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說課稿範例

篇一:《透視》說課稿及教案

教材分析

透視說課稿範例

《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習生活”中的第一個活動。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學內容知識量大,邏輯性強,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學習本課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術教學重點。

學生分析

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知識特點,學生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好奇心強。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鍊學生感性和理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形成勇於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我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校園場景,讓學生自制取景框,學生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評價,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

設計理念

“優美的校園”中將《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知識與學生學習生活空間——校園造型結合起來,多角度、多方位、多視點地去發現、尋找、理解、表現校園建築的美感。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表現能力。

爲了更有利於學生學習,我採用多媒體和示範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地學習視覺元素和透視法則,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活動方式

採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理解掌握透視規律。

2.結合校園建築物,學習方形物體的透視現象和規律,瞭解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

教學流程

一.導入主題

用投影放出校園甬道、教學樓線描圖(有透視錯誤、無立體感),分析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高遠低。

引導:我們在繪畫時,畫出的物體常常沒有立體感,原因是透視錯誤造成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透視,運用透視規律來畫,糾正畫面中不符合透視規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麼是透視嗎?

二.學習透視與練習

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點、瞭解透視術語。

1.視點:觀察者眼睛的位置。

2.視平線:目光平視前方,在假想畫面上與視點等高的一條水平線。在開闊的野外,視平線是與地平線重合的。

3.主點:由視點向正前方延伸一條視中線,與視平線相交的一個點(亦稱“心點”)

4.餘點:方形物體的兩組水平平行線向左右兩邊分別聚集並在視平線上消失的兩個點。 請兩名學生,一站一坐,觀察石膏立方體和講桌對自己所處位置的視點、心點、視平線,並用取景框畫出來。

學生用取景框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了解透視現象,掌握透視規律,拓寬審美視野,引導學生的繪畫思路]

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活中,我們看同樣大小的物體,近處的大,遠處的小;同樣高的物體,近處的高,遠處的低。這種現象就是透視變化,而“近大遠小”就是透視變化中最基本的規律。

三.探究與表現

1.觀看石膏正方體、長方體線描圖,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現出的透視變化。(多媒體展示分析,引導學生觀察)

[師生討論、觀察透視現象,強化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

2.平行透視;把物體放平,正面面對學生。

小組討論:選舉學生代表回答問題。

生:上下線和視平線保持着平行關係,平行透視有1個消失點。

生:兩邊的豎線與視平線垂直,兩側的邊線呈傾斜狀,慢慢延長向心點集中,消失於心點。

教師小結:兩位同學回答都正確;方形物體的一組邊,如果與我們成平行狀,那麼它的另一組邊則逐漸消失於心點,離我們近的線段就長,離我們遠的線段就短,這種現象就是平行透視。

用投影儀放出一幅正確的平行透視線描圖,請一同學上臺,驗證透視是否正確。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爭先恐後地上臺驗證,學生上臺將斜線延長,延長線集中於心點,線描圖正確。

3.成角透視;物體的一角對着學生。

生:上下邊和左右邊的線變的傾斜了,延長線分別向視平線左右兩點集中,成角透視有2個消失點。

生:沒有平行線,都垂直於水平面。

教師小結:回答的很正確;物體的一角與我們正對,傾斜線延長並向視平線上的左右兩點消失,這種透視現象叫成角透視。

請一同學上臺驗證一幅成角透視線描圖,是否正確。

四.知識擴展與小組競賽:

1.你熱愛我們的校園嗎?我們的校園美嗎?(播放建築錄像,渲染氣氛) 學習興趣高漲,表現慾望強烈。

2.帶着取景框,走,我們到校園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組做透視練習。

[把學生帶入校園環境中,瞭解場景構圖的特點]

3.學生作業,教師輔導。(通過學習透視,思路清晰,學生躍躍欲試。此時安排作業恰到好處)

教師:要求同學參照學校建築,畫出一幅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線描圖。

教師輔導:針對有繪畫困難的學生,提醒他們透視要正確,重點輔導。

[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創造能力得到發揮,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課堂小結:

把自己畫好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評論,每個小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視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講一下透視步驟。

