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7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7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本冊第二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起着承前啓後,化知爲能的作用。本組課文的專題是以誠待人,要求學生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並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尊嚴》主要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輕的時候,在一次逃難中,儘管極度的疲憊和飢餓,但他仍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體現了個人的尊嚴,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賞識,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故事以“尊嚴”爲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說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愛、自強、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應了傑克遜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長者風範。在理解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基礎上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嚴。我認爲編者把一篇文章選入教材應該有他的理由,應該能夠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特點。《尊嚴》這篇課文思想上的價值在於通過閱讀懂得什麼是尊嚴。在閱讀過程習得語言,體會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的表達方式。

從學生角度出發,這是一件特別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別,學生並不能一下子想到尊嚴,尊嚴對於他們而言早已存在於生活、學習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讓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哈默身處困境卻仍不放棄原則、放棄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爲我這節課最大的關注點。

二、說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在結合學生實際我預設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自主學習“捶、憊”等14個生字。理解並積累“疲憊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嚥”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能力目標: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並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後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涵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基於以上學習目標的設定,我認爲理解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會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衆所周知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給予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重難點的提出,在學法上我主要以“讀文章、品語段、悟內涵、寫感受”爲重要關注點

因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爲朗讀法、閱讀討論法、課文分析法、情境創設法。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情境創設者、組織者和引領者,要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讀、品、悟、寫的過程。

四、說教學流程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爲四個板塊展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

引用我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初步感受尊嚴。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提出問題。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預習,學生以對課文的字詞以及基本內容有了初步的學習,這一板塊對學生進行檢查,還有把課文的朗讀情況進行檢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以便讓我們在這一節課進一步的學習。

第三板塊: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1、想一想年輕人作爲逃難人羣中的一員,他與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麼,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劃一劃描寫他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在旁邊批上你的感受。

2、討論討論:課文的題目爲什麼叫做“尊嚴”?從年輕人哈默和傑克遜大叔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

在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中,品味語言是重點。在充分閱讀,自主學習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重點理清哈默與傑克遜大叔之間對話的三個層次:1.請求通過勞動來換取食物;2.哈默表達了自己不勞動不能夠吃飯;3.堅決表示我要先勞動再吃飯。三個層次同時表現了傑克遜大叔的仁愛之心和哈默必須通過勞動得到食物的堅決態度。我採用重點細讀的方式來學習哈默的三段對話,深入體會哈默在以勞動來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他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的情感和態度,感受尊嚴,抓住“狼吞虎嚥”等重點語句,反覆讀加對比讀體會年輕人飢餓至極但依然堅持先勞動在吃飯,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表達言中之情,抒發個人胸臆。

接着重點分析傑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傑克遜大叔的對話不長,但是這句話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這裏,我提倡學生個性化朗讀,個性化感悟與體會,相互交流,互相啓發,並理解“富翁”真正的含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是本文中的重點,它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一個人能夠自尊,必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爲他以後創造財富並有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板塊: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尊嚴是無價的,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你

認爲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五、說板書設計:

逃難人

7. 尊嚴(哈默)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眼神》講述了一個內涵深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夜等在

渡口準備過河。在漫長的等待中,老人的身體被凍僵了。這時,終於有幾個騎馬的人路過。老人截住了最後一名騎手,並請求幫助。擺脫困境的老人的一席話令這名騎手——托馬斯.傑弗遜總統深受感動。課文告訴我們:一個真誠的眼神、一種友好的態度會給需要安慰和幫助的人帶來機會,更讓我們懂得要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課文共有7節,其中第5節是老人說的一段含義深刻的話,直接對眼神的作用進行了描寫,語言內涵豐富,是值得反覆推敲的。第1節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老人遇到了困難,第2、3節則寫了騎手們對需要幫助的老人所表現的不同行爲。這些內容在課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應該把握好。

這堂課的內容對於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從“眼神”本身而言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從故事內容看情節性不強,從描寫語句看,課文中人物語言內涵豐富,需要深入品味方能領會。對於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意會也能言傳?如何從課本中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眼神”的魅力,又如何從這個故事的本身獲得啓示,這是本堂課的幾個難點。

二、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文章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爲,更要了解這些行爲與眼神的關係,甚至是行爲之後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於以往直接抒情的文章,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瞭解他們的行爲,又要從老人的行爲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三、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後,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繫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於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於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通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爲,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於新教材的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紮實些。教學中,我採用了反覆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並通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並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麼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說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並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藉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衆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着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爲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於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通過寫話練習來實現。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纔,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着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着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後用直線劃出。

