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設計思路:

“鵝”是我們寨橋的特產之一,孩子們對鵝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一次帶孩子們到野外玩時,看到田裏有許多的大白鵝,孩子們可開心了,他們學着鵝的樣子大搖大擺的走着,嘴裏還發出“戇戇戇”的叫聲,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我們寨橋位於美麗的滆湖之畔,滆湖裏還生活着許多的水生動物,這些水生動物也是孩子們最常見的,因此,根據中班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鵝大哥開店》。

活動目標:

1.運用點數、對應和連線的方式感知兩種物體的數量關係。

2.學會不受物體大小、形狀和排列等因素的干擾判斷5以內物體的數量,感知數的守恆。

3.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根據目標設置,我爲本次活動準備了:白板課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本環節我創設鵝大哥開店這一情節,利用白板中的聚光燈功能,讓幼兒認識滆湖裏的水產品,激發幼兒的興趣。

第二環節:看標記,幼兒選物品

此環節我利用白板中的拖拉功能讓幼兒根據給出的數字和標記來選物品。

第三環節:擺放水產品,讓幼兒感知數與量的守恆。

本環節我利用白板中的連線和移動功能讓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來感受數與量的守恆關係。

環節四:賣水產品,請幼兒找出等量的水產品。

我讓幼兒錄音來找出和錄音中等量的水產品,本環節我讓幼兒到白板上來進行操作,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最後環節是幼兒操作,教師評價,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利用家鄉的鵝、螃蟹、魚、螺絲等特產來創設情景展開活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家鄉的認識,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活動中我利用白板中的聚光燈、拉幕、拖動等功能,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幼兒在做做玩玩中掌握相關知識,幼兒學習興趣濃厚,目標達成度較高。但在讓幼兒感知數與量的守恆關係時,我應多請幾位幼兒來講講,讓每個孩子都有一次鍛鍊的機會。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瞭解的老舍先生》是本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 者是著名的文學家汪曾祺先生。本文通過汪曾祺先生記敘的老舍先生的 一樁樁小事,使我們走進了他的生活,從而更深入地瞭解了老舍先生的 情趣及爲人,使老舍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生動起來,豐滿起來,讓我們 更強烈地感受到老舍平民寫家的風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自讀課文,瞭解課文中寫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情,從而體會老舍 先生的性情及爲人。

2.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老舍先生的瞭解,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過程與方法:

以課本爲依託,結合本單元課文及課外閱讀資料,進行口語交際, 加深對老舍先生的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舍先生的平易近人,從他的性情及爲人中感受老舍無愧於 “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重難點分析: 通過文中所寫的事情,體會老舍先生的性情與爲人。 結合本單元內容加深對老舍先生的瞭解,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 情景引入 由前面五篇文章的印象引入,不但是對前面學習的總結,更使本節 課學生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加以提升。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文中的生字新詞。看看作者是從哪兩 個方面來寫老舍先生的。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隨學生交流教師通過課件出示:生活和工作。

(二)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看作者圍繞工作和生活具體寫了哪 幾件事?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在學生的反饋交流中隨機課件出示:生活:養花、品茶、聞杏、藏 畫、好客;工作:關心解放前盲人工作、提案解決芝麻醬供應問題。

三、細讀課文,由小事中感受老舍的情趣及爲人。 通過中心話題,再次深入閱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語句,讓學生從 字裏行間體會作家老舍生活中的可親、可愛、可敬。 四、結合單元內容,瞭解老舍其人。

(一)讓學生結合本單元所學文章,以及課下蒐集與閱讀的資料, 談談你對老舍先生的全新瞭解和具體感受。課件出示交流話題

(二)交流中要讓學生將思路拓寬,不要拘泥於文本中。要注意語 言的邏輯性,力求在交流中使老舍的形象更加立體鮮明。

此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交流更有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對老舍的認 識更深刻。

說課稿 篇3

一、簡析教材: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小學數學國標本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米和釐米,本單元繼續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一來,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各個長度單位。全單元內容分三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再教學毫米,最後教學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

本課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幫助學生建立分米和釐米的概念。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能根據物體正確選用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長度。

(2) 智能目標:知道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結合米和釐米進行簡單換算。

(3)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會探索知識的過程掌握探索知識的方法及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會選用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長度。

