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1

一、說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爲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爲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展。在拋出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本課取材於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爲生活創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繫。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形成正確的表象。

3、爲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通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鬆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2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7頁的教學內容,經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經歷有多樣標準測量物體的經歷不足,所以反應在作業中,是大多數學生能做到正確填寫長度單位,但是不能適當估測物體長度,而個別學生還是無法建立釐米和米的表象。對釐米和米的混淆: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在長度觀念上的混淆。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引導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學會與他人合作。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定爲:

重點:在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表象,能夠正確填寫物體長度。

難點:通過合作,建立長度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四、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採用探究發現和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思考操作,並適時地進行演示,激發探究知識的慾望,並逐步推到概括得出結論。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狀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說學法

老師的任務不僅是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於是我改變過去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在學法的引導上,我採取讓學生獨立探究、觀察發現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在引導探索時我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六、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誰能來猜猜老師的身高?其實只要我說一個數字你就知道了。“158()”。生補充“釐米”。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密切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2、回顧知識,整體把握

同學們,誰能說說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師板書)

設計意圖:回顧知識,整體把握,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回憶並發現,學生整體把握情況,以便串聯,最後給以系統的.總結和概括。

3、典型示例

操場的旗杆高10()1根黃瓜長約21()

1枚曲別針長約()數學課本長()釐米,寬()釐米黑板長約()米你的身高是()米()釐米

1釐米1釐米地數,數()次是5釐米,數()次是1米設計意圖:由於小學生的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本環節還原數學活動活潑的建構過程,通過自己的測量,清楚地形成1釐米、1米的直觀表象。講練結合,變式延伸,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串聯、累計、加工進行重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系統連貫的在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4、梳理知識,總結昇華這節課你有哪些新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所有知識點作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使重點知識再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知識網絡結構,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本課內容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例1、例2、例3的教學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3、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爲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統一長度單位,建立1釐米的觀念,會用釐米測量。

2、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測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釐米”作單位量較短的物體。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教學難點:會用釐米測量

四、說教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好動手、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以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去充分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啓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等。

五、說學法

1、爲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繫。

2、教學準備:直尺、不同長度的小紙條、10釐米長的小紙條、圖釘數個、一角硬幣數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你們的桌子有多長嗎?同桌相互合作,然後教師請同學說出答案。(提示:同學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和測量)在剛纔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課桌有7拃那麼長,有的同學說課桌有4本英語書那麼長,又有的同學說課桌有9支筆那麼長。

質疑:爲什麼我們測量同一物體,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師: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麼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釐米

(1)教師開門見山說: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統一用尺子來量。(板書:用尺子)。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麼?(教師一一介紹尺子上的大小刻度、數字、cm所表示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釐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釐米爲單位。)

(2)教師板書課題:認識釐米

(3)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板書:量比較短的物體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長的概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下面請你們拿出直尺,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那麼在生活中1釐米的實際長度到底有多長呢?

(1)教師把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告訴學生這就是1釐米

(2)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3)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

3、用釐米量物體的長度

首先,是小組合組,教師發給小組每組一張提前準備好的不同長度的小紙條,然後問:你們知道它有多長嗎?並要求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學生分組測量,教師巡迴指導,注重個別指導。)

然後,等學生完成後,由小組彙報他們是怎麼測量的。

最後,由教師總結用釐米測量物體的方法: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教具——10釐米長的小紙條,說“同學們,量物體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着“10”,說明紙條長10釐米。”接着,教師再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小紙條的寬度。

4、鞏固練習:測量實際生活中物體的長度

(1)測量你的數學書的長和寬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

(2)量一量自己的水杯高多少釐米。

把測量的結果寫下來,同桌之間檢查。教師巡迴指導。

(三)拓展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1角硬幣的長度。

(先由學生討論交流,尋找辦法,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由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再小結:這節課,首先我們統一了長度單位,短的物體我們用釐米來測量,然後認識了1釐米的實際長度,進一步認識了刻度尺,還學會了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五)作業

課後調查,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釐米做單位的,並量出他們的長度。

七、說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

統一長度單位:用尺子

認識釐米:測量短的物體用釐米測量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爲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這節課是在學生經歷用不同方法測量長度的過程,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爲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操作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建立1釐米長度的正確表象。

能力目標: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並會以釐米爲單位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來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道理,通過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對釐米的認識。會以釐米爲單位,用釐米尺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通過實際活動建立釐米的表象。

五、教法、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啓發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激發學生好奇心。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爲長度測量單位。

2、師生用拃作單位量一量課桌的長。學生量出有5拃長,而老師量出有3拃長,爲什麼不同呢?引起學生思考,因爲學生和老師的手大小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不同。最後得出結論:測量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同一樣物品的長度不一樣。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

(二)探索新知(這裏我設計了5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動

1、比一比誰觀察的仔細。

觀察釐米尺,你發現了什麼?小組交流一下你的發現。全班交流。 0刻度:表示起點。cm(釐米):長度單位。

活動

2、讓學生找1釐米。

學生繼續觀察釐米尺,誰能從尺子上找到1釐米?你能告訴老師彩色粉筆長多少釐米嗎?

