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立足文本說教材

5以內的減法”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將減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減法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從一個數裏“去掉”一些用減法計算,並計算出結果。例題和“做一做”是與加法相對應的減法計算,“想想做做”讓學生說一說,再計算。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過程,真正體會減法算式的含義,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二、立足學情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剛步入簡單的學習階段,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減法,但是比較簡單,所以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很難。本班學生在入學前大多數都接受過學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加上之前所學習的分與合的內容,對5以內的減法已能脫離手的幫助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就不是太難,我特別注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對教材有了充分的認識並翻閱了與本知識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徵,最後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幾點作爲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減法並理解減法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實踐活動,掌握5以內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理解減法的含義,理解和學會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在觀察、操作實踐活動中,體驗問題情境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掌握5以內減法的計算。

三、立足學生說方法

教法:情境式 啓發式 情感式 活動式

學法:動手操作 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標說流程

教材上的主題圖是一個小丑娃娃手裏原來有4只氣球,飛走了一個,還剩幾個?學生根據圖所表示的含義列出算式。以前學生在練習中不知道是從哪裏去掉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瞭解減法的含義,上課前我到小賣部買了4包零食,學生看見我拿着零食都歡呼起來,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見同學們的激情那麼高,我順勢說道:“這節課誰表現的好,老師就把零食獎給誰?”一下子鴉雀無聲了。

我左手拿一袋,右手拿一袋,怎麼列示?生:1+1=2.理由:就是把1袋和1袋合起來。我左手拿1袋右手2袋怎麼列示?生:1+2=3學生紛紛說明理由,這對我們前面學的加法意義進行了整理和複習。接着我說:“下面看誰的眼睛是火眼金睛?”我一隻手拿4袋,停留了片刻,把兩袋放在了郭佐羅的桌子上,看見老師這幅圖怎麼列示?王錦文同學迅速舉起小手,只見他脫口而出:2-2=2(這是我要的回答,也是以前學生最容易犯得錯誤)我沒有及時的給出判斷,而是把這個算式寫在了黑板上,我回頭看時已有好多隻小手舉起,讓我驚奇的是王錦文也舉起了小手,於是我還是把機會給他,他答到:2-2=2這個算式是不可能的,我順勢問道:孩子們這個算式可能嗎?爲什麼?學生說應該等於0.(我欣喜,說的多好,可能性居然在這一節課體現了出來,十年的教學都沒有發現,看來課堂中多給學生空間,其實是讓學生有反思的機會)那到底應怎樣列示?生1:2-2=0.生2:4-2=2,出現了兩種情況,到底哪種是對的?學生進行了爭論,爭論過後我還是沒有給出評論,於是我又把剛纔的情境重複了一遍,並讓學生跟着老師的動作敘述,老師手裏拿了4袋,放在了桌子上2袋(在這裏有個小插曲可好笑了:有的說放在了、丟了、送走了、飛跑了、吃了、扔了、丟垃圾桶了)老師的一個小動作居然跑出這麼多的詞。最後老師手裏還剩下2袋。我反覆的重複我的動作,孩子們反覆的說,然後我問:怎樣列示?生異口同聲地答道:4-2=2,爲什麼?生:因爲有4袋,去掉了2袋,還剩下2袋。你們同意嗎?那這裏的4指的是什麼?2指的是什麼?等號後面的2指的是什麼?這兩個2相同嗎?孩子們對答如流。看着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我都不知獎勵誰呢?

有時把孩子們無心回答一笑了之了,可今天猛然覺得他們的每句話都是有價值的。我說到:剛纔同學們說拿走了、飛跑了、去掉了、丟了、等等,像這樣的情況我們用什麼方法做?生:減法。揭示課題。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從一個數中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時,我們就用減法計算。通過總結讓學生知道減法的意義,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加法,什麼情況下用減法計算。接着讓同學們在桌子上擺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學生邊操作邊說算式,體會2朵是從幾朵裏面拿走的。結束本節課後,我點了4個學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五、立足課堂說板書

板書作爲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應具有啓發性、指導性、應用性。本節課的板書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不僅粘貼學生所提問題,這樣安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六、立足效果說反思

我們的數學課堂應於生活,農村學校沒有電腦,沒有精美的,有的是黑板+粉筆和書本,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表現出主動、投入、自然和和諧應該於貼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應該是生生、師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

