸還會在下班後向同

事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與媽媽的影響下,我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好習慣,學習成績一直不錯。

孝、儉、勤,這三個字雖然簡單,但通過爸爸媽媽的影響下,都讓我受益匪淺。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受益終生。父母長輩的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論什麼時候都影響着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給我們的家園一片溫馨,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嚴格遵守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1

如果我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那現在就要握緊自己的人生之牌,只有打好自己的牌,你纔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實質是勇於自我實現的表現,也是自信、自尊的體現,更是超越自我,挑戰自我的契機。

我的人生之牌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堅強、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這是爸爸從小教育我的主題。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追求生活的圓滿是人生的良好願望,然而真正實現這個願望又何其艱難啊!漫漫人生之路,缺失和傾斜是永遠存在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幸福和磨難如同孿生兄弟如影隨行,都是你漫長人生的寶貴財富,關鍵是遇到磨難和考驗時,應該怎樣擺放自己的心態呢?堅強,這就是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心態。我們不怕痛苦,但我們害怕丟掉剛強;我們不怕磨難,但我們害怕失去希望。堅強會把遇到的每次大風浪作爲生活中的一種嘗試,化成生命中的一個光環;把遇到的每次衝擊當成人生的新課題,而每次衝擊會把你變得更堅強,每征服一個艱險就是你贏得的一次成功。

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我要緊握它――我的人生之牌。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用望遠鏡看別人,用放大鏡看自己。每個人都具有兩面性,各有優缺點,看到別人的優點是一種睿智,要客觀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是人生的一種豁達和境界。用放大鏡看待自己,就是真正的認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做到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自己。

用望遠鏡看別人,就是面對各種誤解和委屈不要心懷怨恨,不過高要求別人,允許別人有缺點;給別人充足的時間去

改正缺點,這樣才能用寬容、平和、謙遜的心態去和他人相處。

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我要緊握它――我的人生之牌。

我家的家風、家訓雖然簡單但含有一定的哲理性,我會緊緊握住它,讓助我成長!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2

在我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是一棵茁壯成長的.小苗,而陪伴了我十一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爲樂,品質方面嚴格把關。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阿姨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灑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着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好像觸電了一樣,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以後給別人倒水是不能倒滿的,水倒滿了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我默默的記在心裏。

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對我挑毛病了。我怎麼這麼倒黴,“……!”“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你千萬記住了,“要學會尊重別人,別人纔會尊重你,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裏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裏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伴隨着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對你未來在社會上做人處事有非常大的幫助。”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從小開始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有錯,好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有家風好了,國風纔會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教育!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3

20xx年1月27日,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年近八旬的父親在我守護了一夜後終於停止了呼吸。

父親是9天前的凌晨突發腦出血而病危的。想想頭天晚上還和我大口的吃飯,大聲的聊天,幾個小時就不省人事,我的眼淚就不住的流下。

母親是第一個發現父親生病的,父親強烈的嘔吐驚醒了睡夢的母親。她一開始還以爲父親像平時一樣咽喉發炎嗓子有痰,於是推了幾下。無反應後,立即打開房燈,看到父親已經吐了不少。母親已被嚇得變了聲音,腿也不聽使喚。但她還是堅強的走到我的房門,把我叫醒。我立馬起身來到父親牀前,看到父親的狀況我感覺大事不好,因爲父親已經嘔吐出很多分泌物,食物只是少部分了,多數是顏色昏暗的液體。我急忙擦去父親嘴邊的分泌物,並試圖撬開嘴幫他清理。但父親的嘴已經撬不開了,而且分泌物不斷的被吐出。我現在做的只能是避免父親被自己嘔吐的分泌物堵住呼吸道而窒息,心碎感覺應經產生。

後來,妻子叫來了救護車,父親住進了重症監護室。不能陪牀的我在家屬休息室默默的待着,期待奇蹟的出現,期待我家庭夢想的實現。然而,現實還是給了我沉重的打擊,父親因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

安排完後事,我陷入了極大的消沉之中。父親在世的往事時時出現在眼前,每一點回憶都讓我淚流滿面

上世紀七十年代,吃飽飯是父親最大的家庭夢想。當時社會經濟的落後是80後們難以想象的。聽母親說,我家人口多,口糧都成問題。父親爲了養活一家人,自學了一套瓦匠的手藝。雖然累、雖然苦,但幫別人家蓋房、砌牆、抹灰,儘管沒有工錢,但畢竟帶出了一張嘴,母親做飯時就略顯從容。遇到稍微富裕的人家,收完工,往父親兜裏塞幾把細糧,姐姐們就可以改善一頓。

分田單幹後,家裏的生活發生了實質性的的變化,飢餓這個詞語未出現在我這個接近出生在80年的人的童年記憶裏。每口人都分到地,姐姐們有幫父母幹農活的,有哄孩子的,父親就

可以在農閒時給人家幹零活。由於父親的手藝好,好伺候,所以,活一天接着一天的幹,幾乎沒有間斷,有的人家甚至要預約。雖然父親不主動要工錢,但大環境下,主動給工錢的不在少數。這部分錢父親回來交給母親後,飯桌上吃頓肉丸餃子的願望就可以實現了。那時大米在農村可是稀罕物,父親幫一戶抹房頂,那家給了些大米。晚上,我在姐姐們的慫恿下,央求母親把本來預備招待客人的大米做成了飯。開水真神奇!略顯灰小而扁的米粒在它的煮沸下竟然變得又白又長,抓一口放嘴裏,那可是今天的孩子體會不到的香。那天,再加上母親破天荒的炒了雞蛋,我們接幾個狼吞虎嚥的一掃而光。父親說:“將來得讓孩子們天天吃上大米飯、炒雞蛋!”這句話讓我含着米香高興半宿。