難點: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

二、闡述教法

新課標的要求中指出:學生應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新知。於是在複習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動手來比劃已經學習過的長度單位1米和1釐米的長度,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寫物體的長度。在導入環節中開展分組動手活動測量同桌的鉛筆盒以感受滿整十釐米的長度。設疑後進入新授讓學生用手比劃1分米的長度。在經歷反覆的動手操作和比擬後再次瞭解比釐米更小的單位—毫米的長度。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測量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分米和毫米的正確使用。從而完成本課重點教學。

三、指導學法

讓學生在操作中獲取知識是熟練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1、指導學生用“身體尺”來表示各長度單位的長度,有利於學生正確感知各個不同長度單位的大概長度。能對各個長度單位的長度有一定了解。

2、開展小組活動測量物體的長度,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測量物體的正確方法。

四、教學大概程序

(一)課前準備:

1、關於已經學習過的米和釐米的知識。

2、製作教學流程的課件。

3、米尺和學生尺。

(二)教學程序

1、鋪墊:

要求學生利用“身體尺”喚起對1米和1釐米的長度認知。然後利用填空的形式選擇“米”或“釐米”填寫物體的長度。

2、導入:

回憶用學生尺測量較短物體長度的方法,並要求學生測量自己的鉛筆盒,說出大概多少釐米(取整十數)

3、新授:

在學生彙報剛纔測量的結果後利用課件出示書上例題中的尺,在尺上用紅色括弧表示出從刻度“0”到刻度“10”的長度,要求學生說出長度是10釐米,隨即告訴學生並用課件展示1分米。指導學生說出10釐米和1分米之間的關係。並要求學生誦讀1分米=10釐米。接着要求學生用“身體尺”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結合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分米,從而加深對1分米長度單位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在作業紙上利用學生尺畫一畫1分米再次鞏固。接着教師展示米尺,讓學生在米尺上找出從“0”刻度開始的第一個1分米。隨後讓學生根據1分米=10釐米,找出接下去的1分米,得出1米有10個1分米。從而出示1米=10分米,讓學生在書上填寫完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探索出舊知1米=100釐米。

在教授毫米的知識,讓學生分組活動測量數學書的厚度,因厚度不滿1釐米,指導學生數出厚度是幾個小格,教師指導1小格就是1毫米,要求學生說出書的厚度是幾毫米。同時用課件放大學生尺的1釐米,展示1小格就是1毫米。接着讓學生數學1釐米裏面有幾個小格也就是幾釐米,從而得出1釐米=10毫米。隨即在練習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測量,同時在身體中找出1毫米的長度。體會毫米都是使用在更短的物體的長度且長度不能用整釐米來表示的物體長度。

4、作業佈置: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鞏固對毫米的認識。這裏不是教學單位的換算,更不是把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而是在圖形直觀中通過3釐米是30毫米孕伏單位的換算。3釐米是30毫米不是教材告訴學生的,是他們看到和想到的。教學時要給學生機會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感受教材的孕伏。

接着分組測量課桌和學習用品的長度。在完成過程中先讓學生說說準備用什麼尺測量,彙報時說說使用什麼單位。

比劃判斷線段長短,再實際測量,再次鞏固測量方法。

最後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寫物體的長度,並結合之前學過的米和釐米的知識進行知識拓展。

5、板書設計: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五、教學效果分析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應該是很積極的。但因爲學生平時鍛鍊的機會很少,難免會出現混亂的情況,這就必須教師在活動前說明要求並適時指導。

在練習中可能有些學生對單位的選擇還會出現一定問題,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填寫後利用“身體尺”或者學生尺去估量一下所填單位是否合適。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5頁例4。

教材分析

教學除法的驗算,使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關於除法的驗算,教材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一個是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一個是有餘數的除法驗算。課標教材簡化了教學的'步驟,給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教材爲了讓學生在現實中感受驗算的作用,創設了買紅、藍筆記本的活動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經常要對一些計算進行驗算。還可以將題中數據100元換成120元或150元,讓學生根據自選數據進行計算和驗算。

教學目標

1、利用乘、除法的關係,使學生掌握除法及有餘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及計算能力。