讓學生經歷數學文化的創造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聽講、模仿和練習,更重要的是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師生、生生間的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應該是學生自己體驗、探索、實踐的過程,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做”數學,“想”數學,儘量減少直接“灌輸”,這正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本節課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讓大部分學生去盡情地說,設計地遊戲也沒法完成,如何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效的完成預設的目標這正是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吧,我會向着這個目標去完成。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小學數學十二冊比例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並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

用正、反比例解應用題,首先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係,能從題中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積)是一定,從而判斷這兩種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後設未知數X,比例解答,判斷過程也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

數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生點、難點

正確判斷題中數量成何比例,根據相等關係等式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流程

複習導入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小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的量。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修飾演示文稿》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冊下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製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對演示文稿進行的修飾與美化,本節主要有四個知識點,分別是:插入藝術字、插入聲音、應用設計模板和設計背景,是PowerPoint綜合運用,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同時爲後面章節中的插入超鏈接和動態設計創造基礎。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規劃與籌備演示文稿》、《製作演示文稿》,已經熟悉了powerpoint20xx的程序界面,具備了製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技能。但是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不同,計算機應用水平不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基礎好的學生我放手讓他們自學,在自己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小組內的其他同學。對於應用水平差的學生,讓他們在老師和同學的示範作用下完成任務。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水平,本課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1)學會使用藝術字,以提高標題的可讀性;

(2)能使用模板、背景等技術提高版面質量;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加以引導,讓學生了解修飾演示文稿的必要性,並知道從哪些方面對演示文稿進行修飾;通過教師演示、學生自主練習、討論交流等方式學會修飾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中鍛鍊自己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

(2)在修飾演示文稿的過程中,感受創造美的樂趣,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2、教學重點:模板與背景的應用

3、教學難點:運用審美的觀點修飾演示文稿,提高表達的效果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1)導入法與驅動法。

本節課採用導入法導入本節的學習內容,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來組織教學。根據每個知識點選擇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講練結合和小組合作學習

採用教師講解和學生上機練習的方法,並將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在學習基本技能的時候讓學習快的學生幫助學習較慢的學生一起完成任務,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由小組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共同設計完成作品。

2、學法

採用學生觀看教師演示、自己上機操作、小組互助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在大屏幕播放幻燈片演示文稿製作的數字故事《改變世界1.0》和《改變世界2.0》,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比較1.0和2.0的區別,認識修飾演示文稿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思考切入正文。

2、新課講解和佈置學習任務:

本節課包括四個知識點,本着講練結合的原則,在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完後,安排學生上機練習。將課前準備好的未經美化的演示文稿發送給學生,讓學生經過本課的學習後完成對該文檔的美化。

(1)插入藝術字

主要講解幻燈片製作封面的一般過程。教師示範操作製作一個幻燈片封面。讓學生操作體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2)插入聲音

主要講解插入聲音的操作步驟,認識自動播放和單擊時播放的區別。

(3)應用設計模板。

教師示範操作應用設計模板的操作過程,重點介紹如何使用幻燈片母版。

(4)設計背景

演示設置恰當的背景使幻燈片生動豐富,講解可以設計爲背景的種類以及基本的操作步驟。向學生講解背景與前景在色彩方面要注意搭配,與展示的內容也要協調。

3、學生上機操作

老師講解演示完以後,學生上機操作。完成任務快的學生要幫助完成慢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適當的嘗試對作品進行其他美化的修改。教師進行巡視並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演示、個別指導。

4、展示學生作品

在完成任務後教師將每個小組製作好的幻燈片展示給學生,展開分組討論探究,讓學生評選出最佳的作品並給與表揚。讓學生多實踐多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審美能力。最後教師總結並示範講解學生遇到的問題。

5、課堂總結

根據學生實際表現,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總結。通過教師示範,學生回答的過程,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6、作業設計

