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編輯說課稿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聲音的編輯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聲音的編輯說課稿

聲音的編輯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聲音的編輯》。

一、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聲音的編輯》是《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美妙的聲音》第二節的內容。這一章主要介紹瞭如何使用適當的聲音編輯軟件完成對聲音的處理。學生通過前一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利用gold wave軟件對聲音進行錄製的技能,這節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講解如何對聲音進行簡單的編輯和修飾,使我們的聲音作品更加豐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同學們的軟件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提高審美能力和對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由於我校的生源參差不齊,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活動設計的興趣性,活動要求的層次性。

三、教學目標

實施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爲主要目標,所以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使用AV VCS、 gold wave軟件對聲音進行變聲和合成,完成聲音的綜合處理。

2、在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對聲音進行綜合處理和正確評價作品的方法。

3、激發創作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協作能力,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下面我接着談談本節課的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實施綱要》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我確定的

1、教學重點:(是要求同學們)掌握對聲音進行變聲、合成等操作的基本方法。

基於初一學生綜合處理能力較弱,(我把)

2、教學難點:如何增強學生對聲音的綜合處理能力。

五、教法與學法

《實施綱要》針對教學提出:要以“興趣”爲起點,以活動爲主線,螺旋式的設置教學內容,所以我主要運用任務驅動法突出我的教學重點,針對初一學生好奇心強和水平的參差不齊,我輔之以興趣激勵法、分層教學法,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實踐探究、互動交流等學法來完成知識的建構。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需要的教學環境有:計算機網絡教室,音響設備,配備帶話筒的耳麥,多媒體廣播系統、本節使用的軟件有:AV VCS、GOLDWAVE;拓展使用軟件:聲音馬賽克、錄音機、TOTAL RECORDER、以及我爲學生準備好的聲音編輯素材庫、上課使用的網頁課件等。我的上課課件主要分爲音樂之聲、活動一、活動二、展示與小結,思考與練習和軟件加油站六個部分,其中的“軟件加油站”是用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自學文件夾,方便學生查找其他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一節以實踐操作爲主的課,所以本節課我以“興趣”爲起點,以“活動”爲主線,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了五個環節:(一)情景表演,激發興趣;(二)步步爲營,探索新知(三)合作學習,自主創作;(四)成果展示,交流評價(五)課外延伸,完成建構、

第一個環節爲:1、情景表演,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時間:3分鐘)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所以,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激趣導入的方法引入新課。上課後,我告訴同學們,今天要請他們爲一段電影對白配音,然後我邀請了男女各一名同學爲電影《音樂之聲》中的經典對白片段配音,在學生配音的同時,我悄悄的對兩名同學的聲音進行了現場變聲處理,同學們在欣賞配音的同時會驚奇的發現女同學的聲音變成了男聲,而男同學的聲音則變成了女聲,滑稽的配音效果讓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也讓同學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於是緊接着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聲音發生了變化嗎?”,通過這樣的情景設計,讓同學們在懸念中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2、步步爲營,探索新知(時間8分鐘)

活動一:聲音變變變

具體內容:男女兩名同學組成一組,使用變聲軟件進行變聲操作。

在這個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運用興趣激勵法和任務驅動法,爲同學們設計了活動一:“聲音變變變”,活動內容爲男女同學組合,模仿老師剛纔的操作,自主探索,嘗試使用AV VCS軟件練習變聲操作。在這個活動中,我特別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賦予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活動要求,對大多數同學,我只要求他們能做簡單的男女變聲操作,而對基礎較好的同學則要求他們大膽嘗試不同聲音效果的製作,並鼓勵他們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另外一種變聲軟件聲音馬賽克來進行變聲操作,並進行效果的對比。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我主要進行巡視、答疑、糾錯和效果評價。最後和同學們一起使用網絡課件,簡單小結變聲操作的基本方法。針對目前學生中流行的QQ聊天,,我還特別提醒同學們,在使用QQ軟件進行語音聊天時,不要輕易相信對方,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網絡安全。

熱身活動的設計是爲了讓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索AV VCS軟件的操作,充分體會聲音變化帶來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同學們對聲音編輯的興趣。

活動一的完成,讓同學們對聲音的編輯意猶未盡,我抓住機會繼續讓同學們欣賞了一段老師製作的優美的聲音作品:配樂朗誦《山中會友》,優美的背景音樂,娓娓動聽的朗誦,讓同學們陶醉在美妙的聲音中,此時我提示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聽到的音樂作品和我們上節課同學們製作的錄音作品有什麼區別嗎?”,通過對比,同學們很快就能夠發現,老師的作品是由兩種聲音合成在一起的,那如何才能製作這樣的聲音作品呢?帶着這個問題,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3、合作學習,自主創作(時間:16分鐘)

活動二:聲音製作室

具體內容:分小組,選擇學生素材庫裏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分角色進行配音,並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

在這個過程中,我使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設計了第二個活動,具體內容是:要求同學們5個人一組,在素材庫裏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或者文字,由組長分配角色,進行情景錄音,並根據圖片、文字的內容再選擇適當的背景音樂進行合成。由於學生對gold wave軟件的使用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首先對gold wave中聲音的合成操作步驟給學生進行現場的示範引導,然後同學們採用分組討論,深入探究,協作完成的方法,共同完成活動二中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主動參與到學生們的活動中,和大家一起討論,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聲音錄製效果不好,聲音合成失敗等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還鼓勵同學們通過網頁課件中的“軟件加油站”這個板塊來針對自己作品存在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解決。

