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說課稿(通用5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老師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老師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老師》。

一、說教材:

本課是西師版教材第九冊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述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執著的追求。課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4——5段)寫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表現他對工作的熱愛與盡責。第三部分(6——10段)寫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展示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法。

3、片段訓練法。

三、說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相機出示小黑板)

截去 撐地 手持 撒脫

支撐 急速 擎着 拄着

甩掉 轉向 仰望 蹦跳

泛起 跳躍 注視 追趕

酸澀 旋轉 漾出 抓住

1、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2、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丟腿”的事情 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 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隨着作者的回憶,一起走近這位老師。(板書:我的老師)

我用整體感知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又爲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思考劉老師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板書:上課 放風箏)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3、學生彙報收穫,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片斷,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適當地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重點段落和句子。(出示文字課件)

(1)、“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眯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他的忠厚。”

這是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你們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劉老師的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到劉老師的忠厚與慈祥。板書:忠厚 慈祥)

(2)、“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

A、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劉老師什麼性格特點。(板書:詼諧 樂觀)

B、但每個同學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是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笑話,同學們笑過之後並不高興,反而有“一股酸澀的感情”這是爲什麼呢?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樂觀、雖自己身有殘疾,也不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一種生活態度。

(3)、“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腳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柺杖爲圓心,再轉向講臺。”

A、讀讀,說說這句話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上課時板書的艱難、迅速,結合想象去感悟劉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板書:認真負責)

B、他每轉一次,爲什麼會引起同學們一次激動的心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由於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讓我們看到他是那樣的可憐又可敬呀。

C、有感情地朗讀。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着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線端,喊着:“不要管我,我自己來!”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樂觀,甚至比一個正常人更有活力。)(板書: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B、這情景給了“我”怎樣的感動?

C、“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讀文章的最後一段,會引起你的哪些深思呢?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所想。

D、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4、小結:學習課文後,劉老師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忠厚慈祥、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

5、昇華主題。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們敬愛的劉老師,重溫課文第二段。

(1)在這一自然段中,從“盡情地搖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風箏在同白雲戲耍”中,我們彷彿看到了誰的影子?

(2)“連翹花吹奏着生命之歌”,其實連翹花是在讚美什麼呢?

(3) 學了全文後,你覺得表達了“我”對老師的什麼情感?(板書:敬佩)

這樣設計,把寫景和人物的教學緊緊地結合起來,昇華了課堂的主題,讓人在迷惑中頓悟。

(4)帶着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三)、品讀課文、領悟寫法

1、本文通過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具體表現出了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麼本文在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呢?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片斷。

出示文字課件: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姓劉,他的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眯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髮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柺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爲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柺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甦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爲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思考:原文與此片段相比,在記敘順序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利用倒敘的記敘方法,可以引起讀者的思緒,激發讀者繼續讀下去的興趣。

2、 小組合作探究;:如果讓你寫一個自己尊敬的人,這篇文章在寫作上對你有哪些啓示?(小組學習總結出: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緻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作者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裏,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爲課外的小練習,爲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說板書

上課:忠厚慈祥 詼諧樂觀 認真負責

我的老師 敬佩

放風箏:身殘志堅 熱愛生活 積極向上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兩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使學生一目瞭然,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

我的老師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都德的《最後一課》,後面有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還有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它位居正中,與整個單元融爲一體。第一單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單元則由家庭走向學校,從國內到國外,從私塾到大學,學生的眼界在逐漸地開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初一第一冊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着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爲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着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爲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

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詞句的揣摩。學習重點確定爲: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難點爲: 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爲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教材處理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學生討論明確看法。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四、 說教學程序

1、 導入 新課。

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着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峯。”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爲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的吧!誰來說一說呢?(讓學生踊躍發言)好,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裏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爲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裏讓初一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聽課文錄音(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

②師生共同朗讀課文(與學生共同感知,因爲教師也是學習的參予者。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默讀過程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或感觸很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學生有可能提到以下問題:

①蔡老師是位女教師,爲什麼要把她稱爲先生呢?

②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裏總的印象是什麼?“溫柔”和“美麗”分別從什麼方面寫的?

③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爲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亂嗎?(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了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複述“夢裏尋師”一事,充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摯愛之情)

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裏爲什麼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⑤“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爲什麼?

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爲“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

⑦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來,爲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⑧“在一個孩子的眼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爲什麼說是“在一個孩子的眼裏”?

