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喜洋洋》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洋洋》說課稿

《喜洋洋》說課稿1

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喜洋洋》,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教師們也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素質教育活動材料大班下學期《音樂》上的一節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爲ABA三段式,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於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2、目標:

(1)通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優美抒情的風格特點。

(2)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3、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及節奏特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感知第一、三樂段與第二樂段的不同。

4、教學準備:

電視機錄像機及錄像帶彩筆畫紙手絹打擊樂器

二、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鑑賞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並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

三、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啓迪,音樂欣賞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繪畫、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年都有什麼活動?過年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過渡語: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嗎?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鬧元宵錄像。

看後提問:

(1)你看到電視上人們在幹什麼?

(2)人們臉上的表情怎麼樣?你用什麼動作表達自己心情很高興?

(3)這段節目少了什麼?我們爲它配上一段音樂聽一聽好聽嗎?

完整欣賞樂曲。欣賞後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

想一想,這麼歡快的音樂,除了鬧元宵,還可以在什麼時候播放?

這一提問設計在這兒,是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爲下面的想象創作進行鋪墊。

3、分段理解,想像創作。欣賞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提問:這一段音樂感覺怎麼樣?節奏快還是慢?欣賞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這一段音樂表現人們在幹什麼?欣賞第三段:最後一段和第幾段一樣?分段欣賞完,請小朋友從三段中任選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畫完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過度語:過幾天,我們幼兒園要邀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我們用這首樂曲排個節目歡迎爸爸媽媽好嗎?喜歡跳舞的小朋友請拿起綵綢,喜歡伴奏的小朋友請選擇樂器,我們一起跳起來。

《喜洋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說教材主要是對作品的特點及其所蘊涵的教育價值的分析。《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爲aba三段式,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節奏感強,很容易把幼兒帶進熱情洋溢的氣氛之中。我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音樂活動,喜歡合作和接受挑戰的活動,開展《喜洋洋》打擊樂演奏活動,除了能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更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確定爲三個層次的理由是:

二、說目標

(一)本活動共有三個目標。

第一條目標是"音樂"素質發展要求,既是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能將隨樂動作轉換成身體動作總譜並進行打擊器樂演奏。

第二條目標是"學習"素質發展要求,既在原有的隨樂動作表演的基礎上,能根據已有的節奏型爲樂曲設計出打擊樂配器方案。

第三條目標是"做人"素質發展要求,既能集中注意看指揮演奏,並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調,進一步體驗活動的愉快。

制訂這三條目標的理由:

1、根據《綱要》精神。新綱要教育理念給我們這樣一種啓示:兒童是一個整體,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兒童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也是一個整體。因此,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絕不是人爲地強加各個學科教育的任務,而是教育向兒童提供的一切實踐活動能夠完成、而且應該完成的任務。因此我在制定目標的時候除了有音樂素質發展的目標,還加上了"學習"素質發展和"做人"素質發展方面的目標。

2、根據本班幼兒情況和教學的現狀。我本幼兒節奏感強,有一定的演奏經驗,但由於受"合奏時不要去聽別人的,只要演奏自己的節奏就行"的影響,幼兒演奏過程中協調性感受不足,故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在自己的聲部中感知整體音響效果的能力,以及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礎上達到配合一致。

3、這三條目標的難度適中,既是他們可以接受的,又可以對幼兒的發展構成挑戰即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二)本活動的重難點:

1、重點:音樂是門整體藝術,只有整體的感知,形成整體音響表象形象條件下,音樂的學習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兒園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不斷深入欣賞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跟隨音樂進行打擊樂演奏。

2、難點:是打擊樂演奏的連貫性和合拍演奏。連貫性(每個樂句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但幼兒在演奏時容易出現交替不銜接——節奏不準或注意不集中),合拍演奏(在演奏時經常出現知道是怎樣演奏但沒有聽音樂,往往自己節奏比音樂快,加上雙響筒演奏時值較快,幼兒難以控制)因此難點這樣定。

三、說活動過程

第一層次:欣賞活動,其目的是通過"放風箏"的遊戲熟悉瞭解樂曲的曲調和結構。

第二層次:韻律活動,其目的就是掌握隨樂動作,(動作圖譜,用要演奏的節奏型編成的律動)隨音樂節奏合拍地動作。

第三層次:演奏活動。運用幼兒前2次活動的經驗進行器樂匹配,併合奏。(三個過程做簡要的說明。)

意圖:

一是克服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足:

1、從分聲部入手,單純使用示範、模仿的教學方法,目的着眼於學習的結果,學會演奏某個打擊樂作品。

2、教師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感受音樂,以至幼兒對音樂的整體結構、曲式結構瞭解不夠,在活動中出現了幼兒不是聽音樂來打擊樂器而是在教師指揮下來打擊樂器。

二是體現循序漸進,就是從遊戲——語言節奏、動作節奏——配器、合奏,即從整體、籠統感知——具體細節——完整表現。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具有隨樂動作的經驗。(所有三個活動的準備都要寫,並說明目的)

