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大森林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的大森林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快樂的大森林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學目標

在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新課程如一股春風吹進了我們的校園,走進了每一位師生的生活。我校從去年秋季開始選用了人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多來,我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刻苦學習、大膽創新,探索了一些適合本地教學實際的有益途徑,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生已經學習了8和9的加減法後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將爲今後學習文字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教材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了再加工,旨在因地制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同時在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按照新課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所提出的要求,本節課制訂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提出並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能夠正確掌握算理,根據已知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並計算。

2、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用同一幅情境圖反映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部分練習用什麼計算方法去解決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教學重點是掌握算理並正確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說教學設計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新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特徵來設計的,選擇山區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以童話故事的形式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因爲學習的材料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繫時,數學纔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本節課共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新設疑。“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這一教學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活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負擔”。因此,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我播放“森林的早晨”的錄音,問學生:“誰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你聽過看過的大森林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回答後我出示森林的畫面,學生看後發出由衷的感嘆:“森林真美啊!”我趁機激發學生的情感,問:“你們有什麼感想?”他們紛紛發言:“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大森林。”這樣就引發他們新鮮、親近等情緒,使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對學生就有一種吸引力。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探究,體驗發現。認知心理學認爲,兒童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能力,他們渴望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取得成功。在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從不知到已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具體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1、主動探究,體驗加法的含義。

出示“蘑菇”的情境圖,問:仔細觀察後,你知道了什麼?(左邊有6個蘑菇)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出來的、左邊蘑菇上面寫了個6字)你還知道些什麼?(右邊有2個,小問號問我們一共有幾個蘑菇?)那誰來幫小蘑菇算一算?你是怎麼想的?(把左邊的和右邊的合起來,就是用加法,把2加6等於8,也可以是6加2等於8)小學教學,設計,網小朋友真聰明,小蘑菇爲了感謝你們的幫助,邀請你們去看小鹿跳舞,引出下一個數學問題。

2、小組合作,體驗減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小鹿圖,使9只和右邊跳舞的3只小鹿引起學生的注意),你看到些什麼?說給同桌聽一聽,(一共有9只小鹿、左邊的在看右邊的3只小鹿跳舞)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學生先自己想想,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圖畫表示的意思,提出:(不跳舞的小鹿有幾隻?)怎樣列式計算,又怎樣算出得數的。彙報結果,嘗試小結後問:你能看算式再編題嗎?(跳舞的有幾隻?)這一設計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運用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去嘗試創新。

3、教學“做一做”。

用童話故事的形式與第一步串聯,讓他們和鴨妹妹們作朋友,在故事中教師運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嘗試慾望,用學過的“湊十法”讓學生在書上快速而正確地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然後比一比誰最棒。

利用“小猴子”和大家賽一賽的情境引出下一數學問題,我在此將已知條件和問題全部刪掉,讓學生看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其他同學解決,我啓發學生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在這一逆向思維的過程中,圖畫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感性材料,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不斷的反饋交流,學生自己在腦海收集整理出了一些相關信息,經過取捨,提出了不同的數學問題。對稍有困難的學生我用愛心和信心去幫助他們,使他們樹立自信的風帆。從一圖二式過渡到一圖四式,體會一幅圖可以列出二道加法算式和二道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繫,感受知識結構的完整性。

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都是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且學有所得,不僅學到了自己想學到的知識,而且還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個環節是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因爲小學生的學習大多是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爲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與持久性較差。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富有情趣,要靈活多變,並富有挑戰性。我依然用童話故事形式,將練習設計成孩子們喜歡的遊戲,如:練習八第6題設計成小動物和小朋友做“對口令”遊戲;第1題設計成“鑽山遊戲”,第4題設計成“篝火晚會”的形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在遊戲中他們嚐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個環節是小結收穫。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本領?還明白了什麼道理?這樣讓學生參與本節課的總結,既便於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激發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激勵他們熱愛自然、淨化環境、保護“地球”——因爲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課標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