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詞語客體造句

客體拼音

用詞語客體造句

【注音】: ke ti

客體解釋

【意思】:哲學上指主體以外的客觀事物,是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

客體造句:

1、他只是否認說,我們在任何時候都知道它們是客體。

2、因爲使生存經驗作爲一種自覺的材料便是插入了主題與客體的區分,因而便取消了這種直接性。

3、他會告訴我人的個性,自由和尊嚴,告訴我作爲主體的人類和人不可能轉變成客體這一事實。

4、通過工作,人已經從主體移向了客體,換句話說,他已經變成了有缺陷的動物,背叛自身起源的動物。

5、既然“知識”預設了主體知道客體,那麼靈知最好被描述爲獨立的意識與神聖的啓示之內在聯合的`實現。

6、所有這些客體被稱爲資源。

7、此刻,這個機器人正在快速瀏覽不同的情節,以操作他儲存在記憶中的客體表徵,進行自我功能升級。他一秒鐘能瀏覽上千個場景。

8、我們在感覺着多面的自然客體和諧完整的映像。

9、你會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之後,你會去尋求外部客體。

10、我們曾經遇到過,但是有個微小的區別,因爲海德格爾和葛達瑪將客體當作是一個標準,來衡量人們對它的意見

11、他提出主體沒有實體,沒有“本質”,是偶然的語言法則以及始終獨有的慾望客體的歷史法則所共有的功能。

12、但是“靈知主義者”想要追求關於上帝的知識,或者換一種說法,超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界限。

13、你可以點擊“兒童的記憶”、“自我概念”、“學習”、“情感”、“社會行爲”、“精神分析”、“客體永久性”、“語言”和“知識”來閱讀更多的內容。

14、後來的研究表明,嬰兒在3.5個月大時就已經能夠理解客體永久性了。

15、如果你還要繼續活下去,你只有通過自身客體化的能力,你能用寫作從無限的拉力中解放你自己。

16、主體已經對客體進行表達的期望。

17、通過觀察和不斷的實驗,皮亞傑推斷,兒童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掌握客體永久性的概念。

18、但在(另外的實驗中)當故事背景變化時,在記憶起客體上美國人比東亞人表現要好,也許是後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在故事內容上。

19、所以說,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十分清楚面對女性裸體時有何種反應:女人將自己同化,站在被欣賞的客體位置上;而男人則是站在欣賞者的主體位置上。

20、詹姆遜有時會用,“重寫”,將文本看做,經過這三階段的研究客體。

21、人類把大自然當作收益來源,當作一種純粹的功利關係而將之客體化。

22、它必須與那個釋意羣體有某種從屬關係或者關聯,因此Fish總結說,既沒有主體也沒有客體。

23、一個名叫哈利的人曾寫過一個博文,關於這個敏感話題的一個註釋裏面,他寫道:“沒有一個主體是脫離客體而存在的。”

24、及物的一個表示從主體施向客體的動作,爲了使意思完整需要一個直接賓語的。用於形容詞或動詞結構。

25、不,任何的客體都會激勵我召喚你充當一個證人,甚至不必徵求我同意,對於她看見的東西。

26、這些客體自己的屬性會逃避被捕捉,那是什麼意思?

27、焦慮是一種沒有客體的恐懼,我們總是這樣被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