⑨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去”、“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⑩本文着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對於這些問題,可以用遞紙條的方式交給老師,老師把它集中、歸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利用實物投影交給學生討論,遇上爭議較大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引導明確。在討論第③題時,④⑤⑥⑦⑧⑨⑩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滲透進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本課的學習目標得以實現,學習重點和難點也能得到突破。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情感的薰陶。最後再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穫,以及課後寫一篇關於老師的回憶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

五、說板書設計

老師假裝發怒

老師教我們跳舞

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略寫老師愛學生

蔡老師老師教我們讀詩

溫柔美麗我們看老師寫學生愛老師

老師排除小糾紛

我夢裏尋師

感情線索: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

這樣的板書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

我的老師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敘述了幾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生動、感人,完全符合剛剛踏出兒童年齡的七年級學生對往事回憶時的心理和感情尺度。此文與《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王幾何》、《<論語>十二章》構成相應系列,切合本單元“青少年學習生活”的主題。尤其是此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將此文放置於本單元之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爲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方法,學習詳略得當組織材料的寫法。2、能力目標:品味本文的語言風格,學習用樸實、細膩、感人的語言傳遞純真美好的感情。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教師、尊敬教師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品味傳神、細膩的描寫,體會濃濃的師生感情。

二、說學情

我校地處偏遠農村,生源來自附近十幾個村莊及外來打工者家庭,較城區而言,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較弱,閱讀量較少。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更多的習練。學生剛從小學來到初中,升了學段,換了學校,新鮮、好奇之餘,又會對小學時候的老師產生依戀、思念之情。這時候,適時地學習《我的老師》一課,會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熱愛自己的老師,熱愛眼下的生活,珍惜光陰,努力學習。

三、說教法

1、先學後教,課前,讓學生進行比較充分的預習,這樣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默讀,配合單元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默讀能力。

3、朗讀,情動於中,發乎於聲,朗讀,更好地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內心。

4、討論分析,思維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班級上課的優勢。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我國有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如果我問9月10日是什麼節,大家馬上會說是教師節;如果我問20xxx年的9月10日是第幾個教師節,大家馬上會說是第xx個教師節;如果我再問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作什麼,相信大家也能答出來——

生:園丁、春蠶、蠟燭、一桶水、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師:這些美麗的比喻,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這些比喻中,我最喜歡的是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境界很高,一般的教師難以企及,可是,細化到一個人,有時候,他的一生中或許就有這麼一位老師影響着他鼓舞着他溫暖着他,成爲他記憶中的珍寶。著名作家魏巍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好老師,他的老師蔡芸芝先生對他心靈的影響是多麼地美好而深遠,二十多年後,他提筆寫下了《我的老師》。讓我們走進文本,身同感受其中濃濃的師生情。(板書課題:我的老師 魏巍)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大家已經下過功夫,你的功夫深不深,我用習題量一量。(屏示習題: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2、選詞填空 3、文學常識 作家魏巍的代表作)

三、梳理情節

師:作者魏巍自己說,在動筆之前,我確實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說沉入到我的童年世界,對那時的童年世界作了一番遨遊。這樣,童年時遇到的幾個老師,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尤其是那位蔡老師,又重新激動着我的感情。我們可以想見,作者一定會想起許許多多師生朝夕相處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流諸筆端的有哪些事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默讀文本,待會兒交流,開始。如何默讀呢?請看課本P28頁,單元提示語第二段,第一句話,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生讀)請同學們開始走進文本,默讀課文(生默讀後交流)

生(預設):蔡老師上課時假裝打我。

師: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很好,老師在板書的時候擇要而記,我用四個字來記:假打真愛(板書,下同)

生:蔡老師教我們跳舞。(板書:扮女跳舞)蔡老師教我們觀察蜜蜂。(觀察蜜蜂)蔡老師教我們讀詩。(教生讀詩)我們學習模仿蔡老師寫字。(模仿寫字)蔡老師解決學生的小糾紛。(排解糾紛)我夢裏去尋找蔡老師。(夢裏尋師)

師:我有一個疑問:作者肯定想起了很多事,爲什麼就寫下這些事兒呢?這其中肯定有一條線把它們串起來的。那麼,是一條什麼樣的線呢?

生:感情線。這些事情都能表明師生間濃濃的感情。

師:有沒有隱約其間的關鍵詞或關鍵句表明作者感情的變化?

生(預設):“最使我難忘的……”“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多麼依戀……”“想念我的蔡老師……”(師板書:回憶——依戀——思念)

師:作者以感情爲線索,寫了這樣七件事,這七件事的順序有講究嗎?

