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框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第五課“隱私受保護”的第一框內容。本課內容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時代性強,但比較難以理解,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因此在教材編寫上將其從前一課內容中獨立出來,用一課的篇幅讓學生具體地學習。它在教材中處於承前啓後的地位,教材前一課是簡略介紹公民的幾種人格尊嚴權,本課內容是具體介紹人格尊嚴權中的另一種權利——隱私權,爲後一框內容——尊重和維護隱私權的教學奠定基礎。

本課對應的課標要求是:“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的“權利與義務”部分:“知道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能夠自覺地尊重別人的隱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及活動的體驗與探究,幫助學生了解隱私的內涵,懂得保護隱私的必要性,知道隱私權及具體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髮現和解決身邊的一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認清隱私和隱私權,樹立隱私的意識與觀念,強化學生在隱私方面的責任與信譽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正確認識隱私和隱私權。

確定依據:

從認識上講,長久以來,由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整體社會環境缺乏個人隱私意識,總認爲“好事不揹人,揹人沒好事”,把隱私等同於醜事、不光彩的事,所以正確認識隱私很有必要;從實際上講,學生處於被教育的地位,個別家長和教師爲了解學生,經常看學生日記、翻學生抽屜等,雖然這些行爲出於善意,但嚴重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所以,學習有關隱私權的內容,有助於學生積極維護隱私權。

教學重難點突破方法:

1、理論引導。通過展示有關的法律知識和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在理論上對隱私和隱私權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2、情感體驗。通過創設具體的情景,使學生感性的認識到保護隱私和隱私權的必要性。

3、合作交流。通過小組探究、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澄清對隱私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隱私意識。

四、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對隱私權缺乏足夠的認識,學校、家庭、社會的一些錯誤做法也誤導了學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氣壯地去維護自己的隱私權;也有些學生把一切生活上、學習中的事情都看成是隱私,拒絕與家長的交流。

根據新課程理念、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確定如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以及對在家庭、學校中的侵犯隱私現象,因爲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所以主要採用討論法。

2、問題教學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設計了相關問題,問題間一環扣一環,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環境,從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景教學法: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用一段視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在社會中,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帶來侵犯隱私的新現象。

4、體驗教學法: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從而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5、案例教學法:再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在衝突中明辨是非,增強隱私意識。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爲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合作交流法: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及探索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合作意識,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體驗學習法: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法律的興趣,更有助於情感的理解與昇華。

3、參與學習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教師要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我在教學中儘可能多製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維權,學會做人。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的教學程序分爲七個環節:第一環節,歌曲導入;第二環節,暢所欲言;第三環節,今日說法;第四環節,實話實說;第五環節,明辨是非;第六環節,法律導航;第七環節,模擬立法。

1、歌曲導入

播放兒童影視劇《小龍人》的主題曲,同時多媒體顯示歌詞。歌曲欣賞完,教師提問:

師:1)小龍人有什麼祕密?2)小龍人爲什麼要隱藏這些祕密?

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沒有祕密的孩子長不大,你有祕密說明你長大了。(拿出準備好的一封信)聽班主任說,我們班最近有個同學信件特別多,上課老是精神恍惚,成績直線下降,我想通過這封信瞭解一下原因,我可以拆開這封信嗎?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這是人教版七年級第1冊第一課的學習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採用g調,2/4拍。它的前奏是135主調和絃音組成的號角式旋律。第二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互相聯繫,激人奮進。歌曲中“起來、起來、起來”以及結尾部分的“前進、前進、前進、進”都是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的。總之,這是一首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它是中國國歌。不論是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還是在本冊教科書中都佔有重要地位。通過對它的學習,爲學生們以後欣賞和學唱進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聆聽和感受音樂的能力。結合教材,並考慮到學生

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爲主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能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徵,是神聖而莊嚴的。每個中國人都應唱好國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片和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能體會《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演唱國歌。

3.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國歌的原名及詞曲作者生平。瞭解《國歌》產生的時代背景。認識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準確掌握國歌的旋律、歌詞、節拍、力度等。

教學重點:瞭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欣賞並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國歌》。 教學難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的正確唱法;休止符及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法學法:音樂新課標分爲: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爲主體,由教師主導的。因此,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採用激發興趣、引導、感受、體驗學習等方法。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爲此我設計的4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1、設問引入、激發興趣

A、 同學們,咱們學校每週都要舉行升旗儀式,那在升國旗時你們聽到了什麼音樂呢?

B、 你們還在那些場合聽到過《國歌》?

