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尊嚴》是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遜”“喉”“捶”“愜”四個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默讀、朗讀、比賽讀、小組讀等方式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會到尊嚴的可貴之處,從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自己及他人的尊嚴。

教學重點:

通過文中對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分析傑克遜大叔對女兒的談話,認識到這種自尊的可貴。

二、說教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

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着重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我主要運用到的教法有:

1、問題導入法

2、課文分析法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如下的學習方法:

1、自讀品悟法

2、小組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都是好奇好學的,在導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

2、以讀促思,讀中感悟

(1) 默讀課文,師提出要求。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要初步學會默讀。這個環節正好爲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提供了機會。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要明確要求,這有利於學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課文。

(2)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簡單地複述課文大意)。在教學中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這符

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合作學習,探索交流

這個環節是先讓學生合作學習,再讓同學們彙報學習情況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培養其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達到口語訓練的目的。我主要是從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

(1)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輕人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自尊、有原則的人)

(2)對於這個年輕人的表現,你有什麼感受?(佩服他,自尊對於我們很重要)

(3)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這些對話?

4、分析課文,適時點撥。

在這個環節中,我重點分析兩個問題。

(1)年輕人從一開始不吃傑克遜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後他接受的原因。

(2)分析傑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爲什麼說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證明了他是個富翁)。適當的分析課文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5、比賽讀書,深化理解。

根據小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愛表現的特點,我設計了以小組爲單位,比賽讀年輕人和傑克遜大叔的對話的環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更進一步地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6、整體回顧,分享感受。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採用分小組朗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談談學習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識,深化理解。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所以,在最後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贈給同學們幾句有關“尊嚴”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廣泛地理解尊嚴的重要與可貴。

8、作業

語文教學是植根現實的,它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爲此我佈置的作業是:

蒐集其它有關“尊嚴”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故事。 這樣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分析

《可貴的沉默》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上課時,老師從孩子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驕傲而快樂;而孩子呢,只有幾個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而沒有一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通過強烈的對比,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挈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自己的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祝賀、迅速、重複、恰恰、犯錯誤、緩和、建議、表達、煩惱、稚拙、享受、外婆、左顧右盼”等詞語。

2、 理解課文大概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學會在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體會人物心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孩子們的情緒變化,使學生領悟到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還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

 教學重點:體會孩子們的情緒變化。

教學難點:在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體會人物心理。

三、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啓迪,享受審美情趣。在整個教學過程我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四、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思,所以上課一開始,我就通過談話導入課題,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針對學生的提問,教師進行梳理:“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懂字詞。讀完以後同桌互相說說課文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2、交流。

3、出示詞語

祝賀 迅速 重複 恰恰 犯錯誤 緩和 建議 表達

煩惱 稚拙 享受 外婆 左顧右盼

(1)自由讀,開小火車的形式讀。

(2)師指導書寫 “犯” “顧” “婆”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5、剛纔同學們的朗讀精彩,對老師的提問,也都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想說一說,課文中的哪一幅圖與我們剛纔的動作、表情是一樣的?

(三)讀中感悟,探究體驗

1、出示第一幅圖:

(1)是什麼原因使他們那麼激動?

(2)能從課文中找出和這幅圖有關的句子嗎?(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1—9自然段,並用直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3) 誰來讀一下你找的句子?

交流感悟:

① 他們驕傲地舉起了手,有的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

誰再來讀一下你找的句子

②前排的孩子都回過頭往後看,幾個男孩子索性站了起來,我也不阻止他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樂地交談,談的內容當然是生日聚會、生日禮物、父母祝福……。

2、出示第二幅圖:這幅圖上的孩子們和上一幅圖有什麼變化?

(1)他們爲什麼沉默了?

(2)那麼課文中是怎麼寫得呢,請大家自由朗讀10—13自然段,找出寫孩子們沉默的句子,待會兒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交流感悟:

①霎時,教室裏安靜下來。我把問題重複了一遍,教室裏依然很安靜。過了一會兒,幾位女學生沉靜地舉起了手。

②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着,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着……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孩子們的情緒隨着老師的提問由開始的興奮、快樂到後來的沉默。你們學得很出色,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她們的這兩次變化再次讀出來呢?