2、物質準備:節奏圖譜一份、雙響筒、碰鈴、圓舞板等樂器若干、大鼓一個、磁帶。

五、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達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本次活動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一)激趣遊戲法:如第一層次,我們通過做風箏、放風箏、收風箏的遊戲和律動來感受、表現樂曲。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感受樂曲結構和音樂形象。

(二)直觀教具法:音樂與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常常通過刺激幼兒的感知覺,去理解音樂中生動的藝術形象,情感與思想,如……幼兒在活動中藉助圖形樂譜這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曲式結構、節奏。在圖形樂譜的設計上注意把通用簡譜、身體動作總譜、圖形總譜結合在一起,使其更具體形象。(結合圖譜進行介紹)

(三)整體教學法:借鑑許卓婭老師的打擊器樂整體演奏教學法,根據打擊樂的整體教學原則,從整體佈局入手教學,從示範、模仿的教學方法過渡到引導、創造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用豐富有趣的身體動作對音樂節奏感受,然後把動作節奏轉化爲樂器演奏節奏,最後合奏,整個過程使幼兒獲得整體音響效果,促使幼兒在合作中注意自己與其他聲部的協調。這種方法着眼於學習過程,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也注意學習的結果,使幼兒能夠較完美地演奏作品並享受演奏的樂趣。

(四)創造法:是根據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特點而決定的,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動作總譜、配器的設計,使幼兒能積極地運用自己所熟悉的音樂技能進行創造活動,在創造中獲得了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了快樂。本次活動中的配器就設計讓幼兒來嘗試,幼兒可根據音樂節奏的長短來選擇,如二分節奏選碰領或三角鐵,因爲其樂器音的長短較長,象音色比較短的串鈴、木魚等就比較適合節奏比較快的四分、八分節奏;也可根據身體動作總譜來選如樂曲中∣ⅹⅹ ⅹⅹ∣,身體動作是用右手輪流拍左、右腿,幼兒就很容易匹配到雙響筒;也可在教師的引導和討論中來匹配,如樂曲的第一段都是八分節奏幼兒可能都會選串鈴、木魚、圓舞板這三種樂器,哪種樂器先那種樂器後呢,我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是越來越熱鬧,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比較三種樂器怎樣使用纔會越來越熱鬧。

六、說學法

(一)循序漸進法。首先以遊戲形式感受樂曲的曲式結構,接着用語言節奏和動作節奏相結合,具體掌握節奏型,最後匹配樂器進行合奏。讓幼兒逐層深、入地瞭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

(二)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並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動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因此,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跳一跳、說一說、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豐富的活動,讓幼兒不知不覺的完成學習目標。

(三)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在活動中我們不斷的設障,讓幼兒不斷接受挑戰,如讓幼兒自己嘗試配器、加大鼓、指揮等,讓幼兒通過商量、比較,使思維活躍起來,創造出更合適的演奏方法。

五、說教學程序

1、大環節,第一環節是什麼……

2、分爲?大環節的理由是:

第一、二個層次是爲了第三演奏活動做準備,現就第三個層次重點說明

第三層次:

1、教學目標:

具體的過程是:在說具體過程最好也要儘量交代爲什麼要有這個小環節,當然不是每個環節都要交代,可以做重點交代

1、組織幼兒複習層次中的隨樂動作,要求幼兒合拍律動。

2、幼兒一邊觀看老師動作,一邊用拍手的方式將隨樂動作的整套節奏型抽取出來。

3、觀看圖形樂譜,進一步瞭解整體音響的橫向(句子和段落之間)結構和縱向(聲部與聲部之間等)結構。

4、結合圖形樂譜,學習將隨樂動作轉化爲身體動作總譜。

身體動作總譜:拍頭、拍肩、跺腳、拍手、右手輪流拍腿。本環節注意指導幼兒掌握好各個身體動作的銜接及右手輪流拍腿的合拍。

5、看老師的指揮,分聲部徒手身體動作總譜,爲持樂器合作演奏作鋪墊。

在熟悉掌握總譜的基礎上,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時重點要求幼兒互相傾聽、相互配合,共同創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

在這一步驟中應開始學習看老師如何指揮,首先提出明確要求:"請小朋友來看老師的指揮,指揮到你,你就來做動作。"然後用手勢和眼神以及體態來指揮幼兒練習,可適當的加一些語言提示,要求幼兒根據老師的指揮動作,學習迅速準確地做出節奏動作反應。

6、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探索配器方案。

7、引導幼兒持樂器練習分聲部打擊樂演奏。

(1)無配樂練習。要求不能隨便發出聲響,要看老師的指揮方可開始演奏,培養幼兒良好的打擊樂器演奏的常規。

(2)持樂器看節奏譜演奏。老師一定要引導全體幼兒注意傾聽,體驗合作演奏的快樂。

(3)加大鼓。讓幼兒討論大鼓應該加在什麼地方合適,討論後進行嘗試。

(4)在老師的幫助下,請個別幼兒指揮,集體演奏。老師可鼓勵擔任指揮的幼兒部分改變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這一步驟中,因爲已進入多聲部樂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變後,老師一定要引導全體幼兒注意看指揮並注意傾聽,比較整體音響在結構和情趣上發生了何種變化。

