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基礎知識芻議:藝術類論文

論文的目的是大學生對自己4年的高等藝術專業本科學習進行一番梳理與總結,將藝術感性經驗,以理性論證的方式寫出來,供人供己以鑑真確,以存參考。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藝術類學生寫論文,常出現不是學生髮愁,就是教師頭疼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生能力較差,教師經驗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藝術教育中藝術論文寫作的怪相。

論文寫作基礎知識芻議:藝術類論文

筆者通過幾年來的畢業論文輔導,以及與其他院校教師的交流,剖析藝術類本科學生論文存在的問題,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說:論,思也、敘也、議也。文,錯畫也。其意是對事物進行整體把握、反覆論證、交錯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論文是一種特殊文體,是運用理性和邏輯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文體。17世紀笛卡爾在方法論中提出理性主義,把如何有效地獲取知識變爲可能。笛卡爾強調人要正確地運用才智。他所說的才智就是判別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爾的方法論問世後,世界各大學均採用這種文體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目前,大學論文目的是檢驗學生通過4年本科的專業學習後,是否能熟練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論文並非要求學生有什麼重大的科學發明和發現,而是通過論文寫作教學環節,讓學生學會和掌握一種比較思考、分析範式、邏輯推理、辨析結論的科學認知方法,爲一生的人生實踐打好基礎。

然而,藝術類本科學生在論文最基本的選題、結構、內容、用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如下。

首先是選題。很多學生寫論文論題很大,論文喜歡冠以“中國”“社會”“西方”等大而不當的標題。以學生20多歲年齡,尚未步入社會的學識和經歷而言,如此大的論題是難以駕馭的。由於論題過大,學生在寫作時,常常出現跨出和超越專業知識邊界的情況,降低其專業性。針對以上問題,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師、二是學生、三是社會。從教師的層面來分析,可能是論文指導教師受知識結構所限,不能深入指導,未達到莊子所謂“盡精微,致廣大”的治學境界,反而出現指導粗疏的情況。學生“跨出和超越專業知識邊界”寫作的現象,實質上是對自己專業內涵和定位認識是否清楚的問題。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專業知識體系,如果說學生借用其他專業的知識來論證自己的論點尚可,但如果是專門研究一個新的專業領域就是嚴重的“跑題”。教師至少要起到“把關人”的作用,讓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沒有把知識有效傳達給學生,講述方法不得當,學生未聽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嚴,師之惰”,教師自身教學、科研、管理等諸事繁多,無暇顧及等。從學生方面來說,這和自身對論文寫作的認識態度有關,有些學生寫論文只是畢業需要和求職需要,並非興趣所在,也並非要試着去研究一個問題。當然,也不乏有學生想認真寫篇好論文,但苦於不知如何下手,對於這種情況,即使有教師的指導,但時間有限,對學生從頭開始的論文寫作訓練也非短時間內能明顯奏效。解決此問題,應從整個課程設置上全盤考慮,要提前安排與未來的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提前訓練,至少要先掌握寫論文的方法。從學校環境小社會來講,由於受到時下浮誇、躁動風氣的浸染,與《大學》中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現了背離。

其次是結構。大多數學生的畢業論文結構宏大,章節繁複。一般格式是緒論概述、案例分析、未來展望、結論教條的新八股論文模式。一篇幾千字的論文可以拼裝成5—10章10—20節的龐大結構。造成論文論題還未展開、論點還未擺出就草草結論,因而出現論證不夠、字數拼湊的問題,形成章節與文字、章節與章節、章節與題目之間的脫節。

分析其原因,此類書籍章節似的論文寫作,與大學之前的應試教育有關。學生習慣往現成的框架裏填材料,根據框架結構去找資料,不是從收集材料到發現問題或有興趣點的.有感而發,很多學生是想當然地開始寫論文,常有學生還沒收集多少資料,題目和大綱已經完成,寫到後面的結果只能是削足適履。章節之間的邏輯聯繫問題,則反映出藝術類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薄弱的問題,對此問題,就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按科學和理性的方法進行講授,這早在上個世紀的德國包豪斯大學就已經進行了探索。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能力,在教學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國外成功的培養模式以合理進行課程設置。此外,藝術類本科生論文寫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論文寫作的要求,體系規範,邏輯嚴謹,非藝術感想和散文寫作。最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也可有意去選修一些人文課程,比如哲學和理工科課程,完善知識結構,豐富認知。

再次是內容。由於畢業論文題目太大和結構繁雜,論文內容自然不實,論述時湊字數,論證自然也無以構成有說服力的邏輯鏈,因爲所有論據不是來源於生活和實踐,甚至有學生從網上拷貝、剪貼、拼湊論文。出現論點與論述不符、行文論述不平衡、論證無力等問題。

論文寫作要有感而發,發現問題,又有興趣之後,就要用科學、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現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現象背後的本質。無感而發或爲論文而論文的寫作,只能是湊字數,論證無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學習藝術的學生來說同樣重要。社會生活是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礎上的。北京高校的藝術類學生有着地方院校無法比擬的資源和信息優勢,798藝術區、草場地藝術區、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首都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高校內部藝術館等藝術類展覽集中的地方,都是學生課本學習之外豐富學識、獲取靈感的地方。雖不要求學生有一鳴驚人的創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發,通過論文寫作學會和掌握一種理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科學認知方法。

最後是用詞。論文語言表述要求準確無誤。這裏涉及語文的詞彙運用問題。論文寫作一般從解詞入手,特別是關鍵詞理解和使用尤爲重要,而學生畢業論文中忽略對基本詞義的準確理解,常常望文生義,似是而非,結果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是一個語文基礎問題。主要是緣於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薄弱,以至於對遣詞造句和語法沒有很好地掌握。針對此類問題,主要是大量閱讀經典範文,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興趣和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閱讀一些治學嚴謹的大家、學者的專著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