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分類說課稿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質的分類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

物質的分類說課稿 篇1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位於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如果說第一章是從化學科學研究手段、化學實驗方面展開化學科學的話,那麼,本章則是從化學學科內容方面展開化學科學,是連接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樑,對於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對大量繁雜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分類是一種科學、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學習和研究化學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線索就是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因此,本章在全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我放在幫助學生形成物質分類思想上。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是學科體系的三個要素。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重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科思想的培養。學科思想是學科的靈魂,分類思想是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學科思想的學習更注重過程性,符合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參與性與主動性。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本節教學設計的重點在整合與落實三維學習目標,尤其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二維目標的落實,創設情景讓學生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讓學生從中體會分類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增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品質。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會物質分類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研究化學物質的性質,更好地瞭解化學物質的應用,懂得物質的分類就可以實現由“掌握了一種物質”向“貫通一類物質”的轉變,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上高一的學生,處於初高中過渡時期,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還很少。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只是簡單掌握了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其實,初中階段純淨物、混合物及酸、鹼、鹽等的學習,就是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本部分教學內容正好對初中化學中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並進行適當的拓展和提高,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

四、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本部分的教學要求是: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結合新課標要求和學情分析制定本部分內容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知道分類的多樣性,知道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過程與方法

從日常生活中學生所遇見的一些常見的分類事例入手,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將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從自己熟悉的角度進行分類,將不同的知識通過某種關係聯繫起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並進一步通過探究活動,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討科學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建立物質分類的思想,體會掌握科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體驗活動探究的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增強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祕的興趣。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本部分教學內容少,也很簡單,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沒什麼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教之無味。而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所以本節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採用的活動探究式教學中每一個活動以問題作爲情境,採取多種小組活動,通過學生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與共享,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指導思想

教學設計的主線就是以分類觀爲核心觀念,通過活動探究教學模式,把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教師不斷地創設思維情境,問題連鎖,環環相生,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深入探究,由分類的意義到分類有標準到分類方法到分類應用,層層遞進,使學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學,思維由淺入深,達到課程標準對本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

思維線索:思維的發散→思維的收斂→思維的遷移。

每個探究活動的問題都是發散的,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地碰撞,對分類思想的認識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思維不斷收斂昇華,最後學生學以致用,對學過的化學知識進行分類,實現思維的遷移。

2.教學流程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爲四個模塊,即分類的意義、分類的含義、分類的方法、分類的應用。

模塊1:生活中的化學——分類的意義(思維的發散階段、分類方法形成的感知階段)

【問題情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地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用品進行分類。

【提出學習任務】在2分鐘內儘可能多地寫出你所知道的應用分類法的例子。討論分類的意義。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活動。學生彙報,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分類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分類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實際意義的,這種方法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從生活情境入手開始本節化學課的學習,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學習的興趣被激發。

模塊2:從生活到化學——分類的含義(分類方法的加工整理階段)

【問題情境】 對學生熟悉的化學物質嘗試分類。

【提出學習任務】對常見化合物:(NaCl、HCl、CaCl2、CuO、H2O、Fe2O3)酸鹼鹽分類。說一說你是怎樣分類的?在對這些物質分類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分組彙報,學生的分類形式會有多種。體會到了分類的含義。認識到可以有多種分類標準。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主合作學習,得出分類的概念。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模塊3:分類的方法(思維的收斂階段、分類方法的豐富推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