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樂學、愛學。

本課按運動會的開幕→比賽→發獎→回家四個環節,用主持人“機靈狗”串成活動情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出“看開幕表演發現圖形”、“看比賽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賽結束製作獎盃”、“運動員回家估算乘車問題”等四大環節,讓學生自始自終置身於運動會情境中,積極而又自然的參與每個環節的學習,真正的感受生活,體驗數學。

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與競爭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既能爲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與平臺,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生生互評”,讓學生在解決了運動場上的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互相評價;第二次是“利用圖形制作獎盃”,根據各種圖形,團隊先設計構思出獎盃,然後分工貼獎盃。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面大,考慮問題策略多樣化,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參與學習。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本課教學的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滲透着生活問題數學化。如運動會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用它來作爲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知識就在他們身邊;如“乘車問題”,生活中經常遇到,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他不僅會覺得有趣,而且會有成功感。這些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在引導學生觀看小動物的比賽時,通過情境的再次創設學生爭先恐後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解決,在彙報交流時採用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

本節課藉助了多媒體的聲、色、光、動畫等視聽媒體優勢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培養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欣賞美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這四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教才進行簡單的分析,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作爲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認識圖行》是本冊教材《認識圖形》的起始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立體圖形,體現從平面到立體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他們的、周長、面積體積、三視圖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說教學目標

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體,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4、評價目標: 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3、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另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將長方體體和正方體混淆,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爲:分析各類圖形的特點,進行分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四維目標呢?新課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對於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它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好動,愛說。針對這種情況,我綜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採用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學法: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爲一體,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這一系列活動中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中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徵。

三、說教學過程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爲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三棱柱,並提出問題一:這裏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嗎,是誰呢?我想通過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起已學過的知識,這裏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生應該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棱柱,這裏我要簡要的介紹一下,爲後面認識三角形做準備 。提出問題二:今天我們來這裏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說我想知道他的名字,還想知道它長得怎麼樣,住哪裏等等,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置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學習中體驗,時間控制在18分鐘左右。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我創設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新朋友都在這幅圖中,請大家找一找然後再分分類,看這裏有幾種圖形(多媒體展示分類結果)問題一:你想和這些圖形做朋友嗎?學生會異口同聲的說:想!我就說,那我們來個比賽,看哪隊交的朋友最多:綠隊,藍隊,黃隊,橙隊。提出問題二:你們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嗎?這裏我讓學生進行嘗試,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邊出示圖形,邊板書圖形名稱。小結:知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都叫做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活動二:瞭解新朋友,提出問題一: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去找它們呢?這個問題,孩子們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於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在找家的活動中,我採用啓發式教學法:首先手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着它的一個面問:這個面是什麼形狀?接着我通過問題二引導學生從桌面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可能有學生從長方體上找出,也有可能從三棱柱中找到長方形,甚至會有學生找到幾個長方形,對這樣的同學我會進行這樣的評價,比如: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同時將小圖形獎給他們小組,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經過老師的引導找出長方形後,提出拓展性的問題三:你能從桌面的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嗎?這個問題我會採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的形式進行。我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採取先輔後方的策略,在這裏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從模型中找出這幾種圖形後,提出問題四:請把你剛纔找到的幾個面摸給同桌看看,並說說摸得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學生可能說,摸起來,平平的、滑滑的等等,這裏我想通過摸一摸的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平的。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面在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因爲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但是對體和麪的關係理解的不透徹。我想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更直觀更生動的揭示體和麪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起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提出問題一: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個好方法,把你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中請出來?我希望通過這個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還具有操作行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想到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學生只說到畫的方法,我就會引導他還有別的方法嗎?這裏我會給機會學生來說,說操作過程,並且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獎勵評價好的小組。接着,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學生活動: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讓學生通過做數學來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活動四:找朋友,提出問題: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些圖形呢?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說到門的形狀,窗的形狀,在必要的時候我還會進行引導,比如我們黑板面的形狀,紅領巾的形狀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先觀察,然後再來說一說。我想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有着廣範的應用。爲了體現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創設一個小朋友上學路上的情景:並提問,這些交通標誌牌的表面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景中,實現數學經驗生活化,並且我

想通過對這些標誌牌的認識來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我還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裏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4道練習題

第1題:連一連

我想通過該這道題目來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區別形和體

第2題:猜一猜

我想通過這道題目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

第3題:塗一塗

通過動手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

第4題:數一數

這裏我會引導學生數紅色的三角形有4個,綠色的三角形也有4個,所以共有8個三角形,黃色正方形一個,綠色一個,紅色一個,共有3個正方形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提出問題,這些都是今天認識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樣把它介紹你的爸爸、媽媽呢?