2、會用乘法驗算除法,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用乘法驗算有餘數的除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得出驗算方法。

教學關鍵

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明白“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教學方法

除法驗算的基礎是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課始可以出示類似的題組,讓學生觀察每組上下兩題有什麼關係?然後得出“商×除數=被除數”。在這之後出示例4,讓學生通過畫面收集信息,小組討論他們算得對嗎?你用什麼方法驗證的?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反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有餘數除法的驗算上,對有餘數除法學生驗算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即14×7=98、14×7+2=100,此時我們應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方法,哪一種正確。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明白被除數、除數、商、餘數之間的關係。搞清“用100元人民幣買7元一本的筆記本,可以買14本,還多2元,應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餘數算式的每個部分被除數、除數、商、餘數都能與具體情境的實際意義對應,這樣驗算時,學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積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再加上2應該等於100,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設計思路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並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與成果。爲此,教學是我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不做;學生自己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結論,教師不教。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考慮到以下三點:

1、創設情境,感受驗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夠的探究空間。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在教學新課以後還應引導學生對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加以概括,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教師指出:今後做除法題時,凡是題目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小心,別傷着。我將從以下七部分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二、學情分析;三、教學模式;四、教學設計;五、板書設計;六、課堂評價;七、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首先,依據課標的要求,我將從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四個維度課標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情感與態度上要求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行爲與習慣上要求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知識與技能上要求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過程與方法上要求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本冊書分爲三個單元我的家人與夥伴,走進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個主題。這一主題圍繞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展開,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從而使學生懂得避免意外傷害是非常有必要的,讓一年級學生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一課的知識和學生平時的生活結合緊密,很適合低段學生進行學習,可以讓一年級的小同學從小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根據課標要求我將本節課分爲三個部分講解,身邊有哪些危險,怎樣預防受傷,受傷之後怎麼辦,根據我的三個教學分支和課標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爲:1.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2.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3.受傷後,在成人不在的時候,學會處理簡單意外傷害事故的方法。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爲重點: 1.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2.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難點:思考哪些同學的日常行爲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在本冊書本主題中學習 到了如何保護牙齒、如何防止眼睛受傷,對意外傷害有了一定了解,此外由於家中父母長輩的教導學生已有預防受傷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本節課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是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躍,自覺性較差,生活經驗有限,所以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我在整節課上設置了經驗交流、情景表演等多種學生們喜歡的教學環節,力求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得當的引導學生,達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模式:

踐行真實課堂 —— 和諧五環節教學模式和“三真”、“三實”、“一及時”教學理念我校的新授課教學模式爲: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究;大組彙報、教師點撥;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達標測試、課堂小結。結合和諧五環節教學模式和品生課特點我校品生新授課模式爲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觀察分析 ,合作探究指導行爲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總結延伸;

四.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時間預設爲: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8’;觀察分析 ,合作探究 15’;指導行爲 ,掌握方法 10’;鞏固練習 ,總結延伸 7’。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爲了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學習知識的熱情,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課主題。我首先(出示課件:學校學生課間活動時不小心受傷的錄像)通過這一情景的展示,讓學生回顧自己不小心受傷的經歷,並且讓同組的小朋友互相講一講自己受傷的經歷,教師及時引導,由於我們缺乏安全意識,或者意外事故的發生,稍不注意就要受傷,受傷之後不僅自己感覺很(痛),還會讓爸爸媽媽(擔心、着急、心痛、花很多錢……),既然這樣,你想對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說些什麼?讓學生充分發言後。這時,教師就出示課題:《小心,別傷着》。

(二)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這一環節我主要運用生動的動畫情景出示教材範例,迅速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說一說”來展開教學。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演――受傷的情景;說――身邊還有哪些危險。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教師要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景,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環節教師抓住一年級小朋友表現欲強的特點,通過找周圍存在的各種危險,演受傷的情景,說身邊還有哪些危險情況,怎樣才能避免傷害,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同時運用小組討論,相互說一說如何避免這些傷害,結合身邊的實際,個人經歷說一說,讓大家共同探討,這也體現我校模式下的“真思考,真合作”

(三) 指導行爲 ,掌握方法:這一環節中教師創設情景,(課件出示:破手指插圖)請學生說一說手指劃破了怎麼辦?並認認老師課前準備的有關藥品,讓學生從開放的途徑獲取知識,課上讓學生自帶的處理小傷口的藥品練習處理小傷口的方法,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討論

1.如果流鼻血了 怎麼辦?

