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泡泡》說課稿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多彩的泡泡》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多彩的泡泡》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我所講授的是幼兒大班綜合活動《多彩的泡泡》。我設計的《多彩的泡泡》這節知識是寓科學知識於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爲一體的一節綜合活動。注重了內容“源於生活,源於興趣。”這節知識在本冊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爲今後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利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幼兒教師只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所以我認爲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注重靜態的知識傳遞,而應該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注重讓幼兒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聽一聽、猜一猜等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讓他們充分的感受到這部分知識不是老師枯燥無味地教給他們的,而是他們在玩中自由獲取的,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他們纔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二、說活動目標:

大班幼兒多是六、七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根據他們的實際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探究交流的過程,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方法:

爲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愛玩愛動的天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新的知識。讓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此解決重點難點。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讓幼兒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新知。以此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每組若干)。

2、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圓形紙卡。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五個環節:激趣引入—感知探究——體驗驗證—經驗拓展—整理總結。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

在本環節中,我通過“順”應幼兒愛玩愛動的天性,爲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時間、場地等等,讓幼兒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遊戲。設疑激趣,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看誰發現的多?”,用“引”的方法,啓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以此解決活動的重點。緊接着,我把語言知識有機的結合進來,讓幼兒欣賞兒歌並背誦兒歌《吹泡泡》,加深了幼兒對泡泡特性的理解。

第三環節:設疑驗證。

在本環節中,我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引發幼兒大膽猜測會吹出怎樣的泡泡?然後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實際驗證猜測是否正確,讓幼兒從中學會了學習,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在這個環節中,我把美術有機整合進來,讓幼兒把多彩的泡泡畫下來,讓幼兒感受與體驗美。進一步鞏固泡泡的特性。

第四環節:經驗拓展

在本環節中,我組織幼兒做吹泡泡、抓泡泡的遊戲,進行體能訓練。並教育幼兒玩後要洗手。同時我佈置了一個實踐性的作業:形狀不規則的工具會吹出怎樣神奇的泡泡?把探究延伸到課外。

第五環節:整理總結

伴着優美的歌聲《泡泡不見了》到教室外面吹泡泡,抓泡泡,把快樂延伸到課下。

整個活動我堅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學,用“順”、“引”、“助”等探究體驗新方法,始終以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幼互動的組織者和幼兒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角色,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辨別,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成果,並在與教師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一種合作、一種友愛。整個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