在教學結束前,我會對小組評價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組,給予鼓勵,表揚。、

四、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冊第九單元的學看鐘表,由於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指導思想我依據以下兩點:

1、建構主義觀強調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的,因此要強調學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應該選擇現實生活素材進行教學;

根據以上的具體要求,本次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已有認知和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和動手實踐認識鐘錶,通過對比觀察會看鐘表的整時和半時,感悟鐘錶指針指向的道理,體會鐘錶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學看鐘表》是北京市義務教育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也是小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關於時間的知識,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首先認識鐘面,通過觀察知道鐘面上有1—12個數字,是怎樣排列的;認識時針和分針。其次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時刻的方法,能正確讀出這樣的時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時間和生活是密切聯繫的,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向學生進行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教育。

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有許多關於時間的信息: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吃飯、休息的時間、……況且大多數孩子在家庭、幼兒園已經瞭解了一些看鐘表的方法,應該說許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些“認識鐘錶”的知識經驗。在上課前我也做了一些調查:

1、首先我找幾名學生做了課前訪談,我拿着鐘錶分別問了整時和半時,有80%的學生都能正確的說出整時,但只有40%的學生能正確的說出半時,當我在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時,也僅有一兩個學生能準確的說清楚認識鐘錶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調查問卷。

問卷表明,有91.5%的學生能夠正確的分清分針、時針。85%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整時,但一些學生在書寫上還有問題,有71.4%的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半時,並且只有25.7%的學生能夠正確的畫出半時,可見,學生對鐘錶的認識還是粗淺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認識鐘錶的方法。而且多數學生表達時間的方式爲幾點、幾點半。

爲此,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認知和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各種生動的具體活動中學看鐘表。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在觀察比較,總結歸納出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區分時針與分針。

2. 經歷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3. 感受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區分時針與分針,認讀整時和半時。

教學難點:

認讀半時,掌握認讀方法。

教學環節: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仔細聽。猜猜他是誰?

2、師: 對了,答案就是鐘錶。生活中它有什麼用啊?鐘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訴我們幾點上學,叫我們起牀,你會看鐘表嗎?如果自己學會了看鐘表,那該多方便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看鐘表。

【設計意圖:從謎語導入,激起學生興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時間的聯繫,從而揭示認識鐘錶的重要性,讓學生產生認知需求。】

 二、自主感知鐘面

1、鐘錶王國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見過哪些種類的鐘表?你們想去鐘錶大世界看看嗎?(出示圖片)

2、師:快拿出你們的鐘表,仔細觀察,鐘錶面上,都有些什麼?

生:數字、指針、格

3、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針,你知道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是朝哪個方向走的嗎?(用手指比劃一下)像這樣順着錶針走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引導學生髮現時針比分針走的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它們不停地在鐘面上走着,隨時告訴我們是什麼時間了,該去做什麼事了。

【設計意圖:通過對鐘面詳細的觀察,讓學生明白兩根針是如何按數字的方向走的,學生有了對順時針方向的認識,頭腦中有了錶針走動的表象,在認半時的時候,學生自己就知道分針走過了7,是7時半,還沒有到8不能是8時半。這樣就分散認半時時的難點。】

 三、動一動,認識整時

其實,小鐘表不僅能幫小猴解決問題,我們在學校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也離不開它。

1、老師也用時間記錄了的一我們同學的一天,你知道這是幾時嗎?

爲什麼是8時呢?(幾名學生說)(貼圖)

對了,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時間記錄下來,先寫數8,再寫一個時間的時,讀作8時。(板書:8時)

誰來完整的說說,8時我們在幹什麼?

2、時間滴答滴答向前走,轉眼間,同學們上第二節課了,誰能完整的說說,現在是幾時?你們在幹什麼?(出示圖片和鐘錶)

快來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分針和時針各指向幾,就是9時?