通過這兩個問題我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國歌的興趣引入本課《國歌》的學習,而且還讓學生對演唱《國歌》的環境有所瞭解,從而讓學生知道《國歌》是神聖莊嚴的。

2、感受歌曲、瞭解歌曲

在這一環節我將播放視頻材料《風雲兒女》片段,並以《國歌》作爲背景音樂。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我還將簡單介紹《國歌》原名和作者生平,以及有關《國歌》創作中的一些鮮爲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了解《國歌》,熟悉《國歌》。讓學生體會到《國歌》是在敵人的炮火中產生的,它的意義十分重大。讓學生未唱先動情。啓發孩子們想真正唱好《國歌》的迫切心理,爲接下來的學唱《國歌》奠定基礎。

3、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所

以我的學唱歌曲環節也是從聆聽開始的。

A、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我將引導學生從歌詞和旋律兩個方面感受歌曲的風格,揭示其進行曲的特點。

B、配樂朗誦歌詞、體會感知

我將帶領學生合着《國歌》的背景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並組織簡短討論,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領悟《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因爲學生對《國歌》的旋律、歌詞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跟琴分句唱詞,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在這個環節我將解決我的教學難點:

如:我會用“切蛋糕”的小遊戲解釋三連音。用“火車來了”和“打錘子”的形象比喻啓發學生漸強記號和重音記號的演唱方法。我還將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索和模仿掌握附點音符和休止符。在學生們掌握這些難點後,我要求他們小聲跟琴演唱整曲,並及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小錯誤。最後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們將跟着範唱大聲有感情的演唱《國歌》這樣,我又帶領着學生一起來到了我的第4個教學環節

4、 創設情境、創編表演

播放北京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和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在獲得冠軍後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學生跟着體育健兒一起演唱國歌。讓學生體會此情此境作爲一箇中國人的興奮和驕傲。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表演《國歌》。如:爲《國歌》伴奏,用簡單舞蹈動作表演《國歌》等。在這個環節無論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只要符《國歌》的情感表達,都會得到我的肯定和點評。因爲這是學生創造力表現。

歸納小結:我將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世界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學習會演唱咱們中國的《國歌》了。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國歌。我想請你們下課後去找一找,聽一聽,比一比,看看其他國家的國歌與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什麼不同。有時間時,再來 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地球以外有生命嗎》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4單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五課。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

《探索宇宙》單元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問題,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本單元按照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的探究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並引導學生對太空的生命世界展開聯想。《地球以外有生命嗎》一課以引領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展開合理想象來激發小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爲進一步探索宇宙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突破重難點方面,我主要通過形象的視頻演示、做地球卡片以及和同學們一起做想象等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幫助

他們建立對於宇宙的最基礎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地球以外有生命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是:“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地外生命的猜測和描繪。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對自己提出的不同觀點

和評議,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願意合作與交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課程標準》中科學學習的目標,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2)瞭解人類對探索地球以外生命的一些活動。

2.科學方法:

(1)能條理清晰地有依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2)能設計向外星系介紹地球情況的信息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進一步增強了解宇宙奧祕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四)教學的重、難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知識面,抽象思維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建立,引導學生了解人類對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活動。是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能條理清晰地有依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在突破重難點方面,我主要通過形象的視頻演示、製作地球卡片以及和同學們一起收集資料等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幫助他們建立對於宇宙的最基礎的認識。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輕鬆情景導入:

老師播放一段有關UFO的視頻短片請同學們欣賞。

【設計意圖:充滿幻想的音樂,神祕的UFO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學生對宇宙、地外生命產生了許多美好的憧憬,爲後續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老師還爲同學們帶來了一段神祕的視頻,(讓學生自己點播觀看),通過視頻你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交流彙報觀看的感想。

老師小結:對茫茫宇宙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宇宙中是否有地外生命存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學太陽系有關資料,

面對着浩瀚無邊的宇宙,讓我們先從太陽系着手瞭解太陽系中哪些星球上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和圖片,瞭解太陽系各行星的特點及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探究情況。】

比較:這些行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相比有哪些特點?

教師小結:人類對地外的行星探索一直未停止。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學生了解了太陽系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爲下一步學生探究太陽系以外的星體埋下伏筆。】

(三)瞭解人類對地外生命的猜測和描繪

1、談話: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問題雖然還沒有找到答案,但是人們還是做出了種種猜測和描繪。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猜測和描繪?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展開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

2、通過自己點擊視頻觀看,瞭解人類對地外生命的猜測和描繪。

(四)指導學生描繪自己腦海中的外星人

1、談話:你腦海中的外星人是怎樣的,讓我們通過課堂交流模塊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輸入計算機,調動了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便於老師瞭解每個學生心中的真實想法。達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

(五)設計地球卡片

1、提問:太空探測器運行出我們的太陽系,其中一個帶着人類的照片和地圖,你們能讀懂它的含義嗎?