我設計瞭如下兩個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作其中的一個。

(1)修飾教師製作的“美麗校園”演示文稿(本作業涉及課本知識點難度較小)。

(2)利用本單元製作的《我國特有的珍惜動物》幻燈片,修飾演示文稿要求顏色搭配合理,同時蒐集一些小動物的視頻插入到演示文稿中。

六、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進行設計。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我進行分組教學,通過小組合作互助,減輕教師的負擔,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練習,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並在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七、板書與媒體應用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投放在銀幕上,使用的多媒體有:計算機教室、投影儀、電子教室軟件、本課課件、課前收集的學生作品、教師修改好的學生作品、需要修飾的演示文稿作品、音樂文件以及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搜索並下載的照片和音樂。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文敘述了古人範式和張勳重承諾,講信用的故事。本篇課文較簡短,但意味深長。

第一、二節分別各用一句話交代清楚本文的主要人物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然後課文就舉了一件具體的事:範式和張勳相約兩年以後相見,範式講究誠信,兩年後如約來到張勳家,拜見了張勳的父母雙親。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較簡短,語言通熟易懂,內容淺顯明白,在教學中主要通過閱讀理解、感悟文章的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2、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講誠實、講信用。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你們讀過《誠實的孩子》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這個故事?

是呀,我們每個人都應講究誠信。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講究誠信的故事。

出示課題:12守信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邊讀課文,邊學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交流

(在自學的基礎上學會字詞,瞭解課文。)

三、深入學習,讀懂課文

1、課文哪些話直接點明瞭範式的守信呢?用()標出。

2、張勳和範式之間有一個什麼重要的約定呢?用——劃出。

在這句話中“拜見”能否換成“參見、探望、看望”等詞?

3、對於他們的約定,張勳的媽媽是怎麼認爲的呢?

找出句子讀一讀。

4、看到好朋友如約而來,張勳的表現怎樣?

5、張勳的父母對此說什麼?他們爲什麼感慨地說?

6、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通過圈劃、朗讀、感知了解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講誠實,守信用。)

四、總結

1、課文講了範式和張勳是重承諾、守信用的人,那麼你認爲怎樣才能做到“誠信”呢?

在四人小組談這個話題。

2、課外收集有關誠信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在暢所欲言中進一步深化課文,懂得誠信是美德。)

反思與重建:

課後有這樣一個練習:“拜見”可否換成“參見、探望、看望”?在教學課文中,我通過多方面引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覺得學生很懵懂。從理解詞語的意思着手,讓學生判斷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爲他們提供一些知識的積累,挖掘他們原有的記憶,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區分。相信隨着學生閱讀的積累,他們一定能夠體會語言環境中用詞的精準。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率》是在學生學完了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單位之後,又接觸的一個新物理量,它以對功的一個延伸與拓展.本節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多樣化等基本理念。採用比較法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單位,並列舉從生活和生產勞動的實際需要出發的實例,讓學生感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和意義,感受到物理並不難學,有利於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也爲今後學習電功率等知識作了必要準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能用比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計算公式和單位,會用公式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

(3)能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功率

2、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通過“比一比,誰做功更快”的活動,讓學生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類比思維能力和競爭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建立功率的概念

難點:功率的計算

(四)教具與學具:

教具:電子拍板,多媒體課件

學具:刻度尺,體重秤,時間表.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悟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宗旨,創設實際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情景解決問題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實際意義;用討論與交流的學習方法知道比較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閱讀的方法獲得對功率單位的感性認識,用練習鞏固對功率公式的理解,讓全體學生全面地投入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

二、說教法

以討論交流的科學探究方法爲主,情景激學、比較、閱讀、講解等方法爲輔;設計簡單計算功率的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讓他們承擔不同的任務,創造機會鼓勵他們發揮所長,獲得成功的喜悅,以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三、說學法

對於物理學科來說,通過富有啓發性的問題,或者用能有效地激發起問題的事物或現象,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分析和對比,通過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得以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釋,不僅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質疑、推理和批

判性地思考科學現象的能力。通過真正的“做”科學,學生既學到知識內容,又掌握更深入地運用和探究那些知識所必需的思維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時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問題的態度。因此,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爲對比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承前啓後,從生活到物理,引出課題 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提出在實際生活中的許多情景都需比較快慢,水到渠成的提出本節要探究的物理問題――做功的快慢即功率。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以交流討論的教學方法爲主,講授新課

1、討論交流比較做功的快慢 通過提供的情景,讓學生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情景中的不同條件。經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討論結果,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必須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物體做了多少功,二是物體做功所用去的時間。

比較做功的快慢有兩種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較做功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建立功率的概念 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講解: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是由功的單位和時間的單位組合而成的,即:“焦/秒(J/s)”。爲紀念瓦特,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功率的單位,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1J/s=1W)。工程技術上,常用千瓦(KW)作爲功率單位(1KW=1000W)。

(三)內化提高 實際應用

估測上樓功率,根據功率的計算公式判斷所需沒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指導學生列出實驗記錄表格,並且推出功率的表達式.