3、時間過的真快,兩節課結束了,同學們的大腦該放鬆一下了。10時是我們上課間操的時間,你知道,分針和時針該指向幾嗎?(出示圖片)

生說

對,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就是10時。(出示鐘錶)

4、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3個整時的時刻,快來觀察一下,這三個鐘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個鐘面)

幾名生回答: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指向9就是9時,指向10就是10時。(圈出分針,出示時間)

你們找到認識整時的方法了嗎?

對,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出示重點字)

【設計意圖: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爲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3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培養學生進行思維的梳理,使學生能夠進行初步的觀察、概括、抽象、歸納等思維活動,突出培養學生對數學規律的發現和概括。】

5、拿出你的小鐘表,播出一個你喜歡的整時,和同桌說一說,

6、剛纔我們一起找出了認識整時的方法,此時,我們在幹什麼呢?(出示午餐圖片)你認識這個時間嗎?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對,這個時刻就是12時整,他比較特殊,當分針和時針重合在一起,都指向12,這個時候就是12時整。你記住他了嗎?

四、動一動,認識半時

1、吃完午餐後,同學們該午休了,從12時到1時,經過一個小時的午休,同學們該進行下午的學習了,下午第一節課的時間是幾時呢,快來看看吧,你認識這個時刻嗎?(出示圖片鐘錶貼圖)

生說,1時半或2時半,

2、到底是幾時半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3、請你仔細觀察,從1時到1時半,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變化的?(出示動態指針)

生說變化:時針走到1和2之間,我們也可以說剛剛經過1,沒到2.

分針從12走到了6,我們也可以說,走過了6大格

4、所以,當時針剛剛經過1沒到2,分針指向6,這個時刻就是1時半。(圈出1、2,分針閃動)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鐘錶動態演示從1時到1時半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半時的表象認識。有效的避免了學生錯把1時半認成2時半的發生。】

5、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學校生活,回到了家裏,大家是怎麼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這是幾時半,小偉在做什麼?(出示圖片和鐘錶)

真聰明,這是5時半,西西在做。。。

請你仔細觀察,另外兩幅圖中,西西什麼時間在做什麼?(6時半看動畫片,8時半睡覺)

7、剛纔我們一起認識了三個半時的鐘面,有了學習整時的經驗,你們一定能夠很快找到認識半時的方法。快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吧。(出示三個鐘面)

幾個生說:這三時鐘的分針都指向6,時針剛剛經過5,沒到6,就是5時半。。。(圈出5、6、8)

8、怎樣認識半時呢?

生說

對了,分針指向6,時針剛剛經過幾,就是幾時半。(出示重點字)你也來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次的對比觀察,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整時和半時的錶針指向特點。有利於學生更加熟練的辨認整時和半時。】

9、播鍾。拿出你的小鐘表,撥一個你喜歡的半時,考考你的同桌。

五、情節引入電子鐘錶

1、經過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牀了,沒用媽媽叫,原來他有了自己的新手錶,你見過這種時間表示方法嗎?(出示起牀圖片,電子錶)

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是電子計時法,你知道這是幾時嗎?

2、你在哪還見過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老師也帶來了幾個電子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認識他們嗎?一起來看看這都是什麼時間?(出示電子錶)

生:第一個鐘面上,是12時

怎樣用電子計時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呢,先寫12,再寫兩個豎着的圓點,最後再寫兩個0。讀作12時。

3、第二個鐘錶是幾時啊?生:6時半

你知道如何用電子計時法表示它嗎?

生:先寫6,再寫兩個圓點,再寫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電子計時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時間,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應該如何表示,找兩個同學到黑板上寫。

六、拓展知識

現在有各種這樣的鐘表幫助我們表示時間,那你知道古時候人們如何表示時間嗎?想不想看看。(出示圖片並介紹)古時候的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發明了很多表示時間的方法,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下課後繼續瞭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古代計時方法,豐富知識,激發興趣】

七、總結回顧

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我們一起渡過了40分鐘的時間,真快呀!同學們,時間就是這樣,很快過去而且不會再回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時間非常寶貴,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一、經過和大家一起學習,小猴已經會看鐘表了,爲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小猴邀請大家一起參加智力大闖關遊戲。

1、第一關,連線(練習卷子4個表面)

鐘錶圖:6時 9時半 3時 3時半

選項:3時半 6:00 9時半 3:00

分別說一遍確定方法。

第三個和第四個鐘面上你是怎麼知道哪個是3時和哪個是3時半的?

