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說課稿(精選5篇)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窮人》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窮人》說課稿(精選5篇)

《窮人》說課稿 篇1

一、課標要求及教材安排

《窮人》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十分強調“感悟”,強調悟性的培養,強調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悟讀”需要支架,所以教學這部分內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活動描寫和漁夫提出抱養孩子的語言描寫。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桑娜抱回孩子和漁夫同意抱養孩子的部分。

上課開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質疑,突出學校“問題引領”的課題模式。根據學生提問,教師整理出“漁夫和桑那是怎樣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爲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礎。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悟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的:

首先讓學生通過問題引領,自讀課文,找一找描寫桑娜抱孩子和漁夫作決定的句段並作批註。待學生找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後,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了兩處句子。

第一個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指名讀後,讓學生圍繞這句話提一個問題,“桑娜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爲什麼覺得非這做不可?”然後小組交流解決。讓學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並不爲什麼,完全是發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並讓學生讀出這種體會。設計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第二個句子是“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首先讓學生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然後讓一位同學試着有感情地把這些語句朗讀給大家聽。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評讀的方式,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指導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了學生語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對這一處的心理活動描寫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和更加深入的體會,學生明白了桑娜由擔心、害怕到堅定的複雜心情及這些心情產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窮。 再一次讓學生朗讀這一部分,並要求學生讀出桑娜緊張、擔心、害怕、後悔到下定決心的心理變化。學生自由練讀後,再次指名讀,教師加以評價。使朗讀經歷了由“初讀到品讀到感情朗讀“的過程。通過悟讀,進一步體會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靈。

我又是這樣引導學生悟讀描寫漁夫語言的句子的:

首先讓學生找一找能夠體現漁夫善良品質的句子。然後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個句子的含義。把思維的方向指向關鍵詞。

“熬”,讓學生思考“熬”字說明什麼?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了一個“熬”字,表明了漁夫收養孤兒的決心。通過這個熬,讓學生想象將來漁夫和桑娜的生活將怎樣?(幹活會更累,生命受到威脅。)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再讀一讀漁夫說這句話時的動作、神態。讓學生圍繞描寫漁夫神態的語句提問,(想一想漁夫嚴肅什麼?憂慮什麼?“是個問題“指什麼?)再一次地體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接下來,通過桑娜心理活動和漁夫語言的對比,感受兩個人面臨的同樣生活困境和兩人同樣的堅決舉動——抱養孩子。從而感受窮人金子般的心靈。

在品讀句子的同時,學習本課的表達方法,即通過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接下來,要結束課文,我引導學生將板書和題目聯繫起來思考,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再次思考,直擊:課文講了漁夫和桑娜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可題目爲什麼是《窮人》呢?下節課探討。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問題引領,拓展學習。爲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附:

板書設計:

9、窮人

環境描寫

桑娜

漁夫 美好心靈

這樣設計板書,意在給學生一個認識——桑娜和漁夫面臨同樣的生活負擔,做出同樣的選擇,他們同樣的善良。

《窮人》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魯迅先生曾經讚美托爾斯泰說:“天才的心誠然是博大的。”那是因爲“他所愛的,所同情的就是這些——貧窮的人們。”而《窮人》這篇作品,就是是要讓每一個讀者穿越到“窮人”的靈魂深處,去品悟“窮人們”生活的貧瘠和精神的富有,從而觸摸這位文學巨匠博愛的心胸。

說目標和教法學法

執教本課我以“讀進去、想開來”的學法,引導學生體味“窮人不窮”。帶領孩子們邁向一個他們從未到達、從未領略的凝重的心靈視野,體味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與人文內涵。

說流程

一、設疑——蕩起層層波

高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因此我在聽取預習彙報和學生質疑後直奔主題,我也提出自己的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是你們沒有想到的?

