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八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1、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

“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學習:一、課前佈置預習,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佈置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好的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學習本課前佈置了以下預習任務:

1、我會學字詞。(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並以小問卷形式呈現。)

2、我會讀課文。

3、我會蒐集。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於本課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識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內容。

4、我想問。預習中有什麼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道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與要求,有的放矢

預習起來不盲目,不流於形式。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上課後,學生出示預習卡,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與同學分享預習的快樂,然後在全班展示。

本次課程改革評價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同學預習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五年級孩子的思想日趨成熟,他們不再輕信吹捧,“你真棒!”“好極了!”等教師評語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從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同學評價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積極性。

三、整體閱讀,概括大意。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讀完後,再次默讀思考,並與同伴交流意見,最後共同明確: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

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教師板書)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第一段中應抓住哪個詞,重點讀好?

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時喜悅的心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整段內容,我想詞語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句、整段、整篇課文相聯繫的。所以在教學這段時主要按以下步驟:①讀整段,抓住關鍵詞。②用聯繫上下文,替換近義詞等多種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悅之情。④最後自己用居然說一句話。

四個環節設計,由表到裏,由理解到應用,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陣地。在這一課時,我將用多種閱讀方式,抓住重點句來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寬鬆的學習情境,讓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究。

一、複習導入,質疑激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用以下方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開始學習了《落花生》這一課,下面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同時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默讀,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帶着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課文。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通過學生自主提問,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回憶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幫助孩子理清了學習思路,爲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二、抓住重點,細讀品味。

本環節中我想這樣設計:

1、找重點。由學習小組合作讀課文的吃花生、議花生部分。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將學生內容引到重點上來。全班交流時將重點句呈現出來。(10段、12段、13段)

2、讀重點:採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重點句。

3、品重點:個性展示朗讀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師適合點撥,如:喜歡10段的同學朗讀後,可以提問: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課文中哪裏寫了?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進一步問:“父親說花生有什麼好處呢?”怎樣表現出來的?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體會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表現花生內在的可貴之處,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叫“朗讀代表我的心”。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花生品質的詞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誰有權讀自己的體會。這個小環節,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我是想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誰猜對了,就有權讀,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裏贊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質。

“那麼,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呢?”齊讀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體面”等關鍵詞,深入理解父親教育的目的,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語氣。

4、悟重點。全班齊讀重點句,說說你在學習中有什麼收穫?父親的話給你什麼啓示?進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物或人?我們又要像這些人學習什麼?通過再次交流學習,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這裏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回憶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或物,交流歸納他們身上具有的優秀的品質,最後,完成以下練習:

我愛花生 ,因爲它。

我也愛,因爲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詳略。

巧妙的詳略安排是本文的特點,我想這樣引導學生來體會:

首先,用最直觀的方法,分部分朗讀課文,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四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時間上直接感受,課文略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詳寫了議花生。再次,通過小組討論,從本文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板書等各方面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採用計時法,直觀、形象地將課文的詳略呈現出來,再進一步理解,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化爲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學上的難點。

四、板書總結,深化感情(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結束本課學習)

7、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啓迪和美的享受,從板書中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爲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容組成,最後化爲“學”字,深化主題,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又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寄予了老師對同學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1、說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說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說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爲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說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說學法:

採取“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針對學生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現在老師帶來了什麼?學生:花生!你們吃過花生嗎?喜歡吃嗎?它還叫什麼呢?揭示課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師只要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行了。如在這節課質疑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自主質疑:其次,採用層層剝繭的方法,讓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讓學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位置、外表和給人的印象進行比較,深刻認識花生的樸實無華。最後,引導學生說出爸爸教育我們的目的。

三、課堂總結。在總結課文時首先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課文詳略得當的選材、對比的說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必須提醒學生注意,爲後面的小練筆打好基礎。其次是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首詩是當代的女詩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後期,噩夢將過,光明即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爲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託。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裏,吸收養分,積蓄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瞭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詩的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重點

