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課說課稿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初中思品課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思品課說課稿

講述春天的故事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講述春天的故事》是魯版教材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個分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關鍵在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對本條目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我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正確處理好改革與開放之間的關係,堅持科學發展觀、幫助樹立可持續發展與創新的思想意識並付諸行動,學好本目內容將會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因此,本條目在九年級思想品德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能力目標: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增強建設祖國的本領。

知識目標:知道改革開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一個重要基本點;懂得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該目標的確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素質的全面提高,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強化了德育訓練和道德素質培養。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魯版教材知識結構,在全面瞭解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我國實行改革的必要性”

重點的依據: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在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要解決社會的基本矛盾,還必須建立起一套適合生產力要求的具體組織形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顯示出它的弊端。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社會進步緩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只有通過改革,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給經濟組織創造一個競爭、創新、發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制,給公民一種“人盡其才”、充滿施展才華的管理裏體制,才能夠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對舊的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制度,是生產力本身發展的直接呼喚,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下,改革與創新已成爲時代的主旋律。積極投身到改革與創新的潮流中去是每一個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

難點的依據:初中學生對改革開放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有親身感受,但對改革的深層原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是因爲改革的深層原因涉及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等抽象的理論問題。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理解能力都比較欠缺。因而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教與學都有一定的難度。

四、 說教法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良好品德的形成來源生活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九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教師講解、點撥啓發;學生自學、學生活動(蒐集、討論、交流共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基於本項目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

從MTV《春天的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結合教學資源選擇適當的材料,通過對比尋找兩種不同體制的不同點,感悟其中的道理。結合“來自生活的報告”,請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通過活動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共享法

由於本條目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圖片並自己閱讀課本思考,自己列舉我國在不同領域改革的現實實例,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條目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 “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及共同學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導入新課:(5分鐘)

情景導入(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圖片及歌曲;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切入正文。)

導語設計的依據:思想品德課強調理論聯繫實際,讓時政、事實進課堂;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時政蒐集能力、分析、歸納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情景導入,既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使學生能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又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 講授新課:(25—30分鐘)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資源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本條目分爲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說明我國的改革;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多樣性及改革的本質。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改革是世界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樹立積極參與改革與創新的意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首先通過一組圖片,說明我國對外開放的輝煌成就和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實施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社會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接着,從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一國情出發,講述對外開放是我國還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通過“入世”的機遇與挑戰的現實,我們只有堅持以人爲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在講解第一部分時,主要通過演示材料、學生閱讀自學等手段和方法,讓學生理解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概括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把基礎知識的教學放在首位,強化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解第二部分知識時,我主要通過材料分析,問題啓發的手段和方法來完成。

整個教學過程立足本校學生的學情,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體現新課改中要求師生互動的要求。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結合板書小結)。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理解掌握。

5、課堂反饋:根據學生實際設計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這樣既鞏固了所學基本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試能力。

6、佈置作業。

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既要使課題有完整結構又要聯繫青少年自身實際,給學生必要的知識拓寬,加強應試能力訓練,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調查當地有哪些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它們主要生產或經營什麼?給當地經濟帶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