出示文字投影:4個句子。

(五)質疑

學到這兒,你又產生了什麼疑問呢?沉默之中他們會想些什麼呢?蘊藏在孩子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這些問題,下堂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六)作業

五、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時着力於以學生爲主體,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從兩張課文插圖中孩子們神態間強烈對比的差異入手,抓重點詞句,並將學生的經驗納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與教材進行一定深度的對話,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披文入境,從而理解孩子們情緒上的變化。

一、注重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這一理念,鼓勵學生針對課題及課文內容、重點詞句大膽質疑,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如:導入新課之後,我便讓學生就題質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學生的提問,教師進行梳理:“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緊接着,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在彙報、交流之後學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

二、注重情境體驗,境中讀悟語言。

這篇課文的內容描述的是我們學生最真實的一面,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因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在進行角色轉移,變揣摩他人的想法爲傾訴自己的感受,能更好地使學生感悟課文的意蘊,品味課文的語言。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蘊,要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爲一體,須引導學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本課的朗讀指導, 我並不做“輕重緩急”的機械指導, 而是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感悟,醞釀朗讀心境,進行感情朗讀。如在學習第一幅插圖時,我讓學生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先找出和這副圖有關的句子,並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們都能找到這兩個句子,體會到父母知道他們的生日又爲他們祝賀,他們的心情快樂。在指導理解“左顧右盼”這個詞的時候,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示這個詞的意思,並在情境中追問學生他們在看什麼?(看其他同學是否和自己一樣得到了父母的祝賀;有多少同學也和自己一樣舉手了……)深入體會孩子們是如何“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在細細品味詞語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炫耀的表情,驕傲的心情。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繫,至此,孩子的心靈已掀起狂濤巨瀾,不僅理解了內容,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不足之處:

在孩子的情緒由興奮到沉默時,也就是在學習第二幅圖時, “讀”卻成了泛泛之讀,讀的目標不夠明確,讀的層次不夠明朗。例如:孩子們沉默的相關語句,在讀前,雖然先設計了讓學生感受 “靜”,接着讓學生在“靜”中感悟孩子們的後悔、不安等心理,但由於教師引導不到位,同學們還沉浸在父母的關愛之中,沒有把難受、不好意思這種內在感情表達出來,使朗讀“靜” 時沒有“到位”,以至於課堂氛圍也整個沒有“靜”下來。另外,教師的評價語不夠生動、及時。當學生的想法與自己預設的不一致時,作爲老師不知該怎樣有效地去引導,缺少課堂上的教育機智。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指點,讓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良好的頭腦品格教誨融合在生動風趣,沁人心脾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臨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極重繁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裏的水桶視而不見;而誰人“沒有什麼分外的地方”的兒子,卻能資助媽媽拎水桶,如許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到一個兒子。這是一篇非常淺近的課文,二年段門生已經具備了肯定的閱讀本領,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並能簡樸談談本身的感覺,具備開端的明白、闡發本領。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字。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利用“三步預習法”進行自主預習,課堂上,我會努力落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動起來”的新理念,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時運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法,把競爭引入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說過程

第一環節檢查字詞導入

老師開始有重點的檢測學生的生字情況,如:指名讀“沉甸甸胳膊晃盪”等詞語。在檢查完課文字詞之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出示,如:老爺爺爲什麼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第二環節品詞析句在文本中動情

在課堂教學中,走進課文:“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呢?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三個兒子吧,他們又是怎樣的孩子?”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去閱讀課文,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以學生彙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學生在閱讀、自學、研討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揣摩媽媽的神態和語氣,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愛的無私和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他平和的心態。

結合句子: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

聯合重點的文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來領會這通水的極重繁重,讀出媽媽提着這通水的費力。讓門生置身於課文的腳色中,不但要讀出語言出現的畫面,還要讀出語言的深刻意蘊——那便是媽媽的費力和對兒子孝行的等待。通過賞讀,讓門生明確"誰人用現實舉措來分管母親重擔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好兒子"。訓練讀好老爺爺幽默滑稽而又意味深長的話,交換討論:爲什麼老爺爺說他只瞥見一個兒子?是誰人兒子?從而弄清孝順怙恃纔是真正的兒子。

