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的特徵》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美術作品的特徵》說課稿

掌握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說一下對本節教材的理解。《美術作品的特徵》是魯教版高中美術鑑賞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首先認識美術的分類以及基本特徵,從而引出美術鑑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本節課是整本教材的開篇之課,對整本教材起着基礎性的作用,所以,上好本節課尤爲重要。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了解他們,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所面臨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的特點: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比較發達,感知與觀察能力較強,但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也希望瞭解更多美術本質性的知識,所以,本節課側重去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提高審美能力。

三、三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了教材學生的.實際,設立的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美術的分類以及基本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討論,欣賞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理解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四、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三維目標的設立,本節課的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的分類以及美術的基本特徵

難點: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美術鑑賞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教學方法以及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的是討論法,提問法,欣賞法,情景法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主要採用的是小組自主探究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由於本節課多采用圖片對比的方法,所以我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以及繪畫作品,石膏像,青銅工藝品等。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到了我說課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對我的教學過程進行設計。

1·導入: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中西方的美術作品,同時提出問題,這幾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幅?說說你的原因。學生積極回答,最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都涉及到了美術鑑賞的問題,那什麼是美術?對他如何來進行鑑賞呢?順勢引出今天的課題《美術作品的特徵》

本環節的設置可以使學生在欣賞中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2·新課講授

在這一環節中,結合了高中生的認知發展,主要採用的是圖片對比的方法。

(1)展示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圖片,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對他們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後得出,美術的門類有: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設計藝術.書法.篆刻。在此基礎上又可以細分爲很多種。同時多媒體播放美術作品,請同學們對他們進行分類連線。 本環節可以使學生通過連線的小活動充分理解美術的分類。

(2)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美術作品的特徵,我設置了以下的環節。將繪畫以及石膏像教具像同學們展示,提出問題:繪畫與石膏像在空間表現上有什麼不同呢?學生通過看,摸等觀察很直觀的得出,繪畫是二維空間,而石膏像則是三維空間。同時展示齊白石的《牡丹》,使學生在空間的理解上對他的造型進行分析,這幅畫畫牡丹但不是真實的再現,而是講究以形寫神,由此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中“造型”與“傳神”的理解。 本環節一方面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理解美術的空間特徵,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中國造型以形寫神有一個初步認識。

(3)欣賞美術作品就是爲了讓人們有一個直觀感知,離開了視覺,就無法談欣賞。下面,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播放一段鋼琴曲,學生感受到了美,接着,停下音樂,播放美術作品,閉着眼睛的學生們無法用眼睛去觀察,沒有了視覺,就體會不到美術作品的美,從而得出美術作品視覺特徵。 通過這個環節的小活動,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更加理解了美術的視覺特徵。

(4)通過之前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石膏像以及青銅工藝品來進行對比賞析,得出美術作品的材料,肌理特徵。 本環節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合作的精神。

(5)展示《蛙聲十里出山泉》以及《最後的晚餐》

問題:兩幅圖在構思上是怎麼樣的?表現了什麼?師生共同總結:雖然畫面是靜態的,但是他們在表達一個故事主題時,會選擇一個特別的有代表性的瞬間,具有戲劇性,讓我們回味無窮。 本環節通過欣賞作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美術作品靜態的特徵。

3·拓展

多媒體出示《魯內斯夫人》,讓學生們根據她的神態給她添加內心的獨白。學生踊躍回答。

通過本環節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習興趣。

4:小結作業

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讓同學們通過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對他們進行賞析,靈活運用到實際中去。同時佈置一個開放性的課下作業:課下去美術館找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對他進行賞析。 本環節的設置是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讓學生有更多瞭解美術作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尊重並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