2、請你也動手設計一張地球卡片,向外星人介紹我們的地球。

【設計意圖:大膽設計地球卡片,展開想象,樹立地球主人翁意識。】

(六)全課總結

雖然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找到答案,但相信隨着科技的發展,將來我們會找到這個揭開這個祕密。

【設計意圖:小結全課,讓學生知道對於宇宙的探索還將繼續】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上冊第四單元第六節《地質災害》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在本單元及高中必修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特別是近年來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如:20xx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地震,使地質災害成爲高考熱點。教材將自然災害的內容安排在自然環境部分之後,人類活動部分之前講述,以突出它在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日趨嚴重的地質災害直接危害着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命財產,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可持續發展。這部分內容可使學生對地質災害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於人類的生產活動,防災減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學習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的具體表現。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危害;理解地質災害之間的關聯性及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掌握防禦地質災害的方法、措施。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知識間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學習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讀圖、觀察、師生互動共同分析討論等方法完成本節的教學。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強化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培養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防災,救災和減災意識。

確立依據: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情況而確立。

3、教學重點:

(1)地質災害的成因、危害和分佈

(2)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確定的依據是:這兩個內容是學生要全面、正確認識地質災害的關鍵,是防災減災的基礎;同時也是會考、高考的熱點內容,所以把他們作爲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

如何科學的防禦地質災害

確定的依據;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中,服務於社會。而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有待提高,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尋找、探索防禦地質災害的方法、措施並服務於社會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把它確定爲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和依據

(1)列表比較法:比較法在地理學習中有重要的地位,這是地理課的特點所決定的。本節課有多個相關聯的知識點,如地質災害中火山的類型、滑坡和泥石流等,這些知識有很多方面的可比性,通過利用列表比較法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兩者的異同,加深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幫助記憶。

(2)直觀演示法:地質災害的形成、分佈、危害和防禦等知識比較抽象,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或資料圖片進行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我應用了較多的地質災害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資料圖片進行演示,這一方法使用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其獲得的知識印象加深,同時,這種方法也有助於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

(3)討論教學法:由老師設置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思考、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如地質災害的防禦這部分內容,我讓學生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地質災害的防禦資料及課本知識進行小組討論,這種教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探究意識。

以上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 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 、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核心” 的教學原則,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教學手段和依據

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相關地理事物、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奮點,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加大課堂教學力度,提高課堂教育效果,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學法指導

1、學習時,要注意運用地殼物質循環的知識和板塊構造的理論分析,歸納解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現象的成因及分佈規律。

2、通過認識人類活動與地質災害的關係,如(山區的工程建設易造成滑坡;降水豐富的山區,植被破壞易導致泥石流的發生),樹立環保意識。

3、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平時多收集一些有關地質災害的資料,幫助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4、讓學生學會利用地質防禦的知識解決現實中的一些社會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利用唐山地震錄像

(二)講授新課

1、地質災害的含義

2、主要地質災害:

(1) 地震 :運用《地震構造圖》、《世界地震的分佈》、《地震廢墟圖》說明地震的構造、分佈、危害等知識;

(2)火山噴發:運用《火山噴發圖》、《火山構造圖》、火山噴發後的《景觀圖》及列表,講述火山的定義、構造、影響和類型;

(3)滑坡、泥石流:運用圖片、列表說明概念及危害。

並聯系實際分析說明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多發的原因。

3、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展示《中國地震和泥石流分佈圖》講述,歸納出三個方面:(1)成因上的關聯性(2)與其他地質災害的關聯性(3)與人類活動的關聯性。

4、 地質災害的防禦:學生閱讀課本和蒐集到的材料,歸納總結防禦措施,並且能運用於實踐中。

(三) 小結

(四)鞏固練習

(五)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激烈

有害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爲後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

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於這一節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並藉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採用的教學模式分爲“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一)、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爲正數,失球數記爲負數,它們的和叫做淨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則紅隊的淨勝球數爲4+(-2),

藍隊的淨勝球數爲1+(-1)。

這裏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麼,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二)、探索規律、得出法則。(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爲正,負能量爲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爲+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爲-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

寫成算式:(-20)+(-30)=( )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夥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後概括爲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10)=( )。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贏,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20)+(-40)=( )。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麼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 符號就定爲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爲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麼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後概括爲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 ),還剩( )能量。

寫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於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於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鑑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後,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小結(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四)、用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此題的設計是爲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後,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例1.計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計算

(-5)+9 7+(-10)

(-3/4)+1/2 3/5+(-3/5)

數學家皮亞傑認爲:“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複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爲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後,並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爲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爲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遊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三點教學反思

