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說課稿

一、說教材

要上好一節活動,教材的選擇很關鍵,因此,我首先要說的是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聰明的狐狸如何拔掉大老虎牙齒的經過,同時提出了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從而引出糖吃多了會蛀牙的道理。通過故事,幼兒不僅能感受到狐狸的機智聰明,更能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之所以選擇其作爲教學內容,是因爲其內容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線索清晰明瞭,而且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分明,角色對話較多且富有濃重的感情色彩,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很容易激發幼兒語言表達興趣,適合幼兒閱讀和故事表演。同時,該童話故事中還蘊含了多領域的價值,包括語言、藝術和健康領域,體現了活動的多元性和整合性。

大班幼兒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喜歡看圖書、樂意講述和表演,但注意力易分散。同時,大部分幼兒都開始換牙了,對牙齒的鬆動和脫落極爲敏感。這樣一個關於保護牙齒的故事,很容易讓幼兒聯繫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從而產生共鳴。幼兒在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演一演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內化着愛護牙齒的健康意識。由此可見,這樣的選材符合《綱要》中對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基於以上的原則和幼兒的發展現狀和需要,我利用“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設計了一節以語言爲主的大班綜合活動,以滿足幼兒語言表達和思維發展的需要。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活動設計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對本活動的目標進行了定位:

(1)認知目標:藉助課件、角色對話,瞭解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情感目標: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辦法。

因爲故事是本活動的主線,貫穿始終,因此,活動目標從教學性(既認知、技能)和表現性(既情感、態度)兩大角度設定,這樣的安排旨在讓幼兒在遊戲和多感官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同時又突出情感態度方面的提升,這不僅符合《綱要》中幼兒語言領域學習的核心精神而且也緊扣《指南》中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的理念。圍繞以上理念,我將“理解故事內容,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作爲活動的重點,將“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作爲活動的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充分的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本活動的準備。活動準備包含了活動前的經驗準備和活動中的教學準備,活動前我在閱讀區中投放童話繪本,豐富幼兒自主閱讀的經驗,以及讓幼兒瞭解關於保護牙齒的相關知識,這些都爲幼兒自主學習故事、大膽表述奠定基礎。而活動中的準備最主要的就是聲形結合的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有效傳遞信息、指導幼兒的途徑。可見,活動的教、學法的選用尤爲重要。曾有心理學家提出,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緻,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本着以上的理念,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的教法主要有情景觀察法、形象直觀導學法、表演遊戲法、提問法。

通常,幼兒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爲了創設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學習,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我精選了以下的學法:多種感官參與法、表演體驗法、討論交流法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一節活動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教師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爲了完成上述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部分:

(一)遊戲激趣,導入活動。

(二)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三)直觀形象導學故事內容。

(四)教師小結,懂得保護牙齒

在第一個部分“遊戲激趣,導入活動”中,我用激趣的語氣讓幼兒猜謎語,“像貓不是貓,身穿黃皮襖,山中稱大王,一叫誰都慌。”這是什麼動物呢?(老虎)然後播放老虎的吼叫聲,問小朋友:聽一聽,這老虎的脾氣怎樣?這一定是一隻什麼樣的大老虎呢?請你學一學。

這是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用遊戲激趣的方式,用幼兒喜歡的遊戲——猜謎語導入活動,因爲幼兒對老虎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地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自然引出活動。此外,把老虎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可喚起老虎在幼兒大腦中的表象,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再加上通過傾聽老虎的吼叫聲、想象、模仿老虎的動作表情,加深了幼兒對老虎性格特徵的認識,爲突破活動難點——把握角色特徵和心理活動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是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播放PPT,先後出示兩幅老虎的圖片(一幅有牙齒、一幅沒牙齒),然後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觀察:有一隻老虎從前可厲害了,可是現在他一點也不厲害了,那現在它變成什麼樣子了?——原來他牙齒沒有了。然後提出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你知道大老虎的牙齒爲什麼很厲害嗎?大老虎的牙齒爲什麼沒有了呢?在這樣一個懸念下,帶領幼兒一起聽故事。我在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後提問:故事中有誰?誰不害怕老虎的牙齒,它是怎麼做的?大老虎的牙齒爲什麼會沒有了?

這一環節也是本活動重點的切入部分,其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觀察法和提問法,根據大班階段幼兒的認知和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創設問題情境以兩幅強烈的對比圖設置懸念,引導幼兒帶着問題聽故事,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爲自主閱讀和故事講述打下基礎。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幫助幼兒梳理故事,掌握故事的主線,啓發幼兒積極思考。

第三部分是直觀形象導學故事內容

這一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在本環節中,教師採用形象直觀導學法、表演遊戲法和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參與、表演體驗、交流討論來理解故事、講述故事,把握角色性格和心理特徵。

在第一個小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幫助並支持幼兒學習故事內容。我首先出示課件圖①讓幼兒觀察,然後提問:“小猴和小兔爲什麼害怕大老虎的牙齒?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齒,它是怎樣說的?”“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這些問題幼兒通過看課件、討論、思考找到原因。這一環節幼兒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爲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做好鋪墊。

第二個小環節是通過提問和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出示課件圖②,提出問題:獅子是怎麼勸大老虎的?這時狐狸是怎麼說的?狐狸爲什麼要這麼說?提問後請幼兒分組討論並嘗試用角色對話和肢體語言表演。這一部分教學設計,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的過程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達到寓學於樂的目的。接着出示課件圖③,提出問題:老虎的牙爲什麼會疼?老虎怎麼會讓狐狸給它拔牙呢?狐狸是怎麼做的?老虎的最後一顆牙是怎麼拔掉的?它成了一隻什麼老虎呀?(癟嘴大老虎)癟嘴是什麼樣子?癟嘴老虎說話是什麼樣子?