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文大意,積累語言,積澱語感,喚起學生創造性地想象,走進種子幸福美妙的夢境。

四、說教學難點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有關作者及作品《種子的夢》的資料學生蒐集較困難,另外學生對詩歌創作背景,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理解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上把閱讀詩歌,瞭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列爲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並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說說自己的夢想,並用詩歌的形式寫出來。

五、說教學方法

高年級閱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鑑於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選擇“讀悟結合法”,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爲憑藉,讓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放飛思維與想象。另外從班級實際出發使用“點撥”、“對話”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的作用,構建民主、和諧的智力活動學習互動空間。

六、說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出示目標。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常生活中你做過什麼美夢?(板書:夢)假如讓你轉換角色,成爲一粒種子,那又會做什麼美夢呢?(板書:種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女詩人柯巖的作品《種子的夢》,此詩寫於三十多年前,真實反映了她當時的處境和真實的感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種子的夢是什麼?表達了詩人什麼心願。

3、學會本課生字。

二、預習檢測,學習字詞。

談話瞭解:課前預習了嗎?幾遍?做了什麼?預習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長期堅持,必有好處。(選四人願意得到別人幫助的學生每人讀兩小節。另選四人上臺擔當小評判員,隨即寫出讀錯的字詞,然後試着糾正。最後由學生自己學習鞏固。)同桌互讀互幫,每人讀四個小節。

三、合作學習,理解大意。

師:第二個目標是瞭解種子的夢是什麼,我建議大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

提示:

1、討論每小節的意思,能用四個字來概括。

2、每個組員先主說兩個小節的意思,最後由大家商定,組長主持並記錄。

3、哪個組最先形成答案,可直接寫在黑板上。其他組可以修正完善。展示交流,在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吸收長處,完善自己的觀點。

老師的看法:藏進土地、孕育美夢、積攢力氣、雨水滋潤、迎風長葉、鮮花盛開、傳播花粉、果實豐收。

小結:這是一顆有理想的種子,即使在冰冷冰冷的冬天,仍然做着美好的夢:(齊讀)“我會長出兩篇綠油油的葉子”、“我要開出鮮豔的花朵”、“我願意相信它的盟誓”、“並且相信:明天的春天會更美麗。”

四、合作探究,理解含義。

過渡句: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文如其人,言爲心聲,柯巖寫《種子的夢》又要表達怎樣的心聲呢?老師給大家提供資料,讀一讀,看能不能從中悟到什麼。

1、資料:柯巖其人。

河南鄭州人,原名馮愷。在1966年到1976年我國國內極爲動盪不安的“十年動亂”時期,和同爲詩人的丈夫賀敬之一起被關入“牛棚”,受盡了非人的和身心的折磨。但她信念不滅,奮鬥不止,終於迎來了夢想成真日子的到來。關於這個筆名,柯巖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爲柯;巖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岩石。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2、提示:聯繫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

(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

(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願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麼?(提供資料:“*”後,她的種子夢終於成真,先後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裏》,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3、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藉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

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後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着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六、學習檢測,自我達標。

填空:

1、讓水分□□着我的□□,讓夢兒□□在我的心底。

2、我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3、提示:聯繫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願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麼?(提供資料:“*”後,她的種子夢終於成真,先後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裏》,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4、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藉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8分鐘)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後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着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七、總結全文。

讓同學們說說一粒小小的種子,身處逆境,但懷揣着一片夢想的藍天,這是一粒怎樣的種子呢?引導學生深入內容體會種子不畏艱難,頑強追求美好生活,回報春天的情懷就是詩人柯巖的情懷。種子的夢想就是柯巖的夢想。再讓學生帶着對種子的欽佩,對詩人欽佩再回到美麗的詩歌中去,選擇你最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八、談夢想寫夢想

因爲有了夢想,人生才變得堅實,很多人都像柯巖一樣用手中的筆激情地記錄着自己的夢想,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傳遞什麼樣的的夢想呢?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夢想,怎麼樣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這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懂得夢想的實現是要靠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字功底比較厚的同學可以寫詩的形式來表達)九、板書種子的夢