第三關鍵、與“生存”相連,將孝心連續

保舉門生課後閱讀讀故事《黃香扇枕溫席》”、“誦記《三字經》”將語文學習延至課外,信賴也將孩子對怙恃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這纔是人文情緒的深遠影響!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詩歌《搖籃》,這首詩選自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教材。這首詩歌意境優美,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寧靜優美的氣氛.我依據孩子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2、引導孩子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創設情景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孩子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孩子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要給孩子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要讓孩子"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孩子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第一部分運用了小遊戲開火車,組織孩子入座。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孩子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孩子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在活動中引導孩子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爲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視覺感官,引導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在朗誦的時候我加上了音樂,這就強烈地刺激了孩子的聽覺效果。,使孩子能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教學中爲了讓孩子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孩子的聽覺感官。孩子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處於積極的學習中。第三種方法是情景創設法,在配樂朗誦時,創造了優美的背景圖,讓孩子在聽的同時,入境如情,因爲形象的圖片很容易在孩子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所以,在活動區域有特別鋪設了四個活動場景,使孩子真實地感受到詩歌中的語句,理解詩歌中的語句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孩子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引導孩子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孩子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孩子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言。根據綱要中讓孩子"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孩子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場景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孩子的各種感官,爲孩子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孩子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讓孩子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啓發孩子通過探索嘗試,敢於說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這環節主要體現着孩子貼了寶寶們以後,很興奮,很想表達,所以,我就讓孩子自己把詩歌說出來,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沒關係,都應該給予鼓勵,這就符合新綱要指出的: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孩子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分析教材

《騎牛比賽》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有三個自然段,寫了一爲技術高超的騎手在騎牛比賽中的精神表演,給予人們啓示:高超的技術是長期刻苦鍛鍊獲得的。本文和前後兩篇課文都是通過故事來告訴學生道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文9個生字和1個偏旁,綠線格里的字只回認不要求寫。

2、過程與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探究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並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懂得高超的技藝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艱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騎手的話“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

二、說教法

(一)直觀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據此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採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物體、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型理解字義。因此在課前我請學生蒐集有關動物比賽知識。學生一個個興趣怏然,告訴我有日常生活中的鬥蟋蟀比賽、鬥雞比賽,還有香港的跑馬、西班牙的鬥牛比賽,等等。

(二)情境創設法

通過

圖文比較感受公牛的瘋狂撒野,騎手的高超技術,觀衆的興高采烈,再分小組排練表演比賽實況。在這種近乎遊戲的教學中讓學生充滿樂趣的學習,達到了於老師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多些情趣,少些規則”。

三、說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騎牛比賽:根據我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我採用練習發和講讀發。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一切語文在實踐中學習比在規則中學習要來得容易得多,語文教學應該以寫字學寫字,從談話中去學談話……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學生接觸感悟了本文大量鮮活的語言後,讓學生觀看西班牙鬥牛的錄象,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說說鬥牛的經過,現場的反映和自己的感受。激發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運用用書中有關的詞語。這樣學生才真學會了語言的運用。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上一節課要求大家回去蒐集些有關動物的比賽,誰能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呢?

2、學生交流中,我相機介紹補充騎牛比賽的規則和南美洲的風土人情。

3、騎牛比賽會怎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去感受那激烈的比賽場面。

(相機板書:《騎牛比賽》)

(此環節引導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從多種渠道活動獲取信息的本領,不僅促使學生主動地學,更教給我尋求。

(二)反覆讀文,講讀有法。

1、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標好自然段。

2、學生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型。

3、再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別愛開騎牛比賽?(出示圖分析哪一幅圖正確畫出了“賽場周圍擠滿了人”,聯繫生活理解“興致勃勃”。)

(此環節體現了重視讀的同時重視“思”,邊讀邊思,教得實在,學得紮實。)

(三)巧妙創境,如境感悟

1、小朋友讀書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南美洲去看看當地的騎牛比賽吧。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動化製作,觀看比賽片段)

