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1

心懷夢想,是人類天性使然。從遠古到現代,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也是追尋夢想的歷程。

40年前的今天,對於每個國人來說,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是夢的追求。如今,大彩電、大冰箱、大住宅不再是人們神祕的話題。電腦、小汽車、小別墅個人所有將越來越多,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電產品從無到有、從短缺到普及的不斷升級、快速變遷的發展過程,見證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改革開放這場波瀾壯闊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

記得有句俗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謂的夢想就是期望與現實的結合。我們生活的年代就屬於一個夢想成真的年代,也許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前的期望,用不着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就會慢慢的轉化爲現實,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我們的身邊。我們屬於幸運的一代,我們這一代人是祖國巨大歷史成就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因爲我們有幸見證了祖國和個人雙重夢想融合成真的時代步伐。

我們這一代人都經歷了祖國改革的過程,都是祖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說感受最真,情意最切,體會最深。1978年,隨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在我的腦海裏還留存着計劃經濟的烙印,什麼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濃郁計劃經濟特徵的產物我有幸見識過。那時候流行即使有錢也未必能保證買到商品,但是,老百姓手裏也確實沒有錢,一畝三分地,整天臉朝黃土背朝天,也沒有別的收入。但是,在父母的心裏總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見到市場放開的情景,購買物品不再受票據的束縛。

進入80年代中後期,計劃經濟的影子已經消失,市場經濟的氛圍逐漸盛行,商店裏的商品逐漸豐盛,但依然是憑“票”購物,只不過這時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糧票、油票,而是實實在在的鈔票。但總體來說還是相對落後,記得那時候如果誰家有了電視,那這戶人家就如同天天在放,有時幾十人圍着一個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看的不亦樂乎,“鳳凰”牌自行車也是當時人們炫耀的一種象徵。

記得那時我家住的是土坯房,一家人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一家3口擠在30平方米的平房裏,屋裏除了一臺19英寸的電視機之外,只有一組簡易的木質沙發,兩把椅子,一張寫字檯和一個用來取暖做飯的火爐,再也沒有其它值錢的家當。隨着時間的推移,住房隱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那土壞房一遇到下雨,外面大下,屋裏小下,鍋碗飄盆齊上陣還嫌不夠,受着“風吹雨打”威脅的我夢想着,有朝一日住上一套既有明亮的大窗戶、又有寬敞的客廳、既有臥室、又有書房的單元樓,此生足矣!

光陰如水,歲月如梭。進入80年代中後期,而此時的中國已經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祖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不覺經歷了1978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改革的春風再次唱響了全國的號角;經歷了1997年,香港成功迴歸祖國懷抱的中華盛世;經歷了1999年,澳門迴歸,祖國在統一大業上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經歷了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祖國大地歡慶鼓舞的激動場面;經歷了神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十號載人航天宇宙飛船的升空與成功返回的激動時刻;經歷了嫦娥一號、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神舟系列飛船實現了發射、空間出艙活動以及空間科學試驗等重大突破,特別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九號、十號飛船順利載人交會對接,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進展,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研製成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下了7062米的下潛紀錄,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進展,標誌着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標誌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逐步變成現實;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首發;在此之前,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繼發射成功;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發射成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的量子糾纏;“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蟬聯世界超算冠軍……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井噴式”爆發,見證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中國人民正在走向富裕,中華民族必將走向強大。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從住平房到住高層單元樓,從無產到有產;餐飲多樣化、穿着高檔化、家庭電氣化、出門機械化已是日常的節奏。我所在的張掖市甘州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的面貌日新月異,一座座新建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鱗次櫛比,路寬了,樹多了,城靚了。特別是2008年12月31日,張掖黑河溼地保護工程之一的濱河新區宣告開工,黑河溼地保護工程由此拉開序幕,昔日卵石覆蓋,寸草不生,墳丘遍佈,千瘡百孔、溝壑遍佈的荒灘野地垃圾池,而今水波清泠,變得美如畫卷,碧水、藍天、綠草、禽鳥、遊客,正在用無聲的語言描繪着張掖溼地保護工程的美好前景。如今,走進濱河新區,兩千畝湖泊碧波盪漾,湖水映藍天,天水一色,遠山悠悠,林帶脈脈,巧妙地借祁連山風、黑河水韻入城,爲舊城平添天然的“加溼器”和“活氧吧”,並與舊城風格相融,充分展示着歷史文化名城與溼地生態之城相結合的城市個性魅力。站在濱湖廣場遠眺,美麗的濱河新區彷彿一軸舒展的風景長卷,雕樑畫柱,古色古香;長廊迴旋,小橋流水;相和相諧,輝映成景……短短几年,濱河新區面貌的巨大變化令人讚歎,我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40年,我的工作環境發生了變化,由鄉鎮選拔到了區政府部門,而工資由40年前的不足100塊錢翻了幾十倍。隨着收入的不斷增加,我買了一套三室兩廳90多平方米的樓房。這正是我40年前夢寐以求的那種明亮的窗戶、寬敞的客廳、舒適的臥室、有書房的住宅。同時,隨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家裏的'擺設也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彩電、冰箱、電腦、電話、手機、電磁爐、太陽能熱水器一應俱全。追昔撫今,感慨萬千,我想,我家住房由平房到樓房,由30多平方米到90多平方米的變化,不正是改革開放以來家鄉和祖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寫照嗎?