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不畏艱難樂觀向上追求不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義教”第十冊教材第六組的最後一篇講讀課文,是小學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複習鞏固,爲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爲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蹟——主持修築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說講授目的

第一課時重要處置處罰內容,因此確定以下目的:

1、瞭解良好的愛國工程師詹天助的古蹟,引發學生熱愛故國,發憤爲故國作孝敬的頭腦情感。

2、捉住重點文句明白寄義深刻的句子,領會頭腦情感。

3、學習生字新詞。

4、有情感的朗讀課文。

三、說講授重點、難點

1、瞭解詹天助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通過詳細的事例領會詹天助是一位“良好的愛國工程師”。

2、弄懂詹天助能樂成地修築京張鐵路的緣故原由。

四、說編者意圖

1、運用曩昔學過的要領,繼承造就學生的聽說讀寫本領,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踏實的底子。

2、對學生舉行學科學、愛科學和愛國主義教誨。

3、通過學習“開鑿隧道”和計劃“人”字形線路,領會詹天助的良好才氣,造就學生的創新精力。

五、說教法

《大綱》提出:“在閱讀講授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筆墨準確明白課文的重要內容,領會頭腦情感,進步瞭解,受到頭腦教誨。”因此老師應憑據課本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進步講堂講授服從。

1、從團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然後圍繞中央(良好、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詳細環境和事例中自悟得意。

2、處置處罰“詹天助在什麼環境下擔當使命”這一內容時,接納以讀代講法;處置處罰“勘察線路”這一內容時接納抓重點文句,明白內容,領會頭腦情感的要領;處置處罰開鑿隧道“計劃‘人’字形線路”的內容時,接納學生自學、討論的要領。

六、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麼。

2、分別說一說這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比較有什麼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爲什麼受到帝國義阻撓和要挾?(2)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消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1)帶點的詞說明了什麼?(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3)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爲這是一個笑話,爲什麼?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說說句子的意思。

3、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檢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員之口。”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失掉信心。聯繫上下文談談對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自學5、6自然段,思索以下題目: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助接納了哪兩種差另外要領?2、詹天助是怎樣辦理火車爬陡坡的題目標?3、學生自學,討論,畫表示圖。4、查抄。讀末了一個自然段,思索:1、京張鐵路提前峻工的緣故原由是什麼?2、外賓看到這項巨大工程時會怎樣驚歎?3、再讀,領會。

(四)說說自己的感觸。

(五)作業:歸納綜合中央頭腦,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詳細事例表達的。

八、說板書

圍繞中央,捉住重點,突破難點,辦事學生。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課文分析

這首詩時當代使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後期,噩夢將過,光明即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爲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託。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裏,吸收着養分,積蓄着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

二、說教學重點及確立依據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文大意,積累語言,積澱語感,喚起學生創造性想象,走進種子幸福美妙的夢境。這一重點的確立依據語文課標高年段詩歌教學目標“朗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引導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另外深刻領會詩人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是本講文字背後的內涵,滲透於教學環節中,體現疑問教學的人文性。

三、說教學難點及確立依據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有關作者及作品《種子的夢》的資料學生蒐集較困難,另外學生對詩歌創作背景,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說教學方法

高年級閱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鑑於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選擇“讀悟結合法”,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爲憑藉,讓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放飛思維與想象。另外從班級實際出發貫徹“點撥法”、“對語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作用,構建民主、和諧的智力活動空

五、教學流程預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積累語言,理解感悟詩文大意,喚起學生無窮的想象。

3、深刻領會詩人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畏懼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

4、滲透培養學生在逆境中堅定信念,憧憬美好生活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

2、感悟詩文大意,喚起學生創造性想象,放飛思維、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瞭解詩歌創作背景,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課件

背景音樂:鋼琴曲《夢》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出示課件)

師介紹:泥土中的種子;破殼待發的種子;長出嫩葉的種子。

師:看完後,你想對種子說些什麼?