3、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4、圖文結合,擴散說話:野性大發的公牛是怎麼樣?你彷彿還聽到什麼?你能把你理解的通過朗讀讀出來嗎?你還能讀一讀嗎?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後由老師範讀:

(一天,賽場周圍/擠滿了人,大家/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好幾個人騎手/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鐘/就摔了下來。)在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朗讀比賽。

(由於有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

2、讓學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如何理解“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這句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篇閱讀課文。這首兒童詩細緻而形象地再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細膩,如“清涼的風”,輕柔、溫馨,宛若“遮雨的傘”,無私、無懼。詩人用飽蘸着最真摯、最自然,最動人的情感,用一連串精妙的比喻,讚頌了媽媽的愛。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了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1、找到文中的比喻句,並練習仿說。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瞭解詩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或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想象。3、感受媽媽的愛的深厚,無私,偉大。懂得珍惜媽媽給予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媽媽的愛,用真實的體會感悟是個的內涵。

教 法:1、建立學習小組,創設濃厚自主學習氣氛。本班共有學生43名,一節課40分鐘,每名學生一分鐘發表意見的時間都有實現不了,爲了讓所有學生都能發表意見,我按學習狀況以四人爲單位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學習,讓差生也有發展的空間。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現代社會“冷漠”是的流行詞彙,如何喚起學生感恩的心呢?在教學中我通過視頻、圖片來直觀形象的爲學生創設情境,由講變成引導,研讀探究,讀中感悟。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學 法:“媽媽”這個詞每個學生都不陌生,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媽媽是如何愛自己呢?爲了課堂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前收集了有關媽媽的詩歌、短文、圖片等。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詩歌的內涵,找到使自己感動得小節,再聯繫生活實際,回憶媽媽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交換意見,比如:第一小節爲什麼讓你感動?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真實感受,從而突破難點。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握時機,拓展學生思維,鍛鍊學生的動筆、動手的能力,寫一寫:你想在母親節裏對媽媽說點什麼呢?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嘗試背誦。在培養學生創新方面,可以仿造課文詩歌的結構,說一說你的媽媽對你的愛。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共分四部分。

(一)聲情並茂,激趣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式導入,“同學們,在這個世界上,誰最愛你?”導入之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在聽的同時感受母愛的深厚、細膩、無私、偉大。

(二)研讀探究,讀中感悟。

在這一環節,通過講解、分析,讓學生理解媽媽的愛,感受媽媽的愛,從而愛媽媽。

(三)品讀想象,嘗試背誦。

在這一環節,通過配樂讀,在融入學生自己的感情嘗試背誦。

(四)拓展延伸,愛心行動。

在這一環節,通過做一做,讓學生帶着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回報關愛我們的人吧。

四,說板書設計

清涼的風

遮雨的傘

媽媽的愛 冬天的火 偉大、無私

純淨的河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講讀課文《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啓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一、說教材

根據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閱讀要求和第二組訓練項目,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爲學習課文3~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的方法,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②朗讀課文。

(2 )能力方面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方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

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2、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4、教具準備

課件、爬山虎實物

二、說教法

從心理髮展的特點來看,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階段。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上我班學生對爬山虎缺乏認識,對隱藏在葉子後面的爬山虎的腳更不瞭解。爲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內容的難度,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設計製作了課件來輔助教學。從情感性的角度出發,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法”,通過用畫面再現情境,用導語創設情境,用朗讀感受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強調讀書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活動,通過“讀——想——議——再讀”的方法學會讀書,學會合作。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爲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

三、說學法

1.引導學生預習好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初步瞭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爬山虎腳的形狀,爲理解爬山虎是怎樣憑藉腳向上爬的打下基礎。培養觀察能力。

3.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再通過老師提問檢查做出總結,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閱讀能力。

四、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我是用問題設置情境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爬山虎的葉子,課文第二段圍繞葉子的特點寫得非常具體化,無論是葉子的顏色,還是靜態、動態都給以美的享受,那對於它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

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生髮表意見後,對學生說:請大家默讀課文3至5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

這一程序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讓學生一開始就認定目標——瞭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讀文感悟。

