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說課稿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師說課稿3篇

教師說課稿 篇1

本課教材爲五年級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爲第一教時,共分五教時完成。

一。 設計指導思想

1.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在學生自我歸納、演繹、實踐的過程之中。因此,學校教育應把握這根主線強化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與實踐的培養。

2. 體育教學的內容根本來源於人們的生產勞動活動或生活,並通過體育教學達到提高生產勞動或生活效率的目的。因此,體育教學除應強化以上這根主線的培養外,還應與受教者的生活勞動緊密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生活勞動的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受教者以往的生活勞動積澱促進其體育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對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的再認識

基於以上的認識,不禁產生了對傳統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的反思,認爲有必要對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進行再認識。

認識之一: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教材爲什麼要教?除了傳統的生理效能外,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過越障礙的能力。那麼,生活中的障礙是否都需要從障礙物的上方一躍而過呢?是否不論高低一律都需要費力越過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體育教學就有必要發展學生多種越障能力,根據不同障礙選擇不同越障方式的本領。這樣的培養,另一作用恐怕就是啓發、激勵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思維習慣,就是學生一次次的歸納、演繹、實踐的過程。

認識之二:如何看待本教時的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從教材分類來看,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屬於跳躍教材,它與其它跳躍教材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傳統教學往往忽視了這種聯繫,僅以教會爲目的,不能爲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遷移通道,因此每次學習都是廢舊而立新,教者費力、學者費勁。那麼,側向助跑直腿擺動跳高與其它跳躍教材的內在聯繫是什麼呢?筆者以爲(),至少在落地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而落地方法的自然養成則是整個小學階段跳躍教材的重點,所謂"不求攻彼,先求自保",體育教學的一個目的就是學會自我保護。

認識之三:可否"浪費"一小部分教時,對以上的一些反思進行一些探索呢?哪怕結果是無意義的,筆者以爲值得做一次嘗試。首先,現行體育教材重複性大,"浪費"的這一部分教時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若嘗試成功,則可重新開闢出一片廣闊的空間供我們繼續探索,對傳統體育教學進行一次徹底的革新,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三。本課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架設知識遷移通道,促進新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鞏固跳躍能力的發展。

2. 訓練學生思維力,以發展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交流探索、互助合作的練習習慣。

4. 發展學生力量素質,提高彈跳能力。

四。目標落實與教學過程

1. 導入學練

教師提示跳躍落地要求,學生分散複習已學過的跳躍方式,體會落地輕巧的要求。教師巡視指導,幫差補缺。

2. 揭示課題

提出本課學習內容與要求(合理過越障礙),出示第一高度(低),啓發學生交流、思考過越方法,並分組嘗試。教師巡視啓發、激勵。

3. 引入跳過障礙概念

教師集中介紹學生的一些方式,強調根據障礙情況合理選擇過越方式。

出示第二高度(較高),師生共同篩選過越方式,得出結論(較高障礙跳過)。

激勵想象跳過方式,組織小組交流嘗試,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嘗試。

集中展示,學生演示,教師講評,得出結論(只要不觸標誌,任何跳躍方法都值得嘗試,但要注意落地輕巧)。

出示第三高度(高),激勵學生嘗試用已有方法跳過(預計絕大多數學生將失禮)。

4.導入側向直腿擺動跳高

集中提出失利原因,再次篩選過越方式(雙腳蹦越已無可能,必須單腳跳起跨過)。

組織分組嘗試單腳跳起跨過動作,教師巡視。

集中組織好差生對比演示,學生對比觀察分析成敗原因(兩腿總是鉤到標誌)。

啓發思考解決兩腿總是鉤到標誌的矛盾,小組交流提出假設、分組嘗試假設。教師巡視啓發。

集中交流演示,得出結論(直腿跨過)。

分組嘗試,驗證。教師個別輔導。

5.遊戲:過越障礙

集中,出示第四高度(很高),激勵學生自告奮勇嘗試直腿跨越(估計

將會全軍覆沒)。

提出問題:如何過越?學生假設、個別嘗試(又是全軍覆沒)。

教師示範(從下鑽過)。揭示根據障礙選擇過越方法的道理。

講解遊戲方法規則,學生分組自設障礙,自行設法過越,師生共同參與遊戲。

6. 小結講評。

本課只是對筆者一些"奇談怪論"的嘗試,可能有思考不周之處,懇請諸位同行幫助出謀劃策,以便不斷修正完善。甚至也可能是"癡人說夢",也請衆位同仁"當頭棒喝",以免"走火入魔"、"不可自拔".