在這個小環節中我請幼兒學說和肢體表現狐狸和老虎的對話以及模仿癟嘴老虎對狐狸說的話,幽默的動作和誇張的表演方式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通過讓幼兒分組表演,又給了每個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多感官參與活動的方式,讓幼兒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模仿表演)等多多方法獲得知識,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要我說”變爲“我要說”、“我愛說”,從而突破活動重點,複述故事主要情節的目標。

此外,在這個這個環節,我通過啓發性提問,逐步讓幼兒瞭解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第三個小環節是通過討論,把握故事中角色的不同特點。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啓發問題:你覺得大老虎是一隻什麼樣的大老虎? 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如果你是大老虎,狐狸給你送糖果,你會怎麼做?你覺得小狐狸是一隻什麼樣的小狐狸?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如果你是小狐狸,遇到兇惡的大老虎,你會怎麼辦?然後幼兒分組討論。

這個小環節是爲解決活動難點做鋪墊的,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活動都是通過具體的行爲和情境表現出來的,因此,要讓幼兒準確的把握角色性格和心理活動,就應該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加上大班階段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心理特徵,所以我在活動設計是從具體的問題情境出發,讓幼兒結合自身經驗,通過分析人物行爲,體驗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特徵。此處採用討論交流法是因爲分組交流可爲兒童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在與同伴自由的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避免因教師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膩煩和牴觸心理。同時通過傾聽、交流還能讓幼兒瞭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語言理解能力。

第四個小環節學說角色對話,並進行表演。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角色對話,熟悉對話內容後,再分組表演,進一步體會故事角色的內心情感。例如,“大老虎又饞又不愛動腦筋,小狐狸又勇敢又聰明。如果把他們表演出來,肯定很有意思,咱們來表演哪一段呢?”根據幼兒意願選擇故事表演片段,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分成三個片段進行表演:第一片段:狐狸送糖;第二片段:狐狸勸說;第三片段:狐狸拔牙。

這個環節是對活動重點、難點的進一步突破,也是活動的高潮部分。首先遊戲表演需要融合語言、肢體動作和表情,這樣的親身體驗可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活動從而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這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利於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故事表演也是幼兒對故事的`一種理解方式,在表演中,幼兒邊表演邊練習對話,既增強了對故事的理解,又充分體現《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在幼兒表演故事時,我讓幼兒選擇喜歡的片段進行表演,既體現出幼兒的主體性,保護了幼兒的積極性,又給幼兒的表演提供方向,遵循了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教育規律。

在故事表演環節中,我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分組討論、分配角色再進行表演的安排,需要發展幼兒的語言、思維、組織、表現等多種能力,可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表演和欣賞他人表演的過程中,幼兒直接和間接地積累了語言講述和表演經驗,這正體現了《指南》中“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的教育理念。

活動過程的最後一部分是教師小結,懂得保護牙齒。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結尾也是拓展活動的開始,應體現出教育活動的發展性和多元化,所以在設計時,我以開放式的思維引發幼兒討論: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糖吃多了會蛀牙的。小朋友們要怎樣保護牙齒呢?我讓幼兒自由表述自己知道的保護牙齒的方法,並鼓勵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製作展板。

最後,我將延伸活動分散於多個區域活動和環境創設中,包括:

區域遊戲:美工區中畫一畫故事連環畫;表演區中分片段、分角色說一說、演一演童話故事;閱讀區中看一看故事繪本等。創設關於“我的牙齒”主題環境,包括“牙齒的祕密”、“愛護牙齒的方法”等,讓孩子收集且畫一畫關於“長牙”、“換牙”、“愛護牙齒”等知識。

六、說活動效果

活動效果是教學目標的歸宿和體現,因此,我最後要說的是對活動效果的幾點思考:

第一點,本活動教材緊扣生活教育的理念。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愛護牙齒是幼兒關注自身健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途徑,此外,故事中所表達的機智、勇敢的精神對幼兒來說有很強的感染力。

第二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的閱讀和表演興趣。幼兒的穩定性、持久性差,利用聲形結合和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出課題,可引發幼兒持久的注意力,使之對故事閱讀和表演產生強烈的興趣。

第三點,活動設計注重氛圍的營造,引領幼兒融入故事情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一羣小動物與大老虎鬥智鬥勇,最終小狐狸機智地拔光了大老虎的牙齒。這樣一個既緊張又刺激的情景,能深深吸引幼兒融入其中。在濃厚的遊戲氛圍中自由表演和講述。

第四點,導學方式把靜的內容化爲動的情境。故事圖片是靜止的,而好動、好奇、好模仿是幼兒的特點,要幼兒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圖、思考是難以做到的。活動中通過動作模仿、交流討論、故事表演,讓幼兒進入角色,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述能力,發展創造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