2、第二關,照樣子寫一些(卷子3個表面)

請你將鐘面上的時間用兩個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來。

例子:9點 9時 11點的 4點半的

9:00

二、回家後製作一張自己的作息時間表,讓你的星期天更加有充實。

【本節課的設計特點】

(一) 在動態中認識鐘錶。

學生伸出手指跟着鐘錶的指針順時針轉動,邊走邊數,體會順時針方向。

教師利用鐘錶動態演示從1時到1時半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半時的表象認識。

有效的避免了學生錯把1時半認成2時半的發生。

(二) 在對比中學看鐘表。

第一次對比:凸顯整時錶針指向特徵,有利於學生準確熟練的辨認整時。

第二次對比:區別整時、半時。有利於學生更加準確熟練的辨認整時和半時。

第三次對比:凸顯半時錶針指向特徵,有利於學生準確熟練的辨認半時。

(三)、本節課以情境以及聯繫學生的一天生活等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同時把對時間的認識融入到具體有趣的情境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在交流中鞏固對鐘錶的認識。

教師的提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出現意見的分歧,讓他們自己說說爲什麼,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學生一步步對鐘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整節課學生經歷着在觀察中思考,在對比中發現,在發現中爭論,在爭論中提升的過程。我們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師生在共同的研討、交流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輕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二單元20和21頁的知識,它是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教材內容選取了學生身邊常見的、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都是剛剛走進校門的六、七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愛說愛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樂於動腦。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據我課前瞭解,我班的學生都已經知道物體可以比較輕重,但是對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還了解得不是很清楚。爲此,我制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物體之間存在着輕重的差異。並認識測量物體輕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情感目標:通過比較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不夠完善,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比較物體輕重的全過程,體驗物體

的輕重關係並會用語言描述。而教學難點是體會輕重的相對性,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簡單的推理確定多個物體的輕重關係。

(五)說教具學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天平稱若干、蘋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個是我這節課所要準備的教具與學具。

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師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講述討論法三種教學方法。

(二)說學法

學生運用觀察法、實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學習方法。

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試驗、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孩子的天性都特別愛玩,所以新課開始,我這樣導入:今天,遊樂園裏來了許多小動物,你看!它們玩得多開心呀!頑皮的小猴被高高地翹了起來,小熊這邊卻沉下去了,這是爲什麼呀?孩子們根據自己玩蹺蹺板的經歷肯定會說:因爲

小猴輕所以翹得高,而小熊重,所以就壓得低。哦!也就是說蹺蹺板的哪邊高哪邊就輕,哪邊低哪邊就重。那你們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小熊和小猴,——比——重,——比——輕嗎?誰還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之間的輕重關係?

(二)、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掂一掂

此時孩子們判斷輕重大都來自於自己的眼睛,他們眼中的輕重幾乎就等於大小,所以緊接着我就出示了這樣兩個盒子問他們: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孩子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一樣重,這時我特意追問:一樣的盒子就一定一樣重嗎?此刻,孩子們的思維一定在飛速的旋轉,可能就會有學生想到:如果哪個盒子是空的,哪個肯定就輕。在學生特別想知道答案的時候,我請一名學生來用手掂一掂,再揭開謎底。然後請全班同學都參與“掂一掂”活動當中來,比比數學書和文具盒誰重誰輕,與同桌進行交流。

(2)、稱一稱

學生們興致勃勃,踊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待學生交流完後我出示了蘋果和雪梨比輕重的圖片,學生們議論紛紛,說出三種不同的比較結果:有人覺得蘋果重一點,有人覺得雪梨重一點,還有人認爲一樣重。由於這兩種水果輕重差不多,所以學生猜測的結果也就不同,再次引發了學生認識上的衝突,使他們切實感受到藉助測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時,引入天平的認識已經水到渠成了。

孩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實物天平的出示讓他們很驚喜,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操作,他們肯定很想自己試一試,於是我便順水推舟讓他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水果,和同桌的比一比,先猜一猜,再用小組的天平驗證一下。然後後,我又利用自己準備的三種水果,(蘋果、香蕉和桔子)引導學生髮現:一根香

