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南師大幼兒園滲透領域課程大班科學活動《轉動的樂趣〉。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目標制定、重難點分析、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六大部分進行我的課。

一、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水車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爲了順應孩子的心理,我選擇了《轉動的樂趣》這一科學探索活動來幫助幼兒去發現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二、說目標制定:

依據新《綱要》重視幼兒的興趣、情感、態度並在實施中重視幼兒爲主體的探索性學習,凡是有教育目標的地方我們總要關注幼兒積極的情感,關注引導而不是驅使兒童去學習。同時我還依據教材內容及本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運動的方式,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願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並做好記錄,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讓幼兒玩陀螺,看課件使幼兒事先回憶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轉動現象的興趣。利用大量的材料幫助幼兒探索轉動並給幼兒適時的幫助。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讓孩子順利開展探索活動並獲得知識經驗,我做了以下準備:

1、不同樣式的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4、記錄表、白紙、哭笑臉標誌、水彩筆、輕快的音樂。

這些準備一是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於幼兒更好的把握知識重點;二是能使幼兒理解轉動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突破活動的難點。

五、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啓發提問法、課件展示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來進行我的教學,克服了說教的傳統形式,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課件展示法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生動的畫面鮮豔的色彩使幼兒更有興趣去學習、探索。克服了許多幼兒觀察一幅小畫面的現象。如在活動中讓幼兒觀察課件回憶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的物品讓幼兒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轉動是來自某種力量。

2、學法: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分類法等。其中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體驗轉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造作法中幼兒能通過親自動手而獲取知識經驗。

其次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視覺器官來感知事物。通過對陀螺轉動的觀察來理解轉動。

六、說教學流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自由的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安全感,愉悅感,有了心理上的放鬆幼兒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探索中去。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發現的條件。所以這一環節就請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課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興趣。請幼兒觀看課件,總結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其次,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纔自己的猜想。教師爲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爲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遊戲:我們的身體也能轉動。

通過遊戲來更好的鞏固所獲得的轉動的知識經驗。

(五)活動延伸部分:讓轉動走進區角,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使幼兒進一步利用各種材料通過各種形式探索轉動的現象。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能使一個好的科學活動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爲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第十九章第一節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全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猜測、歸納、證明,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發展學生合理的推理意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3)情感目標

通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3、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與應用;難點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二、學情及教法分析

農村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及本節課的特點,結合我校課題“因材施教,當堂達標”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輔導—指導—講評—歸納”有目的的輔助學生學習。

1、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力,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可能性。

2、注重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始至終處於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同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1、觀察猜想。以學生的觀察、猜想爲主,要求學生多觀察,大膽猜想,主動探索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合作交流。採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互相交流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

3、抽象概括。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4、總結歸納。通過例題探索、練習反饋、收穫園地,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溫故思新,情境導入

首先複習四邊形的定義及四邊形的有關性質。然後課件顯示章前圖和一些圖片。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出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嗎?

這個問題是以農田鳥瞰圖作爲本章的章前圖,學生可以見識各種四邊形的形狀。通過查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起到複習的作用,爲進一步比較系統地學習這些圖形做準備,並明確本章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舉出身邊存在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通過舉例,爲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然後自學課本83頁—84頁例1上面的內容,教師出示問題:

1、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圖形的共同特徵,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你會用符號表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想一想用符號表示時要注意什麼問 題?

如圖 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略)

3、通過觀察測量自做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嗎?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

角: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4、你能證明你發現的結論嗎?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從實例圖片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自學加深理解,發現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動手測量,猜想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教師巡視引導,幫助學生自學。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尋找證明的方法。當學生有疑惑時,教師巡視輔導:我們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麼?(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而圖中沒有三角形該怎麼辦?引導學生得出需構造輔助線,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問題來解決。學生完成證明,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並引導學生寫出性質的幾何語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引導,明確目前證明線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完成證明,驗證猜想的正確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歸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小組展示,學以致用

1、小組代表展示交流的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過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2、探究例1 :

小明用一根36米長的繩子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爲8米,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教師示範解題過程,並重點強調解答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幾何表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3、跟蹤反饋:

(1)在□ABCD中,AB=5,BC=3。求它的周長。

(2)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外角是38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每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爲什麼?

(3)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叉疊放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張,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線段AB和DC有什麼關係?

