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繼秦大一統的局面之後,漢朝又創造了一個大一統的局面。特別是在西漢的漢武帝時期,這樣一個大一統的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主要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由於時間跨度大(約四百年),涉及史實多,但限於課時,在教材中,“兩漢”側重講的是西漢,“興衰”側重講的是“興”。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結合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光武中興、東漢後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等基本史實。

2、通過思考和探究“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漢武帝爲實現大一統在政治、思想上採取的措施

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了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由於時間跨度大,涉及的史實多那麼我們就側重講“西漢”,“興衰”就側重講“興”。由此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漢武帝的大一統”。爲什麼漢武帝在位時能夠形成我國第一個鼎盛時代?主要是因爲漢初的統治者實施的與民休息的政策,並且漢武帝運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於用人的長處與採取加強中央集權的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所以這個內容便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首先,應理解實行該政策的原因。其次,要把握“罷黜百家,獨尊

儒術” 的核心內容是把儒家學說擡高到“獨尊”的地位,把儒家學說

作爲封建正統思想。再次,漢武帝推崇的“儒術”,與孔孟爲代表

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經過董仲舒的改造、發揮,吸收了

法家、道家學派的一些思想

四、教法分析

教學策略: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穿越劇的情景,引導學

生學習並且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設計目的:情景教學的模式,可以將學生帶入歷史奧妙的殿堂,讓他們用心去感受歷史,可以引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讓學生去體會歷史

的本來面貌,初步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自主學習、思考、探究

五:學法分析

學法指導:1、通過模仿討論的方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2、通過出示三段史料,指導學生如何從史料中獲取信息3、通過出示系統小結,教會學生如何整合知識。

設計意圖:新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注重探究意識的培養,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及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2分鐘)

我設計的導語是這樣的:師:楊冪大家知道嗎?她曾經演了個穿越劇《宮》(出示楊冪的劇照)今天咱們也一起乘坐時間飛船到漢朝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飛船啓動前需要大家輸一個啓動密碼,這個神聖的任務誰願意來完成?

〖學生回答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人物等

【過渡】咱們一起把這個密碼大聲的念出來。飛船啓動,安全抵達漢朝。

學習目標展示(1分鐘)

設計目的: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利用時下流行的“穿越劇”導入。情景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情緒高漲。

第二板塊:飛抵西漢

1、文景之治(10分鐘)

先從西漢初年的景象入手,聯繫舊知識分析原因,然後我設計的過渡語是:漢初真是太淒涼了,這樣的地方真是無法讓人待下去啊。我們搭上時間飛船繼續走吧!來到景帝時期。與六十年後富足的景象相比較指導學生去探求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從而歸納出漢初統治者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並由秦始皇陵和漢文帝作對比得出成由儉敗由奢的結論。

設計意圖:這樣做打破了 教材的原來的安排讓學生帶着好奇的心態去探求新知識,積極性較高,乘坐飛船因此順理成章。

2、大一統的措施(本版塊需要15分鐘)

我採用的是先介紹漢武帝,然後設計了一個情景“朝堂議事”將漢武帝遇到的難題以奏章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走進朝堂參與議事,待學生髮表完自己的觀點後,再回到漢朝的朝堂上看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由教師總結漢武帝的具體措施另外簡單補充經濟和軍事上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然後再引出什麼是大一統。得出一個結論: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再去追溯出現盛世的原因

設計目的:我採取“朝堂議事”的策略(爲漢武帝出謀劃策),比將現成的措施答案告訴學生更能鍛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用這個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把握住這一教學重點。

關於難點的突破我採用的是由法家、道家、儒家這些學派模仿進諫的場景。通過各學派展示自己的觀點。繼而選出最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儒家主張。

第三板塊:活動探究(本版塊5分鐘)

我設計的是:評說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功與過。讓學生展開討論

設計目的: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歷史人物,他們的功與過衆說紛紜,這樣設計一是要教學生怎樣去評價歷史人物,二是讓學生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四版塊:迴歸現在

小結(2分鐘)

以文景之治,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爲線索進行小結,還要呼應導入,將小結內容變成飛船密碼,回到教室。

設計目的:這樣既做到了與前面的穿越遙相呼應。又調動學生的興趣,並且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化。

結語:讓我們在漢武大帝的主題曲中再次去感受他所創造的輝煌盛世吧!

