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

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1

爸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統一的道德標準,也就是家風,實際上生活中蘊藏着很多答案。

一天放學回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書包搶先拿了筷子就想吃,這時爸爸看見了,皺皺眉頭說:“爺爺、奶奶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規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端菜。等爺爺、奶奶上桌後,爸爸拍拍我的肩說:“對嘛,這纔是懂禮貌的孩子嘛。你看,這就是我家的家規之一,要做文明禮貌的人。

還有一次,鄰居家的王奶奶到家裏來串門,我當時正在玩遊戲,玩的正聚精會神,也顧不上和王奶奶打招呼,這時媽媽說:“孩子,王奶奶來了你怎麼不來打招呼呢?”這時我纔不好意思的回頭對王奶奶說:“王奶奶好。”王奶奶也笑着對我說:“你好,你玩吧!”這也是媽媽教我的家規,見到長輩、老師、同學要帶上尊稱並主動打招呼。

節約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爺爺經常說不能浪費糧食,還給我講一些60年代捱餓的故事,小的時候我吃飯總是吃不了,剩一部分,有時爸爸、媽媽給吃了,還有時就會直接倒掉,但是我漸漸的長大了,爸爸開始對我講,剩飯是不對的,因爲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怎能這麼浪費呢!你在一年級時學的一首詩中最能體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聽完後我的小臉一下子就紅了,不說話就把剩飯給吃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剩過飯。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規的體現。在生活點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相信我們在這種良好家規的教育下,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2

我家的家風是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潤着我的成長,我家的家風是一根精神支柱,支撐着我的心靈,我家的家風是一顆閃亮的明珠,永遠散發着璀璨的光芒。

生活中,家風無處不在。一個朗朗星空的夜晚,我和爸爸去散步,這時,一架三輪車在我們身邊急速駛過,騎車的是一位老爺爺,年齡60多歲的樣子,就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只聽“啪”的一聲,不知怎麼的,那輛三輪車突然翻了,車廂裏的空水桶滾落一地,許多路人紛紛上前幫忙,爸爸二話不說,拉起我跑上前去幫忙,滾落在地上的空水桶被撿回到車上,老爺爺十分感激的向路人道謝,而爸爸拉着我的手卻默默地離開了。我不解的問:“爸爸,已經有那麼多路人前去幫忙了,我們爲什麼還要去呢?”爸爸目光慈祥,微笑着說:“聽過有一句話嗎?不以善小而不爲。”我問:“什麼意思?”爸爸語重心長的說:“這是咱們家的傳統,也是我們家的家風,意思是不要因爲這件善事很小,而不想去做。你自己好好去體會,領悟吧”。我望着滿天的星星,認真的點了點頭。

我的奶奶對我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奶奶是一個善良、愛整潔愛乾淨的人,她和鄰居們相處的很融洽,她把家裏管理的井井有條,奶奶的家雖然是瓦做的房子,很簡陋,但是屋子裏一塵不染,她告訴我,家就是人的臉,我們要時刻保持家的整潔。有一次,我放學到家走進屋裏,把圍巾、手套、衣服、書包隨便一放,把屋子弄得亂糟糟的,我就去看書。突然,我聽到奶奶大聲並且生氣的喊我:“倩倩,你來一下。”我還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事,跑了過去,我說:“奶奶,怎麼了?”奶奶說:“來來來,你看看,這裏亂成什麼樣了,小小姑娘家,怎麼能這樣邋遢,快收拾收拾。”我聽了奶奶的話,朝奶奶做了一個調皮的鬼臉,趕緊把自己亂扔的物品收拾整齊。奶奶和我說:“你記住,家就是一個人的臉,要讓它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是咱家的家風。”

爸爸和奶奶教給我的這良好的家風,將使我受益一生。“不以善小而不爲”,“家就是一個人的.臉,要讓它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這兩句耐人尋味的話時時刻刻提醒着我,我要將這善良淳樸的家風,永遠弘揚下去,永遠傳播下去。

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3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誠信守時、尊老愛幼、與人爲善。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在路上我吃了一根香蕉,因爲找不到垃圾桶,隨手就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做可能會讓人踩上去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爸爸說:“快把香蕉皮撿起來吧。”我說:“好!”

