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說課稿範文

春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在我想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春》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二、說學情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步伐領略春之明媚,文之燦然。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將着眼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及學情特點,我確立本課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欣賞作品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提高語言表達及散文寫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學情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領會作者細緻生動的抒情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緻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難點:

體味景物的細緻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結合。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採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於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說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回憶春天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築的一些圖片,在這些圖片的放映中來進行導入:

同學們,當樹葉泛黃、秋風習習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想起那與之相反的綠意盎然的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是婉轉動聽的鳥韻,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燦爛溫暖的陽光,還五彩繽紛的風箏……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進這幅春天的畫卷。(板書課題、作者)

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敘述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代表作《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對作者的瞭解有利於學生感知文章情感並增加文學知識。

(二)聽讀課文——感受春天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將多次採用不同閱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信息,在讀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將請同學們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詞,並主動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通過聽錄音範讀,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調,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將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寫作順序。思考

1。作者爲我們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2。朱自清寫《春》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試着在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春天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分角段讀課文,並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爲什麼用兩個“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爲什麼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爲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爲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6)文章的結尾爲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並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四)審美訓練——描寫春天

剛纔我們爲那一片片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歎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臺。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爲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課堂小結: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美觀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又突出了重點,使學生一目瞭然。

春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課文扣住了春天的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學習這篇課文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2、學教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生字詞。

②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③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③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3、學教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4、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說學教理念

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學教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三、說學教方法

採取學案導學的學習方式。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1、情景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四、說學教流程

(一)課文導入

“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認真閱讀學案,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完成學案上所設計的導學問題。

第二,小組內合作,歸納出重難點和關鍵,確定個體學習目標認同整體目標,並找出疑難問題加以記錄,並在課上交流。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並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並不限於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閱讀的過程和方法。在討論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徵的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使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走進學習小組,發現學生存在問題,糾正解釋。

第三,將交流中新的啓示和同組內其它同學的問題,記錄在學案上,並展示在各組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典型問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第四,根據學習時產生的新的問題,本組在全面討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所分工的問題,爲展示交流課做準備。

第五,帶着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並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並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作業設計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