詞句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更是第六冊閱讀教學的重點。課標上3、4年級的閱讀要求就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注意找出關鍵句詞,認真讀讀,體會,感悟。

引導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同學請提起筆,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等學生讀完後,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關鍵句下畫出橫線。再請學生在這3個關鍵句中找出寫腳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在下面打上點。屏幕顯示這段文字和畫線、打點,是爲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接着讓學生一塊把這3個關鍵句連起來讀一讀,邊讀邊在頭腦裏想象畫面。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課件出示,讓學生認一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學生說老師板書。

用這幅圖片的目的,是爲了以形象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於學生記憶爬山虎的每個部位。然後讓學生再讀本段,感悟體會。

討論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這樣說的,請同學們用剛纔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裏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裏學習,我巡視指導。再讓學生彙報討論情況。

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顯示出關鍵句、詞。屏幕顯示關鍵句和在關鍵詞下畫上三角形,是爲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第二步,全班齊讀關鍵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後讓學生觀看屏幕,課件演示:(師解說)長出小圓片,細絲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這個動態畫面的演示,是爲了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觸着牆時的一系列變化,瞭解向上爬的過程,啓發學生明白“彎”“拉”“緊”有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由“直”到 “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由於產生了拉力,使它在牆上貼得很緊。這部分教學要引導學生品詞解句,體會作者用詞之妙,重點體會三個動詞的作用,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如果把“觸”換成“貼”不行,“觸”表示速度快。把“觸”換成“貼”不行,那把“巴”和“貼”換一換行嗎?不行,“巴”說明牢固、有力以體會作者寫這段話的時候,用詞相當的準確。正因爲如此爬山虎纔會“緊貼”牆壁。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確每個字的深刻內涵。

第三步,探討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這個重難點要突破,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從網上找了幾段視頻,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我們仔細思考,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來源於視覺,我們語文教學的本真應是文字,因此重點在於如何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的往上爬的。教學中我們是否可以分爲這樣幾個教學步驟:

首先,以生活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描寫的距離。本課描寫的植物,卻用了動物性質的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用爬山虎的腳和動物的腳或者我們人類的腳進行聯繫比較,看看我們是否可以發現一些問題。我們人類的腳通過擡腿、邁步帶動身體前行,那麼爬山虎的腳是否也像我們人類的腳一樣帶動身體前行呢?引導學生體會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提出“觸”、“巴”、“拉”等詞語,使學生知道爬山虎是這樣向上爬的,那麼我們人類的腳,向前邁進後面留下的是一串腳印,爬山虎留下的又是什麼呢?學生不難發現,爬山虎每前進一步都有“一腳”牢牢的帶動身體,並緊貼在牆上,此刻可以順勢理解了“一腳一腳”的含義,鞏固一下,可以做個比較:“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或“一腳腳”的異同。進而體會出,“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是指腳交替着往上爬,而且跨度很大,而爬山虎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斷地長出腳來,所以,作者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進一步點撥:“葉聖陶老先生用詞多麼準確呀,令我們好像看到了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過程,也正是因爲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向上爬,紮紮實實、穩穩當當,才使得它的葉子鋪的那麼均勻,把全部的美展示給我們看。經過這樣的點撥,自然而然地引導着學生進一步體會爬山虎“葉子”與“腳”的關係。

第四步,指導朗讀,以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注意抓住重點詞體會感悟。

獨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句、詞多讀幾遍。再讓學生說說腳的變化(觸着牆與沒有觸着牆的時候有什麼不同),這說明爬山虎的生長與牆有什麼關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師相機板書:

意圖:通過學生獨立完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弄清腳的細微變化。

其次,前後聯繫,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放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感悟。教師讓學生把描寫爬山虎的葉子與“爬”的兩部分內容相比較,聯繫前面的質疑,看看你從中都讀出了什麼,這應是學生熟練運用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適當提示,使學生明確葉子和腳之間的聯繫:爬山虎的莖上有許多葉子,每片葉子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腳,每個腳都是拉着莖和葉子往上爬,它生命力極強,哪裏有空的地方,就會努力往那裏爬,所以爬山虎能夠爬滿整個牆,顯得均勻;爬山虎的腳用力的方向總是向上的,因而反面的葉尖肯定都全部朝下,從而體會上面的句子。此處,學生可能對葉子一順兒向下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可以用實物演示一下,學生自然可以理解,沒必要深究。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