(說明:由於“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爲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着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着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說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後,便能發現第5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傑弗遜所說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爲之間的關係,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爲統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爲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着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麼?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於事、……之狀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說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爲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麼?”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麼?”之後,又提出了“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 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裏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爲的?”學生對文章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慾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麼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龍鍾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說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覆渲染了天氣的寒冷,並在第1節中着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爲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爲,體會眼神與行爲的關係。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

那麼,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爲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爲,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說一說。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

,滬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眼神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後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後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裏流露着——(齊說)

於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着讀讀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麼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爲。

(說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爲依託,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爲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爲(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進行想象說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通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4、通過引讀4、5、6節,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裏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後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傑弗遜)(出示媒體)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傑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爲總統後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啓示,那麼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會有些什麼啓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後,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媒體出示)

(說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由於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通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說《微笑着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麼《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並且通過反覆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麼。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紮實些。一堂骨幹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在現今,說課逐漸成爲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小學語文四年級說課稿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爲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3)通過意境的創設、反覆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閱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的詩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導入語: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麼,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並釋題意,然後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讚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爲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節目的在於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爲後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註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爲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採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通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通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爲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並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美的文字材料。這裏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裏,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爲什麼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用“綠”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美,並且詩人感受家鄉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啓想象的閘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蘊,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後,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並茂,並能通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於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回顧古詩四讀法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 的祕密》寫片段。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爲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繫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爲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彙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啓示。

a.飛衛爲什麼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爲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並說說有什麼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蝨。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啓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爲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爲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裏會怎麼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裏會想什麼?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麼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啓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纔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 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後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貓》這篇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本文的語言優美,淺顯易懂。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絕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但又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課文在描述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時,處處流露對貓的喜愛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間接體現。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優美樸實。這是課文在表達上的兩個特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屏息凝視、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闢、遭殃、責打”等詞語。其中重點是“任憑、豐富多腔、開闢、屏息凝視”。最難的是“屏息凝視”的理解。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花貓的古怪性格,小時侯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花貓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一)能力目標

1、在“猜”中繼續練習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2、在猜中進行創新思維方法的訓練。

3、學習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二)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體會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較

猜中結合上下文讀書——發展與創新是我們的課題,也是新課標的核心所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主題。藉助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我在平時大膽地嘗試。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猜”字。“猜”既是本節課的教法,也是學生的學法。猜沒有問答那樣嚴肅,要求一板一眼,必須正確。問題無論是老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確的答案,心理壓力較大,學生思維受到一種目的的限制,放不開,個性得不到張揚,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創新性得不到良好訓練,與我們創新的主題不相符。

猜常用於各種遊戲之中,識字教學中也常用。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應用,有很多好處。猜的形式較多,師說生猜,生說師猜,生說生猜(小組進行,全班進行)。猜的內容包羅萬象,猜字詞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歸納,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體會到的寫作方法,猜未弄懂的問題……無論那種形式,無論那種內容,學生都是在一種比較開放的,比較輕鬆的交流環境中進行閱讀、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融爲一體,就是猜的學生,在猜的時候,也不象“答”那樣被動,而是主動去猜。遊戲的經驗,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即使是成績平平的的學生也敢來猜。沒有壓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確,不怕犯錯誤。猜可以發現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思路開闊,這正好給教師分析學生學情提供了實據,便於教師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猜中,準確地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對語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當的引入可能知識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他們爭對同學的猜題,老師的猜題,可以大膽的發表意見,特別是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還能面對大作家的作品發表不同見解,理由還很充分,這纔是創新的培育氛圍。

當學生的意見與書上有較大出入時,這正是老師利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語感訓練的好機會。學生對相近的詞進行比較,對自己猜的詞與書上的詞進行比較。猜可以將許多學法用於其中。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爲教學服務的。因爲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爲了不沖淡學生在語言中的豐富想象。所以,我用這樣的課件對課堂加以形象,補充。

(三)教學環節

1、猜前初讀引學法

自學初讀生疑問——因爲這是第八冊的課文,學生手中沒有書,藉此機會,我將課後填空練習流在課文之中。學生自讀不完整的課文,發現空白,產生疑問。

依據疑問引出猜——師問:讀了竟今天這篇課文,大家發現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學生自然會回答出課文的不完整。然後我就說:“今天,我們就來猜猜空白處原文是什麼樣。”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發產生疑問,爲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爲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對課文充滿個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礎。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創新訓練和思維創新訓練的開始。