2.如果扭傷了怎麼辦?

3.小紅被小狗咬傷了怎麼辦?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環節教師努力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會了集中處理常見傷害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 鞏固練習, 總結延伸: 上了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課後,咱們來開展一個“我來給你提個醒”的活動,以後,發現誰的做法會給自己或別人,造成危險,咱們就馬上提醒他——“小心,別傷着”讓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健康生活每一天!

隨後進行相關的習題的練習,讓學生鞏固今天的知識。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簡單明瞭,以知識樹的形式呈現,讓同學根據三根分支展開思考,從身邊有哪些危險、怎樣預防受傷、受傷之後怎樣做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思考”。

六.課堂評價:

對於新課標中關於“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落實,本節課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發揮小組的優勢,小組間踊躍發言,暢所欲言,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將身邊易發生的危險,危險發生後的處理意見等一一道來,在進行小組討論如何處理意外受傷的時候,採用生生評價,學生間評價其處理方法是否合理,處理方式是否正確,在學生大膽發言時採用師生評價,由老師點評學生方法是否合理並給與指導。此外我有一個家庭作業,填寫家庭反饋表,回家和家長說說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讓家長給與意見和評價,最後小組發言,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知識學的如何,是否掌握,體現學生自評。

七.資源開發:

對於本課,我充分最大限度利用校內資源,合理開發課外資源,校內資源包括教材資源,爲課本插圖,班級活動,我們的班級情景劇,教室文化,我校的安全提示牌。課外資源包括網絡資源,我們的網絡視頻,家庭資源,家中發現的存在危險的事物。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學生們樂於接受。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不同特點。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爲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

二、說學情

我的教育對象是培智高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已經有豐富了的感性認識。口語能力表達好的學生已經能說出關於夏天雷陣雨的一些特點。另外,培智孩子對形象直觀的情境易產生濃厚的興趣,結合培智學生學習特點和思維方式。創設情境,喚醒學生生活體驗,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深刻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三、本課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三年級聾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四、說教學目標

以《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學情分析特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 積累相關詞語,會讀,部分會寫

2、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景象。

3、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物的是怎麼變化的。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物的變化。

情感與價值觀:

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正確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物的變化。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讀並理解相關詞語,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聯繫實際說句子。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感受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A類)3

1、在師引導下認讀理解相關詞語。

2、在師引導下能正確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簡單瞭解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景象。

能遵守課堂教學紀律,不影響他人,逐步培養融入課堂的意識。(C類)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學的重點:正確、並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雷雨前和雷雨中的不同景象。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

五、說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

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心理學表面刺激物是生動的,就會給學生短時記憶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會轉變爲長時記憶。而雷雨是學生生活記憶中的一個影像,採用多媒體組合的方式,營造了教學氛圍,創設了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學習情境,把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融爲一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2、朗讀——想象(回憶)——感悟: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充分喚醒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回憶想象,在讀中感受雷雨前、雷雨時自然景物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六、說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喚醒生活體驗

先出示課文一幅插圖(雷雨中),引導學生觀察、回憶、表達,天怎麼了,天空是什麼樣的?……(培智中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已經有豐富了的感性認識。這個環節的設計從生活導入,充分喚醒學生生活體驗,降低了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爲了使學生整體感知雷雨的過程變化,師邊聲情並茂的範讀課文(三遍左右),邊引導學生觀察課件呈現的情境(注:給學生欣賞、感受的時間)。比如說讀到“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師邊生動朗讀,邊引導學生觀察天空中烏雲,啓發學生感受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烏雲。這樣學生的視覺、聽覺被充分激活,促發了生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最後,可以適當留點時間,讓學生來談談,看到的,聽到的,還有感受到的。把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融爲一體,激發了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精讀感悟,體驗特點

讀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同樣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堅持以讀爲本的進行設計,有效地突出了讀的目的性、層次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數的讀書活動中,理清思路,感受語言,體會情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因此,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在指導朗讀“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雲——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並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並聯系生活實例,嘗試 用“越來……越……”說句子。