簡單介紹現實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功率,使學生更進一步的體會到功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練習鞏固加深理解功率的概念,會用公式進行有關功率的計算。

(三)課堂小結 感悟收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這種啓發、濃縮式的小結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了高潮,使所學的內容上升到理論的高

(四)佈置作業,鞏固昇華P20WWW1

六、板書設計

11.4功率

1.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

3.公式:功率=功/時間 P=W/t (p=Fv)

4.單位:w、 kw、Mw

單位換算

估測上數功率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學習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以及功率的測量.採用與速度類比的方法讓學生比較做功的快慢,同時也易理解功率定義,公式,單位.對於估測上樓功率,因測量的方法不同,得出表達式也不同.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現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分析

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人物的動作寫生動了,人物的性格、品質也會鮮明突出。

但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往往忽略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使人物形象模糊,不能給人留下具體、生動的印象,更不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品質等。本課的設計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描寫動作的的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寫出好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

2、在觀察、寫作、交流、修改的寫作活動熟練運用動作描寫

3、在探索動作描寫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重難點分析及教法、學法

重難點分析:瞭解、掌握並運用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運用了視頻激發興趣和名著引領的方式,從例子分析得出方法並指導學生實踐運用到本次作文寫作過程中。

教法:將信息技術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學習中掌握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學習、感悟新知識。在觀察、分析、寫作;自主、合作、探究中達成學習目標。

1、 視頻激趣 觀看抹去題目和聲音的動畫視頻《樑上君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判斷這是一個什麼人,他在做什麼。動畫人物的一舉一動無不表明這是一位樑上君子。我們怎樣把自己看到的有鮮明特點的人物寫出來呢?

2、分解動作讓人物動起來 讓描寫呈現動感,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是我們進行動作描寫的目的所在。大家看電視轉播比賽時,經常會有播音員配着慢鏡頭進行精彩解說,慢鏡頭將動作細化,帶給我們無窮的視覺享受;而恰如其分的描述又會將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準確無誤地定格。因此,要學會分解動作,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地動作構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徵的動作,一一進行敘述,那麼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例如:寫一個膽小鬼放鞭炮。 膽小的他放了一個鞭炮。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撤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地往前湊。他手打着哆嗦,還沒等點着爆竹芯,嚇得扭頭就跑。

這個片斷中的一連串動作可以分解爲三步:1、把爆竹放在地上;2、伸長胳膊往前湊;3、手打哆嗦,扭頭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長、湊、打哆嗦、跑”等五個動詞,準確地描述出這幾個連續動作,既具體地寫出了“他”放爆竹的經過,又生動地表現出“他”膽小、謹慎的性格特點。

3、精選動詞讓人物活起來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符合生活實際。

這是把行動寫具體的首要條件。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行動的特點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環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的。精選合適的動詞,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鮮明個性與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1)名著引領一: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的流了下來。

由文中的動作描寫分析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那蹣跚的步態,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一系列動作,形象地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精準的動作描寫讓我們更能體會到父親愛子之切的感人一面。

(2)名著引領二

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捱打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

文中的動作描寫又讓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3)名著引領三:七十多歲的葛朗臺老頭在看到女兒把玩自己的金梳妝匣時:“老頭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

你從這裏的動作描寫上能看出葛朗臺怎樣的性格特點?

