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寫作方法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小編收集了宋詞的寫作方法,歡迎閱讀。

宋詞的寫作方法

(一)什麼是詞

詞最初稱爲“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了,成爲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爲“詩餘”。由於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句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平仄也是一定的。

詞大致可以分爲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爲:58字以內爲小令,59~90字爲中調,91字以上爲長調。這種分法未必科學,但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

(二)詞牌的來歷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爲詞譜。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爲詞牌。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繫。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1、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不過是長短句罷了。

2、雙調的詞可以是小令、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後(或上下)兩闋。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數、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兩段歌詞。字數、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

3、三疊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是四段,僅《鶯啼序》一調。不再詳述!

二、正體和變體

(一)正體和變體,二者的區別和聯繫

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一樣,但是字數、句數、句讀、押韻等方面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爲詞牌有正體和變體之分。如《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雙調。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峯碧》等

●正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變體(一)

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楊冠清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髮無遺恨。

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變體(三)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變體(四)下闋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變體(五)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變體(六)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下闋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裏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變體(七)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闋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闋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眉峯碧》宋·無名氏

蹙破眉峯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綜述:上下闋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併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闋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峯碧》裏,下闋末句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峯碧》以外,44~46字體總共變化組合爲36種。據《唐宋詞學大辭典》,《卜算子》有變體30餘種。但是衆多的體,只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正體和變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別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別名。

(二)同調異名

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峯碧》等。

賀鑄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別名的詞人,很多詞牌的多數別名都是賀鑄創造的,這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在寫詞時,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別名。

(三)同名異調

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可是格式迥然不同!這屬於同名異調。例如:《如夢令》和《阮郎歸》都有一個別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謝池春》都有一個別名叫《賣花聲》。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

三、填詞

(一)依聲填詞

細分爲二種:

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屬此!

2、詞人不會作曲,但是能聽懂曲調,按曲調填詞,又稱“按簫填詞”。蘇軾、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

(二)依句填詞

詞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詞。陸游、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填出來的作品和依聲填詞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按詞譜填詞屬此。

(三)自度曲和自過腔

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有時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他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故詞集中常見有“自度曲”。一般說來凡是自度曲,至少都應當註明這個曲子的宮調,或者在詞序中說明。

自過腔和自度曲的含義是不同的。“過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念奴嬌的腔調稍變,即可另外題一個調名曰湘月。但這僅是歌曲腔調的改動,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後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只能以詞調的句格同異爲類別,無法從句法相同的兩首詞中區別其腔調之不同。念奴嬌和湘月,永遇樂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湘月即念奴嬌,消息即永遇樂。至於二者之間,腔調不同,卻不能從字句中看得出來。

自過腔既然不是創調,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詞人還是把自過腔編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時候仍把自過腔作爲自度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