這一反問喚醒和激勵了學生的閱讀潛力,學生可能會說:沒想到窮人桑娜的家裏卻是溫暖而舒適的?沒有想到桑娜的丈夫也同意抱養西蒙的兩個小孩?沒有想到桑娜抱走西蒙的孩子又變得心理及其複雜?……

(學生是文本的對話者,他們的問題更有利於消除文本視野與學生視野之間的差距,使學生、文本和作者之間儘快的融合。)

二、品悟——揚起片片帆

此刻並不急於去討論和回答他們的問題,帶領他們走進窮人的家、走進窮人的內心世界。這正是本課要重點突破的兩個內容——

(一)走進窮人的家。

1.讓孩子們閱讀1~7自然段,走進桑娜和西蒙的家,讓他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在孩子們的靜心閱讀中,他們的感受是深刻的;在圈圈點點中他們的發現是震撼人心的。歸納起來有兩點:

第一、他們看到了:破帆、冬天的光腳、黑麪包、潮溼陰冷的小木屋、稻草鋪……這就是真實的、可以觸摸的窮人的家。整篇文章1737個字,沒有一個“窮”字,然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無不是貧窮的寫照。

第二、他們看到的又不僅僅是“貧窮”,桑娜家裏也有溫暖和舒適,西蒙家雖然籠罩着陰冷的死亡,卻有鮮活的生命同在,還有窮人最簡單的溫情和母愛……

此時,我小結板書,這就是——讀進去、想開來。

2.讓我們隨着桑娜善良的腳步,走進西蒙的家: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她的頭往後仰着,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堅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顯然,母親在臨死之前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在品讀細節的過程中,孩子們產生了一個更強烈的感受: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窮、更淒涼;一個窮苦母親最簡單、最本能的追求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暫時不要凍着,能安穩的睡着。

(選擇這段品讀的原因是:西蒙家“又潮溼又陰冷”與桑娜家“溫暖而舒適”強烈對比,與“孩子睡得又香又甜”產生強烈的反差。既簡約的引導了學生感受文學語言的力量,又讓孩子們在文本的視野裏經受心靈的震撼,與作者的精神視野自然接軌。)

3.閱讀的腳步並沒有停止,我趁機引領他們進入舊俄時期,進入文本的時代背景:

“同學們,我們不妨去西蒙的鄰居家看看,不妨到桑娜的親戚家走走……你們看到的是什麼?”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煎熬,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無奈……學生的回答是豐富的,但無論走過多少個窮人的家,主題詞只有一個:“窮”。

(學生在“讀進去、想開來”的閱讀能力訓練中,對窮人貧瘠的生活狀態已經變成了真實的影像。喚醒、鼓舞和激勵學生進入文本,體味語言的生命動力,是閱讀教學的本質所在。)

(二)走進窮人的內心世界

1.本文的心理活動描寫就是最大的寫作特色。課文中刻畫了桑娜三次細膩的心理活動,使窮人善良、淳樸的心靈躍然紙上,並牽動每一位讀者的心。

第一次:想的是冒着寒冷和風暴打魚深夜未歸的丈夫,是孩子還健康就沒有什麼好抱怨。

第二次:想的是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

第三次:想是爲了7個孩子的生活和丈夫將經受更加痛苦的煎熬。

(具體教學過程在此就不再作詳細的敘述。)

(品讀桑娜“三次”細膩的心理活動,使我們再次觸摸到桑娜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在作者的文本視野裏徹底的走了一遭,把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真實、樸實進行到底。)

三、移情——劃出道道痕

當我們從文本里走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對窮人的同情與敬佩在心裏充盈着。此刻,我輕柔的問到:“如果是你走進西蒙的家看到兩個與死人同在的小孩,你會怎樣做?”

這時,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允許他們的見解與大人的認知世界發生衝突。而我在孩子們回答的同時僅是一個欣賞者、聆聽者,這時我出示自己的課件——

1847年托爾斯泰退學回家,放棄貴族生活自己設計了平民莊園。他經常到最窮苦的村子裏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間幾乎中斷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先後在自己的莊園及其附近農村爲農民子弟創辦了20多所學校。1861年,托爾斯泰還擔任起調解地主與農民之間糾紛的職責,因而受到貴族農奴主的敵視。……爲實現平民化的夙願,他第三次離家出走,結果再也沒能活着回來……

此刻,我們感受的不僅是托爾斯泰筆下人物的溫情與善良,感受更深的是這位俄國的文學巨匠對窮人博大的愛心,對改變貧民生活的執着追求。

一場文學之旅即將結束,我還想告訴孩子們你們還沒有想到的是:托爾斯泰的墳墓至今還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甚至連托爾斯泰的這個名字都見不到。但是那裏卻是人間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溫暖的墳墓。

《窮人》說課稿 篇3

尚義縣大營盤中心小學:康慧敏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十一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課文通過寫窮人雖然很窮,但有一顆善良的心,側面反映出窮人在精神上很富有。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體會人物的心理品質。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從環境和人物對話、心裏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課時:第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以讀爲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開頭並輔以情景教學法。課堂中,通過課件演示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的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

1、情景教學法。

2、以讀代講法。

3、自主探究法。

三、說學法

爲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先引入窮人的世界,感受窮人,播放視頻《窮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視頻中出現《窮人》。以此導入新課,易於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慾望。同時,也爲學生朗讀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聽課文,

明確:(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兩位母親?