我是幸運的,因爲我生在了這個追夢的年代,並能將夢很快的轉化爲了現實,同時我有幸見證了歷史的發展,人人都會有夢想,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真,但身在這個時代,我感覺很自豪,是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夢想成真的機會,是夢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人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夢想,現在我依然有個夢,夢想着“收入倍增計劃”逐步落到實處,讓所有中國人都圓了“住房夢”,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真正實現“中國夢”。

4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40年,中華大地滄桑鉅變。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現在社會在提倡和諧,城鄉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和諧凸顯出了社會的發展,和諧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果,和諧更表明了時代的特性,開放與開明。縱觀世界,放眼國內,無處不體現這改革開放40年來的鉅變。工業、農業、交通、國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處處展現迷人的風彩,讓我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2

40年前,我們穿衣服崇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40年後的今天,商場裏的各種衣服玲琅滿目,任君挑選;40年前,坊間流傳“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40年後的今天,則是“米倉滿,面倉滿,雞鴨魚肉隨便選”;40年前,筒子樓裏冒黑煙;40年後的今天,高樓大廈遍人間;40年前,自行車都屬於“三大件”;40年後的今天,滿街都是小轎車……

而這些,僅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們的航母下水了,我們的飛船上天了;我們的環境變美了,國際地位上升了——改革開放40年來,生活在紅旗下的小夥伴們,一定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蓬勃發展。我們發自肺腑地想要吶喊一句:厲害了,我的國!

朋友們,作爲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是否有故事要與大家分享、有心裏話要說給黨聽?寫下你的故事,說出你的心裏話,讓我們共同爲這個偉大的時代增光添彩!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3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世事變遷,綢都盛澤就像一面鏡子,映照了時代的風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時俱進的發展,讓綢都人振奮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經歷和感受着,是改革開放讓綢都人經濟富裕、生活幸福。

從黑白電視到智能手機

在我孩提時,盛澤唯一的電影院(當時稱大戲院),在我依稀的記憶中,規模之大、氣勢之昂,在當時的江南小鎮堪稱一流。在那個娛樂匱乏的時代,電影可真是稀罕物,偶爾跟隨父親看一場電影,那可是天大的娛樂享受。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還沒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擁有電視機,我們只得早早吃好晚飯,到附近的學校、工廠搶佔位置,有時去晚了,只好擠在最後幾排。雖然聽不清聲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過了幾年,家庭條件改善,終於有了第一臺電視機,雖然只是一臺很普通的14吋黑白電視機,但已經讓我們興奮不已。每天,全家總是開開心心地觀看電視節目,那臺電視機一看就是十餘年,一直不捨得更換。1998年,家裏又換上了一臺29吋的飛利浦彩電,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電視也搬進了我們平常百姓家,讓我們彷彿踏進了高清影院。