1、情境探究問題的設置

我用卡通動畫人物來引入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形象的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思考問題時,首先應讓學生對好人、壞人在一起有幾種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的完整性。然後再逐一的進行探索,通過學生談論交流,最後得到有理數的四條加法法則。

2、例題安排的設置

我安排了同號兩數相加和異號兩數相加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範格式的作用。

3、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

爲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引導學生規範的表達。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關於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基礎上,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酶和ATP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植物、動物和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過程和特點。使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地基礎,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徵。所以說它是我們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2、本節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葉綠體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光合作用的發現,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上,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實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和場所等方面講述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中的幾個著名的實驗。

(2)葉綠體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過實驗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分離,使學生自己動手,親自看到從上到下依次的橙黃色、黃色、藍綠色和黃綠色的出現。

(3)光合作用的過程及重要意義,首先,教材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入手,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從而引出根據是否需要光,將光合作用的過程分爲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之後教材對這兩個階段分別從反應場所、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得出兩個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緊密聯繫、缺一不可的辨證結論。緊接着講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最後還補充了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小結」:所以說節內容既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是整個高中生物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 (B:理解)

(2)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A:知道)

(3)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過程及其有關問題; (C:掌握)

(4)光合作用的過程; (C:應用)

(5)光合作用的實質; (C:應用)

(6)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C: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學習科學家們研究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2)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的方法。

(3)初步掌握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滲透“線條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意義來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資源、環境等,從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未來的關注;

(2)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進而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

(3)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辨證關係,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辨證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2、光合作用的場所;

3、光合作用的過程;

4、光合作用影響因素。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選擇

1、 堅持啓發式家學,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體方法是: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複習舊知識,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歸納總結出結論;

2、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使用多媒體教室,將許多地方用多媒體課件來表達,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二)學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如何從本節的學習中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

2、指導學生在實驗中如何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課前準備

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前準備好在教學中用到的多媒體課件。

二、引入新課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的知識體系,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從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 講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體課件)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的過程。

(二)講授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根據概念,導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並把它和初中學習過的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區別與聯繫。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發現。

(三)講授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從而引入以下幾個著名的實驗。

1、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von Sachs,1832—1897)做的這個實驗:他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個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被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現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

2、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lmann)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他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裏,然後再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他的實驗證明了: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並引導學生注意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應該注意的地方;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提問,並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解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恩吉爾曼的實驗巧妙之處 A 用水綿作爲實驗材料。水綿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B 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並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進行。 C 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細胞中釋放氧地部位。 D 進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對比實驗,從而明確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3、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n)和卡門(n)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和CO2,使它們分別成爲H218O和C18O2,然後進行兩組光合作用實驗:第一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組向同種綠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條件下,他們對兩組光合作用實驗釋放的氧進行了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這兩組實驗並從中得出結論,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示蹤元素及同位素標記法。)

四、結束新課

簡單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思考題: 這些科學家爲什麼會成功?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方面?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艾青的詩歌《綠》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徵。綠是自然的顏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樂!艾青先生的名詩《綠》,更是寫出了綠的搖曳、綠的美幻,綠的聞風而動,乃至綠的生命。綠色真是具有永恆的魅力!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等4個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爲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重難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2.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

3.品讀課文,體會爲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三、說教法

文中最有創意的部分要數第三小節,作者將風、雨、陽光也視爲綠色的,真可謂是獨具匠心。教學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熟讀成誦;並通過插圖進行說話訓練,一來幫助學生走進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之中,二來也爲他們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

拓展說話訓練時,教師應儘可能引導學生使用已積累的好詞佳句。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出示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悅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把課文朗讀一遍。自學生字詞語。

2.檢查生字詞語:

(三)梳理內容,明確結構

1.學生分組討論,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學生彙報,教師明確:

(四)誦讀課文,感悟體會

1.聽着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爲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出示第一小節:

自己輕聲讀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黑,綠得出奇?知道“出奇”

是什麼意思嗎?(不同尋常)

4.齊讀第一、二小節。

5.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讀讀課文三、四、五小節。

(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

第四節:

(1)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各種綠擠在一起,重疊、交叉在一起”。(板書:擠、重疊、交叉)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節:

(1)爲何所有的綠會按着節拍飄動?(板書:按着節拍飄動)

預設:這是因爲,一陣風吹來,使所有的物體都隨風擺動。

預設:這是作者看到風吹過後,春天的景物隨風擺動,那麼和諧,整齊劃一。

(1)出示說話練習。

說一說: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2)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五)拓展運用,讀寫訓練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2.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3.試背課文。全文朗讀。

五、說板書設計

黑綠 淺綠 嫩綠 翠綠 淡綠 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擠、重疊、交叉

按着節拍飄動