六、教學反思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主動、積極,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實現了有效溝通,創新能力在評價交流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從中得到了自信心。爲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學生髮表意見時老師認真傾聽,在學生產生困惑時,老師適時點撥、指導,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堂課當中我運用邊講邊問、啓發思考、集中注意、師生共同參與,強化了師生互動教學過程;精心組織訓練,小步快進,當堂反饋,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課內

篇二:透視原理說課稿

教材分析

《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學內容知識量大,邏輯性強,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學習本課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術教學重點,本課預想課時2課時拓展課時3課時 學生分析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知識特點,學生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好奇心強。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鍊學生感性和理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形成勇於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教學本課可以領學生到室外觀察校園場景,讓學生自制取景,學生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評價,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

設計理念

在多媒體播放相片中將《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知識與學生學習生活空間——校園造型結合起來,多角度、多方位、多視點地去發現、尋找、理解、表現校園建築的美感。

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表現能力。

爲了更有利於學生學習,我採用多媒體和示範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地學習視覺元素和透視法則,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活動方式

採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理解掌握透視規律。

2結合校園建築物,學習方形物體的透視現象和規律,瞭解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 教學流程

一.導入主題

首先讓各組代表上黑板各自畫一個想象中立體的房子(有透視錯誤、無立體感),然後用投影放出校園甬道、教學樓線描圖,分析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高遠低。然後點評各組代表學生畫中的錯誤。 引導:我們在繪畫時,畫出的物體常常沒有立體感,原因是透視錯誤造成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透視,運用透視規律來畫,糾正畫面中不符合透視規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麼是透視嗎?

二.學習透視與練習

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點、瞭解透視術語。

1視點:觀察者眼睛的位置。

2視平線:目光平視前方,在假想畫面上與視點等高的一條水平線。在開闊的野外,視平線是與地平線重合的。

3主點:由視點向正前方延伸一條視中線,與視平線相交的一個點(亦稱“心點”)

4餘點:方形物體的兩組水平平行線向左右兩邊分別聚集並在視平線上消失的兩個點。請兩名學生,一站一坐, 觀察石膏立方體和講桌對自己所處位置的視點、心點、視平線,並用取景框畫出來。

學生用取景框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了解透視現象,掌握透視規律,拓寬審美視野,引導學生的繪畫思路]

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活中,我們看同樣大小的物體,近處的大,遠處的小;同樣高的物體,近處的高,遠處的低。這種現象就是透視變化,而“近大遠小”就是透視變化中最基本的規律。

三.探究與表現

1觀看石膏正方體、長方體線描圖,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現出的透視變化。(多媒體展示分析,引導學生觀察利用多媒體直觀的表達透視圖中的各種名詞的意義。)

[師生討論、觀察透視現象,強化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

2平行透視;把物體放平,正面面對學生。

小組討論:選舉學生代表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上下線和視平線保持着平行關係,平行透視有1個消失點。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兩邊的豎線與視平線垂直,兩側的邊線呈傾斜狀,慢慢延長向心點集中,消失於心點。 教師小結:兩位同學回答都正確;方形物體的一組邊,如果與我們成平行狀,那麼它的另一組邊則逐漸消失於心點,離我們近的線段就長,離我們遠的線段就短,這種現象就是平行透視。

用投影儀放出平行透視線描圖,驗證透視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實物圖像)

3成角透視;物體的一角對着學生。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上下邊和左右邊的線變的傾斜了,延長線分別向視平線左右兩點集中,成角透視有2個消失點。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沒有平行線,都垂直於水平面。

教師小結:回答的很正確;物體的一角與我們正對,傾斜線延長並向視平線上的左右兩

點消失,這種透視現象叫成角透視。

用投影儀放出成角透視線描圖,觀察生活中的各種成角透視現象(實物圖片)

讓學生用格尺和鉛筆畫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圖用多媒體放出師範圖樣。

第二課時

知識擴展與小組競賽:

1你熱愛我們的校園嗎?我們的校園美嗎?(播放建築錄像,渲染氣氛)

學習興趣高漲,表現慾望強烈。

2走,我們到校園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組做透視練習。

[把學生帶入校園環境中,瞭解場景構圖的特點]

3學生作業,教師輔導。(通過學習透視,思路清晰,學生躍躍欲試。此時安排作業 恰到好處)