我是這樣對學生說的: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樂。)出示這些圖片和播放音樂的作用是: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說: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纔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學生讀文後,我用動情的話語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瞭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出示課件:詩、書、畫、文)請你在

“詩”、“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詩”指朗誦簡短的詩文,也可以背誦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書”指選用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書法創作並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衆展示解說;“文”指把你平時觀察到的某種植物最有特點的那部分寫下來。學生創作完後,利用投影儀展示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設計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活動的時空,選擇的權利,發展的舞臺。讓他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機遇,有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

語文是一門包容性較強的學科,誦讀、想象、創作的完成,掀起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要求明確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所以結束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說的:課後,請同學們仿照這課的觀察方法去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用所學得的觀察方法去實踐,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五:說板書:

腳的位置:莖上

形狀:細絲,像觸角

顏色:嫩紅

6 爬山虎的腳 爬:觸~變~巴~拉~貼 像蛟龍的爪子

沒觸牆:枯萎

變化

觸着牆:灰色牢固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

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題。

能力目標:抓住文中關鍵詞句深入分析,探究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瞭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探究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珍愛動物,善待動物生命的意識。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3、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自由朗讀,分析之前個別朗讀,分析相關的語句後全班齊讀,重點語段請個別學生範讀,一節課書聲朗朗,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情境設置法: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動物世界的悲壯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說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說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抱成一個球體,爲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衝向火海。隨着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蘊含着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着,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後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一小團兒……

我被這故事深深地打動了,這羣螞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在動物的世界裏,還有許多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斑羚的世界,來聆聽一曲悲壯感人的生命之歌。

(說明)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背景介紹

出示幻燈片,上面有斑羚圖片和簡單的文字介紹,讓一位學生朗讀文字介紹。

(說明)有關斑羚的背景介紹,能加深學生對斑羚的瞭解,因爲生活中他們沒有見過斑羚,而且也爲下面學生對課文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三、整體感知

教師說明:早自修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解決了生字詞,也熟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稍作思考: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先請學生概括,再請其他學生加以評價。

(說明)因爲學生課前充分預習過課文,所以課堂上讓學生稍作思考,概括文章內容,

這樣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讓其他學生加以評價,可以讓學生糾正概括中的不足之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研討賞析

教師說明:下面讓我們細細來研討課文。問:在整個故事中,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爲什麼感動?

1、要求學生先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段,在書上作記號,自由朗讀揣摩,然後再班級交流。

2、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說明)此環節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會談到:第三節中的老斑羚以生命給斑羚羣作提示;文中有關鐮刀頭羊語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試跳的語段;文中描寫彩虹的語句。

對文中這些重要詞句的分析及朗讀,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讓學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飛渡的過程。

五、深入探究

1、教師說明:當我們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這些悲壯的場景所感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傷心崖上慘烈的一幕幕,是誰造成的?

2、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是恆久的,帶給我們的感悟是豐富的。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認爲作者寫這篇文章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同桌合作,時間是2分鐘。

(說明)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從表層深入到裏層,多角度地看問題,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

六、拓展延伸

1、現在請把你對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簡練的一句話。要求學生在本子上試寫,再發言。

2、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看過或聽過的與本文類似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準確、突出重點。

(說明)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七、教師小結

教師說明:相信大家都已經被這些故事深深打動了,課文《斑羚飛渡》給我們帶來的遠不只是簡單的同情、敬佩與感動,它爲我們實現了一次心靈的飛渡!我們彷彿看到自己變成一隻斑羚,從“自私”的山峯上,奇蹟般飛躍遙遙相距的山澗,輕巧地落在“奉獻”峯上。潔淨如洗的天空出現了一道瑰麗的彩虹,隨着我們的“飛躍”跨過兩座山峯。

(說明)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而且把課內和課外相結合,飛渡的圖示也給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