練習(2)(3)需說出理由,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求學生有條理的寫出解題過程。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2、還有什麼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反思引導學生概括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這樣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和小結的能力。

(六)達標檢測:

1、選擇題:

(1)平行四邊形的兩鄰角的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爲( )

A、銳角 B、直角 C、鈍角 D、不能確定

(2)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爲24cm,相鄰兩邊的差爲2cm,則平行四邊形的各邊長爲( )

A、4cm,4cm,8cm,8cm B、5cm,5cm ,7cm,7cm

C、5.5cm,5.5cm,6.5cm,6.5cm D、3cm,3cm,9cm,9cm

(3)下面的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對角互補 B、鄰角互補 C、對角相等 D、對邊相等

2、填空題:

(1)如圖所示,DE∥AB, EF∥BC,DF∥AC, 圖中有_______個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度數之和爲200°,則平行四邊形中較大的角爲____________

3、解答題:

如圖,在□ABCD中,∠A+∠C=160°,求∠A、∠B,∠C,∠D的度數。

(七)板書設計

19.1.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1)

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例1 :(略)

記作:□ABCD

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着激發興趣,積極投入,由易到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這一主體思路下設計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動腦筋”第一篇主體課文,《稱象》。下面我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線的方式,引導學生髮現,討論,展示,延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便可促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昇華。

二.說教材

《稱象》是一篇記敘文。講的是曹衝小時候想辦法稱大象的故事。課文通過對曹衝稱象過程的介紹以及與大臣稱象方法的比較,說明了曹衝的機智與聰慧。本文內容充滿生趣,語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理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只要平時善於觀察,勤於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實現三維目標,將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根據低學段學生思維活躍,模仿性強的特徵,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說出曹衝稱象的方法和步驟。

3.培養學生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學習曹衝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精神。

掌握稱象的過程是對課文理解的關鍵,所以我將曹衝稱象的過程定爲重點。

探究稱象方法的原因,低學段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將學習曹衝遇事多觀察動腦定爲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是爲了不教”這是葉聖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低學段學生好奇心強,愛動手,敢質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就爲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制定以下教學方法:

1.質疑提問法:

學貴有疑。出示課題後,讓學生就課題提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2.自學討論法:

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而小組合作討論正是其精神實質的

體驗。在教學中我將合作性學習大量用於“釋疑課題問題,討論官員,曹衝如何去稱象”等重要環節。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讓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3.朗讀理解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既是重要的目標,又是重要的手段。在教學中我在重要段落,個別字句均採用齊讀,範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使學生通過朗讀更加準確的把握主體思想。

4.動手操作法:

多媒體與實物教學的應用會更加直觀,形象的指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通過課件演示及實物操作,不僅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更使得課堂氣氛輕鬆愉悅。

針對教法又制定了以下學法:1.小組合作學習2.讀中思,讀中悟

3.在分析比較中領悟4.口述練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針查,檢測生字

出示生字,對上節課所學生字、詞語進行鞏固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用談話啓發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三)初讀課文,解答質疑

師範讀。感知課文大意。釋疑課題採用分組討論,以此加深理解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通過官員與曹衝稱象方法的對比,明確曹衝的聰慧與敏銳。師生,生生合作討論,課件,實物演示更加深對曹衝稱象過程的理解。並做口頭複述。

(五)擴展延伸

深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象,挖掘內在潛能,不斷充實進步。

六.說教學評價,板書設計

教學中運用生評生,師評生,師引生評的方式在朗讀,討論,操作中進行,評價語言應形象,豐富,指導性強。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感知問題,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及思維。

板書設計以官員和曹衝解決稱象辦法的對比,直觀的顯現出曹衝的睿智。板書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易於分析記憶。

說課稿 篇4

我設計教學的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加減法(一)中的《加法的練習》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這是在學生學完加法的初步認識之後設計的一個練習片斷。一年級的學生剛剛由幼兒園進入小學,入學才三個多星期,加法的學習稍有不周學生就會形成不確切甚至模糊的概念,爲後繼學習產生負作用。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都以直觀表象爲主,他們好奇、好玩、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較易分散。所以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練習,加強練習的趣味性,進一步滲透加法運算意義的理解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的智能得到發展,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把兩個數(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能夠看圖說圖意,並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3、發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體驗加法與生活的聯繫。

4、結合內容滲透集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我所設計的練習第一個環節是:聽歌曲,找出歌曲裏包含的加法算式。小朋友都是喜歡唱唱跳跳的,根據這個特點,我設計了這個練習,這個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根據自己畫的圖畫列加法算式。小朋友們都是喜歡畫畫的,看着自己的畫來列加法算式比較直觀,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其中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感受、發現和交流,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建立學生原有經驗和親身體驗的積累基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捕捉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學會合作、表達與交流,促進學生的發展。第三個環節,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加法就在身邊,發現並提出加法問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聽歌曲,找出歌曲裏包含的加法算式。

(1)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歌啦,老師放一首歌你們想不想聽?

