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分類統計說課稿

各位老師:

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分類統計說課稿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類統計》,它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將分類統計安排在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體系中,總體目標是: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一、說教材

本節課教學教材94頁的例題,完成第95頁“想想做做”第1、2題。例題呈現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物運動會的場景圖,場景圖蘊含了可以分類統計的諸多信息。圖中的動物有狗、兔、猴三種,這些動物參加的比賽項目有長跑和跳高。教材呈現了兩張統計表,一張是按運動項目統計的,另一張是按動物種類統計的,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收集信息,分類整理後填寫在統計表裏。學生經歷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後,教材又讓學生自己比較兩次統計的過程有什麼不同,體會是按不同標準將動物進行分類的,感受按不同標準分類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分析從每個統計表中知道了什麼,既學會簡單分析數據的方法,又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1、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統計表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過程與方法方面:1、在具體統計的過程中,體會按不同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 2、在交流討論中,自主發現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計算結果的一致性。

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慾,形成合作探究意識,體會合作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統計活動過程,體驗不同分類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並整理數據。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多種情景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感知的過程,選擇了“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學法可歸納爲: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好學。2、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五、說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進程的不斷進行,我準備教學,黑板上事先畫好兩張空白的統計表並遮住,用於獎勵學生的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智慧樹手勢卡片若干張貼在一塊可移動的大黑板上,大黑板的另一面畫上三棵大樹的簡筆畫,學生6人一組。

六、說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

爲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合作探究,經歷統計過程;3、拓展應用,在活動中加深體驗;4、課堂總結,在生活中用數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前我先跟小朋友們一起表演唱少兒電視節目《智慧樹》的主題歌:我發現了。師生一起來唱一唱,演一演,並告訴他們:今天舉手回答問題的小朋友有機會獲得一張智慧樹手勢卡片,每人最多隻領一次。設計意圖是:根據一年級小朋友愛玩好動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的少兒電視節目,調動學生的興趣,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也爲下面學習統計埋下伏筆。

接着由“激烈緊張的2008北京奧運會剛剛結束,小動物們興奮起來了,他們也在進行動物運動會呢!瞧,它們的比賽真熱鬧啊!”再通過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麼? ”引入到主題圖的學習。在學生說出圖上的信息時,按學生提到的先後順序貼出跳高、長跑、狗、兔、猴等的詞卡,然後揭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進行“統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伊始,從北京奧運會引入,多媒體播放動物舉行運動會的場景,立刻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並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爲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環節:合作探究,經歷統計過程。

這一環節先讓學生小組合作,把信息分類、整理和統計,完成書上的統計表。在學生交流彙報的過程中老師在黑板上移動詞卡、填寫數據完成統計表。用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爲探究的內容,充分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使學生親歷了統計表的形成過程,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接着組織學生比較兩張統計表的相同與不同,並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比較,讓學生交流兩次統計活動的體會,豐富了認識,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同一件事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進一步發展了數學思考能力。

然後提出“這時,大會的裁判員小熊,廚師小豬來了,它們是爲運動員服務的。你能根據他們的工作向他們推薦一張最合適的統計表嗎?並說明理由。小組討論,交流。”這一設計,重在讓學生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滲透統計的實用性。

第三個環節:拓展應用,在活動中加深體驗。

這一環節由“經過緊張激烈的比賽,有些小動物得獎了。獎品是漂亮的杯子。”引出課本“想想做做”的第1題。提問:仔細看這些杯子,可以怎樣分類統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兩張統計表,在學生彙報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完成統計表,並比較兩次統計的結果。

接着以“不僅爲小動物們準備了漂亮的獎品,還爲他們準備了精美的獎牌呢!”引出課本“想想做做”第2題的學習。這一題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計表補充完整後再統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統計的`素材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統計自己熟悉的且感興趣的獎品、獎牌、等物,由易到難,這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統計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動中去,進一步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再由“小動物們的獎品發完了,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的獎品。請有智慧樹手勢卡片的小朋友揮揮手。要是老師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擁有卡片,該怎麼統計呢?”引出,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分類統計的方法,引導得出可按性別和卡片的顏色等分類標準進行統計,接着師生一起收集、統計出數據,並在上完成統計表。這一設計,從學生的身邊出發,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統計知識,進一步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多樣化,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用途,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

在收集按卡片顏色分類數據時,讓持有同一種顏色卡片的學生把卡片貼在大黑板同一棵樹上,在貼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收集數據並完成統計表。三棵樹上分別貼上不同顏色的卡片,貼完後便形成了少兒節目《智慧樹》的節目標誌。這一設計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美,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課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原來數學是那麼親切,總是陪伴在自己身邊,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在生活中用數學

這一環節在進行課堂總結後讓學生課後找一找感興趣的話題和好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進行統計,提醒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帶着數學的眼光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養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