(2)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着怎樣的感情?

(讓學生明確窮人是誰?體現在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通過朗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三)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感悟

1、感悟桑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感悟漁夫娜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掻掻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3、感悟窮人的美好心靈

出示課件:桑娜坐着一動不動。“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設計意圖:我在教學中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寫法

在教學中用到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讓學生學會用運。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桑娜和漁夫有美好的心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美好的心靈呢?下面請欣賞《愛的奉獻》

2、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預設:聽完歌,學生結合實際談想法。

設計意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時空,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窮人

貧窮 富有

設計意圖 :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瞭點明文章的中心,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總結:

總之,我想通過以上“目標的簡明、環節的簡化、內容的簡約、方法的簡便”真正實現“簡單教語文,完全爲學生,紮實促發展”。

《窮人》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窮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高尚。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窮人》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國被譽爲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調,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此外,還通過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展現主人公的性格,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等,但我們農村學生對窮人的生活背景沒有形象的瞭解及切身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心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爲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鑑,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爲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神態、語言的描寫,感受窮人夫婦的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並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桑娜與漁夫善良、寧願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211”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流程

共由複習導入——核心項目解讀——拓展延伸三個環節組成。

一、複習導入

《窮人》的作者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窮人》這篇課文向我們描述了兩個不幸的家庭:漁夫家和西蒙家。我們一起回顧課文,描述一下這兩個家庭的不幸。

(我借托爾斯泰的名言來展開第二課時的教學,讓學生再一次熟悉課文內容,並從文本中提煉信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讓學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從“不幸”着手,讓學生感同身受,感受窮人的窮,爲深入窮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鋪墊。引用托爾斯泰的名言,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二、 核心項目解讀

通過品讀環境描寫,人物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體會窮人雖窮卻很溫暖的家庭;雖窮但很善良的品質;雖窮但很高尚的靈魂。

1:是啊,這兩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質生活的掙扎中,窮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寒冷的夜晚,走進桑娜的家。(課件出示: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2:讀讀這段,畫出你喜歡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對啊,我們細細地品味語句,我們會發現文字能傳遞很多信息。你會怎樣讀這段?

4:讀讀這段,再看看課文題目,這段環境描寫印證了題目裏的哪個字?

5:與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內的情景有些不同。(課件出示: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着白色帳子的牀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

誰來讀這幾句話?怎麼讀?

6:與前一文段相比,這一段文字所描寫的環境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從這段文字裏,你又有什麼收穫呢?

7:從這些環境描寫中我們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溫暖舒適,這說明,她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們通

過人物的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一起走進窮人的精神世界。(課件出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8: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這個段落,並劃記最能體現桑娜內心感受的詞語。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嗎?

這一段描寫,把桑娜內心的忐忑描繪得淋漓盡致。讀這一段心理描寫,你聯想到了哪些詞語?

10:她爲什麼會忐忑不安?

11:對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樣“洶涌澎湃”,她爲自己的這種做法感到“心驚肉跳”。她是那樣“忐忑不安”。你能試着讀出桑娜這種複雜的感情嗎?

12:讀了這一段,有哪一個字會讓你眼眶一熱,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請讀這一句話。你們能用寧願——也不——說一句話嗎?

13:是的',讀讀這段,再看看課題,桑娜是一個窮人。她擔心漁夫不同意,漁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後,他是怎麼說的?找出來,讀一讀。

14:從這段語言描寫裏,你覺得漁夫都想到些什麼?

15:與桑娜的願挨“揍”同樣感人的字是這一段裏的哪個字?