90年代初,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可新的問題出現了,姐姐們依次出嫁了。雖然嫁妝不多,但勞動力的缺失讓父親和母親的勞動量加大。五姐和我同一年考上師範大學和師範學校,高興之餘父親加倍的勞作,以供我們姐倆讀書。那幾年,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下降,吃的喝的比在市場經濟下富裕起來的其他農戶差不少。除了寒假,父親幾乎沒有閒着的時候。但父親很樂觀,跟別人說:“等閨女和小子畢業後我就不用這麼幹了。”我也暗下決心,畢業後不再讓父親整日勞作。

我家在那時供兩個孩子讀書卻沒和別人借一分錢,也算一個奇蹟了,那全靠父親的勤勞和母親的持家。

再後來,隨着年齡的增大,父親不能再給人家幹瓦匠活了,但自家的農活始終沒有扔。我在下班之後或休息之日都會和父親下地幹活。地種少了,是我和姐姐們努力的結果,我每年都勸父親不要種地了,因爲兒女們都成家立業,不需要父親再勞動了。可父親不答應,只是把大部分地流轉出去,但房前屋後還是自己種。在父親心裏,地不論產多少,都會貼補家用,會讓我的擔子輕一些。直至父親去世的前的3個多月,78歲的他還揮動鐵鍬平整土地,爲明年的耕種做準備??

或許,父親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就不再勞作了;或許,父親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還會勞作。 作爲一個普通的農民,作爲一個負責的父親,他一直夢想着他的孩子們生活得越來越幸福。勤奮的勞作便是他實現家庭夢想唯一的手段,這也足以托起整個家庭的夢想。

我想,勤勞,我應該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4

人都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訓。”但是一問起,家訓是什麼,卻又理不清頭緒。我的家裏,卻一直有一套家訓指引我向前。

一、尊敬長者,以孝爲先

每天爸爸媽媽要告訴我,要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飯的時候,爺爺都是坐在最中間的,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爺爺先動筷子,我們纔可以吃飯,每天,全家人都容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也都處處體現着我們對爺爺的孝順與恭敬。畢竟我們生活在中華民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所有的老人長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

二、修身養德,以禮待人

媽媽教導我說,女孩子,要淑女一點,別整天瘋玩,而我卻沒有完全按照媽媽的意思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只憑一面之緣,也許你會覺得我是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不過在家裏,媽媽還是很嚴格的要求我,教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有禮貌,以禮待人。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想來很重視家教,媽媽曾跟我說:“現在對你嚴家管教,對你未來的很多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她還說這是家風,如果不重視家風,很難想象未來的我會走彎路,她想可以創造一個溫馨、節儉、有情感、又認真學習的氛圍。

三、拂塵養性,以淨爲本

媽媽很愛乾淨,每次放假回家,她只要看見家裏有些凌亂,她就會暴跳如雷,逼着我把房間打掃乾淨,直到達到她的標準爲止。雖然過程很不喜歡,但每當看到一塵不染的房間,成就感、舒適感油然而生,經能讓我們心境平和,更自在的生活。

四、多讀所思,以書豐蘊

媽媽每天的叮囑有時候讓我覺得有些煩,可她卻又能耐心爲我講述一個個令我平靜下來的故事。記得上次,我問她,家風有什麼用啊,她給我講起了謝瓚的故事。現在我來講給你們聽。謝氏的第一代叫謝瓚,當過三國時代魏國的典農中郎將,是一個主管屯田事務的中下級官員。他最大的功勞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開創了謝氏家族重視書香、重視讀書育人的家風。在他的精心培養下,他的兒子謝衡當上了“國子忌酒”,史書上稱其爲“碩儒”。此時,謝家的文化底蘊已經很厚實了。後來代代人才輩出。甚至除了“一門兩代四公”的盛況,謝氏家族已登上名門望族的巔峯。縱觀謝氏家族的興家史,應該認識到,“雅道相傳”正是謝氏的家風。“外不寄傲,內有瓊瑤,如彼潛鴻,拂羽雲霄。”媽媽說,這是一種儒雅高貴的氣質,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度。家風是一個家庭在時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重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這我們,她希望把我培養的更加懂事,更加奮進。

正是這種家風的影響,我喜歡上了看書,有一天我在《家訓》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包公祖孫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潔守法,深受老百姓愛戴得清官。包公長子包X,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潔自律。包公次子包綬不論在何地任何職,都能清苦守節。包綬死後,箱囊之內除了書籍、著述外,別無他物。包公之孫包永年廉潔自守,死後了無遺蓄,連喪事都是親朋出資辦理。後人評價:“包公言傳身教,子孫居官清廉。”

在《家訓》中,包公給後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我曾在想,包公子孫爲何能做到居官清廉?是包公包公以身示範的家風影響了後輩子孫,也是他留下的《家訓》教育了後輩子孫,這也不斷印證了家風的重要,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風。

看了這些,我開始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後來,我又看了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一家的故事,以及楊家將,曾國藩等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而我們常常聽到的臥冰求鯉的故事,也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樹立良好的家風形象。

聽了這些故事,我感受到家風的重要性。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着我們健康地成長。

關於家風家訓徵文15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老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

白浪費了很多水。老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外公家去拜年。向外公說了聲“新年快樂”。外公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