一個"縱"和一個"撲"字,兩個看似七十多歲的人不能做到的動作,卻恰恰刻劃了葛朗臺強烈地發狂地佔有金子的慾望、貪婪的本質與思想。

4、大展身手 (1)看一看 看《家有兒女之好爸爸》的一段視頻,

要求:⑴用兩三句話概括劇情。夏東海去給劉星開家長會了,犯了不少錯誤的劉星在千方百計磨着姥姥幫忙打掩護,見到回來的夏東海,劉星在姥姥的幫忙下又磨夏東海。

⑵仔細觀察劉星的動作,看看這些動作表現了劉星怎樣的心情。

(2)寫一寫 學生簡單說所看到的情況後下筆寫作。

老師給出一個開頭“爸爸去參加家長會了,這麼久了怎麼還不回來?劉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園裏……”,請你接着寫下去,把你所看到的劉星的動作行爲描寫出來。

(3)找一找

⑴小組內互相交流作品,看誰寫得最細緻。在刻畫劉星動作的詞語下面畫橫線,如果你認爲某個詞語特別精彩傳神,你可以在這個動詞的下面標一個“△”符號。推選出組內寫得最好的作品進行班內交流。

通過分析學生作品,再次小結歸納。

技法歸納一:分解動作,一點點展開,就可以把人物的動作刻畫的具體生動。

技法歸納二:精選動詞,一字傳神,可以將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5、總結反思 達到昇華

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觀事物,盡極大可能的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以名著中的經典片段引領孩子們學會如何分解動作、精選動詞。又通過讓學生們先觀察、思考熟悉的視頻人物然後進行寫作、修改,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寫作過程中,實現主動學習。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製作圖表呈現數據關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他人協作交流,主動建構獲得的!據此理論我將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新綱要雲南省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七年級第9冊,三單元"數據統計與分析"中的第五課《製作圖表呈現數據關係》。本課內容是數據錄入和數據統計的延伸,也是數據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在數據統計與分析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整個教材中是信息處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圖表的作用和種類,掌握圖表的製作方法。

(2)能力目標:能夠用合適的圖表來表示數據,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學會與人協作、交流和分享。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圖表的製作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製作好圖表才能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所以確定爲重點。

難點:

(1)、圖表類型的選擇。

(2、)數據源的選取。

學生通常不知道用何種圖表來表示數據,而且在數據源的選擇上會遇到困難,所以確定爲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1、學生分析

(1)、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統計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了表格運算、篩選和排序。對一個具體的任務能根據自己的分析或小組協作找到解決的途徑。

(2)、學生對網上交流,網上閱讀和網上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其中一部分學生喜歡參照型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喜歡自主探索學習。

(3)、邊疆城市的初中學生有一半是來自農村,比較之下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腦和網絡,在學習和操作能力上比農村學生要強,而農村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要比城市的學生更認真端正。因此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勻質化分組教學的方式,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

2、說教學方法

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倡導探究性學習,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科特點和學生情況,本節課我以網絡教學、任務驅動、分組教學爲主,以演示教學和輔導教學爲輔。

(1)、網絡教學

針對教學內容製作主題站 ,讓學生通過主題網站、網絡和教材自主學習相關知識。

(2)、任務驅動

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求辦法解決問題,以此解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先學後教,邊學邊教

(3)、分組教學

將班級學生分爲4-5人一組,分組採用羣羊原則,每個小組指定一個能力較強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小組學習!以此避免小組學習中出現短板現象和馬太現象。

(4)、演示輔導教學

針對教學中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出現的問題,採用演示教學的方法加以指導和更正,並對個別學生和小組進行輔導教學。

3、說學法

本着“把學習方法選擇的自由度交給學生”的教育理念,貫徹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本節課我鼓勵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

(1)、自主學習,探究發現

任務驅動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知識和意義的建構必須在學生的自主參與下,在探索中體驗知識的發生、發現、發展的過程,以此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2)、小組協作學習

教育的根本價值是既滿足個體需要又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協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三、說媒體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用到硬件環境有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學硬件系統,電子教學白板等,用到的軟件資源有,授課課件,自主開發的主題站,教學視頻,互聯網網站資源等。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練爲主線”的教育思想,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採用“對比導入,任務驅動,分組學習,啓發實踐”的教學模式,以引導和課件演示激發學習興趣,以任務驅動調動學生的熱情,以小組探究學習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以課外延伸挖掘學生的潛力。

1、創設情境,對比引入,激發興趣(時間3分鐘)

(1)播放校運會簡短視頻,讓學生回想起校運會上同學們的運動風采。

(2)教師引導“在校運會上我們初一年級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這就是我們年級的得分情況”,呈現“校運會初一年級團體總分表”,同時老師對各班總分情況做了圖形化處理,呈現“班級總分”圖表。