教師:要求同學參照學校建築,畫出一幅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線描圖。

教師輔導:針對有繪畫困難的學生,提醒他們透視要正確,重點輔導。

[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創造能力得到發揮,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鞏固了所學知識]

把學生帶回課堂(預留10分-15分)課堂小結:

把自己畫好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評論,每個小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視作品拿到前面展臺展示,點評各組學生作品。

教學反思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主動、積極,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實現了有效溝通,創新能力在評價交流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從中得到了自信心。爲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學生髮表意見時老師認真傾聽,在學生產生困惑時,老師適時點撥、指導,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這堂課當中我運用邊講邊問、啓發思考、集中注意、師生共同參與,強化了師生互動教學過程;精心組織訓練,小步快進,當堂反饋,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課內。

2014年10月12日星期日

篇三:透視追星的說課稿

沙坪順南中學:寧彬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透視“追星”》。我將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講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透視 “追星” 》是九年義務教育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偶像與自我》的第一章節。它既是前一課《從衆與自主》的延伸,也爲下一框《超越崇拜》奠定基礎。

(二)教材的作用

“追星”屬於當前日常生活中的熱門話題,而現在有很多初中生盲目投入到追星當中。《透視“追星” 》對現實生活有很強的針對性 和實用性,也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它植根於學生的生活世界, 能激活學生真切的表達需求。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 以及本單元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 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走出“追星”的誤區,樹立正確的“追星”觀, 從深層次去認識明星與偶像, 將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內化爲自我成長的動力。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追星”現象,能夠深刻剖析“追星” 利與弊,學會將“追星”轉化爲自己前進的動力。

3、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到“追星”是一種正常現象,理解“追星”的 原因,

掌握“追星”的利與弊。

(二) 說教學的重難點:

鑑於教材的安排以及我對這三個教學目標的分析,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於: 重點: 引導學生深刻剖析“追星”利與弊,學會將“追星”轉化爲自己前進的動力。 難點:在討論中瞭解發現追星的原因。

三、說教法

爲了能夠突破上述的教學重難點, 我在這節課中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嘗試教學法。在“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的理念之下,我

先出示本課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然後通過自學課文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最後老師講解和歸納知識。

2、情景教學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本節課採用播放追星視頻,展示圖片,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通過直接感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3、小組討論法。結合對嘗試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認識,在本節課

的“追星的原因”,“追星利與弊”環節採用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進行教學。 這個討論主要是以材料問題及現實生活爲中心, 在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這鼓勵了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四、說學法

以上的三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老師爲更好的去教學而採用的,而從這教法中我希望可以教會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學、討論、傾聽、 質疑、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疑、導入新課

1、播放追星視頻

2、出示嘗試題

設計意圖: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三、讓學生認識到追星是一種社會現象,從而引發對追星原因,追星的利弊,如何正確追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嘗試解決問題,爲透視追星教學作好鋪墊。

(二)自我調查、現場採訪

1、學生完成調查表

2、現場採訪學生喜歡的明星和理由 。

設計意圖:

一、引起學生對追星的主動思考,激發學習興趣,爲進一步思考追星原因作準備。

二、通過對學生回答的分析,認識到追星現象普遍存在,不同的人追究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

(三)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突破難點

1、學生自學課文,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青少年追星的原因?”

2、老師結合材料講解,知識歸納。

設計意圖:

一、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嘗試題目“青少年追星的原因?”帶着問題自學課文,進行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思維能力。

二、同學們一邊自學一邊討論,老師巡視並作適當的指導,瞭解學生自學情況。如果學生存在問題,要起疏導釋疑的作用,使學生正確認識追星的原因。

三、通過學生先自學,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再由老師講解並歸納知識,逐步解決問題,化難爲易,突破難點。體現了嘗試教學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要求。

(四)合作探究、突出重點

1、自學並討論“追星的利與弊”。

2、結合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進行具體分析,教師講解,歸納知識。

設計意圖:

一、再次活躍課堂氣氛,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傾聽、質疑、交流,並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二、學生根據嘗試題,先自學,再討論,最後由老師講解並歸納知識,認識到追星本身無所謂好壞,追星的利與弊是什麼。突出了本課的重點,也符合嘗試教學的要求。

(五)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如何正確追星?