生:由課內到課外,由校內到校外,由平時到假期,師生感情層層加深。

四、感情朗讀

師:老師覺得,作者寫的這些內容,是隨着對蔡老師的深切回憶自然地流瀉出來的,字裏行間處處飽含着對蔡老師的依戀之情。想要悉心領會其中深情,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高聲朗讀。情動於中,發乎於聲,讓我們盡情地讀一讀吧,讀出依戀,讀出思念,讀出對老師崇高的敬意!等大家有了自己深深的體會後,我們再一起來交流學習。(生讀,讀後交流)

生(預設):1、文章開頭直抒胸臆:“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難忘”一詞,先聲奪人,直奔主題,令人印象深刻。

2、嘴角有一塊榆錢大黑痣,按說也不美,可作者說蔡老師溫柔又美麗,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因可愛而美麗,不是因美麗纔可愛,孩子們愛蔡老師,愛蔡老師的一切,包括她的外貌。

3、假打真愛這個細節,很能體現出濃濃師生情。“僅僅有一次”、“好像”、“輕輕”可以感覺到蔡老師富有愛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因爲心裏裝着的是寬厚和慈愛。“我用石板一迎”、“大家笑了”、“她也笑了”,形象地寫出師生之間友善、親切、融洽。

4、當我讀到“教我們跳舞”時,我就會想像出當時蔡老師和小朋友們唱啊跳啊的情景,那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師生快樂圖啊!

5、蔡老師教的詩幾十年後還能背,是因爲蔡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老師教的,都不會忘記。

6、“我”受小“反對派”們侮辱時,蔡老師援助我,還勸慰我,甚至鄭重其事地給我寫了一封信,蔡老師真是無微不至地呵護着一顆小小的童心啊!

7、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蔡老師旁邊,喜愛、依戀之情無須用語言來表達。此時無聲勝有聲,蔡老師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8、夢中尋師,可謂是這篇文章的最高潮,母親一“拉”一“勸”,更顯出當時我的神遊程度之深。夜有所夢,是因爲日有所思,我們可以想到,白天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地想念蔡老師啊!

9、作者對蔡老師的讚美不光體現在敘事中,有時候情不能自己,直接用抒情的方式來表達:“在一個孩子的眼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彷彿非直抒胸臆無以表達對蔡老師的感激之情。

10、“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 使用第二人稱,更便於直接抒情。這裏的“我”,是寫文章時已經幾十年後的我,是前面的記憶喚醒了“我”對蔡老師的強烈的思念,一個“你”字,把作者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師:教學無小事,就在這一件件看似瑣碎的事件裏,我們能感受到一個在學生眼裏偉大的教師形象,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生:溫柔、美麗、慈溪、公正、偉大。

五、聯繫自己

師:蔡老師真好!作者魏巍真幸福!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幕後花絮,就是魏巍1956年9月10爲《教師報》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與蔡老師失聯二十多年了,當這篇文章發表後,蔡老師與魏巍重新聯繫上了,這可真是一件人生美事。

我們在爲別人感動的同時,可別漏了自己,因爲,我們也很幸福,我們也有自己的老師,哪一位老師對你的印象最深刻呢?你和你的老師經歷了很多的事,有哪些事值得一寫呢?列一個題綱,打一個腹稿,爲下節課的寫作作好準備。

六、佈置作業

作業本有關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的老師》,說了讀了談了,意猶未盡,還可以有更多的東西值得學習。在進行新的內容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上次作業的情況。

二、第一課時作業反饋

三、探討寫作特色

師:文章寫得如此感人,必有其寫作上的特色,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爭取爲我所用。

1、按中心選材,排列有序。

2、敘事有詳有略,疏密有致。

3、語言質樸,詞語富於表現力,將情感表現得真切感人。

4、傳神的細節描寫。

四、當堂寫作

師:上節課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準備寫我們自己的老師,大家已經準備好了,材料有了,現在呢,我們又學習了本文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拿起我們的筆,也來一篇《我的老師》吧。字數至少200字。(視情況在課堂上交流)

五、佈置作業

我的老師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長春版小學語文六年下的最後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會議往事的,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

作者回憶了七件小事:蔡老師假裝發怒;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教我們讀詩;對老師的依戀;老師正確處理“我”與同學們的糾紛;夢中尋師。這七件小事的順序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習到生活,全面展現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寫,後兩件想寫。這樣安排不但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而且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這篇課文共13個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開頭、結尾簡潔明快又蘊含深情。用“最使我難忘的,使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開頭,立即進入會議。用“可惜我在原校沒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全結尾,充滿了惋惜依戀之情。開頭、結尾不僅從內容上呼應,而且使愛老師的感情貫穿全文。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師生間深厚的情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結合課文重點體會如何圍繞中心從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選擇材料,並按一定的順序組織材料。

2、不同句式的不同表達效果。貶義詞褒用,如“狡猾”。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爲: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先學後教的原則,制定了“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三、課時安排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習生字詞,瞭解課文大概內容。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瞭解課文寫的蔡老師的七件事情,重點學習後兩件事,突出我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插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本說課稿是這篇文章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檢查預習。

1、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師》,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師生情。

2、本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下幾項學習任務(示標)。

二、出示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一)

1、瀏覽課文,思考: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裏總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學生彙報2分鐘完成)