先展示“校運會初一年級班級團體總分表”。

然後展示“校運會初一年級班級團體總分表”圖表

通過對比,突出圖表“簡單、直觀、明瞭”的特點,增強了信息的可讀性。

教師假設“如果將來你做了老師,你將怎樣製作這樣的圖表呢?”,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製作圖表呈現數據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的。

2、任務驅動、建構知識、培養探究能力

任務一:引導自學、建構知識(用時8分鐘)

有同學會問“我要怎樣製作圖表呢?”,任務出來了,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製作合適的圖表呈現數據關係。任務提出後,同學們思考討論,我提示大家要先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然後根據整理出的數據,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進行製作。

學生通過數據整理分析後卻疑惑了,“我應該選用什麼類型的圖表來進行操作呢”,這時我引導學生“Excel提供了14種類型的圖表,而我們最常用的是柱形圖(數學中的直方圖),折線圖和餅圖,這三種圖形各有何用途呢?”,然後指導學生通過教材或站進行學習。並用三個選擇題目檢測學生自學的效果。

(1)、適於比較數據之間的多少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2)、適於反映一組數據變化趨勢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3)、適於反映相關數據間比例關係的圖表是

A、柱形圖 B、折線圖 C、餅圖

任務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用時10分鐘)

學生完成任務一後便能進行圖表的製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圖表製作嚮導來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看看哪個小組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製作圖表的方法,這樣旨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考教材和站,並將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反饋到網站上。我在整個任務中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紀錄學生的探究情況,並給於適當的指點,爲下個環節的教學做好準備。

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水平不一,我請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協助我指導其他同學,並鼓勵每個小組走上講臺分別爲大家演示,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評比小組完成的圖表實時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的能力(用時8分鐘)

之後,出示了教學課件,講授“利用三維簇狀柱形圖呈現初一年級各班總分”的製作過程。

並針對小組的演示結果,對圖表進行個別點評,通過點評讓學生參與討論,指出問題所在,如有些小組所生成的圖表與任務對照表差別很大,不能全面顯示所需的信息(數據源選擇錯誤);還有些小組的圖表是空白的(未選擇數據源)。歸納在製作體表過程中選擇數據源需要注意的細節。然後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修改圖表。

4、鞏固昇華,提高創造力(用時6分鐘)

爲了鞏固前面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我設計了用餅圖呈現“關心父母的程度”調查表中學生所佔比例的練習。

(1)、分析數據我們採用何種圖表類型來呈現

小組通過分析,選用餅圖呈現百分比

(2)、數據區域如何選擇

數據區域選擇A2:A5和C2:C5

(3)、運用已有的知識創建圖表

(4)、展示演示課件

本環節,一方面使學生鞏固了生成圖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選擇圖表類型上思考,在數據源的選取上探索,在製作圖表上繼續熟練掌握 ,以此鞏固知識提高知識技能運用能力,並在知識學習和運用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5、完成建構,課外延伸(用時5分鐘)

學習不能只侷限與課堂,課外學習尤其重要。如何引導學生將學會的知識與方法用於實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碰到的問題纔是學習的關鍵所在。

本環節使學生不僅能熟練製作圖表,還能讓學生把其他學科的知識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對圖表進行簡單的分析,並引導學生從圖表中發現其蘊含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科整合的能力。從而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下載“四個城市的平均氣溫表”完成任務。

製作合適的圖表,結合你的地理知識說說四個城市的氣溫有哪些特點。

學生已掌握了生成圖表的方法,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觀察數據——確定圖表類型——製作圖表——分析圖表——得出結論。

讓各小組展示製作的圖表,並組織學生討論,從生成的圖表,可以看出四個城市中昆明氣溫最爲溫和,而烏魯木齊氣溫變化很大。(學生通過分析發現,完成此任務應該用折線圖,如下圖所示)

結合實際,讓學生課後統計過去每次的考試成績,並製作圖表反映數據規律作出預測,明確以後學習需要努力的方向,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爲了成功完成本堂課,我運用了視頻導入,鋪墊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上一節好課的基礎;先進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教學即科學又精彩;良好的課堂組織,小組競賽,作品展示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自主製作的主題站,爲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幫助;成果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科整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課外延伸根據實際情況和未來趨勢引導學生繼續探究,也成爲可持續教育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