一、把握分寸,不盲目追星,瘋狂迷戀。

二、以明星爲榜樣,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三、追對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四、既欣賞偶像的外形特 徵,更應該欣賞偶像的人格牲。

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根據對追星原因及利弊的認識,反思自己的追星行爲,學會以下確的方式追究星。

(六)知識小結

學有所獲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麼知識?

2、懂得了什麼道理?

設計意圖:

通過對追星原因,追星的利與弊,如何正確追星的複習,強化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和提高正確追星的能力。

(七)作業設計

請你設計自己的“明星之路”,相信自己也會成爲未來中學生心目中的“星”! 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把這節課所學和知識用在自己的追星中,學會正確追星,超越崇拜,成就自我。

(八)板書設計

篇四:繪畫中的透視現像說課稿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說課:第一:說教材,第二:說學生,第三:說教學目標,第四:說教學重難點,第五:說教法和學法,第六:說教學媒材,第七: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根 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透視這一美術語言對於學生來說相對陌生,但是在實際生活中 處處可見。學生通過對於本課的學習,能夠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並且能夠運用線條、形狀等美術語言表達所思所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於美術 的熱愛之情。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相對於中低年級學生而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因此在對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在觀察中探索學習,更爲適宜。但是本課中涉及到相對較多的美術專業知識,因此在實際學習理論和繪畫中,還需要教師從旁指導。

三、教學目標:

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幾個方面制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和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過程與方法:欣賞生活中與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學會用線條等方法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圖片和作品的欣賞,瞭解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教學難點:學會用線條等方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針對這節課所學內容,我打算用講授法和直觀演示法等。

學法:學生這節課,我將引導他們使用討論法,觀察法,練習法等方法。

第六、說教學媒材:

這節課我打算用PPT,學生作品,繪畫工具等。

第七、說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出示視頻)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一個人騎着車行駛在一條林蔭小道上,路的兩邊都是高低差不多的樹。隨着這個人物漸漸遠去,消失在畫面中的一點。

提問學生:畫面中的人物和路兩旁的樹木有什麼變化?

此環節引導學生髮現:距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大,而距離我們遠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小,這種近大遠小現象,就叫做透視現象。

(板書課題)

(二)、直觀教學

1、(出示課件)以書中的圖片《樹》爲例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樹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以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

然後讓學生們根據圖片資料找一找並說一說身邊的透視現象。(出示圖片)

2、緊接着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師 生共同觀察書上圖片、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於距離不同,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有近大遠小、形狀改變的感覺。我們站在路的中心,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 房屋都漸漸集中到我們眼睛正前方的一個點上,這一點稱爲消失點。而通常沿着這一點做一條水平線,這條線就被稱爲視平線。

問題:以開頭的視頻舉例,消失點在哪裏?地平線在哪裏?學生討論回答。

從而引出視平線和消失點的概念。(板書繪畫消失點和視平線)

此環節通過對書上圖片和視頻資料的觀察和討論,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了本課的知識要點。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欣賞書中油畫作品,體會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再次指出作品的視點和視平線。 此環節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並且讓學生能夠聯繫現實生活,感受美術來源於生活,對於生活的重要性。

4、學生欣賞學生繪畫作品,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習如何用線條概括現實景物,以及對於近大遠小的具體表現方法。

(三)、佈置作業

作業要求:用透視現象表現所見內容:

第一課時:以學生所坐位置,畫出教室內的一部分。

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繪畫存在的問題,對錶現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

此環節,學生通過作業練習,能夠以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來觀察景物。從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透視現象。

(四)、展評作業、課後延伸:

學生作業互評,自評,以鼓勵爲主。

課後延伸:向學生滲透成角透視的知識。

此環節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後拓展爲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

(五)、板書設計: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PPT課件 ------消失點 ------ 視平線 學生作品展示

篇五:《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說課稿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說課稿

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

大平房鎮中心小學 石 猛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並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這節課我將圍繞教什麼、怎麼教和爲什麼這樣教,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材料準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八個方面來闡述我說課的內容。

