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說課稿《動量定理》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說課稿《動量定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說課稿《動量定理》

高中物理說課稿《動量定理》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並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爲解決力學問題開闢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爲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爲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爲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衝量》的延續,同時又爲第三節《動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蒐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於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瞭解並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並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爲依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後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啓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爲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爲了保證建築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麼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衝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爲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衝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鬆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衝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繫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麼?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恆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爲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據,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據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衝量與碰撞前後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高中物理說課稿《動量定理》2

我說課的過程包括說教材和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即教學的組織過程,最後再說板書設計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特色。

一、首先說教材和學生。

動量定理是物理學中力學部分的重要規律之一,是聯繫力與運動的重要橋樑,是解釋物理現象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物理規律之一。

學生已經學習了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的基本規律,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動量定理的知識基礎。同時高中的學生思維活躍,關心生活,往往對物理規律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比較感興趣。我在這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動量定理的內容。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能夠進行相關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習和應用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進一步學會交流與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於實踐、善於交流合作的科學態度。

重點: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科學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

難點:學生解決問題時在應用帶有方向的物理量方面容易出錯,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爲:應用動量定理求解時能夠正確地把握相關物理量的矢量性。

複習:

加速度:a=(v2-v1)/t

衝量:

動量:

牛頓第二定律:

表達式:

二、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

這節課我主要是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設計的,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採用了實驗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當今建構主義對於學習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爲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並且認爲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第一步,我首先帶領學生對加速度的定義、衝量、動量和牛頓第二定律進行簡單的複習,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知識,爲新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點。

(幻燈顯示)

思考:

雞蛋落在木板上爲什麼會碎呢?它受到的作用力比落在海綿上的在嗎?

第二步,我讓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雞蛋從一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掉到木板上,雞蛋會破嗎?如果掉到海綿墊子上還會破嗎?爲什麼呢?接着用兩個質量相同的雞蛋來做這個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然後用多媒體進行簡單的模擬。做實驗用的是煮熟的雞蛋,這樣既能夠保證實驗的效果,又不會造成浪費。

(幻燈顯示)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採用實驗法來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對實驗的觀察和對問題的思考能讓學生把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物理學習中來,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然後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請同學們思考跳高時爲什麼要用到海綿墊子?第二張請同學們思考如果飛來的是一塊石塊,他敢去頂嗎?爲什麼?學生的積極性會很快被調動起來,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進一步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