(2)播放歌曲《四隻小鳥》(聽歌)

(3)提問這首歌能列一道怎樣的算式?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最快回答老師的問題。

(4)生答。(1+4=5)(板書)

(5)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說得對不對?喜歡唱歌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播放歌曲動畫)他說得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進行加法的練習。(出示課題:加法的練習)

第二環節:看自己畫的圖畫列加法算式。

1、(出示課件蜜蜂圖)請小朋友們看這幅圖,你能看着圖列出多少道算式?(2+3=5)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的算式是把什麼和什麼合起來的?(電腦演示)還有其它的列法嗎?(1+4=5、3+2=5、4+1=5)小朋友們真棒!

(在這裏學生說列法,教師提問是把哪部分和哪部分合起來,並即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用集合圖來表示,滲透集合的思想,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

2、(展示學生畫)師:這是小朋友們在課後畫的圖畫,你們能看着這張圖畫說說圖意列出算式來嗎?(生: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來3只小鳥。)(教師用手勢比劃)合起來一共有多少隻小鳥?誰能把剛纔小朋友說的.那些話完整地說出來?(板書:2+3=5)(教師用手勢表示,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加法是把兩部分合起來。)

師:同學們都畫了一些漂亮的圖畫,請你們把它拿出來,在小組裏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再把算式寫在上面,看看能列多少道算式。

4、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體現合作精神。教師在這過程中要關注中下生。每個小組要由組長分好工,誰負責彙報,誰負責寫算式。小組成員要在小組裏充分交流,力求每個同學都能正確說出圖意,列出算式。敘述圖意時,教師要求學生能正確捕捉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的能力及用簡潔明瞭的數學語言表達的習慣。)

5、彙報。(投影顯示)

把學生的畫和算法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的發言,理解同學所說的話的意思,提出不同的意見。

第三環節: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

同學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與加法有關的問題。誰能說說你發現了哪些加法問題?(學生說,教師邊板書算式)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教師要注意引導打開學生思路。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例如:今天我買鉛筆用去2元,買膠擦用去2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天上有5朵白雲,又飄來3朵白雲,一共有多少朵?

工字有3筆,人字有2筆,一共有多少筆?

我的筆盒有3支鉛筆,又削了2支放進去,現在有多少支鉛筆?

奶奶種了5棵白菜,又種了3棵,一共種了多少棵白菜?

以上是我的關於《加法的練習》教學片斷的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詩集裏。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讚揚;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與讚頌;三是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藝術上,冰心以童心關照一切,詩歌美在清純,美在朦朧,美在含蓄。教學過程中可以立足反覆朗讀感悟,想象畫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構建立體的畫卷中,領略短詩的美。

《短詩三首》被選入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現代詩歌”單元,通過學習的層層深入,不斷深化對現代詩歌的認識,感受詩歌的魅力,培養髮現美的眼睛,激發對現代詩歌的學習興趣。在賦予樂感的反覆地朗讀中,體會現代詩的節奏,進而展開想象,體會情感,感受閱讀詩歌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漫、濤”2個生字,讀準“啊”“膝”等音變和易誤讀字音,會寫“繁、漫”等8個 生字,理解“漫滅”“思潮”等詞語。

2.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3.初步瞭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體會詩歌的韻味,展開想象,體悟情感,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四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接觸過現代詩,但是對現代詩特點了解相對模糊。課堂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情境創設,補白想象,補充資料等教學策略,通過探究學習,發現現代詩歌的特點:朗朗上口富有節奏,蘊含豐富想象,飽含真摯情感。在評價中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在賞讀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進而實現用“繁星”學習現代詩特點、用現代詩特點學習“繁星”詩意詩情的融合統一。

四、說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文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星星卡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

五、說教學流程:

(一)初讀詩歌,釋義詩題

1.出示單元導語,引出課題。

2.自由讀詩,明確詩序。

3.簡介作者,解釋“繁星”,指導書寫。

4.指名朗讀,提示“啊”的音變。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短詩”特點,簡介作者,瞭解選文中序號的意思與來歷;指導“繁”字的筆順、結構書寫,強調易錯筆畫,學生鞏固練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有板有眼,讀出節奏