[生自由談感想]

師:是啊,就是這樣一粒小小的種子,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夢想,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種子的夢》(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效果。

1、讀一讀

[詞語,齊讀兩次]

2、填一填

這篇課文是我國當代女詩人()的作品,全詩共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節,第二部分是()-()小節。

[指名回答]

3、想一想

你希望這節課能解決哪些疑問?

[自由質疑]

三、展示目標

師:除了這幾個問題,這節課我們還有這樣幾個任務:(課件展示教學目標)

師:爲了幫助大家順利完成任務,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把“金鑰匙”:(課件展示金鑰匙內容)

師:現在就帶着你這把金鑰匙來打開知識之門吧!

四、導學探究

課件展示學習提示:

1、種子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裏?

2、種子遇到了哪些困難?它是怎樣實現它的夢想的?

3、種子的夢想是什麼?

[小組合作,品讀,感悟,理解。中相機插入疊詞的作用,指導朗讀]

[反饋交流]: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生活的環境。文中的哪一段寫出了這些?

(指導朗讀)

師:即使這樣惡劣的環境,種子依然在孕育着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什麼困難?[自由回答]

師:面對困難,種子並沒有放棄希望,它在——[生接讀:一點一滴地積攢着力氣]

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爲了希望在努力着,同學們,你們說這是一粒怎樣的種子?

(板書:不畏艱難樂觀向上)

指導朗讀,感悟

這樣一顆種子的夢想到底是什麼呢?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板書: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五、感悟意境

詩的語言非常優美,下面就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詩中優美的語句吧!

師生激情齊頌全詩。

[小組合作,展示交流。]

六、課堂延伸

種子的夢是美好的,詩人的夢是美好的。同學們,你們的夢想呢?說說自己的夢想,用你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夢吧。

[生課堂練筆]

七、板書設計:(略)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爲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啓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啓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瞭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後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後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爲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爲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隻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餚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繫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並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後兩句話。這既能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後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爲擔心以後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餚的麼?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後,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遊轟動全城,爲什麼唯獨范仲淹不爲所動?學生回答後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後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於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並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後,講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後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後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爲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後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瞭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竊讀記》,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着閱讀。《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品讀課文,我們會隨着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着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痠腰麻,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複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地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和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來表達終於發現這本書並沒有賣出去,又可以接着讀的驚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

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有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二.說教學目標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理解,根據我對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容,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認識掌握課後生字,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竊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方法,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在以上教學目標中, 我認爲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竊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四、說教法 學法

接下來,我來說說爲達到教學目標,我對教法的選擇和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1、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新課程標準提倡新型的學習方式,主張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所以,本篇課文我主要採取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主,教師適時點拔的教學原則。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注重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自由讀,輪讀,表演讀)和不同層次地讀(自學讀,嘗試讀,理解讀,感悟讀),所以在教學時,要儘可能地指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曲折的情節,可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要引導學生讀出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等,通過朗讀,感受到課文的語言美,情境美,思想美。

3、在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上,我在教學中安排採訪與情境對話,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表達,想象,感悟,把讀和演相結合,讀和說相結合,讀和想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感悟體驗能力。

4、在理解重點詞句時,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情感,幫助學生理解得更深刻。

總而言之,我的教法歸納如下:品析詞句法,引導法、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學法指導歸納爲自讀自悟法,生活經驗對比法,畫面想象法。

總之,設計這樣的教學法都是爲了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對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兩課時,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交流課外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享受。

2、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運用平時的詞語積累,爲讀加一個詞語或短語。如如飢似渴地讀,一絲不苟地讀,心不在焉地讀等。

3、理解課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題目就能引領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質疑:竊是什麼意思?竊讀又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換詞法理解竊讀的意思:

(二)定向自學,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出示自學要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說一說: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我渴望讀書,可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我在閱讀中感受着書籍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老闆發現而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沉迷與吸引,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三)精讀詞句,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竊讀的滋味,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傳神細膩。