2、讀一讀——仔細閱讀課文。

想一想——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畫一畫——畫出這樣的語句,品讀,再旁邊寫批註(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鐘後小組交流。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

(2)檢測。

後教:指導有感情朗讀。

自學指導(二)

1、瀏覽課文,思考:“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學生彙報2分鐘完成)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讀一讀——仔細閱讀課文。

想一想——“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畫一畫——畫出這樣的語句,品讀,再旁邊寫批註(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鐘後小組交流。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2)檢測。

後教:指導有感情朗讀。

自學指導(三)

1、結合課後的閱讀與思考,讀一讀,想一想,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清楚,做上記號。

2、2分鐘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本文着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先學:(1)學生自學,教師相機巡視指導。組內交流。

(2)檢測。

後教:教師點撥,指導朗讀。

自學指導(四)

1、瀏覽課文,想一想:這七件事作者是平均用力嗎?那些詳寫,那些略寫?標在書中。(2分鐘)

2、再想一想: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2分鐘)

學生彙報,師生共同總結

三、當堂訓練

文中的老師是一位()的老師

文中的“我”是一個()的孩子

四、小結

我的老師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蘇教版七年級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魏巍主要寫了孩提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表達了對老師的摯愛與感激之情。作者至今回憶起來仍感親切,尤其是蔡老師美好的心靈對作者的影響可以說是很深的。作者帶着童心來回憶往事的,敘述了幾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卻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生動感人。完全符合剛剛踏出兒童年齡的初中七年級學生對往事回憶時的心理和感情尺度。該篇課文是第一單元人物風采中唯一一篇寫老師的,教材編寫者在古今中外名人中穿插了一位普通人民教師的獨特風采,使學生在歎服知名偉人的同時,也能學會發現自己身邊普通人的不普通之處,着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能力。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爲體現《新課標》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在文中蘊涵的對老師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培養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品德。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2.知識目標:讓學生學會記敘文詳略得當的寫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能力目標: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認爲: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以學生爲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這主要用於導語設計及文中的幾件小事中。這是一種與傳統的傳授式的課堂教學不同的一種新方法。採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將教材和學生聯繫起來,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能力,達到情感目標的實現。

2.朗讀感知法

《我的老師》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七件小事,飽含深情。學習中通過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感悟真摯的師生之情。

3.討論分析法

學習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的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亦能提高學生在團體學習中的興趣,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

4.拓展延伸法

爲了體現《新課標》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提倡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不僅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內心中對老師的一種獨特的感情,談談自己的經歷,以達到感情的昇華。緊扣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想從幼兒園開始到現在,除了父母,你們接觸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老師了吧!我想在每個人的心中肯定有一位讓你們至今難以忘懷的老師吧!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也令人感動,感人至深吧!誰來說一說呢?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雲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裏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情境誘導,讓學生不知不覺,自然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這裏讓七年級的學生回憶剛離開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蹟,學生們一定侃侃而談,話語中也會飽含深情。

2.初讀課文,感受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流露的真情,標準語音解決字詞的問題。

2)師生共同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共同感知,以兒童的口吻與心態去朗讀

3)簡單複述課文大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課文中的七件小事。着重培養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讓學生根據錄音學朗誦文中的那首詩,然後讓學生開火車似的在課堂上朗誦。

5)再次默讀課文,結合課後思考題,畫出你認爲蘊涵作者感情的句子,並把它們變換成問句的形式,分爲甲乙兩組。看哪一組問得多,哪一組答得好。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這個環節緊扣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下面我列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 老師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我”認爲老師是一個慈愛,公平,偉大的人。師生互評說明了什麼?

(2) 本文共記敘了幾件事?哪幾件是詳寫?哪幾件是略寫?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這個問題的設置很關鍵,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能瞭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可作適當的討論分析。)

(3)“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你們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裏爲什麼改用第二人稱“你”?有什麼好處?

(4)“我”的狡猾表現在什麼地方?

(5)“我”憑什麼認爲“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一點?

(6)一般來說,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來,爲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的漫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由七件事組成。所以這幾個問題的既涉及到細節問題,又概括了課文的大意;也分析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達到情感的昇華。這也是我的創意之一。

四.說作業

寫一段小短文,關於你對某位老師的愛戴,爲什麼你會喜歡這位老師,他或她有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深刻。

這樣佈置的目的是體現了拓展延伸的教學方法,通過該篇課文的學習,把文章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昇華。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體會自我生活中的真情是實感,提高運用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瞭解學生的感情狀態,有利於師生交流和相處。解決教學重點。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的創意之一。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且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結構清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緊密聯繫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我這節課的創意之三是以學生爲主,大部分都是學生在課堂上說爲主,如複述課文,朗誦詩歌,互問互答。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