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小學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蝙蝠和雷達》小學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蝙蝠和雷達》小學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課文的專題是“大自然的啓示”,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的興趣,拓寬視野,並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於科普文的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作爲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年段特點、教材特點及本課的寫作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2、培養學生樂於讀書,查閱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是:

1、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2、瞭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三、說教法和學法

簡單概括爲三句話:

1、反覆誦讀,靜心默讀,在體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語言的邏輯性;

2、邊讀邊畫,刪減對比,畫示意圖,在學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學性;

3、課外擴展,遷移寫作,在仿寫課文中把握語文味。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在漆黑的夜空,飛機怎麼能安全的飛行呢?它不怕出危險嗎?繼續學習本課,通過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期待的心情去學習課文,十分自然的進入新課教學。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爲了弄清楚飛機到底是靠什麼安全飛行的,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在夜裏飛行,無論情況多麼複雜,它都不會和任何東西相撞,它靠的是什麼?

尋找該問題的答案,有如下幾個環節:

1、先讓同學們讀幾遍課文,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按照試驗順序、方式、結果、證明的問題四步填寫PPT上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一個也沒響

蝙蝠飛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嘴巴

通過這個表格,學生們馬上就明白了 蝙蝠在夜間飛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2、比較這兩個句子,學習第六自然段,同時讓學生自然地過渡到:蝙蝠的嘴和耳機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這個問題,引出第七自然段。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來探路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

A、邊默讀邊思考,邊畫出重點語句。

B、讓學生上黑板畫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圖。並結合示意圖說說蝙蝠飛行過程。

C、引導同桌看着示意圖互相講述蝙蝠的探路過程。

這個過程不僅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了書本上蝙蝠是如何將嘴和耳朵結合起來探路的,更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D、通過提問科學家們又是怎樣揭開這個祕密的?引出“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這個句子,反覆閱讀後發現關鍵詞“反覆——終於——”

用造句的訓練方法體會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才解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

(三)明白原由,啓發創造

A、弄清楚蝙蝠是運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原理,讓學生瀏覽課文第八自然段,然後仿造蝙蝠探路示意圖,畫出雷達的工作原理圖。

B、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完成書後填空練習。

比較蝙蝠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學生們能得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嘴巴發出的超聲波)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此環節有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舉一反三,教學效果較好。

(四)拓展訓練

“紙上得來終覺淺”,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豐富學生學習,拓展學習,開闢資源空間。大自然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讓同學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得到其他的發明創造呢?(這個環節不僅拓展學生知識面,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們的模仿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五)佈置作業

1、根據課標要求“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繫”,這堂課佈置學生看有關仿生學書籍,觀察身邊的動物、植物,想一想能從它身上得到什麼啓示,想發明什麼,然後動筆寫一寫。

2、積累本課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五、說板書設計

障礙物

耳朵

板書設計直觀地體現了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弄清楚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並且在學生上黑板板書的同時也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讓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