1、學習1-4自然段,感悟讀書之熱切。

2、、學習5-8自然段,感受讀書之艱辛。

3、、學習9-10自然段,再探竊讀之動力。

(四)整體把握,情感昇華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啓發。吃飯長大,是指身體對物質的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健康的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熱愛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仿課文最後一句話,寫一句話作爲自己的讀書格言。

2、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蒐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做摘抄,寫閱讀記錄卡。

六、說板書

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能簡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內容,一目瞭然

竊讀記 快樂――――收穫智慧 長大 渴望 ――不被驅逐 不被訓斥

懼怕――――遭遇困難 自由充分的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荔枝圖序》是一篇說明文,是作者爲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序寫的一篇序。序文生動地介紹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爲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開篇以“荔枝”二字領起點題,統領全文,然後緊扣“荔枝”二字,從其形、色、香、味等方面,由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層次分明,詳略得當地介紹說明。因此,學好這篇文章,也是爲學生在今後走進文言文和說明文開啓了一把金鑰匙。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葉聖陶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鑑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爲這樣才能通過文字的橋樑和作者的心靈相契合。可見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偏重知識,忽視語感的培養,造成語文教學的高耗低能,小學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確定了本次會診的主題:如何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力。

結合以上理念,我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結合圖片,課後註釋等了解本文大意,培養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3.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並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按照一定順序,運用打比方來介紹荔枝特點的方法。2.學習本文寫作方法,特點。進行小練筆。本節我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同時,在本學期初曾經學習了《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以及《買櫝還珠》這三篇文言文,因此,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爲此,我在課前通過預習卡,引導學生對本課的生字,還有什麼是序、作者、荔枝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進行課前瞭解,又通過助學卡和課後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大意。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感悟力,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設計:

1、在多讀的基礎上培養語感。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總結出來的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語文教學中最不能忽視的方法就是多讀書,但是不能死讀書,要運用多種方式的讀來培養學生語感,以讀爲本,在讀中學,學中悟,慢慢去讀,細細去品。具體做法是:首先,是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認真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再讓學生自由讀,對一些難讀的句子,要幫學生掌握語句的停頓。通過指名讀、師生合作讀,互相提高,互相進步。通過齊讀,讓優生帶動差生,讀通課文,讀出節奏。最後熟讀成誦,讓學生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

2、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是爲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要趁熱打鐵,本節課,我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圖片、註釋、助學卡等,一句句去讀通,去讀懂,去理解每一句話,再同桌進行交流,解決各自閱讀過程中的問題,理解課文大意,給每一個學生自我嘗試的機會,並指導學生藉助工具來理解文章,幫助學生養成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也提高了,也會對文言文產生興趣。

3、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文言文的詞語、句子對小學生來說十分拗口,難懂。這時如果上不好,不但新鮮感會喪失,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上課開始和結尾,我通過兩個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他們感到學習文言文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對朗讀,背誦好的學生加以鼓勵,增強其學下去的信心。

再精心的設計,也會有它的不足之處,如:本節課我講的還是有點多,不敢完全放手。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也沒有進行總結等等。相信各位老師在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感悟力方面一定還有很多好的方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爲五年級第一學期 版教材13課,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爲神童的作家劉紹棠。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上也很有特點:選材有點有面,記敘詳略得當;修辭方法巧妙靈活,語言含蓄深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重點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4、理解句子含義。

5、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6、積累文中我專心聽課的句子及課內外讚美老師的詞句。

7、學有困難的學生說幾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8、明白省略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逐字解釋法,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過自讀、引讀等方法,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應用理解關鍵詞的意思(本義及在課文中的意思)、說說句子的意思及句子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義。

4、在理解課文基礎上,聯繫文本想象說話。

5、聯繫上下文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人尊師愛師的事例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

重點:

1、朗讀課文,感悟並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2、理解句子含義。

3、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難點:

1、理解句子含義。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說話。

二、教學對象分析

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前兩課的指導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爲這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然而,由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有限,及學生之間的差異,理解本課句子的含義依然是學生的難點。

