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1

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1、藉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爲基礎,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爲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後,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採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製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一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進行“間接思維”訓練,既錘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方格表示2人,那麼1人可以用半格來表示,爲後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後,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說課稿2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2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同時又是爲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5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啓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爲: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代表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將主要談一談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授課階段,也就是在第一課時中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包括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課堂總結評價。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第一課時中,我選中的切入點依然是教材中例1的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就自然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要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對每種小動物的喜歡程度,統計知識會幫助我們的。”

2、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

揭示課題以後,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

具體來說,有4個小步驟

(1)個人選擇,收集數據。就是讓學生在調查表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組長對組內同學的調查表進行收集。在這個小環節中,要注意2個小問題。一是提醒學生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二是注意調查表的數量和實際人數是否相符。

(2)數據的整理和記錄。收集上來的調查表,自然要進行彙總。在小組學習中,每人選擇記錄其中的一種小動物,同時,爲了能更好的反映問題,還要選擇一個小組到黑板前進行分別記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不過,爲今後着想,應引導學生儘量選擇“正”字的記錄方法。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鑑於這種隨機調查中數據的不確定性,調查表中的數據最好由教師進行彙報,學生只是負責記錄即可。

(3)數據的描述。對數據的描述,一個是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數據,小組內合作完成統計表,另一個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關於這一點,可分爲三個層次,三個教學梯度。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可是,由於課前準備的條形統計圖格數有限,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格子不夠。這樣,就進入了下一個層次:“同學們,既然格子不夠,就請你動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學商量一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可能會想到許多中解決方法,比如說接着往上塗,塗在另一邊等。當然,如果有學生想到了1格表示2個單位的方法,那麼,在經過了展示、交流、彙報、比較以後,學生自然感受到1格表示2個單位將是最佳解決方法;反之之,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那麼,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了“同學們,老師也想到了一種解決方法,你想不想聽一聽?”最後,進入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本節課的精髓所在:按照以一當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統計圖。在這裏,也有幾個問題要處理好:一是統計圖左側的頻數變化範圍要補充完整,一是要提醒學生以一當二的一致性,再者就是數據中若出現了單數,半格的處理或者塗法。

(4)數據的分析。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啓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你知道了什麼?在學生討論彙報的過程中,相機出示並解決教材中的練習題

3、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

由於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費時會比較常,所以,本節課的鞏固拓展練習只安排一個內容即可:教材中練習第二題――某地區11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

關於這一個練習內容,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並認識幾種氣象標記。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統計表,獨立繪製條形統計圖,並進行展示。

(3)是對統計圖表的分析,在這裏,尤其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語言表述的清晰、準確性。

4、課堂總結評價。

最後,進入本節課的課堂總結評價階段。由於這一節課,教學內容完全放手給學生,且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所以在評價時,可採用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和表現。

教法及學法指導: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第四大部分內容――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指導。本節課需要做到的課前準備有:調查表、4種動物卡片、統計表和空白統計圖、實物投影等。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調查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

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尤其是讓學生經歷了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分析的整個過程,學生將會初步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真正從實踐的層面上了解了統計的意義,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也將得到培養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