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說課稿

教材分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說課稿

課文是中年作家肖復興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請他做客的事,從中表現老一輩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以培養學生寫後要一絲不苟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習慣。課文內容比較好掌握,但課文篇幅長,內容多,還有許多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過對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質,因此,本次課我選擇第一件事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寫作文的方法,並感受葉老偉大人格。

教學重點:

從葉老對《一張畫像》地修改中,學習寫作文的方法,並能從這件事中感受老一輩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

學生情況分析:

該班學生思維不太敏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對《一張畫像》的修改,學生只能感受到葉老的認真,很難感受到葉老的平和、溫暖,更很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自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所以說,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和學習寫作文的方法,將事整個課堂的難點。

教學過程結構的設想:

一、通過學過的課文《爬山虎的腳》如題,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講了兩件事。

三、學生自主學習修改作文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自主學習,課文給自己留下深深感受的地方畫出來,並不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中空白處。(讓學生自主、主動的學習課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以深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人物形象)

2、指名交流。

預設(1)句子: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子斷成短句的地方葉不少。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麼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改成怎麼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乾淨了,葉規範了。而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爲書皮可以認爲是書得封面。

感受:從中學習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作文葉寫好後葉要作這樣的修改。(讓學生充分感受,從中學習到作文修改方法,以指導他們今後作文的修改)

預設(2)句子:我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夜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感受:葉老的認真,仔細

師藉機拿出葉老的修改稿,向大家展示,再讓學生談感受。(修改稿讓學生有更深的感受,從而感受人物對文學的認真)

預設(3)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葉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我雖未件也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感受:文學事業的艱鉅,自己作文的毛病,葉老的爲人。(讓學生也有這樣的感受,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付出努力)

預設(4)句子: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再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

感受:肖的作文寫得好,寫作文要寫具體事實,要寫自己深受感動得事。(通過葉老的評語,自己也學習到寫作文要寫具體事實,要寫自己深受感動的事,這樣才能寫好作文)

預設(5)這則短短的評語,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兒,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隻只鳥兒抖着翅膀。那時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纔會擁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