那臺曾經伴隨我們多年的14吋黑白電視機,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費盡周折託人從上海帶來的。它就像一本歷史書,記載着時代的變遷,鐫刻着時代的印跡,想起它,就讓我回憶起青春少年,感慨萬千。如今,每當坐在明亮的客廳裏看着電視,想着四十年來的變遷,想到它們的昨天、今天、明天,這就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啊。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機早已風光不再。如今,親戚、朋友、同學都建立了微信羣,在虛擬的空間裏打趣戲謔、談古論今,暢所欲言,大家盡情地談笑人生。事實證明,我們雖然年近花甲,但我們還是與時俱進的,緊跟着時代的步伐,盡享人生的快樂。

“憂、有、優”的三級跳躍

多少年,多少人,爲了“居”這個夢想而努力,從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房、產權房,人們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居住環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40年間,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憂、有、優”的三級跳躍,正是因爲這段置換經歷,讓我一生的居住夢想變成了現實。

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擠在面積只有20餘平方米大小的一間租賃房裏。六口之家的臥室只有半間,生活起居實在有諸多不便。孩子們逐漸長大,實在無奈,父親託人買了木料,在房屋中間又搭起了小閣樓,才勉強度過“憂居”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28歲的我始終爲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時,等單位分房真不容易,爲了分配到房子結婚,幾乎把廠房管科的門檻都給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論資排輩,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廳帶廚衛的婚房,雖然只有40餘平方米,但終於解決了人生大事。1993年,根據房改政策,又花了2萬元把這房子買了下來,這纔有了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產一族,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躍。

時隔多年,住了十餘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兒也漸漸長大成人,最後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置換了一套三房二廳二衛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積,改善了生活環境,可以說是我一生“優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奮鬥出來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目睹時代前進的步伐,見證經濟發展的鉅變,我爲祖國而自豪。

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 篇4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最初就是從我們的家鄉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的,如果將改革開放稱之爲燎原之勢的話,那麼便從一開始安徽就是星星之火的源頭,由此安徽省的改革開放可以稱之爲是最爲顯著的案列之一。我作爲一名九零後,當我出生時正是改革開放進行的如火如荼的階段,我下面就帶大家看一看我們這一代人眼中的改革開放。

說到改革開放對我們最明顯的影響莫過於對我們生活“衣食住行”的種種影響了。現在提到“三大件”想必很多同學都已然不知道談論的是什麼,但在我們國家還未進行改革開放的時期,“三大件”可是我們爺爺奶奶那代人不可或缺或者說額外珍貴的一份禮物。想起我的外婆對我說起她們那時的三大件,其實就是雙方結婚的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的國家百廢待興,三大件就是“手錶、自行車、收音機”在現代生活的我們,一定無法想象結婚的定情信物居然只是這麼簡單便宜的幾樣小工業製品。但在那個還未經歷過改革開放的年代看來這幾種物品,看起來都是一些很是“金貴奢侈”的物件。甚至,在當時也並非所有家庭都能夠輕易消費得起的。

隨着我的角度,時間維度跨越到上世紀八十九年代,改革開放進行到熱火朝天的年代,所謂三大件也隨着改革開放的進行三大件也發生了質的變化,變成了我們這代人父母結婚必備的“冰箱、彩電、洗衣機”這個時代的父母們眼界也比以前的同齡人開闊了不少,那時在安徽等一些中部城市,興起了南下,大批的有志青年南下尋找適合自己的機遇,爲國內的改革開放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改革開放影響我們父母那一代的不只是生活層面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層面的內容,那一代人熱衷於看電影,那是那時的一種時髦。熱衷於迪斯科,這種音樂形式對於他們是一種潮流,國內衆多的知名導演,演員也都在那時名聲大噪,諸如姜文、鞏俐、婁燁、馮小剛、葛優等。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文化創新也從未止步。

視線回到現代的我們。如今,當年時興的三大件也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消費價值觀,那些早些年的三大件到了現在,也幾乎成爲家庭內的標配,同時因爲改革開放的力量,三大件最開始的“洋車洋表”變成了我們身邊物美價廉,質量可靠的中國製造!借用知名藝術家在紐約大學演講的一段話“新一輩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羣人,因爲我們的機會是最好的,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越來越重要。總有一天,中國會變成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那取決我們這一輩的努力。年輕一輩的創造力,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巨大財富,爲中國做一些事,就是爲整個世界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