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傑克倫敦說課稿

在進行熱愛生命這一課的教學時如何準備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說課稿,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熱愛生命傑克倫敦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立

《熱愛生命》九年級於文教材中的一篇自讀課文。它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19XX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讚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和情意之間以及知識、能力和情意之間的聯繫”。因此,結合本課的內容,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能力: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並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徵,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

2、學習重點、難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二、說教學思想

新時期閱讀教學,應體現“基於文本,超越文本,迴歸文本”的教學思想,實現三者的和諧統一。離開了文本,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基於文本,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一種理性把握;文本所涵蓋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學生學習文本,是一個動態生成、自我建構的過程,需要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作依託、作支撐,超越文本,正是對課程資源開發的一種大膽嘗試;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適度迴歸文本,是對課堂起始環節的一種照應,對文本解讀的一種強化,對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昇華。

基於文本,超越文本,迴歸文本,也正是本堂課所體現的教學思想。

三、說教法

《熱愛生命》是傑克.倫敦所創作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說。其文風乾淨利落,生氣勃勃,健康樂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明的頭腦與原始的強力的結合,是科學進化論的喉舌,代表了朝氣和勇敢。本着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養”,“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論指導,設計此課。爲達到以上標準要求,可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自學,討論爲主的教學方式。我設計了幾個主要環節,有困難重重、直面困難、硬漢精神、生存的錦囊等。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 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四、說學習過程

爲完成學習目標,我引導如下:

第一段:課前自學。

學生利用課前30分鐘左右時間自學,自學內容是教師編制發放的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學生自學基本上能弄懂導學案中50%的問題;餘下的對學,即“找學習對子”或小組成員,對餘下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餘下的30%屬疑難問題,留待課上展示時師生共同解決。

魏書生說:“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其實課前自學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充分地預習,能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慾望,爲課堂展示做好準備。

第二段:高效課堂課中展示。

(這是我們課改後的教室——學生分組對坐,各組都有自己的學習領地,小黑板環繞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組進行課中展示。高效課堂學習小組評價表,方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及時評價。現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爲課中展示的焦點。)

課前8分鐘,我讓課代表分配好導學案中的學習任務,各小組長抽籤明確要展示的內容,組員則抓緊時間板書。上課鈴響後,老師帶領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後,緊接着用5分鐘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讓展示的同學打好腹稿準備發言,二是讓其他同學討論本組答案,並看其他小組的板書,看有沒有需要補充、質疑、對抗的內容。這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心環節——“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的集中體現。交流結束後,學生開始分組展示,進行學習。

本課的具體學習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我設置爲整體把握。主要是看看學生預習得怎麼樣。我設計問題如下:想想編者爲什麼以這樣的順序編排三篇短文,它們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抽到籤的小組展示的答案是:“這三篇短文是遞進關係,《熱愛生命》提出問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問大家有什麼疑問嗎?”

這時有其他的小組提出觀點:“我們認爲是總分關係。第一篇總寫,後兩篇分寫。”

看到兩個小組都沒抓住要點,我就提醒:“我設置這道題,是想讓你們‘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問三篇短文的內在聯繫,暗問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圍繞主旨來回答這道題呢?”有學生回答:《熱愛生命》提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命題,要我們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於死亡也不會覺得煩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闡述了具體做法,告訴我們人本身很脆弱,偉大之處在於能思想,人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人們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兒園裏就學過的最基本的規則,如講究衛生、注意營養、要觀察生活、要與人和諧相處等等。接下來,我用課件顯示三篇短文的聯繫和主旨,讓學生能整體把握文本。這是本課的重點。

第二環節,我設置爲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雋永,常讀常新,我把她們奉爲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學生能和我產生共鳴。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深入文本,找出自己深刻領悟了的句子,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展示組的同學站在該組黑板前,“下面由我爲大家展示,我們組選擇的句子是《熱愛生命》裏的‘生之本質在於死’,我們認爲人作爲個體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極短暫、極有限的,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終極歸宿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該學生談句子內涵沒能緊扣文本,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迴歸文本,學生可以用《熱愛生命》的最後幾句話“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來闡釋怎樣珍惜生命。同時,我引用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這一段,引導學生弄懂這個句子的意思,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好好地幸福生活。

其他組的同學也踊躍選擇句子談體會,爲本組加分。有同學選擇了《熱愛生命》中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這句話,他說,當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到操場上清澈的露珠和草叢中有“二蟲鬥”時,他都會覺得生活無限美好。這時我點撥一句,“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週遭事物,就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

還有同學選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中“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信條》中的“不論你們年紀多大——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還是手拉手,緊挨一起。”等等,踊躍發言。

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和情感認知的交流,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同時,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薰陶,在讀中遷移。這個過程是熱烈的,很多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的積極展示,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學生的課堂。加之,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經驗,讓學生結合實際談體會,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有助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進入合作展示狀態。

當然,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不簡單地意味着“領地轉讓”,也不意味着教師無所作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這其實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夫”在“展示課之外”。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難點,用時最長,掀起了本課的第一個高潮。其間我也適時“精講點撥”講規律、講方法、講問題的突破口,一併帶出本文的行文技巧,如以小見大、比喻、對比等,讓學生有意識地應用到作文中去,最大程度地減少講授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三環節,我設置爲提升訓練。這是“有效訓練”環節,即根據學習目標,突出基礎性,設置合理的問題進行訓練。我讓學生模仿短文,寫自己的信條,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努力讓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上升到一種高度。“奇談天下”小組的同學展示:“行動遠比承諾有力量。”“不埋頭,哪有機會擡頭。”“即使翅膀折斷了,心也要飛翔。”“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其他小組同學也爭着搶着展示自己思想的光華。所有的“信條”都是同學們原創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同學們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本環節又一次掀起課堂的高潮。

第四環節,我設置爲拓展延伸。我採用情境創設法,選取兩則讓人深思、發人警醒的關於生命話題的材料,一則是馬加爵臨刑前的懺悔,一則今年高考首日湖北一名考生考前兩小時自殺身亡的新聞。(詳見導學案)我想讓學生結合《短文三篇》給人的啓示,設想“假如我是他,我會怎麼做”,目的在於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主旨,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在生活中,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規則,就會幸福一生。

以上各個環節的問題討論成果皆由學生分小組展示,展示後,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對抗,老師及時點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真正意義上成了課堂的主人。

第三段: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的反思”,還是帶着對三篇短文的理解,讓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說說“我的生活(或生命)需要有哪些具體改變”,希望同學們能夠寫下來,並付諸實踐。

其中“與心飛翔”小組這樣展示:“有計劃地做事”“提高學習效率,充實地生活,讓生命有分量”“用有限的生命去塑造輝煌的人生”。其他小組成員也踊躍發言,學生們的反思都極具個性,見地都很獨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分享快樂的熱烈的氣氛中,伴着第三個課堂高潮,我帶領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