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說課稿

我所要說課的內容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效果預測幾方面來進行說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總體地位及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學生從小學向初中學習的過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別強調小學與初中知識的銜接。本教材每單元設的主題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一篇介紹“黃河——母親河”的文章,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前幾課《長江之歌》、《三峽之秋》、《古詩二首》的基礎上,學生更加深刻地瞭解了母親河,感受到母親河的雄壯、偉大,從而產生熱愛母親河的情感,增強保護母親河的意識,深化了本單元的主題,使學生受到了教育。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長江”和“黃河”爲主題的課文,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按照一定順序去描寫景物的方法。

2、 教材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5——6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評價、欣賞和創新能力,在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⑴知識與能力:知識①瞭解認識我們的母親河——黃河②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黃河的?學習這種寫法。能力:聯繫文中內容,優美句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感受、表現、評價和想象創新能力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文章對黃河的介紹,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黃河、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母親河、保護環境的意識。我將本課重點確立爲在認識黃河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有側重地介紹黃河的方法。難點在於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景物,結合教材本體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語文素養。

二、說學生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將無法順利進行,學生的學習需要就是我們的教學需要。我們現在提倡研究性學習,構建學生的'知識,語文學習的意義在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繫個人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得到一些感悟和發現,生成新知識和情感,這纔是大的語文觀,不是侷限於書本,而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所以在本課中,我更多的是運用了一種學生自主去合作、探究地生成知識的方法。

三、教學背景分析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它牽動着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所以學習本課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家園。

教室、教具、師生關係及學生的學習狀態等,都屬於教學環境,爲了使離黃河較遙遠的學生真切地感受它的魅力,我將採用大量的圖片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慈愛、民主、合作的氛圍,從而推進教學。

四、說教學策略

本節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學習,通過交流、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每一名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爲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要充分地利用這一點。教與學是一種交互主體性的夥伴關係,教師和學生彼此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看法,實現教學相長。我運用啓發、討論、開展多種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初一學生特點,將本課的一些內容的直接學習變成由學生自己來做導遊,向同學們介紹、講解,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查找各種資料、說古詩、講故事等拓寬學習的範圍,提高能力,在體驗中加深感受、理解。

五、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從三個維度方面進行教學設計。具體過程如下:㈠講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本課主題㈡黃河詩詞㈢暢所欲言㈣思考探究㈤我來做導遊㈥我的視角㈦日積月累㈧語言小知識㈨不廢江河萬古流㈩行動起來(十一)佈置作業

本節課開頭我給學生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既引發學生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一下子進入狀態。然後我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大禹當年治的是什麼水嗎?”由此引出本文所描寫的對象——黃河。然後給學生看一組黃河圖片,簡單介紹黃河的重要,自然進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