當然,做人還要誠信守時,媽媽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久而久之,我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要從小培養。記得有一天,下了晚自習,媽媽把我接回家。我說要洗腳,一脫鞋,發現我的襪子破了,腳趾頭漏了出來,“哎呀!這可怎麼辦呢?媽媽,再給我買一雙新襪子吧。”媽媽接過來看了看,拿起針和線,認真的縫了起來,一會就縫好了,窟窿不見了。媽媽笑着說:“你看,這不就行了嗎,還能穿呢,不用買了。”我有點不太高興,不過想想,這不是也照樣穿嗎?我被媽媽的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打動了,以後能用的東西就湊合着用,不能浪費。其實節約很簡單,比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就能讓貧窮的人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就能讓鬧電荒的地方變得明亮起來;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就能讓喝不到水的人們喝上一年。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爲一種習慣,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就讓我們這種優良的家風世世代代發揚光大,讓這樣的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傳家訓揚家風優秀的徵文4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但那實在是一個書籍匱乏的時代。家裏只有夜校課本,那種設計非常粗劣的掃盲書,藍色的書頁,配以少量的插圖,以農村的生活場景爲主。在那些農閒的日子裏,我們打開堂屋門,讓光線漏進來。母親在門口處縫補衣服,而父親則拿出那本夜校課本,指着上面那些圖片和漢字一個一個地教:“人,口,手。”我則模仿着父親的聲調,用脆嫩的嗓音說道:“人,口,手。”就這樣依葫蘆畫瓢,我在讀幼兒園之前,就學會了三百來個漢字。可惜這些漢字,我只會認,不會寫,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沮喪。父親安慰我說:“不急不急,我也是隻會認不會寫。但是我小時候家裏窮,根本沒有機會讀書,寫字都是用樹枝在地上劃拉。你們現在條件好了,上學後有老師專門教,可得攢勁讀書啊,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那時農村正處在變革的前夜,作爲生產隊長的父親在農村還是較有權威,大隊經常開會學文件,傳達中央的政策。鄉親們分家或者遇上糾紛調解,父親都得出面。有時沒有理由,父親也有人邀請去吃飯,我也經常跟在後面攆路。走在路上,看見不懂的,我就會問父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父親雖說文化不高,僅上過三個月的夜校,好多字都認得到寫不到,但是他走南闖北幾十年,還是足夠我學習的。父親總是傾其所有,把他知道的知識告訴我。在那些很隨便的家宴上,父親和鄉親們談笑風生,一些矛盾往往幾句話就處理好了,接下來大家就天南地北地胡侃,反正吹牛不上稅。大人們的談話,有些聽得我目瞪口呆,因爲這和幼兒園老師講的很不一樣。有時問父親,父親也支支吾吾地故意岔開話題,總是說等你長大後就知道了。那時我就想,要是我能擁有一些書籍該多好,我可以從書裏尋找答案,再也不用問大人了。

有時我覺得,識字太早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爲你的求知慾越來越強,可是你卻找不到書籍來看。那時到親戚家走人戶,我第一件事就是問他們,有沒有書借給我看一下,可是我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那時的農村,剛剛解決溫飽,書籍這些金貴的東西,實在是珍稀之物。只有外公,他是我們家族中當時文化最高的,家裏還有少量藏書。外公把他的那本《三國演義》借給了我,這讓我如獲至寶。到小學三年級時,我已經把《三國演義》讀了幾遍,有些故事也能講給大家聽了。在那些沒有通電的日子,夜晚整個院子裏的人都聚在一起聊天。鄰居中有參加抗美援朝的,有參加中印邊界戰爭的,他們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吹噓自己抓住了多少俘虜。我們家沒有人當過兵,父親不甘示弱,就讓我給大家講三國故事。好多故事我都爛熟於心,就模仿廣播裏那些講評書的,繪聲繪色地給大家來幾個段子,往往能博得滿堂喝彩。如此反覆,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一點也不怯場,講故事倒成了我的專長了。

因爲讀書,我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爲讀書,我愛上了寫作,成了一名業餘寫手。晴耕雨讀傳家久,如今我也把讀書的好處講給了我的女兒聽,希望書籍給她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她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