環節一:朗讀《繁星》(一三一)

1.比較思考:現代詩與古詩之間的異同,發現詩“韻”。

2.讀出節奏:感知“光”“香”“響”ɑnɡ的韻腳,瞭解同音成韻,關注問號的語氣,讀出節奏。

3.情境朗讀:師生合作,接讀“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環節二:朗讀《繁星》(一五九)

1.發現韻腳:發現“了”“裏”,瞭解同字成韻。

2.讀出節奏:指導分句朗讀,讀出分句間的強弱對比,感受現代詩高低起伏的節奏。

環節二:朗讀《繁星》(七一)

1.發現特點:發現無韻詩,句式相同,節奏相仿的特點。

2.讀出節奏:指導朗讀“母親的膝-上--”讀出節奏,引發思考。

過渡:讀着讀着,你不僅發現了現代詩的節奏,你還發現了現代詩的什麼特點呢?

【設計意圖】“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由學生相對熟悉的古詩入手,與現代詩形式與內容異同的比較,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通過探究學習,初步發現現代詩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相對自由的特點。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節奏。

(三)有聲有色,讀出想象

環節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長頓逗: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展開想象。

2.補白想象:指導破折號和“中”“下”“上”停頓並增加音長,仿照朗讀。想象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作者在做什麼。

3.理解詞語:通過補白想象理解“永不漫滅”的含義。

4.情景朗誦: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情景積累背誦。

環節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風雨”:想象“天上的風雨”是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朗讀重音,分角色朗讀,想象“風雨”景象。(預設:狂風暴雨、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經歷“風雨”:想象“心中的風雨”又會是遇見什麼事情呢?

(預設:困難、挫折、痛苦……)

過渡:現代詩不僅蘊含着豐富的想象,你又發現了現代詩的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通過探究和讀出節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理解“永不漫滅”“風雨”等詞語的含義,領悟詩歌的內容。爲昇華情感做“支點”。

(四)有情有思,讀出情感

環節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讀“風雨”:在補白想象的基礎上,感受母親懷抱中濃濃的母愛。

2.體會情感:結合作者經歷,補充資料,理解“心中風雨”的內涵,通過復沓朗讀體會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體弱多病,每次生病就會想起,母親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對於11歲的冰心來講是可怕的,是槍林彈雨,是無家可歸……想到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會說,母親啊……

◎1921年,經歷人生風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詩集《繁星》,她把對母親的愛寫在這首詩中, 母親啊……

風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對母親懷抱的依戀。

環節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讀:播放海浪聲音,情景朗讀體會作者對大海的摯愛之情。

2.體會情感:補充資料,體會大海對作者寫作帶來的靈感與思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我特別喜歡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經常有關海的描寫。”--《冰心自傳》

◎ “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寫作靈感的源泉,是心靈寄託的地方,作者對海眷戀、感激……

3.共同誦讀:伴着海浪聲,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內化背誦。

環節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國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懷,舉頭望明月……月明時分又寄託着作者怎樣的情感?

2.體會情感:母親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誰言寸草心……母親的膝上感受到什麼呢?

【設計意圖】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過讀出想象爲“支點”進一步探究發現現代詩的情感。初步感知現代詩的意境,觸景生情,情動辭發,反覆朗讀,層層遞進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將積累背誦巧妙地融於情境之中。

(五)情動辭發,仿寫《繁星》

1.仿寫詩句,喚起自我感受。

出示“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着寫一寫。

這些事--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 )的( ),

藤蘿的葉下, ( )的( ),

母親的膝上。 ( )的( )。

2.教師巡視,相機評價。

3.朗讀仿寫,分享自創“繁星”。

4.揮動星卡,齊背三首《繁星》。

5.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朗讀現代詩集《繁星春水》,摘錄喜愛的現代詩寫清作者和出處,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開展班級詩歌朗誦會。【設計意圖】詩歌是一些種子,應當在心底開花。通過有梯度,有層次地探究式學習,讀出節奏,感受現代詩的音樂性;讀出想象,體會現代詩的藝術性;讀出情感,感受現代詩的人文性,在反覆朗讀中發現現代詩的特點,學習現代詩的特點,將習得的特點落實到筆端仿寫現代詩,鼓勵孩子大膽創作,激發對現代詩的喜愛之情,通過綜合性學習摘錄積累,分享交流將現代詩融入到生活中。

六:板書設計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風雨: 狂風暴雨

繁星 困難 挫折 痛苦

心情、對母親的依戀

對大海的眷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