活動

3、用尺子量紙條。

每個小組發一張小紙條,小組合作探索,說一說怎樣測量紙條的長度?它有多長?這活動主要讓學生學會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

活動

4、量一量圖釘的長度。

這活動主要讓學生認識建立1釐米有多長。

活動

5、找一找我們哪個手指最接近1釐米呢?

學生自主探索,找到食指寬約1釐米,學生加深了對1釐米長度的認識。

(三)鞏固新知

首先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釐米有多長,再比劃一下。然後讓學生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1釐米。這樣就活躍了課堂氣氛,進一步深入學生對1釐米的認識。接着我又設計2道練習題鞏固學生對釐米的認識。

1、長方體的長是多少?2釐米。

2、圓柱體高多少釐米?5釐米。

3、小組量一量你們各種學習用具有多長?

(四)課堂總結

練習結束後,讓學生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想一想:測量時應該注意什麼?

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強調測量物體的左端要和0刻度線對齊,右邊所指的數字就是物體的長度。

(五)拓展新知

再次激發學生探索釐米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這種測量方法對不對?紙條長多少釐米?

2、誰能告訴我怎麼測量眼睛片的長度?

(六)、板書

本節課板書設計如下:

長度單位

釐米的認識

測量工具:尺子

長度單位:釐米

七、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爲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5

一、說教材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選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

4、加強數感訓練,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知識,儘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討論交流、上網查找、親身體驗、嘗試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課前準備

學生上網查資料、向父母瞭解家裏每月用水量、親自去稱自己的體重。

教師準備好教學軟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說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前放動畫片《曹衝稱象》,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結合課前上網查找的資料,學生簡單介紹了大象的有關知識,徵對學生談到象的體重,引出單位“噸”。教師提問:關於這個陌生的單位名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產生認知衝突,由此引出本課課題《噸的認識》,過渡自然,爲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孕伏,學生在充滿興趣與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學習,便於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體會1噸的概念。

(1)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將噸擬人化,利用課件出示噸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與噸交朋友,出示噸的展示圖:課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麪粉40袋。讓學生形象直觀感知1000千克就是1噸的概念。

(2)然後,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噸作單位,體現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學生回答到家裏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噸作單位,教師適時進行節約水的教育。然後課件歸納,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第二環節,感知1噸的重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提倡“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體學生跳一跳等實際活動,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體驗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學生一起搬米時,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第三環節,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教學例題。

學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換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例題時,避免教師太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採用啓發式教學,如3噸=()千克,學生可能會想到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師問: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學生答到: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用進率1000去乘。從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2)完成“試一試”。

這個過程讓學生試着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四環節,拓展認識時空。

藉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圖片與文字,如,恐龍圖、大象圖、不同時期的計算機圖,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以此設計了三道題目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考考自己的夥伴,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認識,然後留有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擊網頁查找資料進行知識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體現網絡學習模式。

3、鞏固練習

練習題的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並聯系生活,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題:配有形象的圖片,選擇正確的重量填在括號裏,加強數感訓練,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

(2)改錯題:聯繫生活實際,帶有濃厚的趣味性,讓學生找出日記裏錯誤的單位名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是一個整合,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單位名稱的印象,正確靈活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數學。學生通過在電腦上答題,然後遙控輔導,體現網絡教學的思想。

4、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動物過橋的圖片,以故事引入併產生問題:動物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爲有哪些過橋的方法?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後彙報,體現團結合作精神。

5、全課小結

師問:孩子們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回顧知識,並讓學課後有什麼想與王老師交流的,可以通過網絡發電子郵件,也可以進入論壇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學、所獲、所思、寫成數學日記。

人教版小學數學長度單位說課稿(含5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爲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

1、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介於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着重點應放在藉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後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爲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知道釐米和米的進率關係。

能力目標: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釐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啓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爲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爲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爲一尺(現在叫一紮)。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爲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後,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

(5)練習: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爲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後,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爲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