教學藝術,是一種移請的藝術,加上本文人文性強,是一篇很好的教人做人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內化爲學生自己的情感,情感目標的達成度才最高。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這堂課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學生真正動情、動心,才能激活思維,有感而發。所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是這堂課的關鍵。

三、教學策略及設計

1、以學生爲本,教師引領點撥,解決重點和難點。

無論是課前的滲透:蒐集名人尊師的故事,積累尊師敬師的格言,談自己的感悟,課堂上請學生談田老師的語文課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點評和導語無不體現我對學生感悟的尊重,都以學生爲本。。讀課文,展開生生互評,讓學生讀讀劃劃,交流交流,或是幾處想象說話,有引但更有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品詞品句,理解含義教深句子的,都由學生自主參與,師生互動來完成。

新課標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在關鍵處點撥。

在關鍵處點撥應該爲重點之處強調,思路堵塞之處疏通。在理解句子含義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鞏固方法。在對文本的反覆琢磨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並與同伴交流,共同體驗、感悟,實現與文本的平等對話。課前我充分考慮學生理解句義中的難點,有的是關鍵詞在課文中的意思,有的是體會句子對錶現中心的作用需要從不同方面去思考,我都預設了何處點撥、如何點撥的環節。如文中春雨指文學的種子,學生較難理解,課堂上我便引導學生認識春雨是寶貴的,每一滴春雨都被土地吸收,用以滋潤土地。緊接着問學生,由此看來,田老師每講一個故事,都培養了我的想象力,好象春雨一樣,把什麼播入我幼小的心田呢?通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理解了。又如爲啓發學生理解插柳的含義,先引導學生聯繫田老師的話得知其本義是插下一根柳枝,結果長成了枝繁葉茂的柳樹。隨後啓發學生從尋找前半句和後半句的關係中發現答案。

2、化難爲易,由淺入深。

文章中有幾句含義很深的句子,如何讓學生深刻領悟是個難點。所以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就讓學生通過對田老師講故事那段的朗讀感悟,說說田老師的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我有意識地啓發學生從一般私塾老師和田老師講課的不同之處體會田老師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良苦用心,領悟培養人才之不易。並且順水推舟地引出了田老師培育了我的想象力及我深深感謝田老師爲我播下文學的種子這兩句,爲後面的春雨、 插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詞句的理解埋下伏筆,爲化解難點鋪設了道路。

3、注重朗讀,培養語感。

在課上我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理解了作者對老師的讚美,加深了對師恩難忘的認識。在和作者思與思的碰撞,情與情的融合中有了許多的新發現、新感悟。

文中故事這一部分篇幅較長,在文章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一帶而過肯定不行。然而讀幾遍又會花很多時間。這一朗讀環節我動了一番腦筋:在學生自學課文時對這部分內容已有了初步感知。第二遍朗讀我通過過渡語語創設情境,然後用引讀的方式單單念故事中田老師根據小詩想象的部分,關鍵之處通過老師的導語,如:田老師的故事還沒有完呢,他還繼續想象故事的發展和結尾。 來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孔子說:言而無文,行而不遠。語言學習除了平時的閱讀,大多來自課堂的朗讀。學生通過朗讀,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語形式,體會語句字裏行間的豐富意蘊,不斷地直接受到作品規範語言的薰陶。

4、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在這節課行將結束之時,我站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及人文素養的高度,要求學生誦讀品味作者筆下讚美老師的詞句,利用外在的語文資源,源於教材,又適當彈離了教材,適當放大了閱讀範圍,這些,不僅是一種優美語言的積累,也是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昇華,更是師生情感的昇華。那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的語言,使教室裏充溢着一種崇高的美。學生們爲之動情、動心,至此再要求學生用幾句話或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激,這種發自肺腑之聲將把師愛生,生愛師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使知識的掌握,心靈的美化,情操的陶冶結合。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時常會問自己,怎麼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共享語文學習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師對自己角色有了正確的定位,樹立教師是課堂上的引領者和合作者的意識,才能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現教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