(5)幼兒交換樂器演奏。爲了提高幼兒演奏的情緒,可以選幾名幼兒到前面表演,其餘幼兒做爲樂隊爲其演奏。

8、談話,針對演奏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如:幼兒搶拍、還有不看指揮出現演奏錯誤以及不能整齊的開始、結束和樂器音量的控制問題等,體驗相互合作的成功感。

《喜洋洋》說課稿3

我這次所講的是湘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課《新疆好》,教案是本次“教學設計大賽”時現場備的課。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出發,我用“說新疆、聽新疆、看新疆、唱新疆、歌舞贊新疆”的過程來設計本課內容。下面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做一具體的說明。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歌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這是一首具有濃郁新疆風格特點的少兒歌曲,曲調活潑風趣,生動形象,表現了以庫爾班大叔爲代表的新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熱愛,體現了他們豁達、樂觀的精神面貌。全曲爲2/4拍,七聲羽調式,二段體組合。第一樂段連續的後十六分節奏,顯得歡快活潑,表現出“庫爾班大叔”愉快的心情和輕盈的步伐;第二樂段節奏舒展,旋律高亢,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現代新疆人民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對家鄉的無限深情。聽賞《新疆是個好地方》,則是在初步瞭解新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新疆的認識和學習的興趣。它是流傳於新疆哈密地區的維吾爾族雙人歌舞曲之一,舞曲短小精悍,情緒歡快活潑。歌頌了新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物產豐富的家鄉。

教學目標:

一、學會用歡快、風趣的聲音和喜悅的情緒,並能積極地參與歌舞表演活動;

二、聽賞《新疆是個好地方》,瞭解新疆風土人情,在愉快的歌聲中,培養對新疆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能學會用歡快風趣的聲音,喜悅的情緒演唱歌曲。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聲音、情緒表現兩個不同的樂段,並積極參與表演活動。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根據音樂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應以“審美”爲核心,注重感受和體驗,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設計了“說新疆、聽新疆、想新疆、唱新疆、歌舞贊新疆”的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新疆的熱愛。以“庫爾班大叔”爲線索,引導學生在學習和表演、評價中,體驗和探究,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

(二)說學法。全體學生在輕鬆的律動和新疆歌曲的回顧、聽賞,及圖片的觀賞中感受新疆的美;在教師的提問指導下,反覆聆聽感受歌曲情緒、內容;結合音樂形象的模仿、想象,點撥學生反覆體驗、比較,在合作、表現中探究學習,在積極自主的評價中得到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感受“新疆美”。

播放歌曲原聲,全體學生律動進教室;歌舞演唱熟悉的新疆歌曲《娃哈哈》;聽賞《新疆是個好地方》,瞭解新疆的特色;觀看經典圖片,激發對新疆的興趣和學習願望。

(2)反覆聆聽,體驗模仿。

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反覆聆聽3遍,並以“庫爾班大叔”的情緒、表情、動作爲線索想象、模仿,爲之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3)指導體驗,比較探究。

在平時的訓練和充分聆聽基礎上,聽唱一遍;用“、、、”活潑歡快和“~~”優美抒情,點撥學生積極參與比較和體驗探究,準確區分兩個樂段,突破教學重難點;對學生遇到的難點,可根據難易由學生或老師示範、講解,並結合“大叔”的形象來解決。(“鈴聲撒一路耶...”和下滑音)

(4)展示表演,及時評價。

結合新疆的舞蹈特點,用“大叔”的帽子激勵全體想象創編;請有特點的上臺表演,其他人觀看並評價,找到優點和問題;教師用“戴帽”鼓勵後,給予動作及表情的指導;完整地演唱歌曲,同時根據理解歌表演或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用打擊樂分別爲兩個樂段伴奏,將本節課推向高潮。最後,在歡快的歌舞中,走出教室。

(5)課後引申。

出教室前,指導學生從音樂的特點和視角,蒐集有關新疆的“多民族歌舞”資料,並實踐模仿不同民族的“標誌性”舞蹈動作,下節課開“新疆民族音樂會”。避免脫離音樂課的學科特點,變成語文或品德的文字、語言交流。

四、教後反思

本節課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想象新疆的美麗和熱情,瞭解了新疆是個瓜果飄香、物產豐富、牛羊成羣的好地方。注重面向全體的教師指導和觀察、探究;一頂新疆帽,激勵了同學們的求知慾,師生和諧、氣氛融洽。但也留下了些遺憾:在處理兩個樂段時,沒有及時將“”活潑歡快和“~~”優美抒情板書出來;電腦出現了故障,沒能展示出來;爲了及時地開關錄音機,在聽賞時的示範動作是在講臺的右側進行的。

總之,每次講課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不能盡如人意,但也總是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爲今後的教學和成長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