蕉比一個桔子重,而一個蘋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蘋果最重,桔子最輕。最後請學生從教室找一找誰比自己重,誰比自己輕。從而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物體輕重的相對性,初步學會簡單的推理。至此,充實的活動給了學生豐富的體驗與感受,學生對輕重的理解已有了一個新的進展,有效地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穩定性差,容易疲勞,所以我在練習之前先讓學生跟着音樂一起唱《表情歌》,適當地放鬆一下。然後引導學生逐一完成課本21頁上的四個練習。在做練習時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再仔細看圖,做出判斷,然後再說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說教學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習慣培養尤爲重要,所以最後我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表現和收穫: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及時總結知識,反思自己,進而提高自己。整節課中,我都與學生融爲一體,學生們興致盎然,在玩中學,學中玩,氣氛非常熱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板書設計:

教學板書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媒介,整節課中,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重點突出,線索清晰,佈局合理,圖片與文字相結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它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在有效地實踐活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95頁的《5、4、3、2加幾》。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5、4、3、2加幾,本節課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佔據重要的位置,爲學生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本節課的加法算式基本上是較小的數加較大的數,例題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可以是湊十法,也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數,鼓勵算法的多樣性。試一試的三道題目可以讓學生自己計算,4+9和5+8的算式可以引導學生聯想9+4和8+5,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計算。想想做做第1、2題注意算式之間的對比,感受知識間的聯繫,便於實現算法的遷移,然後安排實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5、4、3、2加幾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發展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繼續培養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聯繫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數。

針對這一教學重難點,可以課前先複習舊知,回憶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在新科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計算,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去小白兔家做客的情境,啓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計算,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法:

自主觀察思考: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和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後面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去一位小動物家做客,讓他看看小朋友們最近的表現和學習情況,讓他誇誇我們班聰明的小朋友,你們說好不好?爲了能讓小朋友們表現得更好,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怎麼樣?

1、出示口算卡片。

8+6= 9+5= 7+5=

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3+( )=10 5+( )=10

(二)自主嘗試,探索新知。

1、自主學例題。

師:小兔子家門口種了許多蘑菇,小兔子爲了招待我們,正提着籃子在採蘑菇呢。

(1)看一看,小兔子的蘑菇是怎麼種的呢?

(2)小兔子出了個難題考考大家:一共有多少個蘑菇?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3)學生獨立計算,然後請學生說說你是如何計算的。集體交流算法。

板書湊十法的過程。

師:小朋友真能幹,想出了這麼多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些辦法都不錯,我們大夥再議一議。你最喜歡用什麼方法來算?爲什麼?

學生回答。

師:做題時,用自己會做的和喜歡的方法做就行。

2、 試一試。

下面就用你最喜歡來的方法來計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這些題目吧。這些題目就是我們教科書95頁中間的試一試。

5+8= 4+8= 3+9=

請你選一道題說說你是怎麼樣很快做出來的。

(三)遊戲實踐,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還爲大家請來了幾位動物朋友。(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

這些朋友都在書上的95頁,小朋友能根據所看到的小動物,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後全班彙報。

2、想想做做2

(1)想要吃到小白兔準備的好吃的水果嗎?那要先答對小白兔的難題才行。(出示第2題)先觀察每組算式,你發現他們有什麼特點?你猜想一下,他們的得數會有什麼樣的特點?

(2)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校對,發現規律:加數不變,交換位置,得數不變。

3、想想做做3

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指名報得數,共同訂正。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爲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爲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小主人。

五、說教學程序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裏,9以爲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爲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爲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爲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爲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爲什麼要填大於號、爲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爲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爲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爲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係;能力目標是會用小額人民幣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情感目標是愛護人民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一年級學生一般對人民幣都有一些認識,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幣面值的大小。學生比較困難的是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及如何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如何付錢、找錢等。我根據學生的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時突出了以下幾點: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繫。

2、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課的設計我將自己定位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試圖讓學生髮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時候都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生自主購物活動,適當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這節課是一年級的教材,學生的年齡小,但對人民幣的有關知識並不是一片空白。因爲日常生活中的買賣活動已豐富了學生對人民幣的感性認識,故在教學時,我對學生放的較開,儘量讓學生多說,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小組活動,共同參與到購物遊戲中,使學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說課稿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說課稿二爲了落實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創設笑笑過六一買文具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人民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