活動二的設計目的是爲了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聲音的合成技巧,提高學生對聲音的綜合處理能力,感受編輯聲音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並進一步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的精神。

兩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我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綱要》中強調,評價應以診斷學習、鼓勵進步爲主,應弱化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爲主的靈活的評價方式設計的第四個環節就是:

4、成果展示,交流評價(8分鐘)

在這個環節裏,同學們首先進行了作品展示,在展示中介紹作品的製作思路、角色分配和協作情況,大家互相交流操作心得,評價操作效果。在同學們進行交流展示的同時,我特別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同學們對作品進行評價,一是同學們的角色表演效果,二是聲音和背景音樂的錄製及合成效果,三是小組的協同合作能力情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同學們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掌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意識。

兩個活動的順利完成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能夠得以突破。

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的是:

5、課外延伸,完成構建(5分鐘)

(1)小結知識要點

在這個板塊中,我首先用提問回答的方式,先讓同學們自己總結本節課要求掌握的聲音編輯方法。

(2)課後提高

針對不同基礎和技能水平的同學我佈置了不同的課後作業,並特別鼓勵基礎較好的同學嘗試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其他軟件來完成作業,從而實現了分層次學習,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七、說課小結

本課教學設計突出以“活動”爲主題,以分層次任務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從而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自主發展,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終生學習的能力。

聲音的編輯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編輯聲音》是《小學信息技術》上冊第27課,是學習和使用錄音機軟件板塊中的第二課。在本課中,分爲截取聲音和混合聲音兩部分,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使用錄音機軟件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講解如何對聲音進行簡單的編輯和修飾,使我們的聲音作品更加豐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軟件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提高審美能力和對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但由於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活動設計的興趣性,活動要求的層次性。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使用“錄音機”截取聲音、混合聲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截取聲音”和“混合聲音”的學習,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對聲音文件進行編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編輯的聲音文件,激發學習興趣,並能對同學們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

教學重點是對聲音的簡單編輯,難點是對聲音的混合與審美。

二、教學學法分析

信息技術綱要中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 “小組合作法”、“分層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課教學設計我採用“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協作提高、觀摩欣賞”等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

先請學生欣賞一下老師事先錄製的一段聲音,其中很多不同種聲音混在一起.(有雷聲,風聲,火車聲,笑聲……),然後我提出: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做的嗎?想不想也來動手製作一件這樣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編輯聲音.板書課題:編輯聲音. 這樣,通過欣賞編輯過的聲音,知道聲音可以被編輯,從而自然導入本課,學生也能順其自然的學習編輯聲音.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與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環節以任務驅動式展開分層教學

首先播放"江雪"聲音文件.提出:你們覺得這個聲音錄製的怎麼樣

學生會發現:有的地方有雜音,聲音太單調, 加上背景音樂會更好!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或糾正.並確定編輯聲音的操作步驟.

然後拋出任務一,刪除多餘的雜音。

要刪除雜音,首先要確定雜音的位置.讓學生先一起來聽聽!(邊聽邊記錄雜音的時間)接着請一位學生說說雜音的位置在哪?是怎麼知道的?提示學生注意看窗口左側顯示的時間,來記錄雜音的位置.

接着教師演示:去除文件前多餘雜音,使用"刪除當前位置以前的內容"命令.

然後讓學生完成去除雜音的任務,提示小組之間可以小聲的討論,也可以閱讀書上的操作步驟.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巡視並作適當指導。完成後選擇學生作品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點評,互相學習.

通過這樣的設計首先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接着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電腦之間產生互動,形成設計團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促進成長,使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時本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的理解錄音機的功能,對以後的自主學習很有幫助。

(三)、協作提高

完成了任務一,提示學生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呢?

提出任務2:爲"江雪"錄音文件配上背景音樂,使錄音效果更好.

這一部分,我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後小組合作來完成,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品最好,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討論. 操作結束後,上傳作業.並讓學生點評.

背景音樂和朗誦的詩詞意境相符,比較好!

1,提出練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

建隊六十週年,我們學校五年級的同學,代表全區的少先隊員進行了獻詞,老師把同學們的朗誦錄製了幾小段.現在想把他們編輯一下,你們能幫我嗎

(1)把朗誦的聲音中雜音去除.

(2)給朗誦配上背景音樂.

(3)把幾段錄音合成一段.

(學生實踐操作,師巡視指導)

學生質疑:幾段音樂怎樣合成呢(學生再探討,交流,繼續操作)

教師提示:

(可觀看資源庫中自學操作視頻).

結論:可運用"編輯"菜單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業.

3,教師播放作品,師生一起評價.

(設計理念:對練習進行分層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利用知識遷移來自學新的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機會.層層遞進的練習設計能夠,能更大的發揮學生的潛能.)

師:我們通過學習 "文件混音",又認識和運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麼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編輯(E)"菜單中的"粘貼混入(X)"與"與文件混音(M)","粘貼插入"與"插入文件" 命令.它們的使用方法與效果上有什麼異同爲什麼"粘貼插入"與"粘貼混入"是灰色按鈕 (預設)

(1)學生嘗試兩組命令的操作.

(2)分組交流操作心得.

(設計理念:對錄音機功能學習的完善,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檢驗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作用.同時,對未知知識的探究,學生可以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四)、觀摩欣賞

在這個環節裏,我請學生通過屏幕廣播功能去欣賞學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評一評,虛心地學習他人的長處,這樣可以使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加深記憶。

本節課,我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多了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了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悅。

謝謝各位評委。

板書設計:

編輯聲音

前 後

-------------------■----------------------

當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