猜前引出讀書法——大家說說要猜着,你想到採用什麼辦法?(結合上下文讀書思考)猜是一種讀書方法,也在這營造出一種氣氛。要學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們已有的讀書經驗,讓學生說出讀書方法,互相提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讀書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讀練填空——學生採用各種方法讀書,猜測文中空白處是什麼。猜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讓學生猜,學生讓學生猜,學生讓老師猜,小組內互猜,全班一起猜。邊猜邊評,評中思考,一邊思考一邊讀書,答案就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接近。本課語言淺顯易懂,猜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多讀書思考,在讀書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較中,始終讓學生飛翔在語言情景中,發展語感水平。學生不正確的答案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大好機會。老師根據學生的猜測,分析學情,選擇引導方法,巧妙地將學生從已知知識世界引入未知知識世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3、猜中引思勇創新——創新是我們的主題,包括語言的創新,思維的創新。猜在閱讀中的應用,是一種創新的示範。學生在猜答案中,如在遊戲中,比起回答問題來,興趣濃厚,沒有心理壓力,思路更加開闊。學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學生獨立創作的時侯,表達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雖與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兒也很恰當,並充滿個性,學生語言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不斷的讀書思考,敢於對原文猜想,在創新思維上是一種訓練,創新精神上也是一種激發。

4、猜中引評學交流——合作是未來人成功的基本素質,也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互猜互評中,學生既進入到語言環境中交流,還進入到心靈中交流,因爲互猜的是心裏所想。

5、猜題目歸納全文——在一邊猜一邊填空的過程中,學生髮現幾對詞的矛盾,從而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從貓的性格古怪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再讓學生猜課題,在不同的課題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理解。

6、猜中激趣愛語文——無論是猜文中空白,還是猜課題,課堂中,學生似乎在遊戲的心理中。在猜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連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測,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樣正確,成功之感自然而強烈,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中漸漸培養對語文的熱愛。其中,教師要對學生成功之處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這節課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訓練環節。課文的難點,“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讀書猜想,難點就變得很容易解決了。

7、猜後

後猜延伸用寫法——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幾種小動物,示範說一種的性格特徵,舉一個真實具體例子,讓學生來猜是什麼動物。然後叫學生來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徵,其他同學來猜是什麼動物。也可以背誦兒歌、古詩,讓同學猜寫的是什麼動物。

(四)板書設計

將原文中用來猜的詞語用課件展示出,每個詞卡用一種相符的性格貓送出。板書的內容就是學生猜測的詞。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多次解讀教材,斟酌思考教學目標

《小蘿蔔頭的故事》這課是鄂教版第七冊以“讀書故事”爲主題的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學習這組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檢討自己讀書的態度,和同學交流自己讀書的方法和讀書的樂趣選編着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從小蘿蔔頭在艱苦條件下學習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學習的教育;二是學習從人物的語言,行爲舉止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講述的內容距現在比較久遠,他是一個在特殊年代、特殊環境下學習的一個孩子正是這個特殊性,使得他與學生的距離較遠,使得文章不易被理解特別此文中《囚歌》的出現,使文章具有“文包詩”的特點,而詩的內涵又是不易理解的如何讓這樣一篇難於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在語言訓練和思想內涵的品悟上達到一定高度,實在讓我們有太多顧慮難怪抽籤後,在場的教研員和老師們都說:“這實在是一節難度係數太高的課!”

二、多次試教,不斷調整教學標高、教學結構、教學設計,形成最優化教學方案

(一)在困惑中思考

在初始設計教學時,我仔細研讀課本,打算從小蘿蔔頭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放棄學習入手,進入學習,可是,第一次試教下來,由於時代距離較遠,學生只能從文字中很膚淺的理解,小蘿蔔頭還是與學生離得很遠學生的感受也很淺顯

於是,我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大量收集有關小蘿蔔頭的資料,講解《紅巖魂》裏的小故事,使學生對那段歷史有所瞭解

爲了讓學生便於理解,我打算從每個段落中,對環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等細節處着手,引導學生摳詞摳句來學習可是第二次、第三次試教中整堂課顯得很瑣碎,不斷糾結於細節處