一.解讀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材的意圖是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景物有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並能將透視知識運用到實際繪畫之中,進而提高空間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反覆觀察、對比教材上和所蒐集來的圖片,讓學生逐漸理解透視現象。

二、學情分析:

其實五年級學生對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早就注意到了,爲使學生把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過程中我還是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透視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其難點,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進行滲透,做好鋪墊。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結合教材,在深入解讀三維目標的內涵後,我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瞭如下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本課應知: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認識到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理解視平線、消失點在透視現象中的作用。

本課應會: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瞭解透視基本規律,並能運用這些規律表現身邊的景物。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

四、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觀察、分析和講解,學生能初步瞭解景物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及相關知識。

本課難點:如何運用所學的透視知識表現身邊的景物。

五、學習材料的準備:

課前蒐集的圖片資料、尺子、鉛筆和水彩筆。

六、教法與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本人採取啓發和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入手,通過認真觀察,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的做到感知和理解。

七、教學流程: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首先說一下時間的安排:①遊戲導入(3分鐘)——②直觀感知(7分鐘)——③深入鞏固 (7分鐘)——④佈置作業(18分鐘)——⑤作業展評和教學延伸(5分鐘)。

一、 遊戲導入:

以自己的雙手爲例,可以從任意角度對自己的雙手進行觀察。然後討論,在不改變手形狀的前提下,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雙手看起來不一樣大?(出示課件)

引導學生髮現:距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大,而距離我們遠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小,這種近大遠小現象,就叫做透視現象。

教師板書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首先是穩定課堂紀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課堂上來,其二通過引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 直觀感知:

1、(出示課件)以書中的圖片《樹》爲例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樹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以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教師並板書)

然後讓學生們根據圖片資料找一找並說一說身邊的透視現象。(出示圖片)

2、緊接着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師生共同觀察圖片、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於距離不同,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有近大遠小、形狀改變的感覺。我們站在路的中心,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房屋都漸漸集中到我們眼睛正前方的一個點上,這一點稱爲消失點。而通常沿着這一點做一條水平線,這條線就被稱爲視平線。

從而引出視平線和消失點的概念。(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對圖片資料的觀察和討論,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了本課的知識要點。教師細緻的分析,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幫助。]

三、深入鞏固:

本人設計了欣賞、遊戲、表現三個小環節。讓學生充分發現生活中的透視現象。

1、欣賞名畫,體會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並討論它的魅力所在。再指出畫中的消失點、視平線。

2、遊戲:請同學們試着畫出書中三幅圖片的消失點、視平線。

3、表現:請幾名同學根據自已的理解和想象,到黑板上畫一幅具有透視效果的簡單道路圖。(要求有公路、樹、電線杆等)

根據學生所畫,找出錯誤與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強調透視線的作用,加深學生記憶。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而知識的積累也恰恰在於鞏固。學生在遊戲中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在欣賞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實踐中總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佈置作業:

教師提出作業要求:用透視現象表現出圖片內容(出示課件)。

要求:1.先找視平線,消失點。

2.畫幾條典型的透視線。

3.按透視現象處理好豎線,斜線。

4.線條流暢。

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繪畫存在的問題,對錶現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學生能準確的找出圖片中的視平線和消失點。能夠以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來觀察景物。從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透視現象。]

五、展評作業、課後延伸:

教師提出作業評價標準:1、透視現象是否能合理把握;

(課件出示) 2、線條是否流暢;

3、畫面是否完整;

4、能否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的表現出來。

圍繞以上4點學生自評,互評。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力求完整、生動。並說一說這節課自已的收穫。

教師進行全面總結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延伸)在教室或校園裏找一處場景進行寫生,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作品的展示、介紹、互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評價能力,讓學生享有成功的喜悅,爲學生增添生活的樂趣。從而讓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八、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共分兩大塊,左板塊正上方楷書書寫課題《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左面書寫透視規律。將書法的魅力在點點滴滴之中滲透給學生。右板塊是學生的作品展示區域,讓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時,再對比一下其他同學作品的優劣。找到自己的不足爲以後的創作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整體設計構思:[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利用大量蒐集來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也讓學生真正意義的理解藝術來源於生活。]

以上是我對於《繪畫中的透視現象》這一課的膚淺理解與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