七、 作業

1、畫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或“雷雨中”的畫。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八、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然後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整理抓住關鍵詞語並板書,雷雨前有“烏雲、樹葉、知了、大風、蜘蛛、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雷雨時,雨(越下越大)、房子(看不清),漸漸地、小”來板書。這樣的設計一目瞭然,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雷雨前、中自然景物的一些變化,另一方面便於在小結環節時,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做一個簡單的複述,既鞏固了學習內容,同時加深了印象。

說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三個小夥伴》是鄂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愛和奉獻”篇中的一篇課文,該童話講述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三個小夥伴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後,三個小夥伴非常高興。故事告訴孩子們“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課文語言簡潔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有“語文味”,通過情景創設,互動閱讀等多種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體現語文的“讀味”,;在教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實現圈點批註的“寫味”;在語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實現品詞品句的“品味”。

[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懂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興趣地合作表演好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會三個小夥伴互相配合、各顯其能,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並從中明白事理。體會三個小夥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製作課件能表現文本內容、動物頭飾。

[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情境圖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三個小夥伴,他們去幹什麼呢?在說話的練習中相機理解生字詞“一起”。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栽樹吧。

情境圖二,樹上的葉片上含有生字,檢查同學識字情況。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同學進行輕鬆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後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三個小夥伴栽樹的情境,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激發了同學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由選擇,自主閱讀。

1、三個小夥伴中,你最喜歡誰?請你自由讀課文,找出和它有關的段落,感受它哪些地方可愛。

2、在小組內交流。

【閱讀時個性化的行爲,教師應該爲同學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

三、感情朗讀,品味語言。

先說說自身最喜歡誰,然後讀出相關段落。隨同學的交流引導同學學習文本。

1、第二自然段:引導同學理解硬硬的,拱這兩個詞語時可以聯繫生活和動作理解。

自這裏可以比較句式:不要緊,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

我有硬硬的嘴巴。

讓同學在讀中感悟這兩個句式所表達的情感不同。

2、第三自然段:在知道同學朗讀時可以讓同學故意挺起肚子,做出費勁的樣子,來回走。

3、第四自然段:讀到“用長鼻子吸足了水吧樹坑澆得溼溼的”時,可以讓同學伸出手臂模仿象的動作。

同學交流完每一段,都可以讓同學比較一下句式,採取各種形式的讀,讓同學感受小動物的心靈。

4引讀2、3、4自然段,同學通過朗讀,扮演,品味重點詞句,去感受小動物的可愛。

5、學習最後一段後,讓同學用“又……又……”的句式說一句話。

6、分角色讀課文。

【尊重同學的情感,體現同學的意志,彰顯同學的個性,有利於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同學的求知慾。 】

四、情境扮演,體驗情感。

1、在小組內分角色扮演。

2、邀請幾名小夥伴合作,戴頭飾扮演自身喜歡的角色,扮演故事。

3、扮演後,師生同評議。

【合作學習時新課程同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與他人合作是提高學習效效率和學習質量,培養同學團結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五、引導評論,深化情感。

1、 小樹栽好了,三個小夥伴手拉手,圍着小樹又唱又跳。在栽樹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呢?遇到這麼多的困難,單靠他們中的某一個人,能把樹栽好嗎?

2、小組討論。

3、教師小結:團結力量大

4、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這棵小樹苗,你想說什麼呢?

5、咱們認識了三個小夥伴,你最喜歡誰?你想對他說寫什麼?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同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對於同學的終身學習與有個性的發展意義重大。教師要爲同學在文本語言和主題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樑。】

六、指導寫字。範寫“栽”、“澆”

七、閱讀實踐,知識拓展。

1、同學們你喜歡這個故事嗎?請你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親人或者好朋友聽聽。

2、收集關於“團結起來力量大”的諺語或成語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積累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實現了和文本的對話,又能在生活中運用語文。】

【和:板書設計】

三個小夥伴

挖樹坑? 小野豬(圖) 嘴巴拱

運肥料? 小袋鼠(圖) 口袋運

澆水? 小象 (圖) 鼻子吸

團結起來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