教師說課稿 篇2

20xx年10月25日上午,朝陽中學到新江中學就行支教活動。我聽了一節九年級思想品德課《中華文化》(田錦蓉老師),聽了之後我受益匪淺,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談談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 評教學目標:

田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課中能緊緊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去選取材料和開展活動。如活動“中華文化的表現形式”、“分析中華傳統美德”的.設計都體現這一點。

二、評教學重、難點:

田老師藉助新教材提供的平臺,根據初中生好奇善動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有條理、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

三、 評教學方法:

田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學中將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融爲一體,通過觀看圖例、情景分析 等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擴大了知識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或接觸了更多的知識。

四、評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中,田老師創設情境,通過複習八年級上冊《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題,這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兼顧了複習與新課的關係。

2.田老師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她能圍繞學習目標,出示了精心設計的六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閱讀教材,學生的閱讀要圖文結合 ,邊讀邊思,讀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標記。

3,田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內基礎知識與課外熱點相融相通,堅持理論聯繫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真正讓學生走向社會,把時事請進課堂。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悟,激發學生

關注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輕鬆的理解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例如用熱點“玉樹地震”揭示中華傳統美德課題,引發起學生的共鳴,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田老師因勢利導、引入新課的學習,爲後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

以上是我認爲田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呈現給我們的閃光點,更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處提幾點本人的粗淺認識:

1. 個人認爲導入新課部分如果能緊湊些就更好了

2. 在學生自學時,田老師進行了自學督查,行間巡視,但我覺得做得還不夠,我認爲老師應該全身心的融入師生自學合作這一環節。

3. 學生活動面還不夠廣。 在課堂反饋上要多鼓勵讓學生大膽講,有疑難的地方可讓學生補充講,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4,教學語言顯得略多,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還留有傳統教學的影子。

5.還不能完全與學生實現換位思考,提出適切的問題;

6. 板書設計不夠嚴謹。

教師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應聘高中化學的X號考生,很高興今天跟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風箏之城濰坊昌樂。化學的世界深不可測,化學的世界精彩紛呈。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是在??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又爲高中化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埋下伏筆,可謂是知識過度的一個橋樑,呈現出知識結構的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本節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知識,而且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歸納、類比推理法等也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爲後繼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掌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下,通過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獲得新知,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嚴謹性,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實驗探究與自主學習,使學生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學科的發展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難點

結合以上的教學目標和對課程標準的認識,我確定如下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之所以這樣確定,是因爲這部分在本課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將要合作的對象是高一學生,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觀察現象不全面、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爲重要

四。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本課中我採用啓發、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具體通過(1)演示講授法,演示視頻圖片、列舉生活現象引出主題、講授複習舊知識,以便遷移應用。(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觀察實驗、發現並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建立新知識。這充分體現了知識的建構過程。(3)設疑遞進法,對學生思考的問題和疑問,進行解答,然後再提出問題,再解答。這樣層層遞進的過程使知識步步加深,突破難點,得出結論。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的輔助教學方法以突出重點。這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而突出重要知識點和突破難點。

那麼基於我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有(1)比較歸納、分析推理。通過對比相同點和不同點,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推理,總結規律。(2)合作學習法。通過分組實驗探究、小組問題探討,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播放視頻圖片、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複習導入等 環節二,類比思想,推測假設

環節三,分組實驗,探究行知

認識的目的是爲了實踐,因此環節四,學以致用,總向社會(拓展應用) 環節五,課堂小結。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環節六,佈置作業?加強只是練習與鞏固。

六。板書設計

最後我將補充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畫圖簡單結構聯繫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當這樣的教學運用到實踐中,學生能有更多的收穫,引發學生對學習更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