並且《囚歌》在文中是單純作爲小蘿蔔頭學習的內容出現,還是作爲一條隱藏的有助於學生理解人物特殊性的線索貫穿全課學習呢?在整個備課、試教、評課的過程中,我和老師們都在思索、討論、反覆斟酌!爲了降低教學的難度,我們一度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將《囚歌》的處理弱化,但總感覺對文本的理解浮在表面,小蘿蔔頭的人物形象始終不豐滿,可親、可敬、可愛的形象沒有立起來

(二)在實踐中反思生成

如何讓這樣一篇難於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內容,對小蘿蔔頭刻苦學習的優秀品質有所瞭解呢?我們決定對教材重新進行深度解讀,重新確定教學標高

1、抓文章行文特點,從文章結構入手,扣內在聯繫,引領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變被動瑣碎的學習爲主動讀書,感受人物形象

這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就以“通過這幾個故事來感受小蘿蔔頭是個什麼樣的好孩子?”成爲貫穿全文的主要問題框架定下後,我們在後兩次試教中發現,這樣的設計能很快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能讓學生從這幾個故事中,認識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小蘿蔔頭能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小蘿蔔頭,在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他的苦、他的喜、他的愛、他的恨,讓小蘿蔔頭在學生心目中活起來

2、三次妙用《囚歌》,讓學生感受小蘿蔔頭在學習中的成長,縮短學生與那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的距離,進一步體會文章內涵

《囚歌》的教學確實難以處理,通過多次試教、我們發現由於學生與那個特殊時代距離久遠,學習這首詩時,無論是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講解,或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仍出現笑場、或不理解而表情木然的情況

於是我們反思不是學生出現問題,而是我們在教學中對《囚歌》出現的時機和理解的程度,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細細品讀文章,小蘿蔔頭學習這樣一首詩後是興高采烈地回來,它符合孩子學到新知識高興的心理特點但年幼的小蘿蔔頭初學時無法深刻領會羅伯伯教他這首詩的深意結合這兩點,在教學中我們又進行了處理,在教學中三現《囚歌》,伴隨着學生對後三個故事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小蘿蔔頭從不完全理解僅會背誦--恩師犧牲於悲痛中理解《囚歌》內涵--繼續學習並能講解《囚歌》

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和蘿蔔頭一起感受身邊的恩師作爲共產黨人爲信念甘願捨棄一切的行爲給人的震撼,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處理,讓學生逐步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內涵,對小蘿蔔頭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認識得以加深這樣的處理合情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學習具有漸進性,在學習中會不斷成長

抓年段特點、單元學習特點、文本寫作特點,精心設計語文訓練點,將語文學習落到實處

3依據文章行文特點抓關鍵詞句,引領學生走近小蘿蔔頭,悟、讀結合,在品析詞句、精讀語段的過程中,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抓住體現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用抓關鍵詞句談感受並相機指導朗讀的方法來學習課件中語段的呈現、關鍵詞的變色,真實圖片的引用,課件創設的情境都是爲了運用這種語文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情感,達到理解並深情朗讀的最終目的

4樹立大語文觀,把握全文學習的整體性,緊扣四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對全篇文章展開回環、照應的教學,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小蘿蔔頭的形象真實、豐滿

在教學羅伯伯被害這個故事時,我們設計了教師導讀回憶恩師環節,通過讀“我是一個好孩子”“我愛中國共產黨”再聽《囚歌》來加深學生對小蘿蔔頭愛與恨的理解,同時使整個文章前後貫通,理解更深刻

引導學生髮現複述方法,課上巡視輔導,讓學生在運用中學有所獲

學完整個內容後,我們指導學生文章複述首先回扣板書,引導學生髮現板書就是本文的複述提綱,就可以以板書爲線索複述課文複述時可按照文章的順序進行清楚,連貫而又詳細的敘述,抓住文章重點,不要遺漏文章的主要情節

在瞭解了方法後,要求學生當堂訓練,將這一語言訓練點落到實處複述的訓練既讓本文課後習題中的語文訓練目標到位,又讓全篇文章的學習迴歸整體

三、在備、教、評的過程中,我實現了教學思想上的蛻變,教學行爲上的轉變,我成長了

36歲的我把握這次機會是爲了在教學過程中檢驗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的所得,更是爲了在專家領導老師們的指導下,實現教育理念的提升,真正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爲,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讓自己成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與文本深層對話的基礎上語文素養不斷提高此次的整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有了這次難忘、難得的經歷,我的學生會成爲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