《窮人》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窮人》一課所處的位置是第十一冊的第五單元,本組課文都是外國文學名篇,課文雖然不同,但都表達了作者真摯強烈的感情。因此,教學本組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這些作品中蘊涵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還要繼續落實上一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窮人》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爲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了人物之間的對話及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2、素質教育目標的確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確定如下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顧惜、勉強、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過去”等詞語。

b。理解下列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 ……揍我一頓也好!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c。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品質,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3、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啓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是難點。

(2)解決辦法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我採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結合教材特點,以學生爲主體,立足於學生能力的發展,採用以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運用反饋教學法的理論,以信息反饋爲主線,把自讀、自悟貫穿始終,教師主要採用點拔、誘導、激趣等方法指導學生讀文,儘量做到該講則講,力求達到自讀、自悟、自得。

學法:主要採用批註、朗讀、演讀等方式讓學生紮紮實實地讀,讓學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聲聲入情。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解決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弄清人物的關係,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第二課時,以讀代講,通過揣摩、品味描寫人物心理活動、行爲、語言的句段來體會作者表達上的高明之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窮人苦難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課時,續寫《窮人》,展示並評議學生的作品。

接下來向老師們展示的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觸發探究

教師出示列夫。 托爾斯泰的肖像,問:同學們,認識他嗎?他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雖然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寫出了許多傳世之作,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被譽爲“世界文豪”,這足以說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看看你能發現他文筆的高明之處嗎?生自讀全文並思索。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挖掘,才能發現它。本環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列夫。 托爾斯泰產生敬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強烈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有助於學生再次感知課文的“語表層”,爲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打下基礎。

(二)呈現專題,潛心探究

過渡語:你們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高明之處了嗎?估計學生會說出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對話等方面描寫得十分細膩、成功,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感受作者細膩的文筆吧!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先入爲主”,讓學生在還沒有細品文章時就對文章產生了好印象,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爲學生潛心探究課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專題探究一:感受窮人生活的艱難

1、出示第一個探究專題及其學習建議:⑴自由小聲地讀,用橫線畫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疑問,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⑵爲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瞭,建議這樣彙報:我

從 體會到(想到了) 。

設計意圖:在探究中,教師給出建議不僅僅是爲了幫助學生潛心探究,更好地解決探究專題,更是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與表達習慣。

2、生彙報交流,師隨機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個別朗讀指導,輔以重點語句的齊讀指導,其間穿插朗讀方法的介紹,如抓重點詞體會後再細讀,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讓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探究完這部分後會發現文中一處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麼窮,爲什麼文中寫到“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通過釋疑自然引出第二個探究專題。

專題探究二:感受窮人美好的品質

此探究過程與專題探究一類似,教師出示專題探究內容及學習建議後讓學生自讀、勾畫、批註、交流。由於這個專題內容涉及整篇課文,因此這一環節的朗讀指導主要抓住描寫最爲精彩的第九自然段與第二十四自然段進行品味賞讀,在微觀上探究。如何進行微觀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爲例來談談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然後分三步進行教學:⑴指名讀,學生思考桑娜的內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體會桑娜由“擔憂─害怕─後悔─堅定”的心理變化歷程。⑵抓住省略號,啓發學生想象文中沒有表達出來的桑娜此時的一些內心活動。⑶再通過個別讀、範讀等形式加深理解,豐富情感,使讀有目的、有層次、有收穫。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微觀探究主要是以點代面,把這兩處的心理活動與人物語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動與語言描寫學生領悟起來就容易多了,同時,這樣的指導也會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作用。

最後,抓住漁夫回家後與桑娜的對話進行角色朗讀。並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發揮想象,進一步體會漁夫與桑娜的善良。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前面所獲得的讀書方法,實現讀的遷移,通過看圖想象,進一步體會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爲續寫故事作好鋪墊。

第二個教學環節總的設計意圖: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養?只有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形成。此環節的兩個探究專題是根據課文內容確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時這兩個探究專題具有集中性(因爲它們涵蓋了課文的最大內容)、開放性(因爲它們答案多維),爲學生提供了自主閱讀的平臺。在探究中,教師指導學生心入其境地讀書,更能讓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和諧共振。

(三)課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師總結:通篇課文,除了課題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裏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與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通篇文章卻讚美了窮人美好的品質。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同學們可以試着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多讀多體會),去自學本組剩下的兩篇課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找找列夫。托爾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筆的精妙。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延續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課餘自己讀,自覺地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板書設計:

窮人

勤 勞

善 良

桑娜 抱 擔憂 後悔 決定

漁夫 熬 憂慮 思考 決定

寧可……也不……

設計意圖:此板書力求做到緊扣教材,選詞精當,從整體看線索分明,重點突出,使人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