1、認識人民幣

這裏,由於是學生上過的課,因此人民幣的分類我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類方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接下來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以及它們的特點。這裏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別方法,構建學生對人民幣多種特徵的瞭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

2、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通過笑笑買文具這一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並在購物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運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課本P71填一填(1)(2)小題,接下來通過模擬買水果這一購物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鞏固人民幣的換算,完成教學目標。

之後,通過課件你知道嗎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貨幣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貨幣有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最後,以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總結全課,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交流傾聽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單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這樣設計簡單明瞭,重點突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新課程《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6以內的合成"。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

本節課圍繞的4、5、6的組成設計了三個操作活動。活動一,4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個藍色花片和2個紅色花片,合起來有幾個花片的問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目的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來的含義,體驗合的方法,並通過擺出的花片學習2和2組成4。活動二,5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兩種顏色的花片,使它們合起來是5個的活動要求。這個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會有不同的做法。在學生操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5的組成式。並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歸納出1和4,2和3這兩個組成式。活動三:6的組成。在學生學會了5的組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歸納出6的組成式。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交流、歸納4—6各數的組成式的過程。

2、理解和體會合的方法,學會6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願意表達自己個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合與分的方法,掌握2—6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分與合的方法,瞭解6以內數的組成。

二、學情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律,發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具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藉助實物:圓片爲教具,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說中溝通多種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精心創設情境、遊戲,激發興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並用,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又通過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藉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爲"樂學"。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1、說出10以內數的順序。

2、猜數:一個數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幾?

3、用我們學過的數字說一句話。

二、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話:同學們,剛纔這幾位同學說的好嗎?我們給他們鼓鼓掌!(學生熱烈鼓掌)

同學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

誰來示範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2、現在誰來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嗎?

生:把分開的兩個手合在一起

說得真好!看來只有把分開的兩手合在一起才能拍響。(板書課題:合)。

在數學王國裏呀,也經常用到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合成。

[說明:通過鼓掌,使學生理解合與分的意義。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學生動手操作合的過程,學習4的合成。

拿出2個藍色圓片和2個紅色圓片,合起來有幾個圓片?

(1)放手讓學生活動,教師適當引導。

(2)全班反饋,交流擺的結果。

使學生知道兩種顏色的圓片擺的先後不一樣,結果相同。

教師講解:2合2合起來是4,並寫出表達式。

結合學生的表達,板書22

(3)把兩種顏色的圓片分出來。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4個。

(5)交流拿的方法,總結讓學生知道,無論哪的是哪種顏色的圓片他們的順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來是4個。誰還可以說出幾和幾合成4?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同學們們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合成。

3、比較兩種分法

提問:觀察這兩種分法,同學們們有什麼發現?(分成的2個數交換了位置)教師小結:當我們找到一種分法後,可以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種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師:同學們們很聰明,一會兒就將4的合成學會了。下面拿出兩種不同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5。

(1)學生自主操作。(通過擺兩種顏色的圓片,探究5的合成)

(2)讓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結論。

(3)小組長歸納彙報探索結果。

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4)去掉圓片的顏色,使學生歸納幾和幾合成5。

(5)選擇好的方法記5的組成。

2、拿出兩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6個。(方法如5的合成)

[說明:在探究新知階段,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與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讓學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長。通過擺圓片、“手勢法”的練習,學生能有序的記憶。]

四、遊戲活動,運用鞏固

1、“輕鬆入門”:看圖填空。

(1)學生自己完成填空。(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並說出2、3的合成。

(1)先擺一擺,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2)完成書上練習。

(3)請學生說出2和3的分與合。

2、“快樂學習”:填一填

3、“小試牛刀”:看圖畫一畫

4、數學遊戲:教師說遊戲規則,同桌之間經行。

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爲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較差,因此在這一環節,以遊戲鞏固,可以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完整揭示課題:6以內數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內各數的合成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師:今天同學們玩得高興又學到了知識,老師也爲你們感到高興,老師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們把今天學的和做的遊戲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玩一玩,好不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小朋友再見!

(簡單的課堂小結,讓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再次得到滿足;教師對課後的要求,巧妙地將學習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書本延伸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