第五版塊:

課堂達標(2分鐘)

我採用的是學習檢測上的題目,儘量照顧大多數同學,因此採用的是選擇題的形式,既節約時間又鞏固了知識。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一統的漢朝》,它選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的第三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作爲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於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麼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爲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瞭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並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學會一分爲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藉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範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爲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爲簡單,不利於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於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後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於重點內容將採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3分鐘)

因爲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後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麼,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並且帶着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後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並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複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於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後,我會讓學生試着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着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爲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爲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麼?——漢武帝年輕有爲,善於用人。

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採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於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後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後,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後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後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麼,對於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採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爲什麼這麼選擇。

然後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爲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鬆地進行理解學習。

最後,我依舊會用語言過渡到第三子目的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但是,百餘年後,西漢逐漸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漢朝,定都在洛陽,歷史上稱爲東漢。

3、東漢的統治(7分鐘)

這一子目內容在教材中可以作爲自主學習部分,所以我會將其進行簡單處理。學生在閱讀全文後,讓一名學生試着對“光武中興”進行簡單定義,還有一名學生簡單向大家講述東漢的滅亡。這種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總結 3分鐘

做好課堂總結有助於學生理清本課的歷史發展線索,也有助於老師重新強調重點和難點。這裏我將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線索。

(四)課後作業

寫一寫:

俗話說,功過自有後人評,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在位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漢朝經歷了百餘年後才走向衰亡,你怎樣看待這兩位皇帝?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爲了對應課標要求“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因爲課時的限制,我將其靈活處理,作爲學生課後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一統的漢朝》,它選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的第三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作爲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於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們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麼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爲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瞭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並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爲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藉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們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範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爲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於學生們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爲簡單,不利於學生們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們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於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後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們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們,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們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們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於重點內容將採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們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着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 (3分鐘)

因爲學生們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們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們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後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麼,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並且帶着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們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後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們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們回憶前面所學內容並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複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於學生們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後,我會讓學生們試着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們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着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爲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爲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們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麼?——漢武帝年輕有爲,善於用人。

然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採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於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後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們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後,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後對學生們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老師在學生們小組討論後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們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們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麼,對於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們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們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們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採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們要說明爲什麼這麼選擇。

然後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爲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們較輕鬆地進行理解學習。

最後,我依舊會用語言過渡到第三子目的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但是,百餘年後,西漢逐漸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漢朝,定都在洛陽,歷史上稱爲東漢。

3. 東漢的統治(7分鐘)

這一子目內容在教材中可以作爲自主學習部分,所以我會將其進行簡單處理。學生們在閱讀全文後,讓一名學生們試着對“光武中興”進行簡單定義,還有一名學生們簡單向大家講述東漢的滅亡。這種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總結 3分鐘

做好課堂總結有助於學生們理清本課的歷史發展線索,也有助於老師重新強調重點和難點。這裏我將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們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線索。

(四)課後作業

寫一寫:

俗話說,功過自有後人評,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在位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漢朝經歷了百餘年後才走向衰亡,你怎樣看待這兩位皇帝?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爲了對應課標要求“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因爲課時的限制,我將其靈活處理,作爲學生們課後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4

歷史作爲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內涵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初中歷史說課稿川教版,希望能幫到你!

大一統的漢朝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作爲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於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麼根據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爲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瞭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並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爲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藉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範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爲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爲簡單,不利於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於如何突出重點與突破難點,我會在後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二)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與講解法,對於重點內容將採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 (3分鐘)

因爲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後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麼,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並且帶着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後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與漢初文景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並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複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於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後,我會讓學生試着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着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爲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爲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麼?——漢武帝年輕有爲,善於用人。

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採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於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後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後,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後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後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麼,對於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與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採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爲什麼這麼選擇。

然後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爲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鬆地進行理解學習。

最後,我依舊會用語言過渡到第三子目的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但是,百餘年後,西漢逐漸走向了衰亡。重新建立的漢朝,定都在洛陽,歷史上稱爲東漢。

3. 東漢的統治(7分鐘)

這一子目內容在教材中可以作爲自主學習部分,所以我會將其進行簡單處理。學生在閱讀全文後,讓一名學生試着對“光武中興”進行簡單定義,還有一名學生簡單向大家講述東漢的滅亡。這種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總結 3分鐘

做好課堂總結有助於學生理清本課的歷史發展線索,也有助於老師重新強調重點與難點。這裏我將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整理本節課的基本線索。

(四)課後作業

寫一寫:

俗話說,功過自有後人評,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漢武帝在位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漢朝經歷了百餘年後才走向衰亡,你怎樣看待這兩位皇帝?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爲了對應課標要求“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與漢武帝的歷史作用”,因爲課時的限制,我將其靈活處理,作爲學生課後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