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說課稿

《楊修之死》是九年級人教版語文第17課的一篇課文,下面就是楊修之死說課稿,請看:

楊修之死說課稿

楊修之死說課稿

一、教學理念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以“發展和創新”教育理論爲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以本文爲出發點,引導學生結合所知道的有關《三國演義》的文學常識談出觀點、談出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本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看VCD瞭解有關曹操這個人物形象,不單單停留在本文的基礎上,要從客觀上,全面的瞭解曹操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老師的主導地位

現代的語文教改要求老師不能侷限於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儘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楊修之死》這篇文章在記敘方式上採用的是插敘的手法,一石雙鳥,將楊修的恃才放曠和曹操的虛僞殘詐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分析教材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小說中的名著,是根據《後漢書》《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以及某些傳說,經過作者的綜合加工、創作而成的。

《楊修之死》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中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要注意古代白話小說不同類型的特點,瞭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敘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古代白話小說的藝術美。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三、分析學生

根據班級裏的學生個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在問題設計問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比如有關文學常識的問題是針對閱讀面大的學生設計的,針對講故事的部分交給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針對評論部分交給寫作能力強的學生等等。當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讓他們互取所長,互補所短,在合作探究中將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從而學習作者通過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和恰當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學生在教師的啓發下簡單瞭解《三國演義》中的部分人物,從而導入對新課的學習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合作探究:學生在教師給出的.問題引導下,以小組爲單位互相研討總結,最後有小組代表歸納出來。

3、總結歸納:總結古典白話小說的寫作特點。

4、寫作訓練:在學習本課的基礎上,寫一篇小評論。

簡案

學科 語文 課題 《楊修之死》 教者 錢恆峯

學校 鍋爐中學 年級 八年二班

教育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掌握《楊修之死》這篇文章的內容、寫作技巧、和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分析人物性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使學生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目標:認識小說中的人物悲劇命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踐法、合作探究法、創設情景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教師

由學生對古典名著的瞭解,進行人物連線導入新課 在進行思考後進行連線,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吸引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新課分析

1、圍繞曹、揚二人的矛盾衝突選文將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 思考、準備複述

2、請將不理解的或看不懂的地方(字、詞、句)找出來 學生動筆、動手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名學生概括七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不超過十個字) 學生髮言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討論楊修之死的必然性 討論後回答 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5、撇開作者的看法,你認爲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是出於嫉妒,還是嚴肅軍紀,或其他原因。 各抒己見

6、討論本文的記敘順序 討論後回答

總結

本文通過矛盾衝突刻畫了曹、揚二人的性格。從日常生活小事,到軍國大事,矛盾衝突愈演愈烈,人物性格也愈來愈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